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3554章万家争辉

诡三国 第3554章万家争辉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01 23:04: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斐潜进攻山东,不仅是需要占领城池,更是需要政治变革。

斐潜在关中已经做了土地、货币、教育等改革,现在要打曹操,但山东的问题不仅仅是曹操,也是在于旧体制和百姓的旧有思想。

其实历史上也并非没有给老曹同学机会。

比如若是老曹同学在得到了荆州之后没有那么膨胀,没有赤壁之战的惨败,借着荆州大胜的契机,在山东推行试点,曹操推动寒门替代大族的策略行政,说不得就可以成功了。

而在历史长河当中,类似于斐潜这一类的改革本质,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培育早期现代国家要素,历史上西晋未能完成的『占田制』改革与北魏『三长制』实践,都显现出类似制度创新的历史痕迹。

关键是没能持续……

所以现在斐潜所需要考虑的就是『持续』。

斐潜从袖子里面掏出了三枚新钱,递给了庞统。

『此乃工坊新铸通宝。金币可军饷犒赏,银币行商贾贸易,铜钱供市井百姓而用。』斐潜说道,『此外,金银铜币皆有密刻……』

庞统接过钱币细看,对着阳光斜斜举起,隐约可见在边缘处有些篆体符号,类似于楚国的花鸟篆体,『若是无记号者,便是私铸无疑。哈哈,甚妙,甚妙啊!』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看见无形的经济锁链正勒紧山东士族的咽喉。

这其实有些类似于当年汉武帝的告缗令,但斐潜的手段更隐蔽,他不需要酷吏挨家查抄,贪婪的人会自投罗网。

两个人从大河边,回转到了潼关城内,进了议事堂之后,依旧还在讨论相关的问题,张辽也来了,只是听得有些懵,似懂非懂。不过张辽依旧是坐在一边,也不乱插话,仔细听着,用心记着。

每个人的屁股都不一样,但是如果被屁股所限制,那么也就自然固步不前了。

张辽原本只是偏向于武将,不怎么通晓文事,甚至连一个账目都搞不清楚。有一段时间,张辽很是反感『武夫』这二字,就像是一些小吏很不喜欢听到『贪官』一样。那个时候张辽觉得,翻来覆去的说什么『武夫』有意思么,但是他在不久之后就意识到,旁人说『武夫』只不过是看见了太多的这种没脑子的『武夫』模样,而想要改变这种印象,不是让人闭嘴,嫌弃旁人啰嗦,而是要改变自己。

不喜欢『武夫』,就不当『武夫』,不喜欢旁人说贪腐小吏,那么就别乱伸手。

斐潜看见了张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他这一次和庞统的彻谈,最为关键的是要构建出『中央集权官僚体系』、『自耕农经济体』、『新意识形态传播途径』三者之间的稳定架构。

中央集权,这是被华夏千年的历史证明了着实有效的管理模式。

华夏南北东西风俗各异,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必然就会陷入各个地区各自为政然后相互扯后腿的局面,在战国,在五代十国,以及其他朝代的军阀混战,都一再证明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央集权的过程当中,官僚**就无法避免。

暮色渐沉时,亲兵点燃了厅堂之内的火烛。

火光映照下,庞统取出了一份情报,展开,『此乃冀州来报。曹氏于冀州试行九品中正,以固士族乡绅,不过显然冀州士族子弟并不接纳……』

『哦?』斐潜略有些惊讶。

历史上的记载么,大多数只是说,有这么一个人,推行了这么一件事,然后就没了,一般都没有详细叙述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波折。

九品中正制,且不论当下和斐潜的青龙寺对抗的因素,就单论历史上推出的原因,也同样是人才制度的改革,是为了解决人才流动的需求,满足战后人才匮乏的渴求,不过在制度的推行过程当中,被士族乡绅地方官员演变成为垄断权力的工具,最为关键一点,就是中正官由中央任命,却缺乏监督机制,评定过程主观性强,易滋生徇私舞弊。

在西晋和北魏时期,也对于九品中正制度试图进行过改良,晋武帝司马炎试图削弱中正官的影响力,规定官员考核需结合实际政绩,但因士族反对而收效甚微。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在九品中正制基础上增设『策试』,要求士人通过经学考试方可授官,但他的测试题目是由大臣们出的……

斐潜在『九品』字样上点了点,转头问张辽道,『文远,若是以兵家武事论品级,何者为九品,何功可为一品?』

张辽愣了一下,『若是九品……剿平县乡贼匪?一品么……灭敌邦国,开疆辟土?』

斐潜微微点头,『善。』

庞统在一旁听着看着,忽抚掌而道,『主公英明!我等入山东,亦用九品何妨?不仅可设军事,以可增设「农商」、「匠作」!将这虚名换成「实绩」!则天下皆可定也!』

『九品……一品……』张辽原先回答斐潜的提问,也就是临时想想而已,但是当庞统说了不仅要设立文官的九品制度,还要设立武将的九品,甚至是农商,工匠的九品制度的时候,心脏也不由得猛烈的跳动了几下。

不要认为九品制度被历史遗弃就一定错的,而实际上就算是到了后世,也依旧有『九品』的相关概念,比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游戏等级。

光为了游戏当中的一个虚拟的王者,就可以废寝忘食,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金钱,甚至投入自己的健康,眼睛的度数,也要提升到某个等级,结果下个月清零,再来一次,月月如此,年年如是,足可见这种『等级』,对于普通人的强大吸引力。

『不过……』张辽也有疑虑,『主公,令君,这九品之制,若是以山东评之,关中多半不服,而以关中论之,山东又是不愿……』

斐潜点头说道:『确实是如此。不过……以人评之,不如以事论之!』

『以事而论?』庞统皱眉,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这确实是一个崭新的思路,不过既然是崭新的思路,也就意味着庞大的工作量,而工作量一大起来,自己的下巴哦……

斐潜继续说道:『若如文远所言,灭敌邦国,开疆扩土者,为一品。这敌国,万人之国,百万之国,各不相同,当不可同一而论之……不过这军功勋绩,终归是一笔一画,清晰可查……民生之功亦当如此。以事而论,可解东西之差,可免是非之论。』

说是这么说,可是做起来依旧很难。

庞统眉头皱起,一直都没能松开来。

斐潜看了看庞统,也是知道庞统在忧虑什么,便是将作案上的九品信报往边上推了推,拿起一份讲武堂的邸报来,放到了最前面,『为何如今在军中,虚报冒领者渐少?』

张辽还在思索,庞统已经明白了斐潜的思路,眼眸一亮,但是很快又愁眉苦脸下来,『主公,我这……主公所说此类之事,真是……』

斐潜哈哈笑了起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张辽这才有些明白过来,颇为惊讶的说道:『军中推行识字读书,已然不易,虽说晋升军校,必须识字三千,通晓文书,可依旧还有许多兵卒,宁可受皮肉之苦,也不愿多读书认字……』

斐潜也点头说道:『确实如此。』

读书识字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了解掌握知识,显然比不上看美女帅哥舒坦。

所以即便是斐潜在军中推行了扫盲教育,依旧还会有人能混就混,根本不愿意读书认字。

斐潜微微抬起头,目光透过了厅堂,望向了远方。

他在刚抵达汉代的时候,还对于后世的义务教育多有腹诽,但是现在重新回过头去看,当他的位置不一样的时候,发现后世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就等于是在初步的筛选人才。有的人就是不愿意读书,生拉硬拽的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的结果,还不如就在义务教育阶段筛选出来,一部分愿意学习的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另外那部分不愿意学习的,就自然分流到社会上打工。

至于那些被分流的人后不后悔什么的,就只能说自己脚上的血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相对粗糙的义务教育显然不能挽回那些贪玩懒惰的孩子,也不可能针对于某个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教育,而斐潜现在就能理解了,不是不愿意所有的人都成才,而是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投入。

就像是斐潜军中的小吏,在规定之下,如果有兵卒前来请教文书知识,是必须要教的,甚至规定了每五天一次轮值讲课,但是如果说兵卒不愿意学,他们也毫无办法。

斐潜叹了口气,说道:『天下之人,性格各异,自然不能求全责备。不过推行识字认字,显然是利大于弊,如今军中命令传达,相互配合,指使之间,皆有章程。将领军校也可以各司其职,军功绩效也不敢轻易贪改。故而,军中如此,民间若是亦能如此,自然九品评定,自有分寸,百姓议论,亦非唯有士族子弟做月旦评……』

斐潜继续说道:『所至一处,便令农学士工学士每月朔望之日,于乡校之中,讲解律令,通报时政,传授文字,滴水之功,不急不躁,须累年方得其效也。』

斐潜又看向了张辽,『不过就如文远所言,兵卒亦有怠懒之人,百姓之中亦是如此,故而初期当以说书戏曲为主,将劝课农桑、律法常识汇入书戏之中,以乐百姓之余,增其知识……至于是否愿意求学……』

斐潜沉默了片刻,『不做强求。』

『主公英明。』庞统拱手而道。

张辽也是附和。

斐潜当然也想要在大汉搞一个什么义务教育,但是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以说书戏曲来启迪民智,在青龙寺之时,已经是遭到了许多士族学子的诋毁了,若是再加上强令,那些士族子弟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做出各种各样的花样来恶心斐潜。

就像是后世米帝的某些精英阶层,将专业知识的书籍价格定到了天上去,却将娱乐消遣的小说免费送一样。娱乐的可以免费玩,免费看,但是一旦想要学点有用的知识,抱歉,先交钱,而且要交很多钱。

『此外……』斐潜摆手示意,让庞统张辽重新坐下,『为免昔日燕国之弊……还需做两件事……』

『燕国之弊?』张辽有些不明白。

庞统在一旁低声给张辽简单讲了一下。

『屯田当有社。』斐潜缓缓的说道,『此乃其一。其二,驿站当有闻。』

屯田当有社,其实很好理解,因为纯粹的农夫,是经不起乡绅折腾的,即便是在斐潜严抓严管的情况下,也会有人偷偷摸摸的搞事情,但是一旦农夫结社,乡绅就不是那么好搞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就像是米帝联邦,号称全球称霸,却对于内部德州佬无可奈何一样,因为德州佬是真有枪,男女老少从小玩到老!

封建王朝也是一样,为什么禁止百姓持弩呢?真要是百姓大规模都持弩,朝廷官员敢鼻孔朝天喊两句你们这些贱民刁民试试?

所以在屯田区域,赋予屯田户一定的社区自治权,形成独立于士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是作为对抗士族乡绅侵袭的一个暂行的办法。

而在驿站之中建立信息传递体系,匿名检举装置收集地方治理信息,更是作为中央集权对于地方的耳目了……

为了避免燕国的失败重演,即占领后如何巩固地方,防止反弹,就需要建立这种偏向于骠骑一方的基层组织,设立流动官吏监察机制,以及部署相应的快速反应部队。同时还要考虑士族的反抗,如何应对,比如分化拉拢,给予经济利益换取政治权力。

整体上来说,斐潜提出来的这些内容,都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相互勾连在一起,相互支撑的,比如土地改革支撑经济,经济支持教育,教育提供官僚人员,官僚人员巩固机构统治,舆论稳定民心,军事保障安全等等,都是一环接着一环,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

『除此之外……』斐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看着庞统和张辽,『还有一事……』

『主公……』庞统似乎是知道了斐潜想要说一些什么,露出有些为难的表情来。

斐潜摆手说道:『人死政息,乃朝堂之陋,你我皆不能免,故而当有律……以律而定,以民为要,布之天下,当或可长治久安……』

这就像是大汉以忠孝立国,所以大汉三四百年间,即便是官吏不忠不孝,也需要在口头上表示要讲忠孝,要讲良心一样。

后世也是如此,就算谁都清楚在米帝之中,『自由平等』根本不存在,但是至少明面上的时候,口号还是要喊。

所以斐潜必须要建立『权力结构的双重保险机制』,也就是建立『科举考试——技术官僚学院——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选官体系。

科举考试,斐潜已经在做了,而且目前看起来效果还算是不错,考试科目也比较侧重于实用技术方面,比如算术、水利、农学等等。

而所谓技术官僚学院,也就是工学院和农学院,也在逐步的扩大,这种直属于斐潜的,只有在骠骑麾下才有相应地位的学子坐上了官吏位置之后,必然也就会自动的维护斐潜的相关政策……

除此之外,斐潜试行了五年任期制与土地增产指标挂钩的上计考核制度,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至少在上计考核,官吏成效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也同样促进了监察系统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让有闻司的触角能够伸展得更远一些。

通过这种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在中央集权与技术理性之间形成动态平衡,使体系具备自我修复能力。

当每个制度模块都产生路径依赖时,即使个别君主更替,整个系统仍能通过既定程序持续运转。

关键是要让技术官僚的晋升渠道、自耕农的生存保障、意识形态的解释权三者形成相互验证的关系,任何单一集团都无法单独改变系统规则,从而确保制度演化的可持续性。

『文远在前奋战,士元也在后辛苦了……』斐潜看着张辽和庞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二位身上重责,切莫懈怠啊!』

张辽庞统离席应是。

张辽还好,毕竟兵事什么的,还算是他比较擅长的,而庞统这边就感觉事情千头万绪一般,虽然说心中也知道是必须要做,可是这内心的忧愁,还是难免流露出来。

『士元,这天下事,自然天下人来做,岂能以一人之力而尽天下事?』斐潜笑着说道,『待定冀州时,即可迁青龙寺分部至稷下……我等既可开设守山一学宫,何尝不可设天下之学宫?』

庞统顿时一拍自己的脑袋,『是我想岔了!主公所言甚是!这天下事,当天下人一并为之!守山学宫,若复稷下之盛况,便如大河之奔涌,宵小岂能拦之?!昔日春秋百家争鸣,今日当有万家争辉!』

三人顿时都笑了起来。

他们仿佛看到新的文化洪流正在酝酿。

就像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盛况重现,但这次学术争鸣将被引导向实用之道。

那些一度被经学禁锢的头脑,或许将在新的学宫之中,在和算学、农学、工学的碰撞下,迸发新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