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抗战之随身空间 > 838.印度军队的战斗力

抗战之随身空间 838.印度军队的战斗力

簡繁轉換
作者:六零山人reborn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6-21 01:55:06 来源:源1

长期被英国奴役的印度人,早就失去了他们作为人的本能的自主血性,即使是受过训练的印度人,骨子里那种奴性永远都无法消除,而这种奴性在战场上最直接的表现就个人意志极差,士兵毫无战斗力,所以他们在战场上最大的作用就是一个----炮灰!

众所周知,提起二战史,除了血腥残酷的战争、大国间的厮杀,人们总会提起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战斗故事,却有很多战斗笑话的意大利。意大利士兵是远近闻名的战斗力差,战术素养低,作为轴心国一员在北非战场被非洲国家打到本土失守,在各种战斗中出现低级行为,经常出现集体投降的情况。

毫不夸张地讲,如果德军、美军、苏军、日军等的战斗力被称为“学霸”的话,那么意大利一定是铁打的“学渣”了,可就是这样一个“学渣”军队,在打仗这件事上,居然可以嫌弃其他军队,而这支意大利人被嫌弃的军队就是战斗力垫底,形象独特的印度军队。

因为英国自身数量原因,在北非战场上,大量的印度士兵被征用,用来作为一个军队的补充。一次战斗中,自认为战斗力低下的意大利军队,却遇到了一支比自己军队战斗力还低的英**队,双方刚一接触,意大利军队还没有开一枪,对方竟然就主动投降了。

事后才知道这支部队是属于英国人的印度部队,全部由印度人组成,自己竟然能打赢一支英**队,高兴之余,就将这支印度部队收编了。最初收编这支印度部队,意大利指挥官认为他们更了解英军的作战方式,适合进行敌后战斗,破坏敌人的后方设施。

让意大利军队惊讶的是,收编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低到令人发指,且不说战术素养,就连最基本的枪械使用都存在问题。

如果说仅仅是缺少战斗能力,可能在意大利的军队中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毕竟“学渣”嘲笑倒数第一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但这支军队经常会在行进过程中经常逃跑,这就很影响士气了,枪声响起首先看到的可能不是双方伤亡,而是自己这边戴着白头巾的士兵集体溃散。

除此之外,这支部队的士兵还经常有偷盗行为,时常导致内部出现各种各样的纷争,最终,意大利军队实在忍无可忍,解散了这个这支部队,由此可见其“感人”的战斗力。

就这,还是英国人亲自训练多年才训练出来的印度正规部队在战斗中的表现,至于像二十三师这样预备役部队,上了战场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前面已经有结果了。

之所以讲述印度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就是要印证这次二十三师遇到抗日军时能被对方快速消灭的原因,免得有个别读者大大从中挑毛病,说作者把抗日军写的太神了。

知道自己的一个师被人家偷偷摸摸的干掉了,斯利姆等人却只能将之咽在肚子里,不能明目张胆的指责抗日军,谁叫自己的行为也是见不得光的呢!不过斯利姆等也通过此事件,对抗日军的战斗力得出一个大概的猜想----应该和自己另外两个正规军的实力差不多!

偷袭的计策不行,折损了一个师,斯利姆和韦维尔只能将此上报给还在摩洛哥和罗斯福开会的丘吉尔(这次的会议开了十多天),并询问是否直接出动兵力,进入阿萨姆地区。

丘吉尔自然将两人的询问驳了回去,但他心里对抗日军的实力则有另一个新的认识,于是愈发坚定不同意中**人进入缅甸参与作战的决心,既然特朗普的抗日军这么能打,又有十万之众,收复缅甸自然得多靠他们才行。

在丘吉尔心里,消失的那一万多印度士兵,可能连掉入水面的石子引起的波纹都不如,顶多是一根鸟毛掉在水面,和这件事相比,特朗普连续不回他的几份电报,才有些让这位英国首相感到耿耿于怀心生不满。

一月二十二日,摩洛哥会议已经到了尾声,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将军也参加了会议,代表法国来和两位大国领导人会面。戴高乐不知道的是,就在昨天晚上,罗斯福和丘吉尔就刮分世界范围,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的你争我夺,最后才相互默认了在亚洲划分势力范围的秘密协定。

根据两人的协议,亚洲的土耳其被认为是英国势力范围,而中国,则被被划归为美国势力范围。美国力图以经济援助为手段打入英国领地,遭到丘吉尔的激烈反对。

在远东问题上,丘吉尔第一次向罗斯福说明战后印度和缅甸会得到独立,但会停留在英联邦的体制内。

在谈到缅甸独立问题时,罗斯福终于露出了狐狸般的微笑,因为他的人已经在缅北和抗日军接触过了,对方答应战后独立一定会摆脱英国人的统治,与美国走的更近一些,但希望美国在阿萨姆地区的归属问题上,到时能够帮助抗日军说话。

换句话说,美国已经在英国远东殖民地范围内,安插了一颗钉子,丘吉尔现在所说的“战后印度和缅甸会得到独立,但会停留在英联邦的体制内”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既然不允许美利坚以经济援助为手段打入英国势力范围,那就换一种手段吧!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必然会出现,美国必须利用这个时间,在全球树立美国的新霸权,至于日不落帝国,那已经成为历史。

会议的最后一天,罗斯福和丘吉尔终于谈到了盟军反攻缅甸的话题,而在前一天晚上,包括次日,就反攻缅甸这件事,两国之间就此事有发生了不少的争吵。

罗斯福认为反攻缅甸中**队必须参加,而丘吉尔则坚决反对,认为只需要英、美加上缅甸抗日军即可执行此反攻计划,这显然与美方的计划严重相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