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九百三十四章 虎豹国度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九百三十四章 虎豹国度

簡繁轉換
作者:梦吴越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6-17 13:50:16 来源:源1

“朕命不久矣,把皇位交给你,还是有些不放心啊。

“父皇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和祖先们一样,大齐皇帝注定短命天寿。

如今刘烨正值花甲之年,这恐怕已经是他的极限,老皇帝随时可能驾鹤西去。

刘烨并不追求长生,成为大齐名义上的皇帝对他来说不啻为一场磨难。

只有死去一切才将化作虚无,磨难结束,延长生命不过是延长人世间的痛苦。

“朕希望你能谨慎行事,不得恣意妄为。”

老皇帝还在絮絮叨叨,然而继任者已经听不耐烦。

和前任皇帝不同,刘烨并没有十足的权力欲,然而帝国未来向何处走,正在成为刘烨担心的事情。

帝国未来走向取决于多种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齐国皇帝的作用越发明显。

刘玄身上表现出让令人不安的特质。

首先是主张去中心化。

其次是与欧洲的深度融合。

这位大齐的下一任皇帝认为,权力的过度集中会导致镀彩专职,民众需要更多的选择,现行的藩镇制度只是将从前的一个皇帝换成了几十个皇帝,并没有改变帝国本质。

必须摧毁。

摧毁罪恶之源。

刘玄的执政策略可以概括为:毁灭。

先毁灭各藩镇势力,将大权收归皇室,再依靠至高无上的皇权,重新设计他认为合适的帝国制度。

至于新的制度是什么,刘玄自己也说不清楚,总之是与眼下不同的制度。

最好的制度并不是设计出来的,应该自由发展。

不过要实现这一点确实太难了。

事态危急,管不了那么多了,先毁灭再说吧。

刘烨很早就知道儿子的野望。

然而老皇帝身体老迈,而且只有这一个独子,如果不将皇位传于刘玄,刘氏一脉便会立即断绝,如果让刘玄成为下一任皇帝,帝国未来将何去何从。

他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1735年四月,老皇帝旧疾复发,卧床不起,不久便龙御归天,驾崩之前,刘烨按照祖制将皇位传给了太子玄,不忘殷殷叮嘱:

“吾儿当为尧舜!吾儿当为尧舜!”

刘玄没来得及安慰父皇几句刘烨便已撒手人寰。

刘玄能否成为尧舜暂且不说,老皇帝的突然病逝却给帝国蒙上了层悲剧色彩。

公元1756年,大齐开国一百二十年,在刘玄继位十年后,为加强皇权,刘玄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

首先,他亲自组织了一支直接隶属于自己的精锐部队??龙骧军。

其次,他通过议会发布诏令,从即日起,藩镇领主去世后,子嗣不得要领藩主之位,新任藩主人选须由天心城方面决定。

也就是说,藩镇割据称雄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经过十年积聚,截止1756年,刘玄直接掌控的龙骧军数量超过二十万人,实力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京畿之外的长沙、番禺、廊坊、邯郸、辽阳这七大军镇的兵力不足十五万人。

这样的兵力对比,成为天心城削除藩镇的基础和底气。

帝国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刘玄正在寻求途径来重新集中原本已经下放给地方的各种权力。

如今,随着京畿地区重新被皇帝稳稳掌握,他自然而然地想要将目标转向最桀骜不驯的辽东藩镇,意图重新掌控那里的权力。

想要达成目标,只靠军事实力是不够的,好在国足够宽裕。

十年前,刘玄刚刚登基,便着手进行财税制度的革新。

皇帝勒令财政大臣采取重大措施,将原本分散在盐铁、转运、青苗等各个部门的财政和税收管理权,统一集中到了财政大臣手中。

此举既有效地加强了天心城对各藩财政的控制,又完美避免了因巩固皇权造成的地方势力的反弹。

当然,在刘玄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同时,不乏藩镇势力反对的声音。

不过既然皇帝已经掌握足够的财富,掌控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样的实力让他有信心推倒一切。

当然,在正式削藩之前,刘玄还是与他的英国亲戚提前打了招呼,确保不会重蹈之前的覆辙,确保改革进行到关键步骤时不列颠人不会捣乱。

当然,刘玄大刀阔斧改革,正在励精图治之际,长沙、番禺、廊坊、邯郸、辽阳等地重镇,那些桀骜不驯的将领们也没闲着。

当所有人都意识到新皇帝要弃民主、虚君政策不顾,要拿自己开刀时,所有藩镇领主们都意识到,想要牢牢掌握手中权力,不被天心城算计,就需要给天心城更大的压力,决不能坐以待毙。

1757年,即刘玄继位第十二年,郴州总督李宝君生病离世,其子李惟丘随后向议会提出请求,希望能够继承父亲的职位,继续担任郴州总督。

消息传到天心城,立即引发强烈震动。

刘玄果断拒绝了李惟丘的请求。

其他一些老成谋国的大臣们则担心皇帝的鲁莽举动会引发藩镇反叛,于是纷纷上书,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刘玄强硬表态:议会早在去年就通过法令,藩镇领主子嗣不得继承官职,除非得到议会大多数议员同意!

李惟丘闻言大怒,他果断采取行动,联合魏博总督第悦、番禺总督李副己,以及邯郸总督穆崇义,四位总督集结兵力,发起了反叛行动。

刘玄正愁没有借口平定藩镇,没想到对手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他暗暗下定决心,计划杀鸡儆猴,用李唯丘等人的首级来重振皇威,巩固皇权。

议会迅速通过平叛法案,派出通州马滔将军和川东的李望烈节度使率领十万大军前去平息叛乱。

尽管朝臣多有反对,然而皇帝乾纲独断,平叛战争进展得颇为顺利。

番禺总督李副己因病暴毙,其子李收弃城投降,将番禺之地全部献给朝廷。

邯郸总督穆崇义在于李望烈的对抗中屡战屡败,最终选择登上邯郸七星楼引火**。

至于罪魁祸首李惟丘,此人的命运堪称悲惨,在内应的协助下,他被马滔派出的刺客刺杀。

最后仅存的第悦叛军,见其他三路兵马或死或降,自知孤掌难鸣,只得选择向齐军投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