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 番外篇 似是故人来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番外篇 似是故人来

簡繁轉換
作者:音冰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17:19:01 来源:源1

番外篇似是故人来(第1/2页)

【狄青篇】

我叫狄青。

是个会戴面具上战场的将军。

有人说我是因为貌美才戴的,也有人说是因为刺字。

…其实是因为字,至于好看,我没觉得,但戴上后,的确少了很多麻烦。

脸上这刺字,跟我半辈子了,年少时它的确有些是屈辱,后来军功累迁,官家特许我敷药褪去,我却又说不必。

“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愿留此以励军中。”

这话是真心,但我也知道,就算没了这字,在那些相公眼里,我终究是个粗鄙武夫。

我的确听不懂。

我有努力认真学了,可是,不会就是不会,就像军中,打不过就是打不过,这没有办法。

范师被我气的放开了手,韩相公也不想管我了,虽然后来又把我拉到身边,但那是因为小殿下。

最终,我还是回到了范公手下。

范公于我,是上官,是师长,更似一位不厌其烦,谆谆教诲的父兄。

哪怕我还是没有学会很多事情,范公也有好好的给我仔细讲,带着我,指点我。

后来换成了曹政委,范公也没有直接放手,而是时常关怀几句。

韩相公偶尔也会一起,好像是因为我被好好讲道理之后还算听话,而且,我现在不用他亲自带,他就不生我的气了。

还有殿下们。

长公主从来没有看轻我和儿子,反而总是很欣赏的看着我们。

太女殿下更是信任我,倚重我,对我来说,她小小的一只,却为我出头的那一瞬间,如拨云见日,暖而耀眼。

相公们,政委们都很好。

两位小殿下特别特别好。

我只需要努力杀敌,剩下的,大家都会帮我解决,教我应对。

我过得特别快乐,京城边关都不会觉得心里发闷了。

后来,范公老了。

他卸了实职,在家荣养。

他儿孙满堂,个个成才,伺候得周到。可我还是隔三差五就去范府。

我嘴笨,不会说什么宽慰话,就帮他整理整理书房,擦拭擦拭甲胄。

他教我知恩,教我重义,如今他老了,我照顾他,天经地义。

这与他有几多儿孙无关,这只关乎我狄青的良心。

范公走的时候很安详。

我跪在榻前,这个教会我忠君爱国,在我无数次因不通人情而气到了他或者旁人后,依旧耐心教导我的老人,最后只是轻轻对我笑笑。

他说:“汉臣……路,已经给你铺平了。往后……坦荡前行便是。”

我重重磕下头去,喉头哽咽,一个字也说不出。

我知道,他是指官家殷灵毓早已为我扫清了朝中的猜忌,曹政委为我挡住了明枪暗箭,也指他自己,在晚年从不掩饰他对我的提协和教导。

用毕生威望,清誉,为我尽力在文臣中挣下了一份香火情。

如今我年岁也大了,有时看看镜子,反倒觉得这刺青印记顺眼得很。

它提醒着我从哪里来,也见证着我这一路如何走来。

枢密院那些文书往来,朝会上那些机锋暗语,我依旧听得半懂不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番外篇似是故人来(第2/2页)

可没关系,曹政委会在一旁轻声细语,把话接过去,韩相他们也不会再如早年那般疾言厉色,只说我能打好仗就可以。

偶尔我说错了话,他们甚至会笑着帮我圆过去,仿佛在看待一个……嗯,一个不太灵光,却并无恶意的老伙计。

从前我会惶惑不安,所以,我留下了印记。

如今只觉心下安然,我想,那也留着吧。

狄青可以不变。

只是要谢同僚,谢范公韩公,更谢御座上的圣明君主。

我方能搏得一个“大宋军神”的名号,青史留名。

此一生,也足矣。

—————————

【游学篇】

苏轼决定组织游学。

曾巩一顿算,发现预算还过得去,批了。

苏辙来找他,看着收拾行李的兄长,怨念不已。

他倒是快乐游学去了,连累的自己一直惦记!

偏偏他又不是太学祭酒,不能随便乱跑和请长假,也就没有办法一起出去游学了,只能在京中听着消息。

但还是把找人给他配的药递过去。

“兄长,路上小心。”

“晓得晓得!子由你且放宽心,你兄长我走南闯北多少回了,还能丢了不成?”

苏辙才不放心,给他放到行囊里,又强调道:“路上风餐露宿,不比在京中,这药是请沈大夫特意配的丸剂,最是健脾温中,防着水土不服,你定要记得按时吃,莫要贪嘴吃了生冷,就忘了吃药。”

苏轼这才抬起头,看见弟弟一脸严肃,不由得失笑,接过那沉甸甸的药包,心里软乎乎的,面上却故意逗他。

“哎哟,我们子由如今愈发有管家公的风范了!这啰嗦劲儿,都快赶上爹了,放心,定然一顿不落!否则回来岂不是要挨我们苏侍郎的训斥?”

苏辙终究是没忍住,放下了端庄自持的样子,哼了一声。

苏轼笑的更欢了。

弟弟还是小时候最好玩了!现在总板着脸,不好逗趣儿了!

苏辙看着苏轼,还是忍不住又叮嘱了几句:“沿途驿站,州县官员,我已托人打过招呼,若有急事,可寻他们相助,游学讲论虽是好事,也莫要与人逞口舌之快,平白得罪……”

“哎?打住打住!”苏轼连忙摆手道:“子由此言差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带他们出去,就是要让他们见识天地之广阔,民情之实况,岂能因怕事而缄口?至于逞强好辩嘛……”

苏轼拍拍自己的袖口,收起散漫的样子,正色道:“为兄如今好歹是太学祭酒,自有分寸!纵要论道,也是以理服人,你且安心!此去不过是带学子们看看这壮丽山河,体察些民情风俗,顺便……寻访些美食佳酿,定不会给你惹祸的!”

此番是带着学子们游学,他身为祭酒,自会以身作则,岂能如独行时那般恣意?

再连累了学生们,病了伤了就不好了。

“倒是你,在京中诸事繁杂,更要仔细身子,莫要熬得太晚,待我回来,给你带各地特产,保准有你喜欢的!”苏轼又保证道。

“嗯,那就多谢兄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