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8章 意灭靖宁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8章 意灭靖宁

簡繁轉換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02:19:20 来源:源1

第28章意灭靖宁(第1/2页)

皇太孙既立,储位既定,大明便重新扬帆起航。

所有人都知道,这又是一个新的时代!

势位将会大变,朝野将会洗牌。

李祺虽然已经下定决心在建文朝时隐退,但洪武朝毕竟还有将近六年。

他不能让朱元璋意识到他想消极怠工。

“皇帝对我的定位是制衡江南等南方文人,还是要从这方面下手。

如今士林形势大变,作为皇帝钦定的北方士人领袖,接下来的科举我至少会被安排做一次主考官。

那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不可能再发生了。”

李祺一件件盘算着接下来六年洪武朝剩下的大事,其中自然以蓝玉案和南北榜案最为知名。

“时机合适可以提前向皇帝提出南北分榜录取制度,日后还能以此不断延伸拓展。

甚至搞一个诸外藩属国士子榜单,以后朝鲜这一类藩属国的官员,都要来大明参加科举才能回国做官,培养一群亲大明派的官员,日后科技发展后,更容易吞并诸国。”

李祺收回发散的思维。

“江南士林如今却不好再大动了,建文朝毕竟有四年,我可不想日后被反攻倒算。

但一把刀若是不敢砍向敌人,那便失去了价值,甚至会被主人折断。”

李祺可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和朱元璋定下的契约,他要做朱元璋的刀。

“还是要用到清查胡元之职,我记得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应天府发生了一起胥吏逃亡案。

朱元璋亲自签发了缉捕诏书,但那个叫做胡三的胥吏,却在应天府的八个县中流窜,这些县中豪族以及寺庙僧人帮助他逃避朝廷的责罚。”

李祺回忆起这起案件后,脸上显出几丝轻松,胥吏逃亡自然是件小事,但却凸显出了朝廷对江南的控制力之弱,而这自然是因为“元朝政宽”,放任土皇帝的形成。

对于这些架空朝廷的民间组织,朱元璋必然深恶痛绝,而且这件事还牵连到了寺庙等神道组织,更是触动了朱元璋的痛点。

“胥吏逃亡案的首尾,没有三年五载是整顿不完的,再加上科举、讲学,以及蓝玉案的首尾,洪武朝剩下的六年,大致便可以过完了。”

李祺将一切都盘算完后,深深吐出一口气。

“那么现在……”

李祺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有浓重的杀机迸射而出,“便是借着蓝玉案,除掉靖宁侯叶昇之时了!”

……

大明朝有两拨蛀虫,一拨是文官,一拨是武官。

文官是封建地主,而武官则是奴隶主,文官的畜生很出名,而武官的畜生没几个人知道,恰好李祺曾经读过朱元璋专门写出来痛批武官的《大诰武臣》,那叫一个人间炼狱。

朱元璋曾经怒骂大明朝武官,“这等官人,上坏朝廷的法度,下苦小军,略不有些哀念,将那小军每苦楚,也不如猪狗。”

之前李祺杀杨靖时的军民争妻案,最后杨靖以及一众府县官吏,都被朱元璋杀了。

但是这件案件中的兵部、卫所、五军都督府,最后却在卷宗里面美美隐身。

而作为案件的主角之一的军人杨叶,只是被斥责,朱元璋却没杀他。

对这样的结果,普通人可能会非常奇怪。

怎么始作俑者反而没事呢?

李祺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是个不能碰的话题,谁碰谁死,甚至他都把一颗公心放下,没有去深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8章意灭靖宁(第2/2页)

军户杨叶为什么时隔二十年,突然去求娶一个早就嫁人生子、年老色衰的普通民妇?

因为他没老婆,二十年来都没有娶到妻子。

究其根本,在大明朝,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军户。

军户,如果用一个比较学术的名称,可以称之为“军事农奴”。

那卫所和兵部又为什么帮着杨叶这么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军户呢?

为什么一向对上级部门阳奉阴违的县衙,这次不惜拆散王五和茹娘,冒着被上告的风险,也要将茹娘押走呢?

因为要求军户的家属随军,是皇帝亲自盯着的大事!

所以在杨叶上报他有一份婚约后,卫所和兵部自然不敢耽搁皇帝亲自盯的强军大计,立刻向县衙发去了命令。

而县衙也知道这是重点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在这其中,王五和茹娘的个人命运,则并不重要。

这便是在军民争妻案结束后,为什么卫所、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没有受罚的原因。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有坏人作祟,而后圣天子明察秋毫的话本故事,而是一个根本性的制度问题所引发的悲剧。

这也是李祺不敢深究的原因。

现在的他、现在的李氏,根本就没有改变大明帝国根本军队制度的能力。

能借着王五杨叶案刹住强娶百姓之妻的风气,已经是他能够做到的极限。

想要做根本性的改变,还是等李氏出现一位张居正那样大权独揽的摄政吧。

正如现在的李祺,没有改变卫所制度的能力,但借着卫所之事,弹劾靖宁侯的手段还是有的。

“皇帝如今心中已经生出了对蓝玉的杀心,叶昇乃是蓝玉的姻亲,历史上清算蓝党,便是从靖宁侯叶昇开始的。”

其实李祺什么都不做,叶昇也得死,可有些事假手于他人,总是心中不痛快,况且亲手除掉叶昇,大概率系统会奖励成就值。

而且,历史上除掉叶昇用的理由是勾结胡惟庸,李祺觉得这个理由太便宜叶昇了,他不仅要让叶昇死,还要让他直到永远,都身败名裂。

朱元璋发动过很多大案,每次都杀的血雨腥风,大显赫赫皇权威风。

但李祺一直都认为朱元璋做事手段太糙了,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他是想要清除异己。

李祺之前无论是杀杨靖,还是杀詹徽、李原名,以及国子监讲学、奉天殿中陈言储位,皆是不遮不掩的堂皇之道。

当初在奉天殿中辩天经,詹徽、李原名自己都觉得自己再无幸理,连求饶的话都说不出来,他们只是深恨自己不谨慎,但却不觉得自己死的冤枉。

再看朱元璋诛杀胡惟庸一党,包括杀李善长,明明李善长的确是心怀异心,就是该死、该杀,但最后天下人以及后世只记住了他诛杀功臣。

李祺暗忖:“靖宁侯是该死,但处死他的理由不能是勾结胡惟庸,要给皇帝另外一个理由。

而且关键不在于罪名的大小,而是在于如何把他合理的关进锦衣卫诏狱之中。”

等到进了诏狱,他自然会“自首”,交待一些“悖逆之事”,依照李祺对大明勋贵、大明卫所、大明军事农奴的了解,每个人身上都一定是累累血债,杀个十次、百次,不成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