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 第403章 :他这讲学大计!如何能猜得到

第403章:他这讲学大计!如何能猜得到!(第1/2页)

“甄氏那小子和你说什么?”

路上,许攸凑到了许泽的身边。

这次北行,许泽是力荐把许攸带上,原因也是极为简单,现在许攸的家人不在袁绍手上,重要的子嗣都送到了许都。

其余的也传来了早薨的消息,已不会再有什么顾虑了,带许泽、郭嘉去北方,其实都不如许攸一人。

他去,是最有说服力的。

毕竟也是袁绍曾经的心腹谋臣。

“让我看看老宅。”

“那些宅邸,在许某走之前,已经归了袁氏所有,大战之后又被曹洪将军所占,他说的看看老宅……是不是想让君侯又买回去?”

许泽笑道:“买不可能,我身无长物、两袖清风,家资都是天下百姓的,只是暂存我处,我拿什么买?”

许攸低头想了想,道:“在下之前得赏千金,几经经营又得田产,后又积攒了一年有余的俸禄,要不,在下来买?”

许泽更乐了:“那你得要排队了,想给我买宅邸的大有人在,冀州的商贾可都在等我回去呢。”

当年治清河,将各家族治理得服服帖帖,开通了南向青州的商贸道途,不知给他们带去多少财利。

这些家族都想着要攀附,要感谢,在当地留一个善商的名头,为的是日后行商诸事方便,也想找个时机和许子泓结交。

听完这话许攸反倒是愣住了,这话在理啊,他本来就是久经此道的人,哪里会不懂其中的门道。

“啧,那些祖宅,大概可卖多少钱?”

“那我就不知道了,曹子廉一向缺钱,要价自然也就高,他就等着这些钱财日日后充入军营,我估计要在几千金上下。”

“哦,那确实……啧,唉,悔之晚矣,早知当初就该先卖给别的家族。”

许攸一听就泄气了,毕竟这钱已经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他可不像其他功勋那么有钱,家资全部换成金子,估计还买不来那些甄氏的宅邸。

曹操走广宗,往薄落亭方向走,带许泽一观当年袁绍建立起来的河北防线,依照山形地形,连设十几座关卡。

若是论地利的话,人心齐聚至少能挡曹军三年,而且攻下来一定是耗资巨甚,死伤无数。

只可惜,内部不和,让出了清河、魏郡大片的城池,导致这条巨鹿防线,也只能腹背受敌,根本毫无坚守之可能。

“子泓,袁绍为人多谋无断,当初你出荡阴奇袭九侯城,他并非是没有兵力围剿,而是被黎阳方向的正面兵马逼得不能果断出击。”

“若他早知今日会到这等地步,恐怕会毫不犹豫出兵围堵,也要将你困死在邺城境内,不过,兵法无常形,能够随机应变方才是上佳之资,你当时空城一计,很是惊艳。”

胆子的确很大,曹操最初听到的时候,在军帐里生气了好久,气许子泓竟然敢设这种极其冒险的计策,要是稍有差池,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

当然,他是干成了!所以名扬四方!人前显圣,许都附近都是盛传此战,多年过去百姓依旧津津乐道。

“那是那是,”许泽附和的说道。

曹操丢下了多少事,只为了得闲来畅游山水,当然什么事都让他点评一二才行。

“子泓,你治理南方,对北方的境况并不熟知,自薄落亭进清河,我再带你去看清河的水路脉络,是何等的悠长。”

许泽咋舌了一声,不置可否。

走了一段路,许泽发现前方道路上有不少商贾马队在等候,曹操将兵马停了下来,这里是驿亭的官道,若是有商队等候那只能是商会的人。

许是附近有商贾知道他们会通行,特意在此等着送粮食吧。

“子泓,你看,这些北方的商贾都想着巴结本相,为的是日后在许都能够谋一个出路。”

“如今我军占据冀州,河间、渤海也表面归顺,人心依附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走吧,过去看看,这些商贾也不容易。”

曹操邀许泽一同前往,彰显如今大汉武威,曹纯见状自然是率先而行,先行去打量这帮人,刚到近前,发现是张叶张子茂,清河张氏的人。

他的弟弟张揖正在许都为吏,曹纯也是认识的,毕竟这人对许子泓一直较为追捧。

“将军,在下张叶,特意在此等候许君侯,还请将军差人帮忙通传一声。”

话音落下,曹纯一愣,忙咋舌道:“你这话说得,此次行军乃是丞相亲领大军,你不知道吗?”

要见肯定是请见丞相啊,怎么会先提许子泓呢?

“在下知晓,只是身后有十余名商贾,听闻君侯北上,愿意将战马、钱粮当做财资资助君侯兵马,他们只想见君侯一面。”

“这是为什么呢?”曹操慢条斯理的声音传来,越过曹纯之后,站到了张叶的面前。

张叶不曾见过曹操,但是看此中年人体魄敦实,目光威严,胡须、鬓角竟微微上翘,有一种不可侵犯、不敢直视的气度,心里顿时就悬了起来。

只是这一眼他便明白眼前的人恐怕便是大汉丞相,是以立刻谨慎起来,躬身道:“敢问,尊驾是曹丞相吗?”

“嗯。”

“丞相恕罪,在下带这些商贾来,全是因他们需要感恩君侯之德,图以回报。”

张叶仔细的解释了一番。

原来是当初开通清河漕运之后,可以南下去青徐,亦可从渤海到青州,无论哪一条路都可以运送清河的物资换得大量布匹粮食。

这些民生之物,让商贾可以立足,是以眼前的这十几家商贾,基本上是各豪族、乡勇自发组织,共担盈亏。

从结果来看,是盈利的,今年得了上千石粮食储存,还有富余的布匹成衣,百姓们脱离了战乱之苦。

家族那些小姑娘、垂髫小儿,因此也能得存,以往袁谭治青州的时候,只能向北通商,并且要缴纳高昂的商税和各种关税,到了中山、常山还必须要供奉山贼,交一份卖路的钱。

这些钱交下来,回来一趟所得基本上只能够分食,就这还有很多家必须饿肚子过冬,到了冬日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嗯,子泓救下了几千户人家,”曹操面露欣慰,笑着看了许泽一眼,张叶也是个聪明人,紧接着说道:“是以,这些商贩都想感谢君侯,感恩丞相。”

“他们在家中都有供奉丞相与君侯,当做神位来祈祷福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3章:他这讲学大计!如何能猜得到!(第2/2页)

“哦?还有本相?”

曹操意外的胡须抖动,饶有兴致的看着张叶。

后者忙点头,道:“不错,没有丞相举贤任能,怎能会有大汉如今贤才辈出呢,天下恐怕仍然还在战乱之中。”

“说得好,”曹纯松了口气,总算是放下心来了,他之前生怕这张叶一直夸赞子泓,惹来丞相不快。

“你们这里也在自发的组建商队,不是你回来主张的?”许泽好奇的问道。

这种惠政实际上暂且只在扬州推行,别的地方因为观念陈旧,又或者对前景并不看好,所以还在观望之中。

而张叶前年参与过扬州大水的抢险,曾经不要命的和许泽入水下锚,差点死在水里,被救起来的时候肚子都大了好几圈。

所以他是知道扬州商道主张的,回来引领清河士人行商也就不算奇怪。

张叶笑着道:“在下还未来得及主张,家中族老依旧不与在下往来,但他们的确已经自发这样做了,恐怕是华刺史的功劳。”

“嗯,”曹操和许泽对视一眼,对华歆的能力感到赞许,华歆本来就是南方人,所以明白许泽的主张也是常事。

“很好,子和,你去带着他们将钱粮、马匹归营,记录账簿,按照新颁布的汉律军规,为他们家族免除人头税务。”

“多谢,多谢丞相!”

“至于想见子泓,待回来时还在这里,你等若是有心,便可一同来相庆。”

“诶,好!”

张叶千恩万谢,点头哈腰,他万万没想到今日本是带人来求见许泽的,却和大汉丞相说了几句话。

当真和传闻一样,行事豪爽霸气、雷厉风行,而且每句话都带着极强的信心,这种信心甚至能感染他人,果非常人也。

……

“子泓,有清河商贾如此,倒是提醒了我,或许可以趁此机会,在冀州好好督巡一番,在各地都看看。”

两人并肩走在河边,身旁有精锐宿卫百人,典韦许褚等也紧随在列。

许泽闻言答道:“其实早就该如此了,自取下魏郡之后,丞相只是和百姓约定秋毫无犯,归还田土、宅邸,可是却没有拿出精细的筹划来,甚至未曾公示于民。”

“丞相当年入仕之时,为雒阳北部尉,设立五色棍于堂前、大门,以示威严,那时是等同于开着门做事,现在却要将衙署关起来,且设守卫于门前,那百姓不就看不到了吗?看不到就会猜忌,猜忌便生嫌隙。”

“还不如将告示写明,且施行如一,自丞相开始,曹氏及亲族自发效仿,越让利就越得利。”

“嗯,”既是闲聊,曹操也是兼听不同的主张,许泽一直是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说问题,而曹操不是,但有时将这些理念一同深思,其实会大有收获。

他行路时想了许久,笑道:“这又要回到水能载舟覆舟的问题了,治民如行舟,的确应该告知他们,子泓,你的意思是他们其实在告示上未必想看一个精细,想看的无非是官府的态度。”

“对了!”

许泽咧嘴而笑,这就是本质,因为告示也出自于衙署,怎么写那自然是府吏的事,如何做决定也是官吏商议的结果,但百姓能看到,至少心中有个底。

“那就去看看。”

曹操下定了决心,趁此时机在冀州境内走动寻访,问问各地的百姓,再看各驻地的情况,让此次北行不仅仅只是赴袁绍之约。

……

三日后。

曹操在安乡驻军查看了军中的账目,且问询当地百姓,发现曹氏、夏侯氏子弟在此占据的房屋有几处,军中将士占据的宅邸田地则更多。

那就不对劲了,譬如军中一个小校蒋宜,便有一千余亩良田,那可是良田不是荒地,这收成怕是都比得上一些贫瘠地方的侯爵了。

一年再欠收,几千石的存粮恐怕还是有的,他一个小校凭什么呢?

“这难道,又是冒名?”

曹操回头看向许泽,这安乡可是许泽的封地,日后迟早是要定为县侯,然后全数封给许泽的。

只是现在爵位的这些赏赐还有些混乱,许泽每年食邑的收成按照人头足数给他,是从少府直接割财,不用经过安乡。

还没有到让许泽来治理安乡的地步。

“是啊,”许泽点了点头,“到处都存在这种事,丞相当初说了全数归还,自然就会有人想到这种办法冒名顶替。”

“因为告示不明,许多人想拿回自己的家产却无证据,只能吃哑巴亏,有些想闹事的,恐怕连命都要丢。”

“所以小婿当年才会说出那句话,知政之人在于野而不在于朝,庙堂内的目光都太高了,看不到山野之中。”

许泽叹了口气,道:“丞相还记得当初小婿做的那个棋盘放米的小把戏吗?”

“记得。”

每个格子放一粒米,后一格比前一格倍增,到后面是一个不可计算的数字,也就是崩塌的开始。

而现在就已开始初见端倪了,因为有人在大肆揽财。

许泽笑道:“大汉新立之后,历经荒芜,而功勋便可占据强势,夺得钱财权势;再久后便是士人清流,轻慢功勋而大兴文治;之后又是党派纷争彼此争权而滋生贪腐,因为每一个阶层融入都需要兴致相投,说好听便是和光同尘,不好听就是同流合污。”

“如此往复,三兴大汉也不过数百年耳,而唯一的好处就是,无论处于各种战乱,百姓都期盼着天命之人会结束乱世。”

“数百年……”

曹操低头沉思着这段话,现在曹氏、夏侯氏所做的便是在占据土地、钱财,取得“强势”,便是打着勋贵的旗号。

往前数,其实无论高祖时的大汉,还是光武时的大汉,亦或是那短暂的新朝,都历经了这些兴衰变化。

难道,真是逃不脱的演变?

“子泓,你北来,果然还有自己的大计,”曹操笃定的抬头。

许泽轻笑道:“不错,我想先请岳丈沿途多看多听,而后与袁绍见面时,小婿要当着雄主英才,谈此兴衰之道。”

曹操双目陡然放大,他竟想在这里讲学!许都那帮人如何猜得到!

何等豪迈,乃至狂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