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宋秀 > 第二十一章 汝当为太子

宋秀 第二十一章 汝当为太子

簡繁轉換
作者:渔舟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5 14:12:26 来源:源1

第二十一章汝当为太子(第1/2页)

魏仁浦脸色复杂的打开了房门。

望着门外漆黑的夜色,魏仁浦不吐不快道:“老夫都要睡了。”

魏仁浦的这句话,让赵德秀从喜悦中醒转过来。

因方才沉迷于思考,他一时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察觉到可能打扰了魏仁浦美梦的赵德秀,就要行礼对魏仁浦致歉。

好在相比于美梦被扰魏仁浦更在意赵德秀得出的答案,在止住了赵德秀的致歉后,他示意赵德秀入房。

引着赵德秀在自己对面坐下后,魏仁浦没好气的说道:

“希望你接下来的话,不要让老夫失望。”

尽管打心眼里魏仁浦不认为赵德秀能这么快通过他的考验,但他还是愿意给赵德秀一个机会。

迎着魏仁浦审视及狐疑的目光,赵德秀便自信的开口道:

“周世宗在世时,将大多藩镇的精锐收归开封,唯有李筠及李重进因驻防要镇,手中还有部分精兵。

加上这二人的防区与敌国相邻,可引敌国为援,周围又无其他忠心藩镇牵制,所以李筠与李重进随时能反。

他二人随时能反,宛若当年白起与韩信,陛下断不可能放过。”

当下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在关心二李是否会忠心,但赵德秀却跳出了这个桎梏,开篇宣义地说出了赵匡胤要铲除李筠及李重进的决心。

悄然之间,赵德秀已将自己放在了帝王看待事情的角度上。

赵德秀说的第一番话,就让魏仁浦心中暗许,但还不够。

“既然陛下决心要铲除李筠与李重进,那么为何至今还未有诏书调兵遣将呢?”

魏仁浦盯着赵德秀快速问道。

魏仁浦本以为这个问题,会难倒赵德秀,不料赵德秀心中早有答案。

“因天下藩镇,不止李筠与李重进。

陛下登基之初,就曾下诏不会妄动前朝任何一位大臣的官位。

因这道诏书,陛下才能快速稳定住中枢。

今李筠与李重进尚未有反迹暴露,陛下怎可于天下人面前食言?

若一旦这么做了,天下藩镇及满朝文武皆会内心惶恐,致使大宋国祚不宁。”

听到赵德秀竟然能想到这一层,魏仁浦脸上的狐疑与审视瞬间消失不见。

这一刻魏仁浦的眼中,正不受控制的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心中的惊喜,让魏仁浦对赵德秀有了更高的要求。

“你能考虑到人心二字,足见你是用心思量过的。。

不过你要知道,你想的这一点很多人都能想到,例如赵将军。

但为了不养虎为患,有些事是无法两全的。

陛下有诸位良臣辅佐,定也知道这一点。

单以“安抚人心”四个字,来论断陛下不会采纳赵将军的建议,似乎有些武断了。”

魏仁浦一下子就指出了赵德秀分析中的最大疏漏。

而这个疏漏,就是方才一直困扰赵德秀的最大疑难所在。

哪怕主动出兵会影响到天下人心,可事急从权,凡事常常两难全。

魏仁浦本以为他指出的这个疏漏,是赵德秀所忽略的地方。

可事实会是如此吗?

见魏仁浦又提起赵光义,赵德秀不由轻笑一声道:

“我的叔父无法两全,不代表我的父皇想不到,更不代表我想不到!

若我没料错的话,接下来陛下会当众驳斥大臣们对李筠及李重进的怀疑。

陛下会派出使者前去宽抚李筠与李重进,对他们加官进爵,向天下人昭示他对二人的恩宠。

当然陛下或许会让使者,借机以换镇一事进一步试探李筠与李重进。

但陛下绝不会像我叔父奏本建议中的那样,“若二将执意抗旨,则出兵伐之”!”

赵德秀一字一句的说出了他的判断。

听到这里,魏仁浦都想抚掌大笑起来了。

他是真的没想到,赵德秀竟会和他想到一处去。

赵德秀表现得越好,魏仁浦越想试探一下赵德秀的上限在哪里。

魏仁浦表面上眉头大皱,很“怀疑”地问道:

“若陛下对李筠与李重进二人恩宠太甚,他二人真感念圣德,短期内不再有反叛之心,那大宋的这两个隐患将会一直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一章汝当为太子(第2/2页)

腹心之患,将发未发,又无法主动消除,大宋来日如何专心于外事?”

到了这时候,魏仁浦询问赵德秀的话,早已大大超出了原本他设下那个考验的范畴。

然而赵德秀既敢言想通一切,又岂惧魏仁浦这最难的第三问?

“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陛下对李筠与李重进二人大加封赏,李筠与李重进面对陛下的封赏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二人拒不接受,并立刻起兵叛乱。因陛下先施以恩义在先,那时陛下发兵征讨二人,天下人皆不会有异议。

第二种是二人接受陛下封赏,但在暗中筹谋反叛事宜。

第二种选择看起来稳妥,实际上却会将他们二人送入绝路中。

李筠与李重进二人手中虽有些许精兵,却绝对无法与我朝禁军相抗衡。

加之二人一南一北,难以相连,陛下忌惮的是他们的反叛会煽动人心引起各地的追随。

先接受封赏,后又背信弃义反叛,只会让李筠与李重进不得人心,中原藩镇哪个会跟随?

至于魏公所言之将发未发,更无需多虑。

先贤有言:“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几事不密则害成”。

陛下近日来故意放任朝廷诸臣议论李筠与李重进的忠心,不是他不懂得这个道理。

而是他要在李筠与李重进的心中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就算李筠与李重进打算先接受陛下的封赏,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筠与李重进心中不自安的情绪也会愈发深重。

短则数月,长不过一年,李筠与李重进必反!”

说最后一句话时,赵德秀的语气显得格外坚定。

他能得出这番判断,除去他有着前世的记忆外,还因为他说的是安史之乱以来,天下藩镇百年不变的传统——敢怀疑,那就反!

当赵德秀说完他心中所有的分析后,魏仁浦一时间愣住了。

要想得出以上的分析,除去要将他日前所教的一切融会贯通外,本身还要具备对政治的敏锐判断力。

就像该如何通过现有的情报,精准预判出赵匡胤的真实想法,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相比于前者,后者才是最难得的。

对政治的敏锐判断力除去要数十年的从政经验积累才能得到外,就只能靠着上天的给予。

很明显,赵德秀就是那位被上天眷顾的人。

政治天赋奇佳者,历史上并不少见。

而当政治天赋奇佳这一属性与皇长子的身份重叠起来后,带给魏仁浦的震惊是巨大的。

早年五代的开国之君若有这样的儿子,五代乱世怎会糜烂这么久?

房内烛光影影绰绰,时明时暗的在赵德秀的身上舞动着。

这一幕让心中震惊的魏仁浦恍惚间产生了一种错觉:

赵德秀好似一条初露锋芒的雏龙在暗自蛰伏,他在静待着权势的滋补喂养。

等到他彻底长成那一日,便可翱翔于九天!

“汝当为太子!”

既惊且喜的魏仁浦,良久后口中兴奋的发出了这句感慨。

魏仁浦的感慨令赵德秀知道,他今日的表现令魏仁浦相当满意。

或许魏仁浦会将他今日的表现都归结于他有天赋,可赵德秀知道他今日能过关,还得悄悄感谢一个人。

宋初的名人赵德秀了解的不多,赵光义却是当中一个。

赵光义身为五代第一梗王,自带吸引人的关环。

正是在了解赵光义的过程中,赵德秀大概记住了李筠与李重进叛乱的具体时间点。

世事有时就是如此奇妙。

尽管欣喜于魏仁浦对自己的认同,但赵德秀不会因魏仁浦的一句认同就得意忘形。

争储之事凶险万分,他还没完全了解魏仁浦。

赵德秀离席做避让状,口中说道:

“魏公慎言,弟子不敢当。”

赵德秀的避让,将魏仁浦的思绪从感慨中拉出。

赵德秀的谨慎,让魏仁浦心中渐渐浮现了一个想法:乱世之中,非臣择君,君亦择臣!

有这样的儿子,赵匡胤的命真好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