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买命人的自我修养 > 第54章 和尚

买命人的自我修养 第54章 和尚

簡繁轉換
作者:卧心藏胆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5:37 来源:源1

第54章和尚(第1/2页)

来人并非商旅脚夫,而是两个头戴深褐色兜帽的僧人。兜帽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面容,只露出线条刚毅的下颌和紧闭的嘴唇。他们穿着洗得发白,打了不少补丁的土黄色僧衣,脚下踩着沾满厚厚黄沙的破旧僧鞋。

一老一少。

茶馆里浑浊的空气,因着两个兜帽僧人的踏入,仿佛凝固了一瞬。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动着,将门口那两尊沉默的影子拉扯得更加高大,投在斑驳的土墙上,如同蛰伏的巨兽。

老和尚微微抬了抬头,深褐色的兜帽前沿下,一双眼睛露了出来。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眼窝深陷,周围布满刀刻般的皱纹,那是岁月与风沙共同雕琢的痕迹。可这双眼睛本身,却锐利得如同翱翔在戈壁苍穹之上的金雕。

瞳孔是深邃的褐色,近乎墨色,却蕴藏着洞穿世情的清明与一种磐石般的沉凝。目光扫过之处,仿佛能剥开所有表象,直抵人心深处。

角落里几个脚夫下意识地低下头,不敢与之对视,仿佛自己的那点心思在这目光下无所遁形。就连那瞎眼老者抱着胡琴的手,也微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

这老僧身上并无刻意散发的威压,但他站在那里,便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那是一种经历过太多惊涛骇浪后沉淀下来,近乎本能的强大。

崔钰能清晰地感知到,这看似枯槁的老僧体内,真元如渊如海,沉凝磅礴——赫然是一位已入元婴之境的高僧!

只是这元婴的气息,并非煌煌霸道,而是内敛圆融,带着佛门特有的慈悲与坚韧。

他缓缓走了进来,步履沉稳,僧鞋踩在布满沙尘的地面上,只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身后,紧跟着那个年纪很小的僧人。

小和尚也抬起了头,兜帽滑落些许,露出一张还带着明显稚气的脸庞。皮肤被戈壁的阳光晒成了健康的麦色,眉眼清秀,鼻梁挺直,嘴唇紧抿着,似乎想努力维持着出家人的庄重。但他的眼神却出卖了他。

那是一种未经世事磨砺,带着好奇与些许不安的目光。

他的视线飞快地在昏暗油腻的茶馆里扫过:角落麻木的脚夫、抱着破胡琴的瞎眼老人、空气中弥漫的烟油气、桌上粗劣的茶碗......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崔钰脸上,准确地说,是落在了崔钰那双异色变幻的青金双瞳上,瞳孔里瞬间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奇,像是看到了什么稀罕物事。

随即,他的视线又被墙角磨刀少年铁生和他手中那把简陋却磨得发亮的柴刀吸引过去,少年的那股子狠劲和执拗,让他清秀的眉头微微蹙起,流露出一种困惑和本能的怜悯。

小和尚的身形显得有些单薄,僧衣在他身上略显宽大,行走间隐约能看到少年人尚未完全长开的骨架,看样子也就十来岁的样子。他背后的粗麻布包裹似乎对他而言有些沉重,肩膀微微下沉。他的气息纯净,带着佛门初入道者的清灵,但修为尚浅,只在凝魂境初期徘徊,与老僧那深不可测的元婴境界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身上还残留着浓厚的俗世气息,那好奇与不忍,便是红尘未断的明证。

“阿弥陀佛。”老和尚在靠近柜台的一张空桌旁站定,单手竖掌于胸前,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打破了茶馆里因他们到来而产生的短暂凝滞,“店家,烦劳施舍些粗茶解渴。”

他的声音沙哑低沉,如同被戈壁风沙打磨过的岩石,每一个字都带着岁月的重量。锐利的鹰目扫过柜台后那扇通往内室的门帘,仿佛早已洞悉了内里有人。

老赵此刻已从内室掀帘出来,脸上那点因妻子出现而生的窘迫迅速被一种开门迎客,近乎本能的油滑笑容取代,只是眼底深处,那抹被岁月磨砺出的警惕并未完全散去。他一边快步走向柜台,一边堆着笑道:“有有有!大师傅稍坐!老婆子,快,给大师傅们沏茶!要......要干净碗!”

老赵的妻子,那位穿着靛蓝粗布衣裙的妇人,也跟着走了出来。

她低着头,动作麻利地从柜台下取出两个相对完好,洗刷得泛白的粗陶碗,又从灶上温着的巨大粗陶壶里倒出滚烫,颜色深褐的茶汤。

茶汤注入碗中,腾起带着苦涩草药味的热气。她默默地将两碗茶端到两位僧人面前的桌上,全程没有抬头,只是轻声说了句:“大师慢用。”声音依旧轻柔温顺,带着凉州本地特有的生硬腔调。

“多谢女施主。”老和尚微微颔首,目光在妇人粗糙的手指和洗得发白的衣襟上掠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

小和尚则显得有些局促,连忙双手合十,对着妇人微微躬身:“谢......谢谢施主!”声音清亮,带着少年人的干净。

老赵搓着手,站在一旁,脸上挂着招牌式的笑容:“两位大师傅这是打哪儿来?往哪儿去啊?这凉州西边可不是什么善地,风沙大,路难走,还有......”他话锋顿了顿,似乎觉得在僧人面前提沙贼不太合适,含糊带过,“世道......不太平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4章和尚(第2/2页)

老和尚端起粗陶碗,并不在意碗沿的豁口,吹了吹浮沫,浅浅啜饮了一口。那苦涩粗糙的茶汤入口,他脸上并无半分异色,仿佛饮的是甘泉玉露。他放下碗,锐利的目光看向老赵,坦然道:“贫僧师徒自‘千佛寺’而来,欲往凉州西南‘藏经洞’一行。”

“藏经洞?!”老赵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被更深的惊讶取代,连带着声音都拔高了几分,“那可是在‘鬼哭岭’后面!离这儿少说还有两三百里黄沙路!那地方......那地方荒得连草都不长几根,大师傅去那儿做甚?”

角落里的几个脚夫也竖起了耳朵,显然“藏经洞”这名字在这片地界上,本身就带着某种不祥的传说色彩。

老和尚沉默了片刻。茶馆里只剩下油灯燃烧的噼啪声和外面呜咽的风声。瞎眼老者手里的胡琴也彻底停了,空洞的眼窝“望”着这边。连墙角磨刀的少年铁生,磨刀的动作也慢了下来,似乎也在听着。

“去藏经洞,自然是送经书去。”老和尚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凝重,“如今世道纷乱,妖氛渐起,恐生不测,不得不行此险路,将其归位,以镇一方。”

他的话语点到即止,目光下意识地,极其短暂地扫过年轻僧人背后那个被粗麻布严密包裹的长条形背篼。

崔钰端着茶碗的手,指尖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心口处,那团沉寂的烛龙真灵,似乎也因老和尚话语中提及的“妖氛渐起”和那“镇一方”之物,传递出一丝极其微弱,难以名状的悸动。他垂着眼睑,青金双色的瞳孔在昏暗光线下微微流转。

小和尚显然没有师父那般深沉的心思。听到“送经书回去”,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脸上露出一丝与有荣焉的庄重。但当师父提到“世道纷乱,妖氛渐起”时,他清亮的眼神里又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双手不自觉地护住了背后的包裹,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涉世未深,但这一路行来的艰辛与师父偶尔流露出的凝重,已让他懵懂地意识到此行绝非普通的朝圣之旅。

老赵脸上的惊讶慢慢化作了然,随即又变成一种更深,混合着敬佩与担忧的复杂神色。他在这凉州西陲开了几年茶馆,迎来送往,消息再闭塞,也隐约知道些东西。

千佛寺是凉州有名的古刹,香火不算鼎盛,但传承古老。藏经洞更是传说中佛门的一处古老遗迹,据说里面藏着佛门秘宝和镇压邪祟的法器,只是位置极为偏僻凶险,早已少有人至。能让这样一位元婴境界的高僧带着徒弟,冒险穿越沙贼横行的戈壁送回去的东西,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虽然现在的元婴境修士已经遍地都是。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老赵喃喃道,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许多,带着几分真诚的敬意,“大师傅高义!只是......那鬼哭岭附近,近来可不太平,听说......听说有‘东西’出来了,闹得凶。”他压低了声音,带着点神秘和恐惧,“大师傅法力高强,自然不怕,但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

“阿弥陀佛。”老和尚再次低诵佛号,锐利的鹰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并无惧色,只有一种承担重任的坦然,“多谢店家提点。因果循环,劫数使然,避无可避,唯有直面相迎。”

茶馆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油灯的光晕昏黄,映照着几张心思各异的脸庞:老和尚的沉凝悲悯,小和尚的紧张与庄重,老赵的担忧与敬佩,脚夫们的麻木中透出的一丝好奇,瞎眼老者空洞的“注视”,还有墙角铁生眼中那被“不太平”三个字再次点燃的、更加执拗的复仇之火。

老赵的妻子默默地从内室端出一个小陶碟,里面盛着几颗干瘪发黑,沾着沙尘的沙枣,轻轻放在两位僧人的桌上,低声道:“大师......垫垫肚子。”这是凉州戈壁里仅有的,能勉强入口的果子,虽干涩难咽,却已是这贫瘠之地难得的善意。

“善哉,多谢女施主。”老和尚微微动容,双手合十。

小和尚看着那几颗不起眼的沙枣,再看看妇人温顺却疲惫的面容,又看看这破败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眼神中的困惑似乎更深了。俗世的艰难,师父的沉重使命,还有自己心中那份尚未完全被经文抚平的躁动......种种情绪在他年轻的胸膛里交织翻涌。

崔钰端起碗,将最后一口苦涩的茶汤饮尽。碗底沉淀的沙砾在齿间发出细微的摩擦声。他放下碗,目光平静地扫过老和尚背后那被粗麻布包裹的严实背篼,又掠过小和尚护着包裹的手,最后落在老赵那张写满沧桑的刀疤脸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