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 第1217章 崇祯的第一张底牌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217章 崇祯的第一张底牌

簡繁轉換
作者:文盲写小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5 09:30:16 来源:源1

五月二十八。

御史宋权和三法司成员抵达徐州。

当天下午,宋权就是以钦差大臣的名义向南京送去公文,要求魏国公徐文爵,抚宁侯朱国弼,诚意伯刘孔昭,忻城伯赵之龙以及安远侯柳祚昌前往徐州接受询问。

三天後的六月初一,徐文爵和朱国弼等人接到了公文。

徐文爵问:“去还是不去?”

刘孔昭回答:“可以去,但是有去无回。”

朱国弼沉着脸说道:“宋权不但是三法司的主审官,还是钦差大臣。他的命令等同於圣旨,如果不去就是抗旨。在座的诸位应该不需要我解释抗旨的下场吧?”

众人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抗旨又称忤逆圣旨,按《大明律》当斩。

他们本就犯了死罪,现在又加上一条忤逆圣旨的罪名。

两罪并罚恐怕会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徐文爵没有耐心的站了起来:“去是死,不去也是死!到底该怎麽办?”

刘孔昭也站了起来:“既然都不想死,那就只能反了!”

“好,一起反!”朱国弼同样站起身说道,“咱们去找东林党要调兵权。”

“呵呵,”刘孔昭冷哼一声:“东林党的承诺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另外...造反这件事比想象中要难很多。咱们总不能把太子绑了,拿着他的太子印发号施令吧?那样即便最後能成功,也会被太子清算。”

“你的意思是?”

“逼反东林党,让他们胁迫太子。”

“具体怎麽做?”

刘孔昭俯下身子低声说道:“两手准备!一方面联络郑芝龙,让他向南京东林党施压。另一方面...帮着京师的东林党,打压南京的东林党。”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我就不信南京这帮人沉得住气!”

......

众人散去后,立刻按照刘孔昭的计划付诸行动。

他们不敢明着抗旨,只能给宋权回信表示南京公务繁忙。

等他们安顿好手头公务后再起身奔赴徐州。

不管宋权信不信,他们都只能用这种办法拖延时间,

与此同时。

刘孔昭又给郑芝龙写信,让他把东林党拉下水。

同时动用自己的关系,向内阁弹劾甚至诬陷南京的东林党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友军,谢三宾非常高兴。

他立刻将被弹劾的人整理成册,让司礼监转交给崇祯。

请这位大明皇帝定夺。

看着手里长长的名单,崇祯问王承恩:“这些都是被弹劾的人?”

“是,共有六十七人。”

崇祯问:“罪名都核实过了吗?”

“都察院正在核实,不过需要时间。长则半年,短则两三个月。”

“那就让都察院核实吧。”崇祯放下册子,继续翻看其他奏疏。

崇祯虽然不亲自处理朝政,但司礼监都会把处理过的奏疏誊抄一份放到乾清宫,崇祯可以随时查阅。

大致看了一遍后,崇祯收回目光打算闭目养神。

“皇爷,”王承恩双手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过来。

在看清托盘上是一份奏疏后,崇祯皱眉道:“朕不是说过了吗,朕不批阅奏疏,司礼监直接批红或者退回内阁。”

王承恩立刻下跪:“皇爷恕罪,司礼监本打算批红来着,可是奏疏的内容实在太重要,司礼监不敢私自做主。”

“重要?”崇祯有些不信,伸手拿过奏疏翻看起来。

看完里面的内容,崇祯觉得王承恩说的没错,这份奏疏确实很重要。

奏疏的内容是内阁拟定的辽东巡抚人选。

在平定辽东之後,朝廷内部便开始商议如何治理辽东。

例如如何向辽东迁徙百姓,推广洋芋和玉米的种植,赋税徵收政策和减免措施等。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政策定下来,执行政策人选却成了难题。

治理地方和行军打仗完全是两码事。

考虑到辽东初定,而平辽大军早晚也会撤出辽东回归原籍。

那麽新任辽东总督既要有治民之能,也要有治军之才。

也就是说,辽东需要一位文武双全的人。

大部分人都觉得吕大器最为合适。

可是蒙古草原发生了一件事:西土默特部首领,顺义王俄木布病亡。

按照规矩,俄木布的儿子博罗特应该承袭王位。

但是西土默特内部对博罗特本人并不是很认可。

好几个高层将领都表现出了不满的情绪。

这些高层将领看似是对博罗特不满,实则是对大明不满。

所以必须帮博罗特坐稳王位。

如此一来,熟悉蒙古草原的吕大器就不能调任了。

内阁只能推荐其他人。

可推荐了很多人,都被司礼监以不合适的原因驳回。

谢三宾只能不停地换人推荐。

他这次推荐的人选是大理寺卿凌义渠。

凌义渠字骏甫,天启五年进士。

历任礼科,户科,兵科给事中;福建㱏参政,湖广按察使,苏松兵备道,山东㱏布政使,南京光禄寺卿,以及京师大理寺卿。

有治理地方的经验,也有练兵的经历。

届时只需要和新任辽东总兵配合好,辽东很快就能安定下来。

崇祯放下奏疏,点头说道:“凌义渠可堪大用,司礼监批红吧。”

“嗯...”王承恩十分罕见地迟疑片刻。

崇祯眉毛一挑:“有隐情?”

王承恩跪在地上,低着头说道:“回皇爷的话,南京那边也推荐了一个人。由於太子有监国之权,司礼监不知道该在哪份奏疏上批红。”

“南京推荐的谁?”

“路振飞!”王承恩开始说路振飞的履历:“路振飞字见白,天启五年进士,先是担任泾阳知县,御史,福建巡按御史。因替钱谦益喊冤而被贬为河南按察司检校,后迁光禄少卿,㱏佥都御史,淮扬巡抚。”

崇祯对这个人有所了解。

他与钱谦益私交甚好,被南京朝廷推荐也在情理之中。

历史上的路振飞除了给钱谦益喊冤这个事外,其馀的表现都很不错。

尤其是在风雨飘摇的南明隆武政权。

他既要要稳定朝廷内部,又要对付清军,同时还要平衡已经登基称帝的鲁王朱以海。

这两个人各有千秋,对崇祯来说都可以。

他问:“内阁对南京举荐的路振飞是什麽态度?”

王承恩回答道:“内阁以为路振飞在巡按福建期间是郑芝龙的上司,现在郑芝龙已有反意,不宜再让他担任辽东总督。”

“内阁考虑的很周到,”崇祯给这件事定了性。

王承恩谨慎询问:“那奴婢就在内阁的奏疏上批红了。”

“嗯,”崇祯点头后看望王承恩:“类似的事还有吗?”

“有,”王承恩照着自己的身高比划了一下:“南京推荐官员的奏疏摞起来都比奴婢高了,司礼监批不批红都很为难。”

“太子最近如何?”

“太子还在病中。”

“也就是说,这些奏疏都是由别人起草的?”

“应该是。”

崇祯想了一会觉得时机已经有些成熟。

所以他要打出自己的第一张底牌,“让内阁拟旨,收回太子的监国之权。”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