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冰封DF计划 > 第140章《绵绵瓜瓞》a

冰封DF计划 第140章《绵绵瓜瓞》a

簡繁轉換
作者:新作者区欠弓长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6-21 14:18:38 来源:源1

第140章《绵绵瓜瓞》a(第1/2页)

基于此,他建议多领取几个备用太阳能板,鹤云飞点头表示同意。随后,鹤云飞看着韩贵和队员们熟练地放置好支撑太阳能板的支架结构,确保太阳能板稳固安全,又仔细检查了用作电力输出的总电缆线,这才放下心来。

经过整整几天的不懈努力,时空镜像仪终于架设完成。两个由特殊材料打造的拱型端柱高达十米,远远望去,既像是一对即将衔接的彩虹桥,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又像是两根带有优美弧度的巨大象牙,庄严而肃穆,稳稳地矗立在半山上。

当主机开始启动时,大家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不凡之处。

时空镜像仪的两个拱型端柱宛如空中放电一般,自动构建起隐形的电磁波,在较大范围内对另一端的时空镜面进行扫描记忆,尝试建立时空链接。一旦有镜像点出现,它便会迅速自动捕捉、跟踪,并将其纳入自己的信号搜索库中。

然而,经过多次尝试,设备端虽然能够独立正常完成弧形链接,可扫描的镜像点却始终未曾出现,自然也没能与21世纪的坐标金字塔系统取得联系。这一情况让众人忧心忡忡,心中满是不安。

见一时无法完成对接,鹤云飞当机立断,决定大部分人先行向前搜索,韩贵和阿古拉等人则继续留在原地守护时空镜像仪。

他神色凝重地嘱咐道:“尽管现在时空镜像仪的发电机采用了纳米技术,能源源自kc20,但天然能源绝对不能忽视,这是保障与二十一世纪联络的最后希望。你们一定要守护好太阳能供电板,容不得半点马虎!”

班玛多吉在一旁点头附和:“队长说得对,维护好这些依靠自然供电的设备,才是确保联络永久有效的关键。毕竟kc20能源无法维持大面积供电,能节省一点是一点。”鹤云飞听后,心中感慨,还是老同志深知节约的重要性。

韩贵也连忙表态:“队长放心,我明白这种野外供电设备的重要性,维护它们我有经验,肯定不会出问题。”

鹤云飞见他态度诚恳、心里有数,便又着重强调:“要时刻留意接收来自坐标金字塔的信息,一旦有消息,立刻与我们联系。”韩贵和阿古拉连连点头,满口应好。

一切安排妥当后,鹤云飞吩咐大家整理好装备,依照超意罗盘确定的方向,开始向前搜索前进。这时,众人发现,在这里,除了方向还能正常定位外,以往依赖的地图和图标都失去了作用,显得既可笑又毫无用处。

尽管大家依旧无法确定是否真的穿越了时空,但雪山营地中的艰苦训练,早已让他们彼此间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所有人都清楚,在这种艰难处境下,唯有团结一心,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鹤云飞有条不紊地进行部署:“戈武和我,还有马指导在前面开路,青缘负责照顾好多吉,其他人紧跟队伍,斯南佳旺殿后。大家千万不要掉队,务必注意安全!!”

马文庸兴奋不已,高声喊道:“就让我们用双眼去见证这奇妙的奇迹吧!”

或许是时空镜像仪的成功安装为超意手环提供了些许助力,鹤云飞已经能够依据行进路线,判断出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

科考救援队稳步前行,常年在山里生活的彝家娃子、植物学家曲木戈武一马当先,他不仅时刻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还在沿途走过的路上仔细做着记号。透过茂密交错的枝桠,他的目光中满是好奇与惊叹,不断查看着每一棵稀有树木和独特植被,因为这里的许多物种都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充满了未知的魅力。

在一棵粗壮高大的桫椤树前,戈武停下脚步,对马博士说道:“这些蕨类植物和我们以前见到的截然不同,它们高大挺拔,在上面做记号可以保留很长时间。”说着,他便在树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仿佛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留下了人类探索的独特痕迹。

马文庸看着那道印记,感慨道:“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穿过一片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时,曲木戈武突然眼前一亮,只见丛林中生长着爬满树冠的蔓藤植物,其间悬挂着大大小小的巨型葫芦,这些葫芦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巨大房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梦如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0章《绵绵瓜瓞》a(第2/2页)

他激动得难以自持,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彝族古歌:“洪水要来了,地暗又天昏,月亮无光彩,太阳无光辉……,树根飘上天,浮萍天上转,乱草裹成团,天连水,水连天,葫芦飘到天上边……”他的歌声悠扬而古朴,带着岁月的沧桑与神秘,可旁人却一时难以理解他所唱的内容。

鹤云飞好奇地问道:“你唱的这是什么呀?”

戈武笑着回答:“这是彝族古歌《梅葛》中的创世史诗。”

杰美青缘也来了兴致,插话道:“戈武,我也听说过彝族的史诗里有关于大洪水的故事,说是葫芦拯救了人类。”

戈武听后,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说道:“没错,我唱的这段就是描述大洪水来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是大葫芦拯救了人类。”

马文庸凑过来,饶有兴趣地问:“戈武,我听说,你们彝族古歌《梅葛》《茶姆》都是祖先口传心教流传下来的,意思就是讲述古老的故事,对吗?”

戈武没想到马文庸对彝族文化如此了解,连忙说道:“对,对!马博士真是见多识广,没想到您对我们彝族还有这么深入的了解。我们彝族人一直认为,葫芦是生命的摇篮,因为它是母体的象征……”

得到赞扬的马文庸越发得意,又好奇地追说:“还真是,葫芦的形状确实像一个孕妇。那‘魂归壶天’和‘悬壶济世’的说法,是不是也和你们彝族有关呢?”

“有这个可能吧!因为我们彝族和世界上众多古老民族一样,信仰自然崇拜,认为葫芦里面住着我们祖先的灵魂。马老师,您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戈武眼中满是惊奇。

“我是看了一部20世纪的纪录片,叫《今天的村庄和古老的歌谣》,从里面了解到了你们彝族的一些传奇故事。”马文庸解释道。

沿途的路上,巨型葫芦随处可见,戈武的歌声也未曾停歇:“洪水过去了,兄妹幸存活。天神下令去,世上找人种,葫芦蜂咬死人,天神一鞭断它腰……七月葫芦八月包,你养娃儿,吊高高,九月十月放火烧……”

马文庸接着问道:“在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葫芦创世的传说,彝族是怎么理解这个的呢?”

戈武认真地回答:“在我们的创世古歌里讲,人和万物都曾遭遇灭绝生灵的大洪水,是一对兄妹乘坐巨大的葫芦才得以幸存,他们繁衍了后来的人类。”

戈武还表示,虽然如今村子里真正精通彝文的人越来越少,但彝家的智者毕摩依然在一代代传承着古歌《梅葛》和《查姆》。他不禁畅想,兴许当年的祖先还真用过这般如同房子般大小的葫芦呢!

他回忆道:“我阿爸曾说,古老的彝文历史悠久,甚至和金文、甲骨文同源,但一般不用于记录历史和人文,更多是记载驱鬼和医药方面的内容。至于那些传唱人文历史的部分,就像马老师说的,大多是靠彝族人世代口传心授才传承下来……”

马大咖又说:“我在贵州采风时,听说彝族曾有自己的国家,就是那个‘夜郎国’,是真的吗?”

“我们彝族学界也有这种说法,彝族的国家就是贵州传说中的‘夜郎国’,那时已经有了文字记载,甚至还出现了青铜器。”戈武肯定地回答。

众人在布满葫芦藤的山路上艰难地开辟出一条通道。看着眼前的巨型葫芦,鹤云飞心中一动,心想:真要是遇到洪水,这葫芦说不定真能救人!于是说道,彝族的古歌让他想起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其中不乏像诺亚方舟那样的故事。

“我觉得彝族文化或许可以更早追溯到伏羲、女娲时代。甘肃省大地湾的新石器文化出土文物,便能证明很多相关的事情。”马博士自信满满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在《诗经·大雅·绵》中也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记载,直接讲述了生命从葫芦里初生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在中国传统的瓷器或者服饰上,始终不乏对葫芦图腾的描绘,比如青花瓷上的藤蔓缠枝莲纹等等……”曲木戈武也加入讨论,他说得十分认真,看得出来,他在这方面颇有研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