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宋秀 > 第二章 速唤吾儿

宋秀 第二章 速唤吾儿

簡繁轉換
作者:渔舟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5 14:12:26 来源:源1

第二章速唤吾儿(第1/2页)

距离天黑尚还有一段时间。

赵德秀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在后世时赵德秀曾在某个视频软件上,刷到过对陈桥兵变的介绍。

赵德秀记得历史上的陈桥之变,发生的相当迅速。

他的父亲赵匡胤正月初三清晨率军从开封城出发,而到了留宿在陈桥驿的当夜,那场改变历史进程的兵变就发生了。

发生兵变后的第二天,仅仅是第二天,得到禁军拥护的赵匡胤就返回了开封城。

这样迅速的兵变,直接打了个开封城内的掌权者一个措手不及。

诚然身为穿越者的赵德秀知道,这场兵变谋划的很成功,身为赵匡胤的嫡长子,他本可以选择静观事态发展。

既嫡且长,不出意外的话,他就算一生寸功未立,将来亦很可能是新朝的太子。

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与许多嫡长子不同,他有一个深沉有大略的叔父,更重要的是,他那位叔父充满了野心。

按照历史的发展,新朝的太宗,并非是太祖一脉...

可既然来到当世,赵德秀能让历史按原来的轨迹发展吗?

为了完成心中所想,赵德秀知道他不能太过天真,嫡长的身份对他来说是很大的助力,可单单凭借这一点,他并不足以继承赵匡胤将来的一切。

他要慢慢的掌握足够的权力。

而权力在乱世中,是要用功劳来换得。

历史上他的那位叔父,为何在新朝建立伊始就能步步高升?

除去他的身份足够尊重外,在今夜的这场兵变中,他立下的功劳亦是有目共睹。

陈桥兵变,是新朝建立的关键,历史上不知道多少人在这场兵变中,获得了一生难以企及的收益。

大变在前,凡有野心男儿,岂可静观坐视?

今夜这场10世纪的旷世大戏,最佳男主角他无法角逐,可那最佳配角的荣誉,他完全可以争上一争!

赵德秀的脚步很快,想着想着,他就已经离中军大帐越来越近。

得益于赵匡胤儿子的身份,赵德秀这一路上并未遇到什么阻拦。

但是在来到中军大帐外后,赵德秀还是不出意外的被拦了下来。

拦截赵德秀的是赵匡胤的亲卫,他们自然认识赵德秀,只是亲卫们对赵匡胤忠心耿耿,赵匡胤已经下达命令,任何人等在这时不得靠近大帐。

有这个命令在,别说赵德秀了,就是杜氏亲至也无法靠近中军大帐。

“公子,主公正在与诸位将军商议军情,暂请回吧。”

为首的一位亲卫如是对赵德秀说道。

被阻拦的赵德秀并未生气。

他望了望烛火闪烁的大帐,又看了看越来越暗的天色,他知道这时候赵匡胤召集诸将,为的是进行最后一次彩排。

似此凶险大事的彩排,当然是以保证机密为要,若连这点都无法保证,历史上的陈桥兵变不可能那么顺利。

但赵德秀当下必须要见到赵匡胤。

念及此处,早有腹案的赵德秀取下腰间玉带交到为首的亲卫手中:

“请将此物交至家父手中,言我有急事求见。

若家父执意不见,我定离去。”

说完这句话后,赵德秀对着身前的亲卫深深一拜。

赵德秀眼下虽无任何职务在身,可他毕竟是赵匡胤的长子,他这一拜怎能让眼前的众多亲卫受的起?

惊疑的众多亲卫连忙避开身子,赵德秀的谦逊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而赵德秀的这番谦逊,也为他引得了不少好感。

见赵德秀的请求与赵匡胤的命令并不冲突,又想到赵德秀的身份,为首的那名亲卫思考片刻后,还是从赵德秀的手中接过了那根玉带。

看着那名亲卫拿着玉带朝着大帐走去,赵德秀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

只有他心里清楚,看到那根玉带后,赵匡胤一定会见他的。

...

帐内时有寒风吹过,这让帐内显得忽明忽暗。

在宽阔的大帐内,坐在上首主座的是一位身材魁梧,耳垂宽大的雄壮武将。

这人便是眼下数万大周禁军的执掌者赵匡胤。

而在赵匡胤下方左右两列,分别坐着多人,这些人中以武将居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章速唤吾儿(第2/2页)

这些人俱是赵匡胤这些年或提拔,或交好的心腹,他们这一刻聚集在这处大帐,为的是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

帐内众人皆用火热的目光看向赵匡胤,为首的一位文臣打扮的人,在得知了赵匡胤刚刚公布的消息后,几乎要难掩心中的激动。

经过一番克制后,他最后才用尽量平淡的语气说道:

“兄长,王、石二位将军已完全掌控京城城防,大事可举!”

若仔细看则会发现,这位年轻谋士的相貌与赵匡胤有着几分相似,只不过他的脸部线条会更柔和一些。

这人就是赵匡胤的胞弟赵匡义。

可帐内又何止是赵匡义心存激动?

自赵匡胤公布这个消息后,帐内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炽热。

从龙之功,自古以来就代表着泼天的富贵!

众人的反应被坐在上首的赵匡胤尽收眼底。

赵匡胤虽为武将出身,早年又有嫉恶如仇的名声,然在遇到大事时,他的性格是相当稳重的。

以他的性格,为了这次的大事,他早已经暗中筹谋过无数遍,本来当下他已无须再在事前召集诸将。

此番召集,赵匡胤为的是以手中的消息来进一步安帐内人之心。

从帐内诸人的反应来看,很明显赵匡胤得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而就在赵匡胤想着挥手让诸人退下一切按计划行事时,帐外的一道禀报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主公,长公子有要事求见。

另长公子有一物呈上。”

帐外人的声音赵匡胤认得,而他口中的话语却让一直怀着稳重姿态的赵匡胤,难得的脸上带了些异样神色。

相比于赵匡胤的异样,帐内诸人在听到这句话后,心中浮现的皆是惊诧的情绪。

“留哥儿?”

“他这时来做什么?”

帐内的人往时多与赵匡胤兄弟相称,对赵德秀的乳名自然清楚。

相比于众人,赵匡胤的惊诧来得快去的也快。

面对着赵德秀的求见,赵匡胤的心中有些难言的情绪。

对于自己的这位长子,赵匡胤定然是寄予厚望的,可有时候期望太高,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赵匡胤回忆一些事的时候,下座的赵匡义脑中浮现的也是一些不好的回忆。

“此事凶险,还望父亲,叔父三思!”

微颤的语气,赵匡义现在想来记忆犹新。

一想到这句话,赵匡义心中对这个侄子的评价就大打折扣。

若今日大事可成,乱世之中,这等怯弱之子,怎可承续赵家宗庙?

心中有所虑,口中定当有所言,赵匡义在赵匡胤还未作出回应的时候便起身进言道:

“今日大事凶险,兄长当以大事为重,孺子之急,有何可虑?

今大事将发,兄长应速按谋划行事,不可为旁枝之事分心。”

在古代孺子指的是儿童,以当下赵德秀的年纪,称他为孺子其实是不正确的。

赵匡义酷爱读书,他不会不知道这一点,明知道还这么称呼,说明他因故往的印象对赵德秀颇不看好。

赵匡义自少年起就有良好的声名,长大后亦颇有智计,加之他与赵匡胤的关系,赵匡胤对他是很信任的。

赵匡义的话初听之下合情合理,赵匡胤一时之间就欲下令。

可在赵匡胤话还未出口的时候,一道带着不同看法的声音响起:

“自古以来,未满十六的英才不知凡几,旁的不说,就说前唐庄宗李存勖,年方十一就可上阵杀敌,讨平叛乱。

长公子或许没有前唐庄宗的天资,但长公子一向持重,若非真有急事,怎会前来?

主公当见。

至少应当见一见长公子呈上的物件,再做决定不迟。”

出言提出不同看法的,正是被赵匡胤倚为谋主的赵普,赵则平。

见是最信任的谋臣发言,赵匡胤点了点头,同意了赵普的看法。

而当赵匡胤下令,亲卫手捧玉带进入后,赵匡胤再难端坐,甚至他的眼中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些泪花。

“速唤吾儿入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