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八零:军属院来了个异域大美人! > 225章 还有三年

八零:军属院来了个异域大美人! 225章 还有三年

簡繁轉換
作者:半夏柚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28 02:19:16 来源:源1

225章还有三年(第1/2页)

崔萌萌低垂着眼帘,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落寞与释怀,缓缓说道:“从现在起,我放下了,释怀了,我会开始我自己的新生活。但祝你们幸福的话我不会说,因为,我还没有幸福。”

她顿了顿,像是陷入了一段久远而又复杂的回忆之中,喃喃低语,“在我的梦里,周副团长还有三年.......”

容媚静静地坐在对面,认真的听着崔萌萌将话给说完。

崔萌萌在吃完自己所点的东西后,起身,“今天谢谢容同志你的招待,就此别过,再见。”

说完后便出门离开,留下容媚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反复的拆析着崔萌萌留给她的话。

三年?

这时长还真是,说短吧,还有三年呢,说长吧,留给她的时间只有三年。

三年后,周南叙二十八岁。

所以,上辈子的他只活到了二十八岁么。

想到这里,容媚又是没来由的一阵鼻酸。

又在座位上坐了好一会儿,周围的喧嚣与热闹似乎都与她无关。直到服务员过来轻声询问是否还需要什么,她才如梦初醒,机械地提起包,走向收银台结账,而后脚步沉重地离开。

离开后的她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直接去了许国栋家里。

许国栋在年三十那天就已经正式从单位离了职。

年三十那天,阖家团圆,他坐在温暖的家中,四周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喜庆的氛围。

他深吸一口气,神色郑重地将自己要辞去事业单位工作、前往深市发展的消息正式通知了家中所有人。

话一出口,瞬间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除了许老爹和早已知道此事的媳妇儿,其他人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个个都像看疯子一样看着他。

他的母亲瞪大了眼睛,手里的筷子都忘了放下,满是不可置信地说道,“你是不是糊涂啦?好好的事业单位,端得稳稳当当的铁饭碗,多少人羡慕都来不及,你说砸就砸了,连块碎片儿都没留。去深市发展,自己搞个体,那能稳定吗?这不是瞎闹嘛,你可别犯傻啊!”

兄弟姊妹们也纷纷附和,你一言我一语,皆是反对与质疑。

然而,许老爹却和众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他不仅不反对,反而还满脸笑意,一个劲儿地支持。

他嘿嘿笑着,脸上的皱纹都透着欢喜,拍着许国栋的肩膀说道,“你跟洋丫头合伙的啊,那你可得和人好好合作。先去深市站稳脚跟儿,将来再把那生意给做到国外去,也好带着你爹我去看看那外国的月亮它究竟圆不圆。”

在许老爹的心里,儿子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也就是个在工地天天跑腿儿的泥瓦匠,又辛苦又没太大前途。

如今能有机会去深市发展,那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特别有面儿的事。他每天都认真看报纸,对国家的发展趋势心里有数。现在国家大力搞建设,深市作为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活儿肯定多得做不完。在他看来,儿子要是去了,那指定有刷不完的墙,赚钱的机会多着呢。

而且这次还是和那洋丫头合伙,在许老爹眼中,那洋丫头机灵聪慧得很。

就瞧她把自家店铺搞得多红火,租了他家店铺才没多久,又接连开了好几家分店。赚钱的速度比他这个房东老板还快,许老爹坚信,儿子跟着这样能干的丫头,那可不就是等着发财嘛。

他还想着,那丫头指定是去过外国,见多识广,儿子以后跟着她,保不准也能出国开开眼界。儿子能出国,那他以后跟着儿子,说不定也能实现出国的愿望,去看看外面不一样的世界,想到这儿,许老爹的眼神里满是期待。

说完更是激动的手一拍,“我就说爹当初介绍那洋丫头给你没介绍错吧,你瞧,好人这就是有好报的。”

许老爹越说越激动,猛地一拍手,声音都提高了几分,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大声说道,“我就说爹当初介绍那洋丫头给你没介绍错吧,你瞧,好人这就是有好报的。”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许国栋的娘以及在座的兄弟姊妹们都听得一头雾水,大家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疑惑。

“杨丫头,什么杨丫头?”许国栋的娘率先发问,她皱着眉头,眼神里满是不解,目光在许老爹和许国栋之间来回打量。

其他兄弟姊妹也纷纷投来询问的目光,一时间,饭桌上充满了疑惑的气息。

“国栋,你可别听你爹的,咱们家可不能乱来这些。”

许国栋的娘反应过来后,第一个站出来警醒反对。

她神色严肃,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在她心中,虽然平日里和儿媳妇相处时有不少磕磕碰碰,但家里一直秉持着传统的家风,绝不能在外边做出任何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这种原则性的错误,是绝对不能犯的。

她紧紧盯着许国栋,生怕儿子真做出什么糊涂事。

许国栋听到这话,只觉得对许老爹无语至极,可又拿他没办法。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赶忙解释道,“娘,想什么呢,爹说的洋丫头就是租咱们店面的刘蓉婶子她儿媳妇,人是少数民族的,长了一张和咱们不一样的脸,有些像外国人罢了。”

此话一出,众人悬着的心稍微落了地,但新的好奇又涌上心头。不仅是许国栋,就连许老爹也被拉着接受了一番盘问。

许国栋的兄弟姊妹们你一言我一语,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抛出来。“这少数民族的姑娘咋就和她合伙做生意啦?靠谱不?”“她有啥本事啊,能把生意做大做强?”

面对这些问题,许国栋耐心地一一解答,讲述着自己和刘蓉婶子儿媳妇相识合作的经过,以及对未来生意的规划。

而许老爹也在一旁时不时插上几句,补充一些他所知道的细节,原本充满误解与疑惑的饭桌上,渐渐变成了一场关于未来发展的热烈讨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25章还有三年(第2/2页)

容媚对这些小戏剧并不知情,她此番来找许国栋,纯粹是为了询问筹备工作的进展。

她抵达时,许国栋恰好在家。

“妹子,快屋里坐。”许国栋满脸热忱,一边侧身让出进门的空间,一边笑着招呼容媚。待容媚进屋后,他又赶忙转身,手脚麻利地为她沏了一壶热气腾腾的茶。

两人很快便切入正题,开始仔细地对接公司里的各项事务。许国栋条理清晰地汇报说,公司的保证金早在年前就已顺利交了上去,相关资质也都办了下来。

此外,他还租下了一处废弃的小厂房。经过他日夜构思与精心设计改造,原本破旧不堪的小厂房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小单位。

既然是正儿八经的公司,那自然要划分不同的部门。

在人员招聘上,最先聘请的是专业会计,毕竟财务工作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其次,考虑到日常办公环境的整洁,还招了一位负责打杂扫地的大姐。

另外,还有几个和许国栋一块儿从原单位毅然跳槽出来的同事,他们都是业务上的熟手,对新公司的起步有着不小的助力。

至于底层的工人,工作地点不在公司,所以暂时无需过多安排。算下来,现目前加上容媚,在公司里办公的一共有八人,这里面就包含那位专门打扫卫生的大姐。

容媚认真听完,微微点头,接着又神色关切地问道:“郭刚那边如何了,可有消息?”

许国栋神色笃定,语气轻松地回答,“问题不是很大,咱们心心念念的那块地,想来再过一个月应该就能批下来。”

“那就好。”听到许国栋关于公司筹备进展的汇报,容媚心里总算是落下了一件事,原本微微蹙起的眉头也随之舒展开来,脸上浮现出一丝轻松的神情。

不过,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和许国栋好好商量一下。

她微微坐直身子,神色认真地开口说道,“等到那块地下来,我想......”

话还没说完,许国栋就笑着把她的话接了过去,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胸有成竹,仿佛早就料到容媚要说什么。

“我知道的,周大哥的事,放心吧,现在周大哥在项目组学得挺好的,再熟悉一个月,直接过来接手这里没问题的。”

容媚闻言,脸上闪过一丝诧异,她疑惑地看向许国栋,不太明白他怎么会如此笃定地说出这番话,眼神里满是不解。

许国栋瞧出了她的疑惑,也不着急,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解释道,“这不你年前和我提过这事么,等到周大哥年后再到工地上时,我就自作主张地跟熟人打了声招呼,让他先进了项目组,带着他干些项目上的一些杂活儿事,先熟悉下项目。他已经去学了几天了,学得挺快挺好的,依我看啊,等到咱们把那地给拿到手了,他应该也就能完全接手这边的事务了。”

容媚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周正付年过完后去工地上班时,就被许国栋托人直接把人给安排进了项目组。这件事她此前毫不知情,而她刚想说的,也正是关于周正付未来工作安排的事,没想到许国栋竟然已经提前做了如此周全的安排。

她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意,对许国栋的办事能力和贴心程度又多了几分认可,“许大哥,你可真是想得太周到了,我都还没来得及操心,你就已经办好了。”

容媚由衷地感叹道,语气里满是感激。

“都是自家兄弟,又都是为了公司的事,这都是我该做的。”许国栋摆了摆手,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两人又就去深市的事情展开了讨论。

容媚神色关切,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询问道,“在十五之前能走么?”对于这次前往深市开展项目,时间紧迫,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至关重要。

许国栋微微皱起眉头,略作思索后回答,“项目上的人都没问题,工人的话,这暂时还不能完全的确定。”提到工人的问题,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担忧。在他看来,工人的不确定性的确是个棘手的难题。

毕竟,一旦带过去,至少得好几十个人。

关键是没有合同约束,有的人今天答应得好好的,明天就可能反悔回绝。

毕竟这是要远走他乡,而且短时间内无法回来,一去至少就是好几个月,更甚者可能长达一年。

谁也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会发生什么变故,家中突发急事、对陌生环境的担忧,这些都可能成为工人临阵退缩的理由。

容媚听后,不自觉地蹙眉,陷入沉思。

片刻后,她果断地说道,“工人你这边先联系联系,我在深市那边也联系联系。”

其实,关于工人这个问题,容媚目前手里倒是有一些人脉资源。

周南叙以前认识的不少战友,现在有好多都在深市。

要知道,早在1980年,深市经济特区设立的消息一经下达,就如同一声激昂的号角,响彻全国大地。

许多工程兵部队积极响应号召,拉了一火车皮又一火车皮的工程兵南下搞基础建设。

那些日子里,火车的轰鸣声仿佛是建设的前奏,无数热血青年怀揣着梦想与使命奔赴深市。

他们风餐露宿,不畏艰难,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挥洒着汗水。

正是因为有这些工程兵夜以继日地拼搏,才有了如今深市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让这座曾经的小渔村蜕变成了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

而周南叙的那些战友,大多都是当年参与建设的其中一员,他们熟悉深市的环境,也有着丰富的建设经验,这可比冀省的工人更熟悉。

只是带上冀省的工人,也算是组建属于公司的长期合作团队,人手方面更充足,现在对于项目是完全不缺的,缺的是工人,人手越多,她才能接更多的活,赚更多的钱。

三年,留给她的时间只有三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