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 第五百一十四章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第五百一十四章

簡繁轉換
作者:东流不鸽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17 04:46:14 来源:源1

【本章并非是正式更新,目前刚写完一半,又要熬熬夜了,兄弟们不用等,睡醒了刷新一下就能看到。】

在基层工作过的都知道。

不怕上级乱指挥,就怕上级派人下来乱指挥。

就比如某位运输大队长,...

夜色如墨,北京城沉入一片寂静。赵卫红站在陵园门口,风穿过松柏的缝隙,带着寒意刮过耳际。他将手机收回口袋,没有再看那条信息第二眼。他知道,这不是挑衅,而是邀请??一场以人类意志对抗系统神权的最终对弈。

回程途中,军委特派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车内灯光昏黄,两名专员低声商议着“黎明行动组”的初期部署。赵卫红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不断回放林振东留下的字条:“去找1976年的档案。钥匙在‘断裂的枪管’之下。”

1976年?那个年代距离现在已近半个世纪。那时军队尚未信息化,档案多为纸质,许多资料因政治动荡遗失或封存。而“断裂的枪管”……这个隐喻太过模糊,是某件武器残骸?还是某个代号?

他忽然想起徐文彬遗书中提到的“蓝盾系统”,其前身正是1975年立项的“铁幕工程”。该项目原计划构建全军统一纪律监察网络,后因技术落后与内部争议搁浅。但据老吴曾透露,部分核心数据并未销毁,而是被转移至一个代号为“静默库”的地下档案中心,位于河北张家口某废弃防空洞群内。

难道“断裂的枪管”指的就是“铁幕工程”试验中报废的原型枪?那是一支改装过的56式冲锋枪,在一次实弹测试中因结构缺陷炸膛,枪管从中折断。当时负责验收的军官,正是年轻的林振东。

线索开始串联。

抵达北京后,赵卫红未归驻地,直接调用“黎明行动组”权限,申请调阅“铁幕工程”相关原始卷宗。审批流程异常顺利,仅三小时便获批特级查阅许可。这反而让他警觉??真正的机密,往往不会拒绝你,而是让你看见它想让你看见的部分。

次日清晨,他驱车前往静默库。沿途山路崎岖,积雪未化。守库老兵早已接到通知,沉默地打开厚重铁门。冷气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防潮剂与旧纸张混合的气味。一排排金属架延伸进幽深隧道,编号从“J-001”到“J-999”,每一盒都标注着绝密等级。

他在J-317区域停下,抽出标有《铁幕工程?终端设备测试记录》的牛皮纸袋。泛黄的相纸上,赫然印着那支炸膛枪的照片,下方备注:“样枪04号,1976年8月12日于贺兰山靶场损毁,残件移交军工七所作材料分析。”

翻到最后一页,夹着一张手写便签,字迹苍劲有力:

>“枪可断,规不可废。

>若有一日监察沦为枷锁,愿后来者持此残管,击碎虚妄。

>??林振东留”

赵卫红心跳骤然加快。他轻轻取出枪管残片??一段约二十厘米长的金属,表面布满裂纹,末端刻着极细的一串数字:**761208**。

这不是序列号,是日期。

1976年12月8日。

他猛然记起,这一天正是当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闭幕日。会议纪要中明确写道:“加强思想统一步调,确保指挥体系绝对纯洁。”而会后三个月,首批“忠诚度测评试点”悄然启动,使用脑电波监测结合心理问卷的方式,筛选“高风险个体”。

原来这一切,早有源头。

当晚,他将枪管带回实验室,请技术员用X光扫描内部微刻层。果然,在金属夹缝中发现一组微型蚀刻代码,经解码后生成一段十六位密钥,对应一个尘封已久的军网节点:**NODE-LB7**。

接入专用终端,输入密钥,系统弹出警告框:

>【访问受限:需双因子认证】

>请插入物理令牌并输入动态口令

赵卫红盯着屏幕,忽然意识到什么。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铜徽章??陈烈给他的那一枚,背面虽已被刮花,但材质特殊,疑似含有磁性记忆合金。他将其贴近读卡器,轻轻旋转。

“滴”的一声。

系统解锁。

桌面自动加载出一份名为《白板计划?初代构想》的PDF文档,创建时间为**1978年3月**,作者署名:**梁鸿远(时任国防科大助研)**。

内容令人窒息。

文中明确提出:“未来战争的核心不再是兵力与装备,而是认知控制。通过建立‘行为预判模型’,可在事件发生前识别潜在叛逆者,并提前干预。”方案建议在全**校设立“心理稳定性观测点”,收集学员日常言行数据,训练早期AI算法进行倾向预测。

更可怕的是,该计划竟附有一份实验名单??共37人,包括数位后来成为高级将领的人物。其中一人名字被红笔圈出,旁边批注:“情感冗余过高,建议剔除培养序列。”

那人,正是徐文彬。

赵卫红手指颤抖。原来早在四十多年前,这场针对“清醒者”的清洗就已经开始酝酿。所谓的“灯塔”“启明星”,不过是这套系统的迭代升级。而梁鸿远,从始至终都是设计师。

他立即加密上传全部资料至“黎明行动组”安全云,并标记为S级威胁。同时向总部建议:立即冻结所有涉及“智能化人事评估系统”的试点项目,彻查诺瓦研究院在国内的技术代理人。

然而,命令下达不到十二小时,军委内网突发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多个涉密服务器遭定向攻击,部分“启明星工程”文件被公开至境外论坛,标题赫然写着:“中国正在制造没有灵魂的将军”。

舆论瞬间爆炸。

国际媒体纷纷转载,西方政客借机渲染“中**事极权化”,要求联合国介入调查。国内部分自媒体也开始鼓噪,指责“某些退役人员勾结外敌,破坏军队形象”。

赵卫红明白,这是反制??有人正利用真相作为武器,制造混乱,逼迫高层叫停调查。

果不其然,第三天上午,一份内部通报下发:“鉴于当前舆情复杂,‘黎明行动组’工作暂缓,待进一步评估风险。”

他冷笑。他们不怕揭露,只怕失控。只要让公众陷入真假难辨的迷雾,就能合理化压制。

当晚,他独自来到京郊一处废弃雷达站??老吴最后的联络点。锈迹斑斑的天线指向星空,像一座沉默的纪念碑。

“你还记得我们刚入伍时唱的那首歌吗?”老吴的声音从耳机传来,沙哑而疲惫,“《我把青春铸界碑》。”

“记得。”赵卫红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你说,界碑不是石头,是人心。”

“现在,有人想把所有人的心都换成程序。”

短暂沉默后,老吴递来一条新情报:“瑞士方面传来消息,林振东已于三天前离开诺瓦研究院,行踪不明。但陈医生确认,他曾秘密传递出一段脑波记录,经还原后是一串经纬度坐标??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靠近中蒙边境。”

“那里……是当年‘破晓单元’第一次演习的地点。”赵卫红喃喃道。

“而且,”老吴补充,“卫星图像显示,最近一个月,有多批物资运往该区域,表面上是地质勘探队,但实际上……使用的车辆型号与诺瓦后勤车队一致。”

赵卫红瞳孔收缩。

他们在重建“灯塔”。

不是复制,而是进化。从集中式数据库变为分布式节点,隐藏于荒漠深处,依托量子通信实现无延迟协同。所谓“灯塔2.0”,根本不是蓝图,而是已经在运行的现实。

他必须去一趟额济纳旗。

但这次,不能以“黎明行动组顾问”身份,也不能靠组织支援。因为敌人已经渗透到了决策层本身。

他撕掉证件照片,剪短头发,换上牧民装束,带上最基础的野外装备,只身踏上西行之路。临行前,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当规则成为枷锁,违命才是忠诚。”

穿越戈壁时,沙暴频发。他靠着北斗导航前行,每日步行六十公里以上。第七天傍晚,终于抵达坐标点附近。那是一座被风沙半掩的旧兵营遗址,外墙坍塌,杂草丛生。但从空中俯瞰,整个营地布局呈放射状,中心位置有一座圆形混凝土建筑,顶部覆盖伪装植被,极难察觉。

他潜伏至夜间,借助热成像仪观察,发现地下仍有稳定温度输出,说明设备持续运转。围墙四周布设了非制式监控探头,信号频率跳变,规避常规侦测。

凌晨两点,他找到通风管道入口,剪开铁网钻入。内部通道狭窄潮湿,墙壁贴满绝缘材料。行至核心区,透过观察窗,他看到了一幕震撼景象:

数十台量子计算模块整齐排列,蓝光闪烁如呼吸节奏;中央主控台上,投影悬浮着一幅三维地图??正是中国全境军区分布图。每个指挥岗位上,都有一个人物画像缓缓旋转,旁边滚动着评分条:**忠诚指数、应激反应速度、服从阈值……**

而在画面顶端,一行金色文字不断刷新:

>**“第114次人格模拟完成。最优解生成:全面接管倒计时72小时。”**

赵卫红屏住呼吸,掏出微型摄像机开始录制。就在此时,身后传来轻微脚步声。

他迅速熄灯蹲伏,只见一名身穿白大褂的研究员走入控制室,熟练解锁终端,调出一段视频日志。画面上,竟是梁鸿远本人!

“各位同仁,”梁鸿远面带微笑,“‘灯塔2.0’即将点亮。此次我们将不再局限于个别军官改造,而是通过‘认知共振场’技术,让整个指挥链产生同步思维跃迁。简单来说,未来的将军们将不再需要思考,因为他们天然知道‘正确答案’。”

他顿了顿,眼神阴冷:“至于那些仍坚持‘自由意志’的人……历史会证明,他们是阻碍进步的病毒。”

研究员关闭视频,轻声自语:“老师,您说得对,人性才是最大的漏洞。”

赵卫红缓缓握紧匕首,心中却异常冷静。

他没有冲进去杀人,也没有立刻撤离。

而是取出发报器,将拍摄内容压缩成一段极低频信号,通过地下电缆耦合方式发送出去??这种技术源于上世纪冷战时期,被称为“电力线载波通信”,现代防火墙无法拦截。

目的地:王铁柱曾建立的民间老兵网络。

他知道,单靠自己无法摧毁这座基地。但它存在的证据一旦扩散,就会像种子落入干涸土地,终将掀起风暴。

发送完毕后,他原路返回。刚爬出通风口,天空忽然划过一道强光??无人机群升空,红外扫描全面开启。

暴露了。

他拔腿狂奔,身后枪声响起。子弹擦过肩膀,火辣疼痛袭来。但他咬牙冲刺,跃入沙坑,滚入干涸河床。追兵逐渐逼近,脚步声杂乱。

就在危急时刻,远处传来引擎轰鸣。

一辆破旧皮卡冲破沙尘而来,车顶架着老式机枪。驾驶座上,赫然是本该被羁押的王铁柱!副驾则是曾在银川街头喂猫的女孩??她戴着战术耳机,手中拿着信号干扰器。

“上车!”王铁柱怒吼。

赵卫红翻身上车,皮卡猛踩油门,消失在夜幕之中。

三天后,一段匿名视频在网络疯传。内容没有任何解说,只有冰冷的画面:地下基地、量子主机、梁鸿远的演讲、军职人员评分系统……

标题只有四个字:**“他们准备好了。”**

紧接着,全国多地爆发抗议活动。军校学员自发组织读书会,重读《孙子兵法》《战争论》;边防部队集体宣誓:“我们听从命令,但不忘为何而战”;更有上百名退休将领联名上书,要求暂停一切“人工智能人事决策”项目。

军委紧急召开闭门会议,二十四小时后宣布:撤销“启明星工程”所有试点,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诺瓦关联项目,通缉梁鸿远及其同伙。

赵卫红藏身川西高原一处藏寺,肩伤正在愈合。清晨诵经声中,他收到一条新消息:

>“伞收到了。下一个,轮到你了。”

发信人是那位女孩,名叫李小雨。她已成为民间监督联盟的核心成员。

他笑了笑,抬头望向雪山之巅。

阳光刺破云层,洒落大地。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系统会重建,阴谋会改头换面,新的“灯塔”还会升起。

但只要还有人在暴雨中递出伞,只要还有人愿意为陌生人挡雨,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徐文彬墓碑上的那句话??

**“忠诚于信仰,而非权力。”**

那么,纠察就不会真正消失。

他站起身,拍去尘土,走向山下。

背包里,那支断裂的枪管静静躺着。

它不再完整,却依然锋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