【本章并非是今天的正式更新,已经写完一半了,预计四点之前就能写完,东流努把力,麻烦兄弟们在四点之后刷新一下,就能看到正式更新!】
茫天连县。
这座与掸国相邻的城市,承载有太多太多的历史。...
雪原尽头,晨光如刀,割裂天际。赵卫红站在贺兰山北麓的荒坡上,寒风卷着碎雪扑打在他脸上,像无数细小的针尖扎进皮肤。他没有回头,身后那座伪装成气象站的基地正陷入混乱??警报声断续响起,应急电源支撑下的红光在山体间闪烁,如同垂死巨兽的心跳。
他取出手机,删掉那条未知号码发来的消息,连同通话记录一并清除。他知道,对方能追踪信号,也能模拟身份,甚至可以伪造林振东的声音与他对话。但此刻,他已经不再在乎是否被监听。真正的战斗,从来不是藏匿于暗处的逃亡,而是让光刺入黑暗后留下的裂痕。
步行二十公里后,他在一处废弃牧民哨点找到一辆蒙尘的边防巡逻摩托。油箱里还剩半箱油,电瓶勉强启动。他跨上车,沿着冻土公路向南疾驰。沿途经过三个检查站,都被远程关闭了识别系统??老吴最后一条指令生效了:用“破晓单元”的旧频段发送了一组干扰码,短暂瘫痪了区域安防网络。
傍晚时分,抵达银川郊区。他将摩托车藏进一片枯树林,徒步进入城区。夜市灯火通明,人群喧嚣,火锅香气混着烤羊肉串的烟味弥漫街头。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蹲在路边喂流浪猫,伞放在脚边,雨水顺着屋檐滴落,打湿她的肩膀。赵卫红停下脚步,从包里摸出一把折叠伞,默默撑开,递过去。
女孩抬头,愣了一下,随即摇头:“叔叔,我不认识你。”
“没关系。”他说,“只是觉得,你不该淋雨。”
女孩接过伞,眼神忽然怔住。“你……是不是电视上通缉的那个军人?”
赵卫红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你看错了。我只是个退伍兵。”
他转身走入巷口阴影,消失在人流中。
两小时后,他潜入城西一栋老旧居民楼顶层,这里是老纠察队员王铁柱的秘密联络点。房间狭小潮湿,墙上贴满剪报和手绘地图,桌上摆着一台改装过的短波电台。王铁柱正戴着耳机监听军网异常流量,听见门响猛地拔出手枪。
“是我。”赵卫红低声说。
王铁柱松了口气,收起枪,声音沙哑:“你毁了主数据库?真的做到了?”
“暂时的。”赵卫红坐下,脱下外套,露出肩头一道新伤,“出来时被警卫犬咬了一口。基地已经开始释放实验体,我亲眼看见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从地下层爬出来,眼神空洞,嘴里念着‘服从即幸福’。”
王铁柱倒了杯热水递过来:“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昨天凌晨,国防大学心理作战教研室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青年军官价值观引导工作的指导意见》,里面提到要推广‘沉浸式忠诚教育平台’试点,首批覆盖十二所重点院校。”
赵卫红瞳孔骤缩:“他们这么快就开始重建了?”
“不只是重建。”王铁柱打开电脑,调出一段视频。画面中,一群军校学员戴着神经传感头盔,在虚拟战场上执行任务。每当有人表现出犹豫或质疑,系统立即弹出红色警告,并自动记录“决策延迟指数”。一名教官模样的人点评道:“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在零秒内做出正确选择的指挥官。”
“这已经不是训练。”赵卫红咬牙,“这是格式化。”
王铁柱点点头:“更糟的是,‘灯塔’虽毁,但它的模型早已复制到多个平行系统。梁鸿远虽然失踪,可‘自律型指挥官生成系统’仍在运行,只不过换了个名字??叫‘启明星工程’。”
赵卫红沉默良久,忽然问:“徐文彬的遗书原件,到底写了什么?”
王铁柱神色一凛,从保险柜取出一份密封文件袋。打开后,是一张泛黄信纸,字迹潦草却有力:
>“当我写下这些字时,我知道自己已不再是我。他们说我疯了,其实我没疯。我只是拒绝相信命令永远正确。
>我曾亲手处理过一起基层贪腐案,涉案军官流泪说自己被迫行贿,否则无法晋升。我本想秉公上报,却被上级约谈,说我‘缺乏大局观’。
>后来我调阅档案,发现全军近三年有七十三名类似案例,全部以‘思想滑坡’定性,无人追究体制问题。
>直到有一天,我在‘蓝盾系统’后台看到一个字段:‘可控**阈值’。
>原来**不是漏洞,是设计的一部分。它用来筛选谁愿意妥协,谁必须清除。
>而我们这些纠察,不过是清理垃圾的工具。
>如果军队需要一个清醒的人来维持假象的正义,那就让我做那个牺牲品吧。
>对不起,我是纠察。
>??徐文彬绝笔”
赵卫红读完,双手微微发抖。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徐文彬会在审讯室自尽,为什么他的尸体被迅速火化,为什么官方通报只称“突发心源性猝死”。
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系统的献祭仪式。
“我们必须让更多人知道真相。”他说。
“怎么传?”王铁柱苦笑,“现在所有内部通信都经过AI过滤,敏感词自动屏蔽。就连纸质文件也要扫描归档,一旦出现‘灯塔’‘白板计划’这类词汇,立刻触发预警。”
赵卫红盯着窗外霓虹,忽然想起公交车上那个递伞的女孩。她不认识他,却愿意为陌生人遮雨。这种本能的善意,正是算法最难模拟的东西。
“那就不用文字。”他说,“我们用图像,用声音,用记忆本身。”
三天后,一场名为《老兵之声》的民间纪录片在网络悄然传播。导演署名“无名”,内容看似普通:几位退役老兵讲述服役经历,回忆战友情谊,谈论军旅荣光。可细心观众会发现,某些片段背景音中藏着极低频率的摩尔斯电码,解码后竟是“破晓单元”成员名单与坐标;某个镜头扫过老照片墙,其中一张合影里,一人臂章上的编号恰好对应“蓝盾工程”项目代号;一位老兵哼唱的军歌旋律,经音频分析后还原出一段加密口令。
短短一周,该片被转发数万次,评论区涌现大量隐语互动:“今天也记得带伞”“昨夜梦见了雪”“父亲的老怀表还在走”。情报如同暗流,在普通人看不见的地方汇聚成河。
与此同时,军委特别调查局内部掀起风暴。一位匿名举报人通过外交邮路递交U盘,内含“启明星工程”技术文档、诺瓦研究院与中**方合作备忘录、以及李承志在内蒙古基地接受脑机干预的全程录像。高层震怒,责令彻查。
然而,反击也随之而来。
某日清晨,王铁柱住所遭突击搜查,人被带走。审讯室里,一名戴金丝眼镜的文职军官微笑着问他:“你知道为什么你能活到现在吗?因为你的反抗也在预测之中。每一个试图揭露真相的人,都会成为系统优化的数据样本。”
王铁柱冷笑:“那你告诉我,赵卫红在哪?”
对方合上文件夹:“他已经不在我们的模型里了。这意味着……他成了真正的‘不可预测变量’。而这,才是最危险的存在。”
与此同时,赵卫红已悄然离开宁夏,穿越甘肃,进入青海境内。他伪装成地质勘探员,搭乘一辆运货卡车深入柴达木盆地。途中偶遇一支边防巡逻队,带队少尉认出他轮廓,欲上前盘问,却被队长拦下。
“别管了。”队长低声说,“有些事,不该问。”
夜里宿营,赵卫红独自走出帐篷,仰望星空。银河横贯天幕,寂静浩瀚。他掏出陈烈给的铜徽章,轻轻摩挲。背面的二维码已被刮除,只剩模糊刻痕,像是某种古老图腾。
他忽然明白,这场战争的本质,不是摧毁机器,而是守护人性中最脆弱也最坚韧的部分??那种明知会失败仍愿挺身而出的冲动,那种在暴雨中为陌生人撑伞的本能。
卫星电话震动。
老吴来电:“‘启明星’二期试点已启动,目标锁定三十六名军校优秀学员,下周将赴瑞士诺瓦研究院参加‘国际领导力研修班’。带队教官名单中有一个人??林振东。”
赵卫红呼吸一滞。
林振东要去瑞士?
那个曾允许他行动、默许他破坏“灯塔”的老人,为何突然出现在敌人的核心圈?
难道……他原本就是棋手?
不。赵卫红摇头。如果林振东真是傀儡,就不会让他看到那份心理评估报告,更不会说出“我也想看看你能否打破牢笼”这样的话。
唯一的解释是:林振东正在深入虎穴。
他回拨电话:“帮我联系瑞士华人社区的一位医生,姓陈,曾在苏黎世大学任教。十年前,他曾救治过一名自称‘被洗脑的东德特工’的病人,后来因此被吊销执照。”
“你怀疑林振东会被控制?”
“不是怀疑。”赵卫红望着远方雪山,“他是最后一个还能说‘不’的将军。他们不会杀他,但一定会改造他。”
十日后,赵卫红抵达拉萨。经由藏区地下联络网协助,他取得一本假护照,化名“张远”,登上飞往迪拜的航班,再转机至苏黎世。
瑞士冬季清冷宁静,阿尔卑斯山脉覆盖皑皑白雪。诺瓦研究院坐落于湖畔小镇,外观如现代艺术馆,四周林木环绕,戒备森严。公开资料显示,这里专注于“人工智能与人类认知协同进化研究”,接待各**事代表团交流访问。
赵卫红潜伏在镇外一座废弃教堂钟楼,用高倍望远镜监视进出人员。第三天下午,一辆黑色商务车驶入园区。车门打开,林振东走下车,身穿深灰呢子大衣,步伐稳健,神情平静。
但他左手无名指微微抽搐??那是长期服用神经抑制剂的典型症状。
赵卫红记录下时间、路线、随行人员配置,并通过加密频道传回国内。同时,他联络上那位陈医生。对方起初拒绝见面,直到听到“斯塔西思想稳定部”“EliasKunz”等关键词,才答应在深夜咖啡馆碰头。
“你说的没错。”陈医生压低声音,“诺瓦表面中立,实则延续冷战思维。他们有一套‘人格覆盖技术’,通过深度催眠 高频脑波共振 情感剥离训练,将个体原有意识压制至潜意识层,再植入一套‘理想人格模板’。整个过程称为‘灵魂移植’。”
“成功率多少?”
“对普通人约六成。但对于意志极强者,比如林振东这样的老兵,他们需要三个月以上持续干预,且必须配合自愿配合的心理暗示。”
“也就是说,只要他不屈服,他们就无法真正控制他?”
“理论上是。但代价是精神崩溃风险极高。很多人最后变成植物人,或者彻底分裂。”
赵卫红握紧拳头。
他必须救出林振东,哪怕只有一次对话的机会。
行动计划迅速制定:利用研究院每周一次的家属探视日,伪装成林振东侄子混入。陈医生提供一份真实病历副本作为身份掩护,并告知内部通风管道布局。
行动当晚,大雪纷飞。赵卫红翻越围墙,沿排水管攀爬至二楼走廊。红外监控已被老吴远程干扰,安保系统显示正常画面循环。
他找到林振东的房间,推门而入。
床上无人。
桌上放着一杯未喝完的茶,旁边是一本翻开的《孙子兵法》,书页夹着一张便签,字迹熟悉:
>“若你看到这张纸,说明你比我想象的更快。
>不要找我。我已经进入‘深层适应阶段’,每句话都可能被监听。
>但他们不知道,我每天默背一遍入伍誓词,在心里划下一道红线。
>数据库可以删除,系统可以重建,但只要还有人记得什么是真正的忠诚,
>这场战争就没有输。
>去找1976年的档案。钥匙在‘断裂的枪管’之下。
>??L.Z.D.”
赵卫红怔住。
林振东在用自己的方式抵抗。他主动进入程序,是为了获取核心证据。
他迅速搜索房间,在床底暗格发现一枚微型存储卡,藏在铜徽章复制品内部。插入读卡器,弹出数百份加密文件,其中包括“启明星工程”全球分支地图、梁鸿远藏身地(柬埔寨金边)、以及一段录音??
录音中,梁鸿远与诺瓦首席科学家对话,直言:“中**队太过庞大,难以完全掌控。我们需要制造一场‘可控危机’,比如边境摩擦,引发内部清洗,趁机替换关键岗位。届时,新一代‘自律型指挥官’将自然上位。”
赵卫红全身冰冷。
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他们打算用战争推动变革,用流血完成洗牌。
他销毁存储卡痕迹,撤离前在墙上留下摩尔斯电码刻痕:**“伞仍在传递”**。
三天后,他带着情报返回国内,在云南边境秘密入境。迎接他的是两名军委特派专员,出示绝密授权令,宣布成立“黎明行动组”,由赵卫红担任顾问,统筹反渗透调查。
但他清楚,真正的敌人从未暴露全貌。梁鸿远仍在海外活动,诺瓦研究院继续输出“认知重塑”技术,而国内某些高层仍在推动“智能化人事管理改革”。
某夜,他独自来到北京八宝山烈士陵园,站在徐文彬墓前,放下一朵白菊。
碑文简单:
**“忠诚于信仰,而非权力。”**
他轻声说:“对不起,我是纠察。但我还没结束。”
手机再次震动。
未知号码发来一张照片:一间昏暗房间,墙上投影着“灯塔2.0”架构图,角落写着一行小字??**“基于量子计算的全维行为预判系统”**。
附言:
>“他们在建造新的神庙。你敢再来一次吗?”
赵卫红删掉照片,抬头望向夜空。
北斗七星熠熠生辉。
他回复:
>“只要还有人在风雨中递出伞,我就不会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