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替嫁三年抱两,堂姐眼红哭了 > 第374章 得意的钱桂英

替嫁三年抱两,堂姐眼红哭了 第374章 得意的钱桂英

簡繁轉換
作者:霜凝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30 02:21:52 来源:源1

林母拎着沉甸甸的包袱往家走,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包,袱里新棉袄的缎面在阳光下泛着暗纹,时不时从包袱缝隙里漏出一角,引得路过的村民频频侧目。

”哟,林家嫂子,这是闺女从城里带回来的好东西吧?“

王婶子挎着菜篮子,眼睛直往包袱上瞟。

“孩子孝顺,非说城里时兴这个花色。”

林母下把包袱往怀里拢了拢,笑道。

那灿烂的看得周围人心里酸溜溜的,没办法,谁让人家有个好闺女呢!

“林家嫂子,闺女这么孝顺,梁家没意见?”

又有人酸溜溜地喊住她。

林母脚步一顿,想起临出门时女婿追出来塞给她的两包大前门。

她故意把包袱一抖,露出里面整条的香烟。

“瞧您说的,这都是姑爷让捎的,闺女管得严,不让他爹抽烟,姑爷倒好,变着法儿偷着给呢!”

正说着,梁诚风风火火追了上来,手里提着条五花肉。

“娘!您走得急,肉忘拿了。”

阳光下,那条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晃得几个妇人睁不开眼。

林母眼底的惊讶一闪而逝,猜到这是女婿给自己长脸呢,笑着接过了肉,故意扬声道。

“哎哟,这肉可真新鲜!霜儿这孩子,就知道惦记着她爹爱吃饺子。”

“我媳妇说了,天热肉放不住,让你们吃大肉馅儿的饺子。”

梁诚挠了挠头,憨厚一笑。

周围几个妇人听得真切,脸上顿时挂不住了。

“梁家小子,你这媳妇娶得可真够孝顺的,三天两头往娘家搬东西。”

张寡-妇撇撇嘴,酸溜溜道。

梁诚闻言也不恼,反而笑得更灿烂了。

“张婶子说哪儿的话,霜儿孝顺是应该的。

再说了,我爹娘那边,我媳妇也没少孝敬,这次从市里带回了不少衣服和布料呢!”

林母见状,心里跟喝了蜜似的甜。

她故意把肉和包袱都交给梁诚拿着,自己空着手走在前面,腰板挺得笔直。

“诚子啊,慢着点走,娘这老胳膊老腿的可跟不上你们年轻人。”

梁诚会意,赶紧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搀着岳母。

“娘您慢点,这路不平,我扶着您。”

烈日下,女婿搀着岳母慢慢走远的背影,看得村里人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几个妇女凑到一起,忍不住说起了酸话。

“要-我说啊,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整天往娘家捯饬东西,婆家能乐意?”

“诚小子护媳妇,护的像眼珠子似的,你们又不是没瞧见。”

“梁家小子再疼媳妇,也经不起这么贴补。”

“那有啥,没看人家梁家小子都开上小汽车了么!不差那几个钱。”

“要-我说啊!林家闺女这么贴补娘家,早晚得出事儿!”

………………………

头顶的太阳火辣辣的,几人嘀咕了一阵儿,也就散了。

倒是有人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自家闺女也找个像梁诚这样的好女婿。

林霜补贴娘家的消息,就像夏日里的野草,在村里疯长开来。

傍晚的时候,这闲话就传到了梁母耳朵里。

梁母正在院子里晒被褥,听了这话,手里的藤条拍“啪”地一声打在棉被上,扬起一片细碎的灰尘。

“娘,您别听那些人瞎说,弟妹下午的时候不是也给咱们送来不少东西么。”

梁诚的二哥,梁武提着水桶从厨房出来,看出了梁母的心思,劝说道。

梁母想起下午梁诚和林霜送过来的猪肉、糕点、衣服和崭新的搪瓷盆,心里的那点儿不高兴也就散了。

梁武瞧着刘翠英脸上有了笑模样,松了一口气。

他擦了擦手,视线落在手腕处的手表上,嘴角忍不住上扬。

自家弟媳是个好的,连他这个二伯哥都带了礼物。

同时心中暗叹,果然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最难处的,他也不能白得了东西,得为弟媳做点啥。

晚上,林霜和梁诚来老宅吃饭,还到了一道空间出品的红烧肉。

从梁爱国口中得知今年村里交完公粮后,剩下的粮食比去年还多了一倍时,并不意外。

“开春那阵子县里糟了水灾,各村发了不少补助粮,大家伙省着点儿吃,也能坚持到明年开春。

只不过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有会过日子的,把细粮买了换成了粗粮,多换了些分量,日子倒是松快不少。

不管咋样都没有咱们村的日子过得自在。“

梁爱国抿了口小酒,脸上带着几分得意。

林霜看着梁爱国高兴的样子,嘴角上扬。

她夹了块红烧肉放到梁老爷子的碗里,肉块颤巍巍的,酱色透亮,一看就软烂入味。

“爷爷,您尝尝这个,我用新学的法子炖的肉。”

“哎哟,这肉炖得可真香!你们也吃。”

梁老爷子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笑着对众人说道。

梁诚见状,赶紧给梁母也夹了一块,嘴甜道。

“娘准备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真是辛苦了。”

梁母心花怒放,津津有味儿的吃了起来。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着饭,谁也没提村里那些闲话。

饭后,林霜帮着收拾碗筷,梁母拉着她的手不放。

“霜儿啊,娘知道你是好孩子。以后别管那些闲言碎语,该孝敬你爹娘就孝敬,咱们家不讲究那些虚的。”

“谢谢娘。”

林霜眼眶有些发热。

心中生出了几分狐疑,不明白自家婆婆怎么忽然就转了性子。

饭后,小夫妻俩去山脚下遛弯儿。

夕阳裹挟着清凉的风,将白天的热气吹散,两人影子在地上拉得老长。

“老公,你说娘今天怎么突然……”

林霜欲言又止。

梁诚轻笑一声,环顾四周,发现四下无人,他轻轻的牵起林霜的手。

“二哥下午来找过我,说他很喜欢那块手表……”

林霜听后,了然一笑。

“二哥也快三十的人了,没想着再找一个?”

梁诚摇摇头,手指轻轻摩-挲着林霜的手背他顿了顿。

“二哥现在这样挺好,在厂里做个销售,能到处走走看看,人也变得开朗了。”

“嗯,二哥的能力很强。”

林霜赞同的点头,这回来他发现梁武变了很多,更加的明事理了。

“不过……我听娘说,他好像对村小学新来的那个李-老师有意思。”

“就是咱俩回来时遇到的那个……扎着两条麻花辫,说话温温柔柔的李-老师?”

林霜眼睛一亮,忍不住问道。

“嗯!秋收的时候,李-老师崴了脚,刚巧被二哥碰上,把人送回了知青院。”

梁诚点点头,说了两人相识的起因。

两人不由得相视一笑。

缘分天注定,两人可没有当红娘的兴趣。

不知不觉来到牛棚附近,看着崭新的牛棚,听着熟悉叫声,却不见了胡轩铭三人的身影,林霜眼神暗淡了几分。

“他们走得急,没来得及跟咱们告别,等他们安顿好了,一定会给咱们传消息。”

梁诚安慰道。

林霜重重叹气。

生活就是这样,有人离开,也有人到来,自己要学会习惯。

晚风轻拂,带着田野的清香。

林霜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熟悉的环境,让她感觉踏实而温暖。

回去的时候,两人路过地头。

月光下,那几间新盖的茅草屋静静地矗立在田埂边,隐约可见里面透出的煤油灯光,林霜心头一跳,下意识攥紧了梁诚的衣袖。

“这是怎么回事?有人住在这里?”

“嗯!省里派了专家组来,说是要研究咱们村的特殊土壤结构。”

梁诚凑近林霜耳边,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垂,压声说道。

土壤改良剂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甜水村的秘密不胫而走,外县的人都以为是以讹传讹,直到秋收时,甜水村农田的产量翻了两倍,才引起轰动。

为了避免麻烦,林霜之前便让梁诚把土壤改良剂的配方交给了上头。

省农科院的人拿不到土壤改良剂,也只能研究甜水村改良后的土壤了。

两人正说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从茅草屋里钻出来,手里捧着个笔记本,借着月光认真记录着什么。

他身上的白衬衫已经洗得发黄,裤腿上沾满了泥点子。

“那是农科院的教授,听说在咱们村住了一个多月了,天天跟着社员们下地干活。

梁诚压低声音说道。

林霜刚要说话,忽听身后传来脚步声。

回头一看,竟是村里的赵四叔,手里还提着个竹篮。

“四叔,这么晚了您……”

赵四叔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豁口。

“给城里来的专家送晚饭,这帮读书人,整天捣鼓土疙瘩,连饭都顾不上吃。”

他掀开篮子上盖的粗布,里面是几个热腾腾二合面馒头和一大碗肉末咸菜。

看着赵四叔佝偻的背影走向茅草屋,林霜突然觉得眼眶发热。

这个时代的农民,朴实得让人心疼。

“走吧。”

梁诚牵起她的手,月光洒在乡间小路上,两人的影子渐渐拉长。

林霜回头望了一眼,只见茅草屋前,张教授接过二合面馒头,正跟赵四叔比划着说什么,夜风送来断断续续的笑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