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舍弟诸葛亮 > 番外第1章 (以下为番外不要钱)屯垦东北

舍弟诸葛亮 番外第1章 (以下为番外不要钱)屯垦东北

簡繁轉換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1-27 10:27:37 来源:源1

因为曹操破坏了大汉的封爵制度,刘备为了“每与操相反”,在这个问题上绝对必须坚守名分,

所以最终也就只封了诸葛兄弟和关张赵等五个“郡侯”,每人都有一个郡的封地。

不过刘备在坚持名分的同时,在实利上给的都是足足的,这五个侯爵的封地一点都没有打折扣,说好了实打实给一整个郡的赋税作为侯府的收入,就全额给足。

在封地的选择方面,刘备也尽量照顾到了各人的籍贯、同时兼顾了他们这些年做官立功的履历。

能够封到家乡的,那就尽量封到家乡。但如果是常年离乡,同时家乡又离京畿太近的,那就只能另外找个跟其履历契合度比较高的地方作为封地——

这一点,主要针对的就是关羽。因为关羽早就不在老家河东郡住了,少年时便流亡江湖。而河东郡离雒阳又太近,属于司隶范围,肯定不能封出去,哪怕不给治权只给赋税也不行。

最终关羽被封在了淮南郡,因为这一世他在合肥驻守的时间最长,常年帮着刘备坐镇关东半壁江山,就以合肥作为关羽的封地核心。

至于张飞、赵云,他们老家所在的州都没问题,可以拿出一个郡来册封。

但张飞的老家和刘备本人同郡,刘备肯定不能把帝乡涿郡封给他。隔壁的广阳郡则是蓟县所在、幽州治所,也不能给。最终就选在了更北边的上谷郡,也就是后世的张家口那一带。

张家口附近是有和鲜卑人贸易的边市榷场的,利润也非常丰厚,对当地的经济肯定有好处。当然边市榷场的税赋肯定不能算在地方税赋里,也不会归张飞个人所有。

就好比后世海关的关税,不会被认为是地方财政,一个道理。

而与之对应的,赵云就被直接放回了老家常山郡受封。

文官这边,诸葛兄弟的情况也比武将们要麻烦一些,主要是诸葛兄弟的祖籍都是一样的,不可能把琅琊郡拆开分别给兄弟二人,那样他们也亏了。

最终考虑到诸葛瑾早在先帝刘协在的时候,就已经被封为诸侯了,也就是诸县侯,他又是兄长,所以琅琊老家肯定要留给他。

这样也显得刘备对属下官员的爵位升迁安排、是沿袭着先帝的思路的,并未改弦更张得太厉害。

相比之下,二弟诸葛亮,最终就被移封为襄阳郡侯,因为诸葛亮当年和大哥分头逃亡时,曾经到襄阳躬耕陇亩,隐居过两年。后来跟随刘备后,诸葛亮也有到襄阳乃至蜀中都做过一阵子地方官,封为襄阳侯也没问题。

只不过,听说这个封赏决定出来后,益州不少地方官员,还有普通士绅,都上表恳请皇帝:

既然琅琊郡老家已经被诸葛司徒封了,诸葛令君反正也无法封回老家,益州士民皆恳请皇帝封诸葛令君为蜀郡侯,以彰其多年治蜀的功绩。

上表的人数非常多,而且表文也都写得情真意切,详述了很多诸葛亮前些年治蜀的德政。

蜀地士、商、百姓,至今还记得诸葛令君带着他们改良了蜀锦织机,大大提升了蜀锦的产量、生产效率,

也修缮了都江堰,还整治了岷江和沫水(大渡河)河口的航运,让岷江沿途的商船民船从此可以畅行无阻,不用再中途换船,也不用再担心漩涡翻船之祸。

还有无数蜀地商人、工坊主记得诸葛亮改良了盐井的开凿、挖掘技术,如何利用火气(天然气)煮盐炼钢,让益州的盐、铁、锦三项产业都发展到了全国最强。

因为上表请求的人太多,连刘备看得都犹豫了。不过旨意已经下达,暂时他也不想朝令夕改,就把这些表章都搁置了。

也就刘备仁德,不会猜忌臣下,但凡换个别的皇帝,看到手下的大臣如此受地方上士民爱戴,估计心里都得犯嘀咕了。

……

话分两头,刘备妥善处理完功臣的封赏工作后,整个章武三年剩下的日子,也就没什么值得赘述的政务了。

天下刚刚重归一统,朝廷百废待兴,刘备也不愿意折腾,一切政务都以轻徭薄赋、无为而治为主。

西凉虽然还有一些犄角旮旯没收回,但因为路途遥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

所以刘备依然坚持“一边对西凉用兵,一边按原计划节奏裁军”的思路,双管齐下。

整个章武三年,累计裁掉了十几万军队,一小部分回乡安置,大约占到三成多。剩下三分之二,都趁着春夏两季天气暖和,拉到东北分给大量田地开荒。

相当一部分士兵对于去偏远地区种地还是心存畏惧的,不过好在东北的辽泽腹地已经开发过几年了,基本的框架已经完善。

人去了至少直接有房子可以住,当地也都有足够的烧砖窑厂提供建筑材料,伐木业也已经足够发达,想要确保人有落脚之地,冬天有地方取暖还是很容易的。

至于刚去时前两年的口粮问题,可以靠朝廷协调、收购东北地区前一批移民的余粮,然后借贷给新过去的屯户,两三年后连本带利归还即可。

只要控制好新移民和旧移民的人口比例,计算规划精确,确保当地民间的总粮食够吃,这些就都不是问题。

至于刚移过去的新屯户开荒比较慢、田地难以快速大规模开辟的问题,朝廷特许当地进行大规模烧荒,这个举措极大地缓解了荒地熟化慢的问题。

这个时代也不用担心环境保护的问题,因为植被覆盖太茂密了,不缺树林,尤其东北第一阶段要集中开辟的地方位于辽泽一带,那里沼泽水网纵横,哪怕放一把大点的火,其实也烧不到多远。

被水网沼泽分割的一片片小树林烧光之后,火自然也就灭了。烧完后留下的黑灰余烬,以及下面肥厚的黑土地,都足以让关内去的百姓啧啧称奇。

等第一年种的豆子收上来后,他们就知道朝廷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了,而当地的人心,也会很快彻底安定下来,从此好好安居乐业。

……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章武四年的开春,马超对西凉的平定,也彻底到了最后扫尾的阶段。

早在章武三年,春天的时候马超就消灭了曹丕,把曹家政权名义上消灭了,剩下的只是一些自立的羌人部族,以及地方割据的小规模汉人军头罢了。

章武四年夏、秋的时候,马超从金城郡继续西进,轻松搞定了武威、张掖二郡,也算是打回了老家。

按照下一步计划,他就该继续进取酒泉、敦煌,但因为章武三年天气变冷,加上一些意外的变故扰动,只好暂时搁置,留到章武四年。

而这个意外的扰动,主要是青海的氐人叛乱——这事儿还真就不是给刘备找麻烦,而是历史上建安十九年之后(215),河湟一带的氐人就确实作乱过,只不过原本历史上他们作的是曹操的乱,而平定他们的是夏侯渊。

对于这些羌氐胡虏而言,不管汉人朝廷是谁掌控的,他们该叛乱就得叛乱。

这些人居住在黄河北岸的支流湟水两岸的山谷中,也就是后世的青海西宁一带,在东汉的时候当地地名叫“枹罕”。那地方还没到青海湖,与青海湖地区之间的直线距离虽然不远,但还隔着几层大山。

既然氐人终究还是作乱了,刘备也不介意让马超搂草打兔子干一票。

于是章武四年开春后,就先用春天的几个月把湟水流域彻底肃清了一下,凡是有反抗的氐族酋长全部杀了,没必要留手。

普通部民全部进行汉化管理,派出官员进行军事化整编,在当地屯田。

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司徒诸葛瑾在听说马超顺利平定河湟后,上表建议朝廷“以工代赈”,花钱征发当地的氐族平民修一条穿越山谷的简易道路,从湟水源头通往青海湖,然后可以大规模开发青海湖周边饱和的食盐资源。

如此一来,可以解决西北的缺盐问题,白挖大量高质盐的收益也足以冲抵一开始大高基建的人力成本开支,将来还能长远地给当地氐人部落一条财源,让他们愿意接受汉人官府的归化统治。

刘备乍一听这个建议时,还担心是否会与“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短期施政纲领冲突,才刚说好要轻徭薄赋,结果又重征徭役,担心激发反抗。

不过诸葛兄弟都据理力争,强调适度的“以工代赈”绝对是善政,和那些不给工钱的强征徭役有本质区别。而且偏远之地羌、氐人口本就比汉人多,需要以重金利诱氐人为汉人干活。

这样就算有人死伤,减少的也是氐族的人口,既让他们有饭吃了,又能把桀骜不驯的人慢慢减少,留下容易被汉人统治的。将来还便于移一部分汉人过去杂居,更快彻底同化。

看在这个份上,刘备终究还是答应了这些建议,批准了诸葛兄弟的全部奏请。

马超的刀子,诸葛兄弟的文治,双管齐下,仅仅不到半年,枹罕/河湟地区就彻底平定了。

七月,马超再次腾出手来,这次终于轮到身在酒泉和敦煌的贾诩了。马超奉命再次西征,今年入冬之前必须诛杀贾诩。

——

PS:之前已经申请完本了,所以后续更新的分类都算是“章节感言”,不收钱的,大家放心随便看,包括这章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