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宋秀 > 第三章 兵变之夜

宋秀 第三章 兵变之夜

簡繁轉換
作者:渔舟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5 14:12:26 来源:源1

第三章兵变之夜(第1/2页)

帐内发生的事,赵德秀目前尚不知晓。

在他还等着结果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大帐的门帘被掀开,一位位父亲的心腹正从帐内鱼次走出。

大戏,要开始了吗?

尽管心中有此思索,赵德秀并没在表面表现出来。

每当有一位叔伯经过他身前时,他都会一如既往的保持谦逊的态度行礼,及至赵匡义走到他身前后。

“你知道今日对你父亲,对我们赵家有多重要,希望你一会慎言。”

赵匡义是在赵德秀的耳边说的这番话。

而从赵匡义的这番话可以发现一件事,哪怕没有穿越这件事发生,原身也是大概知道今夜要发生的大事的。

赵匡义的话让赵德秀身形微微一滞,他并未出言反驳赵匡义。

继承了原身记忆的赵德秀知道,赵匡义突然对他说这番话绝非故意针对。

也许在将来他与他的这位叔父之间必定会有一番龙争虎斗,但至少在陈桥兵变还未发生的今日,赵家依然还是大周臣属的今日,赵匡义没有理由故意针对他。

现在他与他,都是一艘船上的人。

而以前身的所作所为来说,赵匡义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

听完赵匡义的提醒后,赵德秀只是对着他再次微微一拜,不争不辨。

可赵德秀的沉默反而被赵匡义再次看做是怯弱的表现,一声冷哼后,赵匡义拂袖离去。

走在最后的是一身青袍布衣的赵普,赵普似乎就是要等所有人都离开,等到这个目的达成后,他才慢悠悠地来到赵德秀身前。

望着眼前相貌与赵匡胤颇为相似的赵德秀,再想起赵匡胤与先妻贺氏的伉俪之情,赵普轻声对赵德秀点拨道:

“那件事,让主公对公子颇为失望。”

“可主公重情义,父子也终究是父子。”

说完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后,赵普见赵匡胤的亲卫走来,便抚了抚衣袖离开了赵德秀身前。

赵普,赵德秀自然是认识的,赵普言语中的点拨,赵德秀更不会听不出。

赵德秀隐约记得,好似原来的历史上赵普就是倾向于让赵匡胤立子为储。

在赵德秀还在思索这一层关系的时候,赵匡胤的亲卫已经来到赵德秀身前,并引着赵德秀朝着大帐走去。

赵匡胤在帐内,一边伸手抚摸着案上的玉带,一边等着赵德秀的入内。

当赵德秀进入帐内时,看到这一幕的他,从赵匡胤的脸上看出了几许柔情。

世人皆知,大周名将赵匡胤在战场上乃是勇猛无匹,杀人无数的勇将,谁又能看到他会有如此柔情的一面呢?

而世上唯有他们父子才知道,这根玉带代表着怎样的含义——这根玉带,是赵匡胤发妻贺氏的遗物!

赵德秀入内的动静,令赵匡胤收起了脸上的难得情绪。

很快的,往日里身为父亲的威严面容,再次出现在了赵德秀的眼中。

“你口中的急事是什么?

莫不成又是劝吾,放弃举事不成?”

若仔细听的话不难听出,赵匡胤的话语中有些许严厉,更有些许因不被理解而产生的不忿。

因后世北宋的帝脉乃是赵匡义一系,故而史书上对赵匡胤嫡长子的记载很少。

“早夭”,便是这位有着重要身份的皇子的最鲜明记录。

早夭意为未成年而死,史书上没有记载的生卒年,穿越到当世后,继承了原身身份的赵德秀却很清楚这点。

赵德秀生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今年的赵德秀即将十六岁。

而现在这位赵德秀穿越的时间点,大概是在两个月前。

刚刚来到这一世时,赵德秀尚未完全接收前身的记忆,为了不被看出破绽,赵德秀一直深居简出,对外以养病托词。

从赵德秀的乳名“留哥儿”可以看出,赵德秀的身体自幼不好,这个托词完美的帮助了赵德秀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融合前身的记忆。

而在融合了前身全部的记忆后,赵德秀还来不及欣喜于即将到来的大宋嫡长皇子的身份,就为前身为他挖的一个坑而深深苦恼着。

从前身的记忆中可知,在赵匡胤一开始谋划兵变事宜时,他曾抱有厚望的将这件事大致透露给前身。

这一点并不奇怪,在去年前身的年纪就已经十五岁,乱世之中这等年纪出来为家事奔波的少年并不少。

更何况作为赵家事实上的长子嫡孙,赵德秀自小受到的教育是很好的。

赵匡胤一开始的想法倒也简单,赵匡胤或许不求前身能在这件事中帮他什么大忙,他只是想通过这件事来历练前身。

毕竟兵变之事向来凶险,若成,有参与此事的前身自可借势积攒一些名望。

若不成,经过这件事历练后,在赵匡胤安排的后手下,赵德秀或许能带着家人逃过一劫。

可让赵匡胤没想到的是,前身在得知此事后,竟表现出怯弱的一面,哭劝他放弃起事以图保全家人。

因此事,前身被赵匡胤狠狠叱骂了一番。

这直接让赵匡胤对前身很失望。

只是赵匡胤不知道的是,前身在与他争吵后,心中惊惧不已,加上身体太差,竟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而在知道全部的来龙去脉后,一个一直在后世困扰赵德秀的谜团终于解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章兵变之夜(第2/2页)

原来的历史中,明明赵德昭已经成年,可赵匡胤却一直不迟迟大力培养他,想来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嫡长怯弱之殇,给赵匡胤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在心中狠狠吐槽了一下前身后,赵德秀知道眼下他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要重拾赵匡胤对他的信心。

唯有做到这一点,他为嫡长子的身份优势,才能在无形中发挥到最大。

想到这里,赵德秀对着赵匡胤深深一拜随后问道:“父亲真以为,孩儿是怯弱才哭劝父亲放弃举事的吗?”

今日赵匡胤在大事将举迫在眉睫之计,还选择见赵德秀,那就说明他是愿意给赵德秀机会的。

正如赵普所说:终归是父子。

可让赵匡胤没想到的是,他并未等来赵德秀的解释,反而是等来了赵德秀的反问。

这让赵匡胤一时之间觉得有趣。

看着身前相貌颇似自己,但貌似却并未继承自身坚毅性格的长子,赵匡胤从鼻间重重地哼了一声。

“你且说来。”

虽是一声冷哼,可赵匡胤言语间的疑惑情绪是不加掩饰的。

见已经成功引起赵匡胤的好奇后,赵德秀整理好自身的情绪,还未开口之际,他的眼眶便渐渐通红,开口之时,话语中更是带上了几分哭声。

本来赵匡胤向往就最不喜赵德秀怯弱的姿态,见赵德秀故态复萌,赵匡胤下意识地想开口训斥,岂不料赵德秀接下来的话直接让赵匡胤的态度直接软了下来。

“两年前的这一日,母亲于府中病逝。”

赵德秀口中的母亲,指的并非王氏,而是与赵匡胤结发十余年的发妻贺氏。

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心,赵匡胤选择兵变的这一日,正是当年贺氏逝去的同日。

十余年结发之情,以赵匡胤的秉性如何能忘却?

而紧接着赵德秀的话,更让赵匡胤心中对赵德秀的怜爱之心大起。

“母亲病逝那一年,孩儿不过年方十三,生母病逝是何等锥心之痛?

孩儿尚处于这等悲痛中,却惊闻父亲要行死生大险之事,孩儿感念至亲安危,怎能不举止失措?

孩儿惟念父亲一生安康,孩儿更不想在少年之际,便有俱失双亲之痛!”

说到最后,赵德秀早已声泪俱下。

赵德秀泪流满面,赵匡胤也没好到哪里去,此刻的他一脸悲苦之色。

在赵德秀的提醒下,赵匡胤才恍然醒悟,眼前的长子是一位早年丧母的可怜人。

另外赵德秀的话语,至少从情理上可以完美解释了,为何之前他会阻止自己成就大事。

非天性怯弱,乃是因为他孝顺,他关心自己的安危!

同样的行为,若是冠以不同的缘由,则往往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

天下间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孝顺这等品德的。

怜爱,愧疚的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赵匡胤伸手将赵德秀招至身前,在赵德秀坐下后,赵匡胤用手重重拍在赵德秀的肩头以示认同。

“何不早言,何不早言!”

若事情只是发展到这一步,赵德秀可以说已然将前身留下的坑给补得差不多了。

但今夜赵德秀前来,为的不止是这个。

趁着赵匡胤怜爱之心大起之时,赵德秀适时拭去脸上泪水,转而换了一副坚定的面容拜请道:

“孩儿原本以为,只要不让父亲涉险,父亲就能平安。

但这两月来孩儿遭逢重病,几乎不治,生死之间孩儿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今逢乱世,人人皆朝不保夕,人心诡谲宛若鬼蜮,我赵氏一族今日是身居高位,但来日又当如何?

要想一生顺遂,唯有变乱为治,开创太平!

孩儿虽无甚大才,但既为父亲骨肉至亲,自当为父亲分忧!”

说完这番话后,呼吸有些急促的赵德秀抬起头,用热忱的目光看向赵匡胤。

不出意外,赵德秀的这番话让赵匡胤变了一番脸色——欣慰。

现在赵匡胤相信那次赵德秀的表现,并非因为性格怯弱,在这层基础上,赵德秀主动表现出愿意分忧的姿态,自然能够让赵匡胤相信。

赵德秀今年即将十六岁,乱世之中这个年纪为父亲分忧的将门之子大有人在。

这般言语,才像他赵匡胤的儿子应该说出来的!

心中欣慰之余,赵匡胤再次伸出宽厚的手掌拍了拍赵德秀。

“今夜你便留宿为父的帐内。”

赵匡胤冷不丁冒出的这句话,让赵德秀一时间没能立刻领会他的深意。

好在赵匡胤的解释接踵而至:

“今夜为父让你亲眼看看,吾是如何改天换日的!”

说这句话的同时,赵匡胤手中把玩的一个物件引起了赵德秀的注意。

仔细一看,出身将门的赵德秀一眼就认出了,赵匡胤手中的那个物件正是一块通体暗红的虎符!

暗红的虎符,在烛光的照耀下,正散发出诡异的似乎能迷人心智的光芒。

而这时,一句著名的话语登时涌现在赵德秀的心头: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夜幕已至,大戏开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