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第十六章 民本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第十六章 民本

簡繁轉換
作者:音冰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19 02:07:53 来源:源1

第十六章民本(第1/2页)

荀子自然也不能免俗,咽了口口水。

“小友盛情,老夫却之不恭。”

面片儿柔软好嚼,散发着谷物特有的气息,葱香,油香,还有不知是什么配方的咸鲜酱汁,纠缠不清的挂在面上,随着咀嚼吞咽一起浓郁的勾缠着味蕾。

满场都是筷子和碗碰撞的声音,还有感叹声。

低配浆糊版酱油和野外小葱版葱油,拌着粗糙面片,荀子吃了两碗,意犹未尽的反应过来。

他好像……是来辩论的吧?

但一回头看见有那吃的满嘴边都是油乎乎的,看锅里没有面了已经跑去买麦饼和粟米饭蘸汤的,好吃到声泪俱下高歌麦子与葱多么搭配的……

嗯,果然问题还是殷珏这儿的饭太好吃了么?

虽然孔子他老人家也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荀子也还是第一次见人将一些常见食材做的如此之合口。

只是孔子所提的饮食是礼,医家《黄帝内经》所言为养,如同这般将食材研究搭配,好吃又美味的流派,荀子怎么想也想不通应该是哪一家。

此刻也还有不少人未用完,不宜继续论辩,荀子便闲谈道:“听闻小友自隐世流派而来,只不知小友,隶属何家?”

殷灵毓正在喝酸梅汤,闻言放下碗道:“民家。”

“民家?”荀子扬眉。

玄衣少年浅笑着:“是,以民为本,富民兴邦,民强则国强,是为民家。”

民家,民家,民主与共和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

是她的底气,她的神秘师门呢。

荀子点点头,也并未多问,只叹道:“是也,民者,国之基也,养民以富,导民以礼,威民以法,三者备而后天下治。”

事实上,荀子的学说因其偏激的“性恶”,与孟子看似“对立”,是长期被正统儒家排斥的。

又因为反对迷信,在汉朝董仲舒后,荀子的学说就开始隐没和被边缘化,一直到晚清时期才重新被大众所重视。

但封建帝制沿用千年的“外儒内法”,追根溯源,早在荀子处便能觅得本源。

只是,民本不是民主,荀子虽明白民生关乎国家存亡,但亦与诸子百家中的大部分人一样,认为“君师者,治之本也”,批判墨家的思想破坏阶级秩序,仍旧带着儒家的“圣天子垂拱而治”,看重阶级秩序。

只是他又比如今的其他大儒更具现实精神,看重律法,看重教育,甚至身体力行的实施着教化。

能教出李斯和韩非来,也就不奇怪了。

殷灵毓不紧不慢喝光了碗中的酸梅汤,抬眼笑道:“天下治,黎庶兴,犹如川流入海,后海上腾云,云聚落雨,再润山川,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这便是了,老夫亦常言‘天行有常‘,四时更替,万物生息,本就自成法度,然则水火无情,总是要加以引导规训,若一味无为而治,指着上苍怜悯,人与万物又有何异?”

荀子吐槽着,他最是不喜这一套的,再加上虽然不在官场里了,却不缺耳目信息,不免有点子真情实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六章民本(第2/2页)

“黎民如川,礼法如堤,圣王如匠,方可生生不息,只可惜,有些人不但不修堤坝,还恨不得超毁根基,实为不智,少德,无心之辈矣!”

说的便是楚国权贵了,纵情声色,奢靡享乐,武备驰废,排外内斗,信巫好祀,腐朽颓靡。

荀子虽然停留在这里,但也看不惯贵族动辄宴饮,活人祭祀等事,否则李斯离开,他也不会不去阻拦。

“先生何必动怒,道不同不相为谋,诚有高世之志者,或亦耽宴乐兮,然目亦见黔首之艰,若无动于衷,视其为乐,取笑不休,恐怕寝人皮而含兽心,非人哉。”殷灵毓笑吟吟的,口中吐出的话却正中荀子下怀。

会说!他喜欢!就该这么骂!醉生梦死,不顾楚国之食已贵于金玉的世家权贵,也算是人吗?

就是不用孟子的非人理论就更好了,虽然不想承认,但人就是人,恶人需要惩罚,而不是划出人的范畴自欺欺人。

一老一少干脆凑近了些,开始光明正大,有志一同的———

蛐蛐人。

最开始将位置让给荀子他老人家的那名学子已经看呆了。

他虽然不是荀子的弟子,但他老师是啊!他也是面见过荀子,聆听过他老人家教诲的,虽然也是善用比喻,生动有趣,却也严厉而犀利,称得上是言辞如刀啊!

您的毒舌呢!您怎么不骂殷珏骂上那个…咳,不可说,他老师还在人家手底下讨生活呢!

直到暮色四合,荀子才恍然发觉已经很晚了,环顾一圈儿,人也愈发的多了起来,居然少有中途离开的,只是也有些人恐怕目的并不单纯,荀子朗声笑了笑。

“若有昭,屈,景三家的人,告诉你们的主子,今日之言起于老夫,若有不平,老夫担了。”

人群中的确有几个人心虚低头。

辛辛苦苦把你请回来的,谁敢去动你啊!

本来还想着能不能找些人给殷珏一个教训,这下可好,还护上了!

殷灵毓眨了眨眼:“先生何必,小子亦不惧他们。”

荀子哼笑一声,袖袍一甩:“老夫亦是,怕他们作甚?只是你年纪尚轻,别平白惹了麻烦。”

殷灵毓自然是俯身一礼,送别荀子,他年老她年幼,礼节还是要有。

这一日,殷珏的战绩也就停留在了平手上,毕竟,第一个学子主动让位给荀子,荀子与殷珏起先论道,后来却演变成了交流,实在分不出个高下来。

但这也是很彪悍的战绩了,能以十三四的年纪与荀子以平辈相交,“隐世玉珏”的名声,还有今日荀子与殷珏的言论,很快传扬开来。

楚国盛行的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和纵横家,还有一些楚地本地的特色文化,殷灵毓打算在兰陵停留一段时间,否则这个时候交通不便,有些人就难以遇见了。

不过也不可能天天开坛,因此,这日便邀荀子出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