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冰封DF计划 > 第30章《种种猜测》a

冰封DF计划 第30章《种种猜测》a

簡繁轉換
作者:新作者区欠弓长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6-21 14:18:38 来源:源1

第30章《种种猜测》a(第1/2页)

沈星云独自站在璀璨的星空之下,仰头凝视着浩瀚无垠的太空,他的心情始终难以平复,脑海中一直回荡着上次与苏春阳教授见面时他说过的那句话:地球上的能量变化或许与外太空息息相关。

那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这时,助手杨冬华走上前来,轻声说道:“教授,外面冷,还是回屋里去吧。”

沈星云微微一笑,回应道:“没关系,只要有事情可做,心里就觉得踏实。冬华,最近有没有关于那批天外陨石坠落的新数据?”

杨冬华回答道:“有的,据西南科学研究院那边的智生云计算机统计的数据显示,新近坠落地球的陨石似乎带有某种特殊能量,因为它们降落时导致了局部地区短暂停电。”

沈教授对杨冬华提及的“智生云”十分了解,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智能计算机。它不仅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还拥有类似于人类的判断与思考能力,能够主动推演一些人类尚未明晰或者关注度不高的问题,然而,这也同时带来了潜在的危机与机遇。

当前,像“智生云”这类计算机仅在相关部门初步试用,尚未向大众推广。不过,其民用前景极为广阔,未来必定会成为服务人类社会的得力助手。

沈教授微微皱起眉头,暗自思忖,情况真有这么严重吗?他深知,作为世界屋脊,云贵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山地区向来承受着更多来自天外的陨石撞击,但此次的情形确实有所不同。

回到室内,沈星云询问实习生袁杰:“最近还在坚持使用那架老古董观测外太空吗?有没有什么新进展?”

袁杰心里明白导师所说的,是丽江观测站那架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由英国人制造的直径2.4米的天文望远镜。尽管它有些陈旧,可依旧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

袁杰担心记录恒星光谱的事情出现差错,赶忙说道:“教授,您放心,观测过程挺顺利的。”

沈教授点了点头,袁杰突然发问:“教授,您上次让我们记录观测银河系,可宇宙中内容繁杂,为什么只观测银河系呢?”

沈星云笑了笑,反问道:“你觉得在人多的地方找人容易,还是在人少的地方找人容易?”

“当然是人少的地方。”助手们齐声回答。

袁杰接着说:“可银河系拥有上千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范围实在太大了,真不知道观测哪里最合适?”

沈星云面带微笑,耐心解释道:“虽然银河系规模庞大,但将近一半的恒星都集中在它的中心区域,所以观测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充满活力的星云进行观测,往往更容易有所收获。”

袁杰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沈星云又接着说:“我上次提到,距离地球4000光年之外的天坛座,有个叫做NGC6188的发射星云,你们观测了吗?”

“教授,我观察了,NGC6188是由大量年轻的恒星聚合而成的,它们中有的仅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我不确定NGC6188星云中是否已经形成了黑洞,或者正在形成黑洞?”袁杰满脸疑惑地说道。

沈星云神色专注,耐心讲解道:“这片星云堪称最年轻、最活跃的发射星云,其核心是疏散星团NGC6193星云。你们也清楚,一光年约等于十万亿公里,然而从宇宙天体的尺度标准来看,它距离我们的星球仅4000光年,这就好比近在咫尺,完全算得上是地球的邻居。”

袁杰手指屏幕,满脸困惑地发问:“可我只看到一片明亮的光彩,怎么就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呢?”

沈星云温和地笑了笑,解释道:“你才观察了多久呀?得进行累积叠加式的连续观测才会有成果。因为那里最后一批恒星或许正在演变成超新星,而我们此刻看到的明亮光彩,说不定就是黑洞正在形成的迹象。”

杨冬华突然灵机一动,问道:“教授您说,在黑洞形成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一些物质被排挤出来呢?”

沈星云迅速打开一个软件,有条不紊地说道:“应该是有的。你们看,初期的黑洞源于星云中的恒星爆发,进而形成超新星,甚至中子星,两个或更多星体的轨道逐渐加速变短,最终发生碰撞、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0章《种种猜测》a(第2/2页)

说着,他熟练地滑动屏幕,让一张超新星爆炸的震撼图像清晰显示出来,“尽管超新星爆发时拥有极强的引力,但也难免会有意外状况,从而导致个别物质被排出。所以,我们必须密切留意星云中微妙数据的变化。”

袁杰面露难色,追问道:“可这些现象都非常偶然、隐蔽,而且转瞬即逝。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发现它们呢?”

沈星云微微颔首,给出提示:“其实,并非只有恒星会形成黑洞,事实上任何物体在特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变成黑洞。”

袁杰一边回应,一边迅速将计算机中的最新数据调取出来:“教授,这段时间,我发现,在NGC6188星云的边缘地带似乎变得愈发明亮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又有超新星爆发了呢?”

沈星云眼前一亮,称赞道:“这个发现很重要……”话音未落,他便快步走到天文望远镜前,伸手打开了遮光罩,准备进一步观测验证。

沈教授心里清楚,位于星系中恒星旋转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已然完成聚变,而处在边缘地带的星系则极有可能仍在持续发生变化。

这些日子以来,他心里总是隐隐觉得有些异样。天空中陨石雨的频次陡然增多,暴雨与冰雹的降临也常常使得天气预报出现偏差。虽说过去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况,但最近这段时间,这些异常现象似乎变得愈发显著。

沈教授不禁陷入沉思,脑海中一个念头闪过:难道是时空出现了问题?

他深知,一旦时空真的出现异常,那带来的影响或许将是难以估量的。这不仅可能会颠覆现有的天文学理论,还可能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人类生活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他想,难道真像传说的,世界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自己可要抓紧时间啊!

与此同时,警方调查发现,姚奎等人空跑赛车出事的那个夜晚,现场确实有有毒物质释放。

昆明生物研究所赵芯茹教授等人的监测到,当时身处现场的部分人员也出现不良反应和症状,还有一些人员可能正处于潜伏期。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这种被称为“哈拉哈病毒”的病毒,也就是如今的“幻灭瘟疫”,曾在一座古老墓穴中被发现过。由于当时出土的器皿上刻有类似“哈拉哈”的字样,便将其命名为“哈拉哈病毒”。

直至今日,这个病毒的样本仍保存在深圳的一家生物基因保险库中,未曾打开研究,因为生物学家怀疑,它可能保留有某种镜像生命的原素。

赵芯茹等人提交的报告指出,“幻灭瘟疫”含有某种镜像生命的分子。就当前的医疗水平而言,从未遇到过这种与正常人体基因截然不同的成分结构,因此极具危险性。

林院长就这一问题,专门向赵芯茹教授询问:“什么是镜像生命?什么是镜像因子?这会不会跟苏教授提及的镜像时空有关?”

赵教授回答道:“镜像生命是生物界的专业表述,目前在现实世界中尚未被发现。然而,带有镜像生命因子的成分早在远古时期便已出现。只不过在大自然的漫长进化过程中,主导现有生命的结构得以合理且迅猛地发展,最终形成了如今主流生物世界的结构秩序。实际上,镜像生命分子依然存在,只是没有获得发展的契机。但如今,有些人借助人工合成,尤其是在AI技术的参与下,已经让镜像生命有了重生的可能。”

“这有什么可怕之处呢?”林院长追问道。

“当然很可怕!它与我们现行生命的结构截然不同,一旦出现,所有生命的秩序都将被彻底颠覆。就拿最为简单的细菌举例,一个镜像细菌便能摧毁所有生物历经几十亿年进化而来的免疫系统。不管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的免疫系统,都从未遇到过镜像分子结构的细菌。一旦受到镜像细菌的入侵,免疫系统根本无法识别,更别提防御和抵抗了!更为致命的是,不仅这些免疫系统失效,就连现有的所有药物,也都会失去作用。”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听起来,这个镜像生命会给正常世界带来灭顶之灾啊!”林院长满脸惊惶,失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