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宋秀 > 第八十四章 李守节看傻了

宋秀 第八十四章 李守节看傻了

簡繁轉換
作者:渔舟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6 14:40:22 来源:源1

第八十四章李守节看傻了(第1/2页)

来时路与回时路,大致相同。

路线大致相同,不代表心情同样如此。

两万北汉军南下时,浩浩荡荡。

那时他们在刘继业的带领下,士气高昂,心中满是对建功立业的美好期盼。

而当下呢?

两万北汉军在刘继恩的带领下,面色晦暗,为早日回到家乡,竟不肯再稍稍南顾一番。

如此剧烈的转变,自然引起了上党城内的注意。

先前在刘继业率军到来后,李守节心中那块沉甸甸的石头终于落地。

在李守节看来,有着两汉北汉军拱卫潞州,纵算前线李筠作战失利,对他来说最坏的情况无非是前往太原避难。

乱世中能保住一条命,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岂料心情轻松的时日,还未过上多久,城墙上就有士卒来报:

“汉军正在撤军!”

“怎么可能!”

一听这话,正在作画的李守节惊的连手中的毛笔都握不住。

墨色笔尖无力倒下并翻滚,瞬间污染了整幅画作。

可这一刻李守节,哪还有心思关心什么画作。

他从书案后猛地冲出,厉声喝问道:

“汉军无缘无故,怎会突然撤军!

难道是宋军的援兵来了?”

来汇报的这人,是李氏的家臣。

若不是有这层身份,李守节估计会以为这人是宋军派来的细作,特地来扰乱城内军心的。

不是李守节的抗压能力差。

实在是谁会想到,汉军会放弃唾手可得的潞州不要,突然选择撤军?

李守节早将两万汉军当做他的救命稻草,今救命稻草要飘走了,李守节只觉有五雷轰顶之感。

一时间,李守节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李守节下意识想让人将闾丘仲卿召来,可又随即想道,闾丘仲卿之前就离城为他抚慰诸县去了。

来回踱步许久后,始终理不清头绪的李守节愈发慌乱。

无奈之下,他直接冲出了房门。

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城墙上后,李守节凭高而眺,隐隐可见一支数万人行军队伍的尾巴。

看了几眼后,李守节气的用手猛锤城垛:

“汉军无信,刘继业无信呀!”

因先前为避免汉军不喜,更为展示自身对汉军的信任,李守节并未派人在汉军营外时刻打探消息。

临阵换将这一不光彩的事,汉军更不会想着主动宣扬。

这样一来,李守节暂时是不知道汉军中的变故的。

自然而然地李守节将背信弃义的锅,都扣在了刘继业的头上。

而连李守节这一主将,都暂且不知汉军中的变故,更遑论城内听到噩耗后陆续赶来的旁人了。

望着城外那长长的撤军队伍,许多目睹这一幕的属吏,脸上满是一片灰败之色。

人最怕在希望来临时,希望又猛地被抽走。

有一位属吏,拖着有些发软的身体来到李守节说道:

“指挥使,赶忙,赶忙派人询问一下盟军呀!”

直到这一刻,有些人心中还抱着汉军可能会回心转意的想法。

可李守节再平庸也知道,当撤军这么重大的事,汉军都不想着事先与自己商量时,那么代表着汉军方面已基本放弃了己方。

这时再派人去询问,阻止汉军又有何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四章李守节看傻了(第2/2页)

而就在李守节还处于愤怒时,他身旁的一位属吏,手指向城外的遥远一处惊呼道:

“那,那是宋军吗?”

这名属吏的惊呼,引起了城上多人的注意。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便见大约在汉军身后数里处,有一支人数在数千上下的军队,正有序的行进着。

也许由于距离太远,城上的人无法看清那支军队中的旗帜,可只要认真想一想便知道:

能从壶关方向北上的,除去汉军外唯有宋军。

这一幕情景,看的以李守节为首的众人有些呆了。

“宋军,是在追击汉军吗?”

气氛沉默良久后,终于有人忍不住发出了心中的疑问。

这句疑问一出,李守节的脸都白了。

初听这句疑问,会觉得有些荒谬。

归军勿遏,是兵法常理呀!

更何况哪有几千人追着几万人的?

可再荒谬的事,活生生摆在眼前后,众人亦不得不信。

然当意识到这一点后,城上唯李守节一人脸色发白吗?

渐渐地,一个更“荒谬”的猜想浮现在众人心中。

“若汉军在宋军的追击下大败呢?”

当这一想法出现后,李守节不知道的是,他背后众人看他的神色变得危险了起来。

...

得知汉军在前方扎营后,赵德秀亦下令全军原地休整。

休整的同时,赵德秀召来田重进等人:

“传令下去,从今日开始全军宿营时,每人各砌两灶。

每隔两日,再加一倍。”

听闻赵德秀的命令后,曹彬眼睛一亮,有将领则是面露不解。

“郡侯,孙膑减灶,我军却倍之。

况兵法有言,归军勿遏,我军却追之。

此为何理?”

那将领脸上满是求知欲。

当下军中将率早已被赵德秀折服,他发出疑问是在求教,而不是质疑。

见不止一人脸上有疑惑,赵德秀笑着解释道:

“昔孙膑是为示弱,吾今是示强矣。

敌兵众,吾兵寡。

凡于敌战,若敌众我寡,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敌于强。

敌不能测我军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

追兵在后,战不能战,军心再丧。

归军勿遏,是兵法常理。

然能称为军者,须士气高昂也。

今敌军士气日沮,一心向北,战力大减。

待敌士气溃散之时,虽众,何所惧乎!”

在军队中,士气犹如军士的血条。

赵德秀是在以“示强之略”,来给本就军心动荡的汉军不断放血。

而要跟在汉军背后,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继续放大汉军心中的不安。

不安情绪日增,汉军回国的心思就回愈发急切。

这足以保证刘继恩,只能选择最近的那条路线回国。

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听完了赵德秀的分析后,诸将恍然大悟,尽皆拜服领命而去。

待诸将离去后,赵德秀看向一旁的曹彬:

“国华,还有一计需你助我。”

望着赵德秀的小小请求,曹彬快乐且忧伤着:

真的洗不干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