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舍弟诸葛亮 > 第621章 联合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舍弟诸葛亮 第621章 联合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簡繁轉換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2-15 22:21:48 来源:源1

诸葛亮得到了刘备的充分授权后,再运作蜀中的人事任命工作,自然是手拿把掐,想搬掉谁就能搬掉谁。

尤其是当他深入了解过那些降臣近期的心态后,诸葛亮就愈发意识到:自己来时路上设想的那些准备工作,有点过于小心了。

刘备如今在蜀中的威望,可不是一般的高。那番当着两军十万将士的面、宣誓三年之内必然北伐的铿锵论调,已经把众人对刘备的期待推到了最高点。

看眼下这局势,未来三年里,不管刘备做了什么,只要不是特别过分那种,绝大多数反对者,都只敢选择隐忍观望,看看刘备三年后到底是否兑现诺言。而没有人敢现在就跳出来反对。

因为刘备的宣誓,已经把反对者的人心给分化瓦解了。大家都担心自己现在跳出来会被枪打出头鸟,觉得其他反对者或许会观望满三年、等刘备失信后再落井下石,不会马上跟着自己一条心往前冲。

而当大家都这么想、都要观望观望后,反抗的声势也就在时间线上被彻底瓦解了。本该一拥而上的反对者,其预期变成了“葫芦娃救爷爷一个一个送”,最后的结果就是谁都不敢送。

刘备通过给自己上紧箍咒的代价,换取了对蜀中治理的令行禁止。

四月初,刘备正式表尚书令诸葛亮兼领益州牧。

此后十天,诸葛亮便名正言顺、雷厉风行地安排了两手操作。

首先,他就宣布彻查当初劝阻刘璋为讨逆大业出力的那些文官,主要查的对象当然是王累和郑度。王累已经死了,也就不必计较,但其他跟他政见相合的人,也该反省反省。

诸葛亮这一手,着实让人有些惧怕,尤其是嗅觉敏锐地王商、陈实,基本上已经察觉到诸葛亮这是要攀扯他们这一派了。于是纷纷往民间放出风声、议论,说太尉刚刚定蜀,诸葛令君却打算用严刑峻法清算旧账,实在不是安定人心的善政。

除了往民间放风议论,有些蜀中世家豪门,也想要走上层路线。通过一些带投比较早的、跟刘备私交不错的前同僚,给诸葛亮带话,踩踩刹车。

然后,王商就让陈实出面,找到了曾经跟陈实略有一点送礼之交的法正,给法正送了一笔金银,希望法正出面帮忙说项。

这也不奇怪,因为历史上刘备刚刚入蜀时、也是把诸葛亮找来,把整个益州的内政整顿交给诸葛亮。诸葛亮也是用了严厉的法令、励精图治,一改此前刘璋时代暗弱不能御下的积弊。

而在那段历史里,蜀中那些不堪严法的议论者,也是找到了法正来说情的。

只可惜,这一世的法正,地位比历史同期还是要低一些。毕竟这一世刘备打益州很快,只花了四五個月就搞定了,没拖三年那么久。

而且这一世张松和庞统也都没死,这两人在定蜀问题上的功劳和资历,也都在法正之上。

所以,法正找到诸葛亮时,态度也远比历史同期更为谦卑。他只是基于自己的真心实意,委婉劝道:

“昔高祖约法三章,废除严苛,黎民皆感其德。如今主公新得益州,令君不能宽刑省法,恐难慰民望。”

而诸葛亮对这种论调,自然也能轻松应对:“孝直只知其一,未知其二。秦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

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政令未出成都,便遭世家豪门议论,几乎寸步难行。正需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法正细细琢磨,倒也被这番道理真心折服,意识到自己之前看问题片面了。

治理新占领的土地,确实不是一味学刘邦刘秀宽仁就可以的,也要看之前的统治者有没有立好规矩。因势制宜,缺什么就补什么。

不过,法正还是觉得诸葛亮如果无原则的乱攀扯,容易导致人心惶惶,哪怕要严明法度,也该有点章法。而且不能搞“不教而诛”——在刘备入蜀之前,谁都不知道“讨逆不积极”也会犯事儿,不知者不罪嘛,怎么能溯及既往呢?

对此,诸葛亮也有说法:“孝直放心,不知者确实无罪,我们也不能胡乱溯及既往。但我让人查问,并不是要以严刑追究这些人,最多只是将其削职或是调职。这种程度的敲打,还谈不上不教而诛。

而且,我会双管齐下,近日便安排蜀中士人学习司徒的檄文,以及我的《出师论》,让蜀中士人一改此前对天下大义毫无担当的现状,让他们以为国效命为荣。将来还会考核其心志,看看他们学进去了没有。”

诸葛亮这番处理有理有据,力度也恰到好处,法正终于是心服口服,不再劝谏。

这种双管齐下的凝聚人心之法,也跟历史上诸葛亮治蜀的精髓暗合。

历史上诸葛亮也是法度严明,同时对蜀中世家大族的财富征收力度也是非常强的,但他照样可以靠“用心平而劝戒明”让大家心服口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反复强调北伐的大义,强调“我收钱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大汉”。

同时他确实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资源的调度使用开诚布公,别人被北伐这个大义正确的名分压制,只能乖乖服从。

现在,诸葛亮要做的宣传教化工作,也是一样一样的。而且他手头的教化工具,甚至比历史同期更丰富了。刘备当众宣誓,为诸葛亮的宣传背了书。诸葛瑾让王粲写的檄文,诸葛亮自己的《出师论》,都可以拿来用。

气氛都烘托到这个份上,再不趁热打铁就太对不起了。

……

法正被诸葛亮说服后,诸葛亮的人事调动工作很快就正式推进了下去。

四月中旬时,王商被从蜀郡太守的位置上挪掉,改任益州牧府的治中从事。

随后,诸葛亮提拔刘璋降臣中、此前相对还算中立的黄权为蜀郡太守,过渡一下,同时提拔成都县令杨洪为蜀郡郡丞。

王商的门生陈实惶恐自危,还想攀扯人情挽回,但却被诸葛亮抓到了新的把柄,一并从犍为太守的位置上挪掉了。

陈实原本还幻想会有人群起反对,一起施压。却没想到,他此前托法正串联施压的事儿,却起到了反效果——因为法正被诸葛亮说得心服口服后,很快调转枪口,帮着诸葛亮给其他可能的潜在反对者带话,表明“此番只对付王商家族和陈实”。

在诸葛亮划下明确的打击界限和打击力度后,众人评估了一下双方实力,知道硬扛没好果子吃,也就果断选择了死道友不死贫道。

于是乎,反对派就被分化瓦解,诸葛亮顺利团结到了大多数人,只对王、陈两个实权家族开刀,把他们的族长都挪到了荣誉虚职上去。

陈实被拿掉后,蜀中众降臣便立刻开始猜测,诸葛亮究竟会让谁担任犍为太守。

但这一次,诸葛亮却没有急于任命,反而是先让原先的郡丞暂时代理太守的工作,然后表示要根据犍为郡当地、未来短期内的实际治绩选拔太守。

那些刘璋旧臣对此自然是不信的,坊间便纷纷有传说,认为诸葛亮这是连犍为郡的治理权都不想留给本地人了,肯定会用荆、扬来的空降官员。

然而,诸葛亮对于这一切暗流传言却是了如指掌,他在几天之后,挑了一个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措辞,公开明确表示,未来犍为郡的太守,肯定是益州本地籍的,而且一定从降臣里选,关键就是看谁有才干、对地方治理得好。

这种说法,一度让降臣集团颇为迷茫,也觉得不可能让人心服口服。

毕竟内政工作的成绩好坏,哪能有个简单粗暴的指标来界定?

尤其按照大汉原本的地方官考核,地方上是否安稳无事,治安、民风俨然,在官员的政绩考核里面,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剩下的只要不是税赋征收成绩太差,钱粮缺口太大,那基本上都能说得过去了。

而世家豪强之所以能长期把持地方的官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朝的时候豪强对于地方上治安是否好,太有决定权了。如果新来的太守他们不喜欢,那豪强就一直惹事,惹到地方沸腾,太守绩效太烂干不下去。

换个豪强喜欢的太守,他们就乖乖做良民,地方上案子都少了很多,就算有意外案子,他们也能动用私刑族规摁下去,根本不用闹到经官。

所以在刘璋旧臣集团看来,诸葛亮如果真按旧法考核官员好坏,那不就等于还是把拥戴太守之权交还给了地方上的豪强世家?

比如在犍为郡,就算他拿掉了陈实,但如果诸葛亮换上来的代理太守跟犍为陈氏不对付,那么地方上的治安就绝对好不了,破事儿特别多,那这个代理太守还怎么转正?

如果诸葛亮昧着良心硬要说这个代理太守干得好,那也不能服众,因为大家都有目共睹,当地确实不太平。

……

就在刘璋旧臣集团觉得诸葛亮可能难以拿出两全其美的考核方案时,诸葛亮却出人意料地拿出了他的方案。

四月中旬的一天,诸葛亮突然召集了蜀郡、广汉、犍为三郡的主要官员,宣布了他今年的一些工作重点。

诸葛亮在会上强调:“我自兼领益州牧以来,已有半月。也略微走访了蜀郡、犍为数县。刘璋治蜀时,政令不行,地方民政多放任自流,蜀中水利、盐铁等官营设施,残破凋敝,触目惊心!

蜀郡都安县原本是富饶之乡,自先秦李公以来,修成都江堰,变岷江之害为利,泽及百姓数百年。然如今都江堰都年久失修,更令下游郫县、成都县早稻水田颇受其害。此前在蜀中推广林邑稻为早稻,以求一年两季,也多因灌溉调度不力,收效不佳。

所以,今年蜀郡主官和相关负责官员考核,将重点考察其兴修水利、调度民力之能。兴修所需人力、工料,我自会亲自核算、分段。谁能用同样的人工、钱粮,做好更多的事情,便是能臣能吏。

至于钱粮和民力的征调,不用他们操心,我自会亲自过问,确保务必公允。”

诸葛亮开出这个考核条件后,刘璋旧臣集团都是一惊。

这不成了法家之治了么?说好的儒家之治、以“民风淳朴”为地方官政绩的首要考核标准呢?怎么变成了考核用人用钱的效率、办事的手腕了?

而且,诸葛亮以一年为期限,尤其在今年之内,把地方官的征调钱粮、征集徭役权力都收上去,由诸葛亮自己另外派一套官员和系统单独处置,这也解决了初始条件不公平的问题。

原本那些受地方世家豪强支持的官员,可以通过多征发徭役人口、多搜刮钱粮来办事儿,哪怕效率低,但你的基数大,最后考核工程成绩时还是有可能超上去。

而对于那些不被地方世家豪强支持的官员,豪强就可以通过不配合、使绊子,让他征到的人力更少,钱也更少,最后哪怕使用效率高,还是干不成。

但诸葛亮这一手,却等于是让“收支两条线”了,你们别管怎么弄钱怎么调人。诸葛使君亲自帮你们统筹钱和人,用租庸调法去筹钱,再用代役法花钱雇人。给到你们的人和钱是一致的,就看谁的办事效率高。

当然,这样选人,肯定也有弊端,那就是选上来的人可能会偏科,可能是数学统筹算计能力比较强,或是工程组织能力比较强的人。而学问清谈、安抚教化这方面的能力,就考核不到了。

不过乱世用重典,有限的行使法家之政,显示刘备阵营拔擢降臣的标准一视同仁,貌似也没问题。何况刘备刚刚立了威,诸葛亮也有兵权作为后盾,他们有这个实力。

……

诸葛亮敲定了今年对蜀郡文官的考核方向后,法正和其他刘璋旧臣便开始猜测,对于犍为郡的官员,诸葛亮又会如何考核。

虽然诸葛亮提出的思路,是可以直接移植过去的。但犍为郡和蜀郡的实际情况,也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是都江堰就位于蜀郡境内,而都江堰的好处,却能恩泽覆盖犍为郡,让下游犍为郡的岷江沿岸土地都得利。

所以犍为郡并没有太多修缮水利的需求,诸葛亮想从人力调度和钱粮使用效率上考核选拔出人才,就得另外找些差事。

很多刘璋旧臣都觉得,这个差事不好找。要么是浪费民力、不够重要,要么是虽然重要,但规模不够大,用不到那么多人力钱粮,也没法用于区分筛选官员的实际行政能力。

然而,这种想法,注定是再次小看了诸葛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