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第172章 一石二鸟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172章 一石二鸟

簡繁轉換
作者:十万菜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6 09:54:08 来源:源1

第172章一石二鸟

清晨,赵家。

「呼——」赵都安伸展四肢,睁开眼睛,躺在床上望着头顶的帷幔,不想起来。

昨晚从修文馆回来后,抵达家中,才觉疲倦。甚至都没有观想修行。

「动嘴皮子怎麽比和人争斗都累……懂了,上班开会综合徵。」无声吐槽,赵都安翻身而起。

简单洗漱后。

走到饭厅,发现美艳继母正摆弄一只花瓶,在里头灌满了水。

玉手攥着一只根茎不俗的莲梗,往上,是一朵体态硕大,绽放的粉色莲头。

似乎正犹豫着,要不要塞进花瓶里。

「哪里来的莲花?」赵都安诧异道。

尤金花吓了一跳,手拍胸口,扭回头来,见是继子,才露出笑容,喜滋滋分享:

「清早邻居送来的,说是神龙寺中求来的,可祈福保家宅平安。」

赵都安身后,赵盼懒散地走进来。

少女今日头发编成辫子,在脑后盘成两个环,鼓了鼓腮,脆生生道:

「娘你也信那些鬼话?都是那帮和尚敛财的手段,每年中元节前都有卖,早给人戳穿了。」

尤金花瞪了女儿一眼,道:

「可不敢这样说佛门法师。」

赵盼叹了口气,不想解释,心累。

「中元节?」赵都安愣了下,才想起,大虞的中元节与他上辈子那个不同。

时间上要晚一些,乃是一个「祭神」的节日。

因大虞存在神明,所以每年中元节,都有祭神的活动和传统,是个格外热闹的节日。

神龙寺的僧人在中元节存在感很高,据说还有什麽庆贺活动。

会有身份颇高的法师出现,邀请京中一些有地位的「名流」聚会。

不过赵都安起势时间短,对上层社会一些的活动所知不详,也不曾受到过邀请。

继母是个信神的,不过她很实用。

属于哪个神都浅浅信一下,万一灵验呢?

不灵也不亏……

「大哥,昨晚你回来的很晚。」饭桌上,少女忽然询问。

她有点怀疑,大哥是不是又出去鬼混了。

尤金花也想起昨晚继子被马车接走的事,眸子也柔柔地望过来:「可是有什麽事?」

她有点担心,继子是不是又和哪个朝廷大员敌对了。

我在你们心中就没点正面形象吗……信任都去了哪?……赵都安放下筷子,拿起一家之主的派头,吓唬道:

「在家做伱们的事,不该问的别问。」

于是母女俩就不吭声了。

……

……

当朝相国李彦辅的府邸,坐落在京城最好的地段,距离皇宫并不远。

乃是颇为气派的大宅,周遭整条街也都是朝堂中有头有脸人物的居所,寻常百姓不敢靠近。

清晨。

一抬轿子抵达了相国府邸外。

「少爷,您来了。」府门值守的仆人忙走下台阶,恭敬行礼。

年近四十,长相阴柔,鼻梁较高,眼窝深陷的「小阁老」李应龙「恩」了声,迈步下轿,边走边道:

「父亲可起了?」

这个年纪,父子早已分家,只是宅子距离也不算远,走动频繁。

李彦辅年纪大了,许多事分身乏术,李应龙身为其最重用的子嗣,肩负「李党」中许多事务。

若说相国是李党的「党魁」,那李应龙,便是党魁的手。

「老爷早起了,这会已经吃过饭了。」

下人说道。

最近女帝闭关,群臣不必上早朝。

但习惯了早起的相国仍旧天没亮便醒了。

李应龙点了点头,穿过前院,走到遍布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的宅内花园庭院。

远远的,就看到家中婢女侧立。

穿着居家松散常服的当朝相国,大权在握,根系遍及大虞朝的「党魁」李彦辅,在投壶。

青砖地面上,摆着三耳的细颈铜壶。

约莫两丈外,李彦辅手中捏着一只带着尾羽的箭矢,正在瞄准。

虽已是年迈,然而这位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凌乱胡茬沿着两侧脸颊蔓延,与鬓角相交的老人,眼神中仍有着内敛的凶狠。

「父亲。」

李应龙恭敬走近,侧立一旁,看了眼身旁捧着箭袋的婢女,主动伸手接了过来。

婢女懂事地快步离开,下人们也退散开,到不会听到二人交谈的距离。

李彦辅好似没看到儿子的到来,专注瞄准。

忽而用力一掷,箭矢划过弧线,却打在铜壶边缘。

「老了……」李彦辅轻叹一声,倒也没什麽失望。

李应龙奉承道:

「父亲老当益壮,这般距离,军中武人也难投中。」

李彦辅没搭理他的马屁,伸手从箭袋中抽一支新的,也不看他,仍旧在瞄准:

「大清早,跑过来有事?」

李应龙恭敬道:

「昨日修文馆初开,儿子等了一天,晚上去打探情况,因太晚,怕耽搁您休息,才清早来。」

李彦辅动作停顿了下,扭头,面无表情俯瞰他,冷冷道:

「你去搅合什麽?」

背着老爹,偷偷去打探的李应龙忙道:

「父亲,修文馆初开,那新政只怕要提上日程,儿子也是担心的紧,这才……况且,去打探的多了,也非咱们一家。」

李彦辅有些不悦,但也没说什麽,再次拿起箭矢:

「继续说。」

「诶,」李应龙绘声绘色:

「儿子去堵了吏部尚书的儿子王猷,本想询问,结果这姓王的嘴巴极严,不愿与儿子接触,更反唇相讥,很快离开。」

「……」李彦辅第三次放下箭矢,看着他:

「所以,是什麽都没打探到。」

气氛略僵。

李应龙忙道:

「父亲,他们越是不说,才越证明有大事。且那王猷脸色极不好,更是深夜从修文馆返回,第一日开馆,便召了两次商讨,这绝不寻常啊!

依我看,只怕是来势汹汹,新政若要出,第一个要涉及的,必然是您手底下的吏部。

这一年来,陛下频频朝咱们动手,尤其这半年,裴楷之,周丞,都给那个赵都安扳倒了。

背后显然都是那位陛下的意思,是在为修文馆扫清障碍……之前解散了内阁,夺了咱们的权。

如今连消带打,又建了个新内阁,却完全将咱们排除在外……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

一番话,显然憋了许久。

李彦辅安静听他说完,才淡淡道:

「说完了?说完了就回去。」

李应龙愣住,大急道:

「父亲,您怎麽还这般沉得住气?都火烧眉毛了,之前陛下敲打咱们,您说忍着,后来裴楷之倒了,您还是没说什麽,如今周丞又倒了……咱们李党里头,人心浮动。

您不管这些,可能不知道,可儿子我却再清楚不过。

前段日子,那赵都安蹦哒,大肆抓人,便已是群情激愤,还是我压下去的。

周丞倒了这几日,不知多少人找到我,表达不满,人人自危,那些压力也都是我抗下来的,一个个去安抚……但这总不是个头啊。」

李彦辅好似置若罔闻,仍旧专注投壶。

李应龙见状,深深吐了口气,苦口婆心道:

「父亲,你就不为儿子想想,也为您自己个想想,新政要推行,肯定要查吏治,到时候陛下会不会问责您?您就不觉得冤枉?

是!大虞九道十八府的吏治烂透了,但这口锅也不该您来背啊。

还不是先帝不管事,还担心底下人成气候,所以硬把一个官位拆成两个?导致冗官?

先帝要钱,修宫殿,炼丹,搞排场,随便一次祭天就耗费无数银子,怎麽办?

不还是您想办法弄钱出来?结果,锅咱们背了,现在新君又记恨咱们,您说这……」

「铛!」

猝然,李彦辅抛出手中箭矢,准确砸入铜壶中,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

旋即,这位历经两朝的相国冷漠地看过来。

李应龙顿时住口,不敢吭声。

李彦辅仿佛轻轻叹了口气,有些怒其不争般,缓缓道:

「你既知道这些,便该明白,你爹我这些年,能坐稳相国这个位子,而不是别人来坐,就是因为,为父能帮先帝办事,也能背锅。

如今,新君登基,忌惮为父,自然会连消带打,陛下发怒了,便由她打。

打了多了,气也就消了,如此,我们的损伤才最小,以退为进,这个道理,你跟我这麽久,怎麽不明白?」

李应龙道:

「父亲,道理我懂。可这什麽时候是个头?

况且,底下人心浮动,多少大员,都被一个区区面首走狗,六品的小武官搞的不可终日,我们不与陛下抗衡,但总不能被一个小白脸骑在头上。」

李彦辅冷哼一声:

「你的眼界,整日就知道与一个六品官计较?区区小卒,没了姓赵的,还有姓王的,姓李的,陛下才是发号施令的关键。」

他声音明显不悦。

在这位当朝相国眼中,哪怕赵都安最近连扳己方两员大将,风头正盛,李彦辅也从未正眼瞧过。

因为他很清楚,赵都安不是关键,女帝才是狗背后的主人。

不解决女帝,与狗较劲,毫无意义。

「父亲……」

「滚吧。」

「……唉!」

俄顷。

李应龙愤愤走出相国府,返回轿内,犹自气愤难平。

「少爷,老爷的意思是……」心腹亲随小心询问。

李应龙烦躁地摇了摇头,略作思忖,冷声道:

「我爹糊涂了,早没了锐气,只以为龟缩着,任人打就能挨过去……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做点什麽,不然底下的人心都散了。」

「少爷您是打算……」

李应龙眸光闪烁,脸色阴柔:

「那赵都安屡屡作乱,如今陛下闭关,无法照拂他,正是最好的时机。

听说,董太师极为厌恶此人,京中那些读书人亦如此……

倒是可以做做文章,若能略施手段,驱虎吞狼,挑动修文馆那帮读书人,与那赵都安发生冲突……

如此一来,既能平息底下人的怒火,让人知道咱们不是只会坐以待毙。

又能令陛下与修文馆那帮读书人生出嫌隙与不信任……阻碍新政推行,当为一石二鸟之计。」

说着,这位「小阁老」仿佛已经看到得手后的一幕。

而李彦辅更不会知道,李应龙今日之所以频繁提到赵都安。

乃是昨晚上,王猷被他问的烦了,曾反唇相讥,嘲笑李家窝囊,被赵都安一个小白脸骑脸,一声不敢吭。

……

卡文,更新晚了

感谢凰儿500点币打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