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第三十三章 反应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第三十三章 反应

簡繁轉換
作者:音冰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19 02:07:53 来源:源1

第三十三章反应(第1/2页)

双方一合计,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

面子里子都有,也满足彼此的需求。

文官需要和期盼以文制武,也对这种心腹近臣的名头有说不清的好感,虽说条件是艰苦一点,权力是小上一点,但不打紧,泱泱官海中能让陛下重视就是赚到,而且,能力不足的去历练两年,镀个金,没什么不好的。

武将则想着,要来一群读过书的下属,管理战士什么的方便了不说,要是再遇到扣发军饷,那不得直达天听啊?当今官家可是亲自带过他们打仗的,肯定给他们撑腰啊!

官家!好啊!贴心啊!

唯有做好臣子本分,才能报答万一啊!

殷灵毓的规划就这么有条不紊的在双方的配合下施展了下去。

在很长久的朝代里,所在的地方来了军队,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民间传言,“匪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意思就是,军队与官府,破坏性比匪盗更可怕。

虽然这往往是在较为黑暗的年代才会发生,但从中其实也能反映出来,现在的军队,无组织无纪律,更没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觉悟。

因此,从金国拿到的钱款,殷灵毓花了不少在军饷上。

而精简优化军队也是最先进行的,借着不管是朝野还是民间,都是抗金情绪最高峰的时候,以杀敌为名的考核和严格审查,在军中上下的积极配合中,也算迅速。

更何况现在的军队主体是跟过殷灵毓的,饭前战后,言传身教,精气神儿也早就不一样了,又追着参与的金人打了不少胜仗,战斗力也随之上升。

预备给他们配备的政委,也开始了选拔。

东京城中,闲官和中低层官员被集中起来,分批参与杂项考核,铺垫了许久的这场考核,让这个冬天随之变得格外热闹。

“李兄今天考的什么?”

“别提了,晦气!居然是术数!”那人满脸发黑:“算点儿别的账还行,算什么圆什么方,什么鸡什么兔,我是真………哎!”

“李相公这科其实也还行了。”

那人一听这话可听不下去了,这世上怎么会有比术数更难的东西!

于是回头就看了过去,丁特起和他对望,明白过来他恼了,于是解释道:“下官考的是……炼丹。”

啊?

那人一愣,再看看被一脸摧残的生无可恋的表情的丁特起,不由自主咽了口口水。

炼丹?

咋?官家这个岁数就要开始吃金丹了吗?

这除了道士谁会去特意琢磨啊?

丁特起就是当时在东京城中,太学生们的领头人,在守城过程中表现出色,朝廷班子回来后也就顺势为官,只是官职并不大。

但太学生的那股劲儿和热血却还未曾磨灭。

丁特起转身就走。

他要面见陛下!他要劝谏!

再加上今天考核这一科的这一批人多多少少也都不知所措,担心殷灵毓的倾向,考核又因为偏向实操和现场提问作答,且看起来并不多重要,也就不怕泄题,根本没有禁口一说,传开的很快,这一项考核很快就让许多人知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三章反应(第2/2页)

而死去的宋徽宗沉迷服食金丹的记忆立刻攻击了许多人。

不少言官弹射起步。

别呀!官家!考术数考水利考农事也就算了!这个真不行啊!

年纪轻轻不要学先帝好吗!?

丁特起跑的最快,加上殷灵毓允许大小官员有急事的话直接前来汇报,因此第一个进了御书房。

殷灵毓还不知他是来做什么的,抬头看过去,道:“是你啊丁爱卿……”

丁特起什么都没听清,扑通一声跪下叩头:“陛下!炼丹之术断不可兴啊!”

那磕头的一声响到殷灵毓都有点幻痛,但也迅速反应了过来。

哦,对,今天该有一批人考到化学了。

殷灵毓深吸口气:“爱卿,考题是什么,请你复述一遍。”

“以矾制酸,硝石提纯,水银利用……”丁特起抬起头不假思索,流畅的说了出来。

殷灵毓实在看不下去他脑门上磕的那伤,出去抓了把雪给他:“敷着。”

丁特起双手接过,摁在脑袋上。

嘶……确实好痛。

于是直到被殷灵毓安排到一边的椅子上,丁特起才回过神,继续道:“陛下!长生之术虚无缥缈,不可相信啊!”

“陛下天资英睿,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此乃社稷之福,然昔汉武晚年犹惑于方士,唐宪宗服丹暴毙,此乃前车之鉴,炼丹之事,陛下不可不三思!”

殷灵毓就知道得有这一出,毕竟全是她自己出的题,而化学和炼丹实在是比较接近。

但不招人研究火药,那绝对不行。

于是轻叹一声,解释道:“爱卿误会了,朕考校这些,岂是为了求什么长生?爱卿可还记得守城时用的火药?”

丁特起闻言一怔,额头上的雪水滑落都忘了擦:“陛下是说……”

“矾制酸可助火药提纯,硝石乃火药主材,水银能制的东西也不在少数,金人铁骑来去如风,若无利器,何以守土?”

丁特起惭愧道:“是臣愚钝!不能看出陛下苦心,竟还以为陛下……”

“无妨。”殷灵毓打断了他:“爱卿既通文墨,又亲历战事,朕倒是有项任务,非爱卿不可。“

丁特起利索的站了起来,捂着脑门的手也放下了:“愿凭陛下差遣!”

后来的言官大臣等人对着火药,还有殷灵毓的清晰明确解释,也接受了下来。

而丁特起已经开始联络昔日太学生中的好友,开始暗地传信。

宋朝的太学生,战绩可以说辉煌,在历史上以强烈的政治参与和爱国行动著称,尤其在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他们的集体行动多次影响朝政,甚至直接参与抗金斗争。

尤其靖康之耻期间,许多太学生拒绝投降,有的随宋室南渡,有的加入民间抗金义军,只是太学生们也缺乏实际军事经验,往往只能以舆论施压,难以改变大局。

但总的来说,他们已经算是相对三观正确,且爱国报国,教育素养高的人群。

殷灵毓瞅准的就是他们。

舆论谁用不是用,拿来吧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