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冰封DF计划 > 第85章《红衣小僧》a

冰封DF计划 第85章《红衣小僧》a

簡繁轉換
作者:新作者区欠弓长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6-21 14:18:38 来源:源1

第85章《红衣小僧》a(第1/2页)

圆戎活佛一边说着,一边引领林一洲走出佛堂,继续介绍道:“其实,古格开国之初,便确定了尊崇佛教的国策。当时的藏地佛教虽已开始复兴,但仍乱象丛生。第二代古格王意希沃拨乱反正,兴建托林寺,随后请来印度高僧阿底峡弘法,并以托林寺为驻锡地,由此带动了西藏佛教的复兴,托林寺也因此成为当时藏传佛教的中心。”

林一洲又好奇地问:“我听说托林寺有三宝,都是哪三宝呢?”

活佛带着他们来到存放宝物的地方,指着其中一件说道:“你们看,这第一件便是麋鹿角,有人说它是阿底峡从印度带来的,也有人说它是当年佛祖讲经地的一只麋鹿角自行跑来的……”说完,他转过身,指向另外两件宝物,“第二件,就是这顶象征着五智如来的象牙质五佛冠,它是我们托林寺第一任堪布戴用并流传下来的。如今,但凡举行佛事活动,堪布们都要戴上它;第三件,便是这块黑色的大镟石。”

林一洲定睛看去,只见镟石上有一个凹进寸许的清晰脚印,甚至连掌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不禁疑惑地问:“这是谁留下的呢?”

活佛神色庄重地说:“不管你信不信,据说这是阿底峡尊者留下的脚印。”林一洲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对这座寺庙的敬畏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传来:“只为见那朵莲花,我踏上了朝圣的路,只为听颂美丽的经文,我来到了佛的天堂;在金殿的香雾中,回荡着玛尼呗呗哄,转动的经筒转动着轮回,转动着传说……”

林一洲循声而问:“这是谁在唱歌呀?”

活佛笑着回答:“肯定是我们的小青缘在唱《今生我在修佛缘》。”

林一洲接着问:“她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会住在寺庙里呢?”

活佛缓缓讲起小青缘的身世,原来她是一名重病的藏族妇女托付到寺庙中的孤儿。这时,林一洲夫妇才知道小青缘是个女孩,她一直吃着寺院的饭长大。

活佛感慨道:“她特别爱出去闯荡,有时候会走得很远。问她为什么,她也不说。有一次,她走丢了,路上发了高烧,被人送回来,差点就丢了性命。问她为什么要走那么远,她说,走得远才能遇见妈妈。”

听到这里,程子薇早已泪流满面,心疼这个身世可怜却又执着的孩子。

林一洲夫妇多年来一直渴望有个孩子,却始终未能如愿。在听闻小青缘的身世后,看着这个孤苦伶仃却又充满灵气的孩子,他们心生怜悯,为了能给青缘一个美好的未来,两人与圆戎活佛商量,希望能领养这个孩子。

说来也巧,青缘这孩子性格颇为开朗,并不像其他孩子那般胆小怯懦。当她听圆戎活佛说,跟着林爸爸和程妈妈就能去更多的地方时,她那澄澈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欣然同意了。

这可把程子薇高兴坏了,仿佛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当晚,她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一件女式衣服,借着昏黄的灯光,一针一线地将其改小,精心为小青缘做了一件崭新的上衣。而在青缘幼小的心灵里,她天真地想着,去的地方多了,说不定就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妈妈。

后来,妈妈不幸生病了,无奈之下,只好将她寄养在寺庙中。再后来,圆戎活佛告诉她,妈妈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青缘清晰地记得,她初到寺庙时,看到很多人在认真地练习密宗功法,年幼的她充满好奇,也跟着学了起来。然而,圆戎活佛却微笑着对她说:“女孩可不学这个,让我来教你瑜伽吧。”

“瑜伽很厉害吗?”当时的小青缘天真无邪地仰起头,好奇地问道。

圆戎活佛慈爱地抚着她的头,耐心解释道:“瑜伽是从古印度传过来的,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修炼方法,它可是印度文化中哲学、科学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呢。学会了瑜伽,你呀,想练什么都行。不过,要真正做到身体柔软无骨,内心坚强如铁,心境极静无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哟。”

小青缘眨了眨明亮的眼睛,又问:“那身体练好了,就能走很远很远的路吗?”

活佛微笑着点点头,给予她肯定的答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5章《红衣小僧》a(第2/2页)

从那以后,每当看到别人在修练密宗功法,小青缘便会静下心来,认真地练习瑜伽。她专注地调控呼吸,用心地运动身体,努力地控制心智。

渐渐地,青缘有了奇妙的感觉,她的身体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开始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不仅身体的柔软度大大提升,似乎还有了用不完的能量,许多过去根本做不了的动作,如今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

生活的磨难似乎并未打倒小青缘,反而让她比同龄孩子更加内敛和坚强。在成长的过程中,她渐渐拥有了神奇的力量,可她却从不向他人炫耀,只有圆戎活佛总能看到她脸上洋溢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又治愈。

一天,圆戎活佛带着小青缘来到一个房间,这里挂满了各种解剖图,气氛略显严肃。活佛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或许你现在还小,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将来你一定要了解这些知识。”

“这些都是什么呀?”小青缘满脸疑惑,天真地问道。

“这是人体的解剖图。”圆戎活佛耐心解释道,“上面详细描绘了人体的结构,以及身体中的穴位和组织器官。学会这些,对你学习瑜伽和日后治病救人都大有裨益。”

或许是妈妈曾经讲过的汉族医生的故事在小青缘心中种下了善的种子,印象极为深刻,一听到能治病救人,她立刻来了精神,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从那以后,她一头扎进生命科学的知识海洋,尤其对医药和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仿佛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毕竟,在她的记忆深处,时常浮现出和妈妈一起上山抓蝴蝶的温馨场景。

那时的她,手持捕虫网,像个欢快的小精灵,一路蹦蹦跳跳,腰间的宽皮带上整齐地插着成排的小竹筒,脚下的靴子边还别着一把小巧的匕首,在开满五彩斑斓鲜花的山坡上肆意奔跑。每当兜到昆虫或是蝴蝶,她就会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把它们放进腰上的小竹筒中,或是身后书包里的标本夹中,那专注的模样,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她和那些可爱的小生物。

圆戎活佛敏锐地察觉到小青缘天赋异禀,学习能力超强。他深知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造诣有限,无法给予小青缘更深入的指导,于是,他特意把80多岁的藏医藏药传承人德吉木果大师请来,希望大师能引领小青缘在医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木果大师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四部医典》,缓缓向小青缘讲述着藏族医药发展的漫长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无数杰出的医生和藏王为藏传医学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故事就像璀璨星辰,照亮了藏医前行的道路。

望着这些珍贵的医书典籍,小青缘在幼小的心灵中对治病救人的渴望愈发强烈,不禁好奇地问道:“这些医书是怎么来的呢?”

大师缓缓开口:“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后,与唐朝联姻修好,迎娶了文成公主。当时,汉地的摩诃弟瓦和尚及西藏的大译师达磨郭卡将文成公主带来的《医法大论》译成藏文,并进行了厘定,这便成了藏文译成的第一部汉医医典。”

说着,他随手翻开一本厚厚的医典,继续道,“原来的那些珍贵书籍大多已散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后来藏族最著名的医者、大学问家玉妥宁玛·云丹贡布,将以往散失的部分医家宝典收集、整理,并把精华融入到这部西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之中,从而完善了藏医独具特色的医疗体系。”

“他从哪里找来这些宝典,又怎么写出这么丰富的内容呢?”小青缘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追问道。

木果大师微笑着回答:“当年,他亲自奔赴藏区各地,深入民间,收集那些流传在百姓中的医药验方,潜心研究。他还远赴尼泊尔、印度等国,研习当地的医理。他积极主张迎请中医、尼泊尔和印度的医生入藏,广泛吸收各国优秀的医学文化,才有了今天藏族医药的蓬勃发展。”

青缘接着又问:“那有人帮助他吗?”

木果大师说:“那时,藏王松赞干布为了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特意挑选了一些藏家子弟学习医典,他们在藏医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结合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