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6章 圣君无过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6章 圣君无过

簡繁轉換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02:19:20 来源:源1

第26章圣君无过(第1/2页)

“咱不是听你说这些废话来的,再说这些废话,咱饶不了你。”

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朱元璋不仅仅是试探,他是真的想要知道答案。

李祺若是回答,就是不知进退,参与立储;若是不回答,就是首鼠两端,待君不诚。

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别扭的性格。

好在李祺已然想到了办法,面对这等情况,只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他抬起头来,满脸正气认真道:“臣不是在说废话,天下乃父皇一人所有,天下的律法、规矩、制度,皆由父皇所定、所立。

父皇立下皇明祖训,臣下自然应当遵循皇明祖训做事。

是以儿臣言称,父皇早已立下制度,何须臣下妄言,若有违者,詹徽、李原名便是他们的下场!”

朱元璋听懂了李祺的意思。

早在刘三娘子案时,李祺就已经说过,“皇帝的位置应该传承给太子,诸位亲王的位置也只能由世子继承”,这是大明不可动摇的统序传承。

嫡长子没了,按照皇明祖训来看,应该立嫡次子秦王朱樉。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又是一痛,那时谁也不曾料到,太子竟然会先一步薨逝。

他微微眯起眼,“你的意思是立秦王?”

李祺正色回道:“这不是儿臣的意思,而是父皇的意思,但凡是父皇所言,忠正的臣子只需要去遵守即可。”

“可忠正的臣子亦有劝谏君王的职责,你这样完全的顺从君王,难道就正确吗?”

听到朱元璋所问,李祺心中已经完全放松下来,皇帝貌似在质问,但心中对自己的回答必然非常满意。

“父皇天纵,推陈出新,于大明设立科道官,风闻奏事无罪,此科道官之责,此乃一也。

其二者,圣君无过,懿文太子惜哉早逝,然而太子生前朝野盛赞,乃是明君之相,此乃父皇之功,培养储君,天下又有谁能超过父皇呢?

父皇既然能培养出懿文太子,那便能再为我大明选一位足以承嗣基业的君王来,是以,儿臣认为那些臣下之语,父皇一笑便可,却万万不能听其言。

此乃儿臣肺腑之言,请父皇明断!”

朱元璋没忍住笑了一下,他知道李祺在拍马屁,但李祺说的也都是事实,自己乃是前古未有的圣君,这件事询问臣下,的确是落了下乘。

李祺心中大定,知道皇帝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说辞,这番话是他百般琢磨朱元璋性格,才字字斟酌确定下来的。

“秦王残暴,望之不似人君,为王尚且勉强,何况承继大统呢?”

朱元璋根本就没考虑过让秦王即位。

李祺早已猜到了这一幕,甚至他早就猜到朱元璋召见自己,就是为了提前打预防针,已经准备要立朱允炆。

因为如今的李祺身上,主要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北方文人领袖。

朱允炆身边基本上全都是南方文人,诸如齐泰、黄子澄,以及朱元璋为他准备的宋濂弟子方孝孺。

若是让李祺辅佐朱允炆,既可以制衡南方文人,不让他们一家独大,又可以制衡梅殷等外戚,日后北人强盛,还能达成迁都之事。

明明猜到了皇帝的心思,却还是说出立秦王的言论,这自然是李祺有意为之。

朱允炆是一艘注定沉没的破船,他不会把李氏绑在上面。

如今他抬出皇明祖训,表面上是为秦王说话,实际上确实为将来燕王靖难继位增添一丝合理性。

因为嫡次子的秦王和嫡三子的晋王,都会死在朱元璋前面,按照皇明祖训来看,本就该嫡四子的燕王继位!

李祺恭敬垂着头没说话。

“皇明祖训是咱所写,所管的是后世之君,咱自然不能受其约束,秦王不似人君,为大明江山社稷计,咱欲要立皇太孙,你认为呢?”

李祺知道此番陛见问答第二关键的地方来了。

他虽然有意为自己和朱棣添一份香火情,但那毕竟是未来之事,朱允炆这里疏远却不能敌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章圣君无过(第2/2页)

他径直叩首,满面诚挚道:“陛下天纵,圣裁英断,臣下无所不从之,无所不服膺。”

习惯性先拍马屁后,李祺立刻补充上了自己的想法,“只是儿臣冒昧有一言献于父皇。”

“你说。”

“父皇对诸皇孙拳拳之爱,儿臣叹服,太孙之尊贵,仅次于皇帝、太子。

然而太子薨逝后,秦王既是嫡长之身,又兼藩王之首,秦王乃天子亲子,太孙则仅是太子之后,其身份谁尊谁卑,却是难以辨明了。”

太孙当然是帝国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但太孙比起太子来,着实是差了一筹。

华夏自古以来大多是子凭父贵、子凭母贵,哪怕是草莽出身的皇帝,也至少要追封父、祖三代为皇帝,这叫做跟脚。

“父皇若是有意立太孙,又不想让朝野为之震荡,儿臣请父皇仿效唐朝孝敬皇帝李弘故事,追封懿文太子为皇帝,以盛隆皇孙之位!”

其实立太孙朝野根本不会震荡。

但有些事不提还好,大家也不会想到,但是李祺这一提,若是不追封朱标的话,就总觉得哪里不够完美。

朱元璋几乎瞬间眼睛便亮了起来,李祺话中的意思,不就是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做皇帝,这类话实在是让他喜欢。

李祺当然知道朱元璋喜欢,毕竟整个大明就是一个人人世袭的王朝,自从秦朝建立君主**制度之后,只有元朝和明朝,这么喜欢世袭。

只有明朝,勋贵能传承两百多年,直到明朝灭亡。

若非系统的要求是家族传承五百年,李祺都准备直接拿一个靖难国公的爵位,然后直接躺平了。

宗室、勋贵的爵位全部世袭已经不可思议了,武官官职竟然也能世袭,千户遍地走,百户不如狗,连职业都要世袭,这套发源于元朝的贵族、户籍制度真是把大明坑的不浅。

“李祺,你知道咱最欣赏你的一点是什么吗?”

“你做事从来不用阴谋,而是秉持圣贤大道而行。”

奉天殿中,朱元璋的声音回荡不绝。

“你将要再次名扬天下了。”

“日后好生辅佐皇孙,以报咱对你的活命之恩。”

……

李祺走出殿外,眼底有笑意,亦有感慨。

“朱标,这个皇帝位算是还了你的情分。”

“朱棣,历史上你废除了朱允炆追封给朱标的皇帝位,这辈子你还能废除你爹追封给你兄长的皇帝位吗?

我很期待。”

穿越后,他做下的大事不少,但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够比“由朱元璋亲自追封朱标为皇帝”更影响大明皇位传承了。

朱棣、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嘉靖,至少这五代帝王都要被此事所困扰,而天下人只会称赞他不畏皇权、秉正直言、心系社稷天下。

毕竟谁也不知道秦王、晋王同样会先皇帝一步而死,不会知道未来的靖难之事。

虽然他活不到那个时候,但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后世子孙,利用祖宗留下的“门”,去为祖宗增光添彩了!

而现在,正如皇帝所说,他该去迎接泼天的富贵了。

————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薨,谥“懿文太子”。

五月,上欲立太孙,问于驸马李祺,祺乃援引唐孝敬皇帝故事,曰:“皇帝子居储贰之位,天下宾服。”

六月,上谕:

皇太子标,天资仁厚,孝心纯确。

文武著于内外,仁孝闻于四海,盛德驰名中夏,黎民顾望彼苍。

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

呜呼!

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追谥“孝康皇帝”。——《明太祖实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