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朕震惊了,败家子竟是妖孽国师! > 第914章 有林尘在,朕,无忧矣

朕震惊了,败家子竟是妖孽国师! 第914章 有林尘在,朕,无忧矣

簡繁轉換
作者:漫步风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03:56:13 来源:源1

第914章有林尘在,朕,无忧矣(第1/2页)

这三人,皆是湖广一带颇负盛名的才子,为首的一人,一手策论写得出神入化,据说连省城的知府都对他赞誉有加。

“见过周老爷,见过各位乡贤。”那秀才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眉宇间自有一股傲气。

周万顷哈哈一笑,起身相迎:“钱先生不必多礼!今日请先生前来,是有一件关乎我湖广,乃至天下士林荣辱的大事,想请先生执笔!”

他将《大奉日报》的事情一说:“只要先生能写出一篇雄文,驳得那朝廷体无完肤。除了这千两润笔费,我等在座之人,再凑一个‘万言万金’的彩头!先生一个字,就值一两银子!”

听到这话,那秀才和身后的两位同伴,眼睛都亮了。

他们虽然是才子,但家境并不算富裕。万两黄金,对他们而言,是足以改变一生的财富。

秀才深吸一口气,傲然一笑道:“周老爷放心!各位乡贤放心!”

他接过报纸,只扫了一眼,便不屑地扔在一旁。

“雕虫小技,何足挂齿!朝廷此举,看似磊落,实则心虚。我等所持的,乃是圣人大道,是祖宗之法!他林尘不过是弄些奇技淫巧,行霸道之术罢了!王道与霸道之争,自古以来,岂有王道不胜之理?”

“我等湖广读书人,此番,必叫那京师的小儿知道,何为煌煌大势,何为天理人心!”

“周老爷,只需静候佳音便可!”

他那自信满满,睥睨天下的姿态,让在座的乡绅们,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奉日报》被他们的文章批驳得哑口无言,朝廷灰溜溜收回新政的场景。

……

与此同时,京师,《大奉日报》编辑部。

这里,是风暴的中心。

几十名编辑和学生,正紧张地忙碌着。如雪片般从全国各地寄来的稿件,已经堆成了几座小山。

林尘就坐镇在编辑部的正中央,神情悠闲地品着茶,,仿佛眼前这足以搅动天下风云的文字,不过是些寻常的公文。

一名负责初审的编辑,满头大地捧着一摞稿件跑了过来,脸上带着气愤。

“国公爷!您看看这些文章!简直是……简直是岂有此理!”他将最上面的一篇文章递给林尘,“这篇来自湖广,写得……写得最为恶毒!通篇引经据典,将新政说成酷政!其心可诛啊!”

周围的学生们听了,也是义愤填膺。

“这种文章,绝对不能登!”

林尘接过那篇文章,仔細看了起来。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越看,嘴角的笑意越浓。

“写得不错。有点水平。”他放下文章,赞许地点了点头。

“啊?”众人全都愣住了。

林尘看着他们,笑道:“怎么?被人骂了,就沉不住气了?我让你们开‘百家争鸣’,为的是什么?就是要把这些藏在暗处的声音,全都引出来。对手越是强大,批驳得越是恶毒,就说明我们的新政,打得他们越痛!”

他站起身,走到那堆积如山的稿件前,拿起几份,扬了扬。

“记住,我们的原则。第一步,先从这些反对的文章里,挑出写得最好,言辞最犀利,逻辑最严密,也最能蛊惑人心的!把它们,放在版面最显眼的位置!”

“啊?!”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林尘看着他们震惊的表情,继续说道:“第二步,再从那些支持我们的文章里,挑出能够针对这些反对观点,进行精准、有力、彻底驳斥的文章!把它们,放在反对文章的旁边!要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两种观点的正面交锋!”

他拿起那篇文章,又从另一堆稿件里,抽出了一篇,放在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14章有林尘在,朕,无忧矣(第2/2页)

“比如,这篇骂我们是商鞅变法的。我们就用这篇文章来驳斥他。这篇文章,从民生、国力、军事三个角度,论证了‘一体纳粮’的必要性,点明了新政与商鞅变法的本质区别。一个是为了强国富民,一个是为了集权。立意高下,一目了然。”

“把这两篇,给我用最大号的字,并列刊登!标题就叫——‘新政辩:酷法重演,抑或强国富民之基石?’”

林尘的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茅塞顿开!

原来……还能这么干!

这不是在给敌人舞台,这是在给敌人公开处刑啊!

“明白了!大人高明!”

“我等这就去办!”

第二期《大奉日报》副刊“百家争鸣”的内容,在林尘的亲自指导下,迅速敲定。

一场席卷天下的思想风暴,即将拉开大幕。

……

几日后。

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从印刷坊中急速送出,经过层层传递,最终被恭敬地呈送到了太极殿的御书房内。

任天鼎放下手中的朱笔,接过了报纸。

他没有看主刊,而是直接翻到了副刊“百家争鸣”。

头版头条,那醒目的标题,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先看向了那篇署名“湖广钱某”的反对文章。

“……古人云,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士大夫,乃四维之表率,天下之栋梁。朝廷优待士人,非为私恩,乃是为天下计。今行‘一体纳粮’,是夺士绅之恒产,寒天下读书人之心。此举,与昔日春秋变法,弃礼义而重耕战,何其相似?虽能强国于一时,然严刑峻法,民怨沸腾,终至二世而亡。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今朝廷若执意效仿前国,行此恶政,则国本动摇,天下离心,其祸不远矣……”

任天鼎看着这篇文章,眉头微微皱起。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水平,引经据典,逻辑清晰,尤其对于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来说,极具迷惑性和煽动性。

他不动声色,继续看下去,目光移到了旁边那篇署名“金陵一小民”的驳斥文章。

“……批驳者言,此言大谬!春秋变法,其核心乃‘利出一孔’,以耕战为唯一出路,禁绝百家,焚烧诗书,是为愚民。而我朝新政,核心乃‘天下大同’,是请与国同休之士绅,与黔首黎民一道,共担天下之责!此为开民智,而非愚民!”

“批驳者又言,新政夺士绅之产,寒读书人之心。此言更是荒唐!自古以来,‘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乃为臣之道。士绅阶层,享受了国家最多的恩泽,读着圣贤之书,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连与民同担一份赋税都不肯,这岂是圣贤门徒所为?这与那些盘剥百姓的贪官污吏,又有何异?真正寒心的,不是朝廷的新政,而是尔等身为读书人,却无半点家国情怀的自私与冷血!”

“至于二世而亡,其根源在于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而非变法本身!今我朝新政,乃是为减轻万民之负,充盈国库以强兵,保境安民!此举,正是为了避免重蹈暴秦之覆辙!将此利国利民之国策,污蔑为商鞅酷法,其心可诛,其理可笑!”

文章不长,却字字珠玑,如刀似剑!

每一句驳斥,都精准地打在了对方论点的七寸之上!

没有空洞的谩骂,只有清晰的逻辑和振聋发聩的质问!

任天鼎看完,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他将报纸轻轻放下,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

“不错。”

他端起御案上的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眼神中,尽是赞许。

有林尘在,朕,无忧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