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7章 奉天殿唇枪舌战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7章 奉天殿唇枪舌战

簡繁轉換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02:19:20 来源:源1

第17章奉天殿唇枪舌战(第1/2页)

天不曾亮时,群臣便已擎着火把聚于宫前,当早已致仕的李原名出现后,无论文臣武官,皆侧目而视。

有大事发生!

东边天际一抹鱼肚泛白,群臣入朝!

九重天阙一开,神皇于累累高阶之上降下雷霆之音。

侍从宦官高呼,“有事启奏!”

李原名从列中迈步而出,叩首,“臣李原名,弹劾驸马李祺,攻讦圣人、逆反圣道,使天下怨声沸腾,累及社稷,当重罚之,以儆效尤!”

文官大多对此事三缄其口,李原名和李祺的争斗,不关他们的事。

武官勋贵一方,则心思各不相同,先前没人会想到,李氏竟然能杀回京城,还搞出这么大的声势。

韩国公府的势力已经被瓜分完了,有很大一部分落到了他们手里,不可能再吐出去。

皇帝威严的声音自上首落下:“传召驸马李祺入宫!”

李原名心中一松,看来皇帝对李祺的回护没那么夸张,否则就该避免让二人见面。

因为这必是一场龙争虎斗,而李祺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李祺若是输了,定然会失去圣眷,刚刚有点起色的李氏将会再次被打落深渊。

李原名若是输了,则一世清名被毁,无论是儒学宗师的地位,还是在士林的领袖地位都会毁于一旦。

这一场争斗虽然不分生死,但注定要将另外一个人踩在脚下,不得翻身。

殿中有袅袅檀香,在寂静无声的殿中直直向上飘去。

……

临安公主府,宫使等在府中。

临安公主为李祺整理好上朝的衣裳,“驸马此去……”

她想要说些什么,最终没再说,只道:“早些回来,妾身和穆儿等你。”

李显穆咿呀咿呀的伸手,他还不会说话,但已经显出了天生的聪慧。

“穆儿,看为父给你博出个堂皇之路来。”

李祺神色肃穆,又在堂中为李家死难的七十三口上香。

走到院中,但见院墙高耸,围着那座青天。

晨间清风抚来,一阵清爽,心中却思绪万千。

自穿越而来,他心知李氏仇恨众多,纵然有皇帝护着,但稍有不慎就是不见天日的下场。

于是步步为营,事事算计。

筹谋数月刺死了刑部尚书杨靖,却得知了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皆是同谋,半分也不敢放松。

但他终究不是陈平那样的阴谋之辈,最终还是决定堂皇正大和李原名决战。

到今日,终于要见得成果。

“待二贼授首,李氏之仇便报了大半,你们也能安息。”

他再不犹豫,龙行虎步的走出公主府,宫使随行,上了马车,回身望去,临安公主带着三个儿子,侯在府门前望着他,眼底透着担忧,面上却是温和之色。

他不再多看,放下车帘,道一声:“走!”

……

自穿越而来,李祺不是第一次来皇宫,却还是第一次来上朝,沿着青石阶抬步而上,望着那巍峨的奉天殿,李祺扶了扶冠冕,顶着满殿群臣的目光,目不斜视的踏入殿中行礼。

朱元璋掩住眼底的笑意,对李原名道:“李卿,既然李祺到了,你便将方才所弹劾的再说一遍,好叫李祺听清楚。”

李祺目光落到李原名身上,平静问道:“不知资善先生方才弹劾了什么?”

李原名回望,高声道:“李祺,圣上任命你为风俗察查大使,是为了让你维护大明江山社稷,不是为了让你倒反天罡,败坏纲常人伦,不是让你攻讦圣人,逆反大道,致使天下失序,阴阳倒转,长此以往,岂非国之不国!”

“李祺你可有话辩解?”

李祺向上位拱手,依旧平静,“回陛下,数月以来,臣在刑部改判旧案,多有成就,朝中并没有什么反对之声。

李原名怕是老糊涂了。”

百官闻言皆是一乐,一上来交锋就这么刺激。

不过对李祺所言,众人倒是认可。

先前李祺被任命为风俗察查大使,可以察查京城各衙门,那时他们还以为李祺会横行无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章奉天殿唇枪舌战(第2/2页)

结果李祺竟然只在刑部、大理寺中转悠,而且翻案翻得都是类似于刘三娘子这种小案。

刘三娘子这种案件,只有士林、民间才会关注。

对于那些皇亲国戚、勋贵武将以及事不关己的高官来说,只是看个笑话而已。

这自然是李祺故意为之,他又不是疯了,真要搞到举世皆敌的地步。

刘三娘子这件案子,旗帜鲜明攻击的是李原名,往大了说是民间的宗族,再往上说是传统派的大儒,是士林。

他并没有直接广泛的攻击朝堂上的达官显贵,所以很多达官显贵都在此事中选择袖手旁观。

若非吏部尚书詹徽本就和李祺有仇,他此刻也只会高高挂起,不会和李祺对上。

这是斗争的艺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你!”

李原名没想到李祺上一句还礼貌的称呼“资善先生”,下一句就直接“李原名老糊涂”。

朱元璋忍住笑意,道:“既然你们二人有分歧,便论一论理,辨一辨经,看看到底是谁对谁错,有满堂公卿为你们做见证,岂不美哉?”

来了!

局势终于到这一步了!

殿中群臣皆是精神一振,李原名是当世大儒,李祺归京以来声名鹊起,号称“天纵”,这二人的对决该多精彩。

李祺不置可否,“李原名你年纪大了,那便由你先出言列出条例吧。”

李原名面皮抽了抽,强压怒气,一上来就使出扣帽子**,“驸马所翻之案,每一件都颇失人望。

我朝以朱子之学为立国之本。

刘三娘子之案,其事遵从圣道,自古以来皆如此而决,李祺你冒天下之大不韪,弃圣道而绝人望,连累朝廷乃至于上位受难,岂不是其心可诛吗?”

李祺反问:“我且不言刘三娘子之案发生在资善先生族中,你在其中有没有胁迫诸官吏审判。

既然资善先生说刘三娘子之案,遵从圣道,不如为在下讲一讲遵从的是什么圣道?”

李原名本能觉得李祺这么问可能有什么陷阱,但这本就是他要讲的,皱了皱眉头后还是说道:“既然驸马发问,那且听我言。

自古以来我儒家便讲究亲亲之道,程子与朱子目睹了宋时乱象后,更是号召兄弟间要相互帮助。

利乃是万恶之源,兄弟间若是有了私人财产,就会离间兄弟间的感情,导致家庭破裂,财产都应当归于宗族公有,这正是朱子所提倡的。

我大明建立之后,每一户的财产也都是公有的,即便是分户后,刘三娘子的亡夫去世,为了整个宗族,拿走遗产亦是合情合理。

而驸马你改判的刘三娘子案,却彻彻底底的破坏了这些圣道,若是族中的每一个人都如同刘三娘子一般,岂不是家将不存?

家国家国,若是天下的家皆不存,我大明江山又如何会存在?

旧官所判,皆是遵从圣道,驸马改判,又是何意?”

朝廷上众人听完都开始交头接耳。

“资善先生说的倒也没错,朱子的确是这么说的,李祺能怎么反驳?”

“不过这宗族财产公有,天底下也没几个宗族能完全做到吧?起码我族之中是不行的。”

“圣人的境界,咱们也达不到,但既然上纲上线了,那还是得听圣人的。”

李祺微微眯起眼,李原名果然这么说了。

但他可是使用了大儒传承,又是穿越而来,对程朱理学的了解绝对在李原名之上。

听着殿中群臣议论,读过《蒙古风俗考》的朱元璋望着这一幕颇有一种跳出三界外的快感。

若是过去他一定觉得李原名说的对,但现在朱元璋知道,李祺是输不了的。

今天这幅场面,就是给精研程朱之学的大宗师设的局,算李原名倒霉,自己主动跳进来。

殿下的群臣皆不知晓,上首的皇帝已经压不住嘴角的笑意了。

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李祺的目标不仅仅是击溃李原名。

他还要致李原名于死地!

以及——

吏部尚书,詹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