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抗战之随身空间 > 第179章 成果、困难

抗战之随身空间 第179章 成果、困难

簡繁轉換
作者:六零山人reborn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6-21 01:55:06 来源:源1

一些日军飞机见情况不妙,开始将携带的炸弹就地空投,以减轻飞机重量提高速度。

最上面的几架日军轰炸机就是这么做的,其中一架重型轰炸机在扔掉大半炸弹之后,机身突然一轻,开始在发动机巨大提升力下往上突然加速升高,弹舱里还剩下的几枚正在空投的炸弹受此外力影响,突然改变了空投的方向,朝下面正在飞行的一架日军顶上急速落去,随后重重地砸在那架日机上,将其机身砸断,随后和断裂的日机一起往地面落去。

延安城周边的山脚窑洞或防空洞里,已经有人从里面走出,指着天空开始大喊起来,天空往下坠落的飞机是一架接着一架,短短两三分钟,就有十几架日军飞机落到了地面爆炸,还有一些拖着浓烟朝远处飞去,看那摇摇晃晃的样子,也知道飞不了多远,已经有一群人分别朝几架摇晃的飞机飞行方向追过去了。

箫司令就在凤凰山脚下一个窑洞的洞口,胸前虽然挂着望远镜他却没有用,而是以肉眼观看天空的情况。今天敌机飞来的高度比往常低了起码几十米,是紧挨着对面两座山头飞过来的,这个高度根本不用望远镜,肉眼看起来都非常清楚。

一见第一波火网就干掉七八架日机,后面追击的火力又打下数架敌机,箫司令高兴地一拍窑洞墙壁,大声说道:“打得好!打得好啊!”

整个空中火力攻击持续的时间也不过一分钟的样子,从宝塔山到到凤凰山也就一公里的距离,这一分钟时间里,一公里的空中距离上,三十六挺重机枪击落击伤日军飞机数量超过了二十架,空中逃走的日军飞机中,那些被击伤的能否安全返回机场都是一个问题。

敌机刚飞走,在各个窑洞、防空洞里面躲藏的人就冲了出来,高兴地大喊大叫着朝有敌机掉落的地方跑去,虽然有爆炸的危险,但仍然抑制不住人们的狂喜,这是延安第一次击落日军飞机,不高兴是假的。

接到萧司令报告的最高首长和其他领导同样也很高兴,日本人的飞机猖狂了几天了,这下终于给了他们一个教训,不过大家也都意识到这次战斗后,鬼子后面的报复肯定会更大。

根据几位领导的分析判断,后续延安机场肯定是日军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在没有强大的防空力量前提下,应该在其他地方多修建几个机场,以便自己这十二架飞机能够安全起飞训练。

延安城东机场将来面临日军飞机轰炸的几率很大,将所有十二架飞机全部放在延安机场显然是不智之举。最后领导们商议决定在延安之外的地方再修建三个机场,以便躲避日军的轰炸,瓦窑堡正是计划中的一个。

时间很快进入十二月,天气开始寒冷起来,瓦窑堡边上秀延河河水开始结冰,老百姓也都开始窝在家里窑洞炕上取暖。抗大第一大队的领导们也不得不下令增加学校的体能教育,通过运动的方法增加学员们对抗寒冷的天气。

可这样一来,运动量增大了,身体的消耗自然也就跟着增加,学校的伙房消耗的粮食也在增加,原本计划了两个多月的粮食,现在只够吃一个了。

负责后勤的人员把此事报告给分校领导后,领导们知道后也是大为头疼,只能一方面命令后勤的同志加大筹粮的力度,一方面由领导带头,减少自己每天的伙食份额。

学校食堂伙食的变化很快就引起了众学员们的注意,经过拐弯抹角的打探,学员们知道学校的粮食不够了。

紧接着,学员们发现支队、大队的领导干部每次打饭时,所打的饭份量都只有学员们的一半时,学员也不干了,一个个自觉地返回打饭的窗口,将自己碗里、手里的菜、馒头也减少一半。

胡政委得知此事后,心里既感动又难过。感动的是这些学员都是党的好儿女,知道为组织考虑;难过的是自己作为第一大队的政委,却解决不了眼下的困难。有心给延安报告,让延安支援一下,可想到主席他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最后只能叹一口气,决定减少体能训练,增加文化课程。

学校面临的困难,孙义成自然也知道,他很想把空间里面巨量的粮食、油盐等生活用品拿出来,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和借口。

总不能像在鼓山时候的那样,将东西放在外面,然后告诉领导他发现了许多粮食和吃的,让领导们怀疑这些东西的来源,然后把自己牵扯出来。

这里的领导,一个个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革命,真正的无神论者,没有合理的理由和解释,孙义成是绝对不会干鼓山那样的事的!

就这样,又过了十多天,由于营养跟不上,大家的体能严重下滑,一个个明显地瘦了下去。就这,大家还都在相互鼓励,用红军时期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啃树皮的故事来激励自己。

这一天,大家正在窑洞上课,突然一位女学员从坐着的凳子上向地上倒去,她边上的学员手疾眼快,一把上前扶住,发现该女学员脸色蜡黄,已经晕过去了。

大家赶忙将女同学送到医务室进行救治,回来的同学告诉大家,医生说那位女同学因为身体营养不良,这才导致昏厥过去,躺下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这件事的发生对孙义成触动很大。

历史上,延安确实因为土地贫瘠粮食不足对八路军造成过很大影响,加上日军和国民党方面对延安的经济封锁,对缺少各种物资的延安又是一个打击。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领导们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大生产运动出现了,着名的南泥湾就是大生产运动的杰作。

可现在这个时候距离大生产运动还有一段时间,加上又是冬天,想采摘一点野菜都办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