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冰封DF计划 > 第215章《选择陶瓷》a

冰封DF计划 第215章《选择陶瓷》a

簡繁轉換
作者:新作者区欠弓长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6-21 14:18:38 来源:源1

第215章《选择陶瓷》a(第1/2页)

邓达听到赞美,不禁有些得意,脸上露出一丝骄傲的笑容,说道:“这不算什么,以后我给你们展示更厉害的。”

郝小雨眼睛一亮,满怀期待地说:“耗子哥,以后也教我一两个魔术吧。”

邓达满口答应,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曲木戈武也凑上前去,说道:“耗子兄弟,好手法!什么时候也教教我呗。”邓达却没有回应,戈武有些尴尬,但也不在意。

大家在茂密的丛林中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不知不觉走进了一条阴暗的山谷。

这里的森林出奇地繁茂,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抬头望去,一眼望不到顶。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给这片神秘的山谷增添了一丝梦幻的色彩。

郭振虎却感觉非常奇怪,周围实在是太安静了,安静得有些诡异。他不禁暗自思忖:在这茂密的丛林中,竟然没有任何动物的踪迹,这是怎么回事?常兴也在一旁想着:是不是我们的出现把动物们都吓跑了?

正想着,突然,不知从哪里伸出什么东西,一把抓住了陈苗苗。不知道是被扎得疼,还是因为害怕,她竟然大哭起来。

听到哭声,郭振虎立刻如离弦之箭般跑了过来。只见刺伤苗苗的是一根看上去十分粗壮的藤条茎干,差不多有水杯口那么粗。

大家抬头沿着它的生长走势看去,只见藤条从茎的上部直到茎梢,生得又长又结实,上面长满了弯弯的硬刺,就像一根根尖锐的针。就连生长在藤干顶端的一束羽毛状叶子,也长满了尖尖的小刺,让人望而生畏。

它就像是一根带刺的长鞭,在微风中随风摇摆。当它碰上可以攀爬的物体时,就会紧紧地攀住不放,仿佛有着自己的意志。

郝小雨正要上前帮助陈苗苗,另一根藤条忽然如蛇一般向她缠来,吓得她连忙跳开,脸上满是惊恐的神色。

郭振虎和邓达反应迅速,飞快地抽出匕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割断束缚苗苗的刺藤。

众人齐心协力,终于将她救了出来。

苗苗看见郭振虎的两条胳臂已经被藤条上尖锐的倒刺划伤,鲜血直淌,心疼地带着哭腔喊道:“小雨,小雨,快来!烟袋郭会不会中毒啊?”

郝小雨连忙跑过来,迅速给郭振虎涂抹创伤药。振虎却满不在乎地用手直接拔掉扎在胳膊上的藤刺,说道:“没事儿,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苗苗,别怕,没事的!”包晓彤也赶过来,温柔地安慰小豆子。

苗苗抽泣着说:“它抓住我不放,还用刺扎我。”

高欣欣也匆匆赶了过来,她仔细看了看那根缠绕苗苗的藤条,惊讶地大喊起来:“这不就是白藤吗?”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惊喜,因为她在云南思茅的孟连大黑山上曾经遇到过这种藤蔓植物,只是眼前的这根白藤太长、太大了,超出了她的想象。

大家抬头看去,只见这根白藤顺着树干不断向上攀爬,仿佛永无止境,竟然一眼望不到头,足有好几百米长。它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盘旋在大树之上。

郝小雨不解地问:“为什么要爬那么高?还长这么多刺?”

戈武耐心地解释道:“这还不是为了争夺阳光吗?在这茂密的丛林里,阳光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白藤长满倒刺,就是为了更好地攀爬,获取更多的阳光。”

只见那白藤虽然已经长了这么长,但向上的劲头丝毫没有减弱。它一直到达了树冠,却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还继续伸向天空,好像是要登上天庭,探索那未知的世界。直到它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攀援的物体了,那长长的茎杆才不甘心地逐渐坠落下来,在大树的周围缠绕成无数的怪圈,仿佛在诉说着它的顽强与执着。

戈武兴奋地说:“如果完整地取下来,这根藤蔓就可以制成一个完美的安全舱了。”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当即决定就地取材,就用这条白藤来制作安全舱。大家一听,都来了精神,仿佛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因为要尽量保持白藤不被破坏的状态,所以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斩断和移除了一切阻碍这条藤蔓的植物和障碍。他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谨慎。终于,他们成功地把它完整地取了回来,并运到了制作地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5章《选择陶瓷》a(第2/2页)

后来,大家陆续又发现了几个类似的白藤。这些白藤就像大自然赐予他们的礼物,为制作安全舱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于是,人们开始采用原始的土法进行加工。

看着大家又是弯曲,又是烤直,想尽办法让它合乎自己的弯度要求。马文庸不禁想起了《劝学》中的句子,就感慨地说道:“‘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白藤就像那木材,经过我们的加工,一定能成为安全舱的坚实外壳。”

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将一根根白藤精心编织在一起,一个类似毛线球似的巨大藤球逐渐有了雏形。

与此同时,包天喜带着人也开始准备用红藤编织内胆,红藤的坚韧与白藤的粗壮相结合,简直是天作之合。然而,包老大却忽然宣称这设计有缺陷。

他皱着眉头说:“人家宇航员的返回舱都有隔热层,虽说穿越无所谓隔热和寒冷,但落地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所以要有一个较为坚硬的保护罩才安全可靠。”

“这可怎么办呀?”陈苗苗焦急地问道,脸上满是忧虑的神情。

鹤云飞转头问包天喜:“你觉得该怎么办?”

包天喜沉思片刻,提议道:“在这两种藤蔓植物之间做一个既坚固,又隔热、防冷的保护层。”

可是,选什么材料好呢?这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天喜毕竟是见多识广的收藏家,他忽然想起了龙山人的土陶。于是,他眼睛一亮,说道:“兄弟,这里没有工业化生产,我觉得可以试试龙山人的土陶能不能烧成高瓷。”

“就那个泥巴做的陶罐吗?”曲木戈武满脸怀疑,不太相信地问。

“可别小瞧那陶罐,它可是我们中国后来生产的精美瓷器的祖先呢……”马文庸自豪的说道,“龙山人的土陶虽然看起来简陋,但它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马博士,我知道你又要讲中国瓷器为什么叫China了。”在网上熟习大咖马文庸的陈苗苗笑着说。

马文庸笑着说:“那当然,中国的瓷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最初的土陶,到后来的精美瓷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当年我去土耳其,那里的人实际上就是突厥人,他们是从中国北方过去的。你们猜,他们叫我什么?”

“还能叫什么?中国人呗。”郝小雨好奇地问。

马文庸看着她,神秘地笑了:“他们都叫我‘秦’。”

“难不成他们把你当成秦朝人了?”包晓彤惊讶地问。

马文庸耐心地解释道:“你们想,‘土耳其’跟‘突厥’是不是很谐音?突厥是六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是六世纪以后在中国北方、西北方讲突厥语的民族。在他们之前,还有匈奴、鲜卑、胡人等少数民族部落。所以在他们的记忆中,还流传着大秦王朝的印记。所以‘China’,一定跟‘秦’有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力。”

大家听了,就像看到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都不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由衷的赞叹。

郝小雨满脸惊奇,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不禁感叹道:“真没想到‘China’这个词,与中国、中国人、中国瓷器,还有大秦帝国之间,竟然隐藏着这么多错综复杂又饶有趣味的故事。”她的语气就像是已经沉浸在那漫长的历史文化渊源的长河之中。

包天喜微微颔首,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说道:“所以说,中国的古陶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虽然它并非高温的产物,但本身具备一定的隔热性能。要是我们能巧妙地运用现代技术,或许就能烧制出高温隔热的陶瓷片,这对我们制作飞船可是至关重要的材料。”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似乎已经看到了用陶瓷片打造的坚固飞船。说罢,他转头看向陈苗苗,吩咐道:“苗苗,你问问超意,它是怎么定义陶瓷的?”

苗苗迅速唤醒超意手环,只见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陶瓷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和某些特殊的性能,可用作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