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第376章 一场改变王朝历史的谈判(下)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376章 一场改变王朝历史的谈判(下)

簡繁轉換
作者:十万菜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6 09:54:08 来源:源1

第376章一场改变王朝历史的谈判(下)

大风楼五层,宽敞安静的房间内,灯火轻轻摇曳着。

八仙桌旁,赵都安微笑说出这句话后,同桌的父女两人肉眼可见的表情微妙起来。

「呵呵,」淮安王下意识打了个哈哈,好似听到好笑的事:「这是陛下的意思?」

他在试探,赵都安出京前,女帝是否单独叮嘱了一些事。

比如,倘若要争取他这位摇摆王爷的支持,朝廷会付出何种代价。

然而赵都安却只平静地摇头:「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女帝是否就拉拢淮安王的问题,与他商讨过?

是有的。

离京时,君臣二人的确就此进行过一次商谈,而彼时达成的共识是,绝对不能给。

虽说拿出一部分利益,来拉拢分化「八王」是一个诱人的提议,也的确存在可行性,但从长远来看,却无异于「饮鸩止渴」。

给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朝廷又哪里来那麽丰厚的家底,来填补这几位王爷的胃口?

尤其,妥协本就意味着软弱。而女帝如今最不能留给外人的印象,恰恰就是软弱。

而强硬的姿态固然可能令开市面临更大的阻力,但长远收效的反而更大。

「这样麽,」淮安王明显有些失望,神色也冷淡了几分:

「那麽,你何以认为,本王会愿意得罪人来蹚这趟浑水?」

赵都安却没正面回答,而是说道:

「如今城中三派,王爷便是最大的中立派,若王爷点头,那在淮水地界上,开市会容易许多,若王爷阻挠,便会困难。

这个我懂,靖王与其馀六位王爷也懂。所以才会有今晚这顿饭。

但我斗胆提醒王爷一句,并非任何事都如生意一般,计算斤两,谁出价多,给钱痛快,货物就要卖给谁。世间很多事,并非有好处才选,而是为了避免坏处才去做。」

言外之意:

湖亭开市不是可以拿来让你两边询价,拿来捞好处的筹码。

而是严肃的站队问题,而队伍一旦站错了,那哪怕眼前能捞到一笔,却只怕就没有以后了。

淮安王仿佛笑了笑,神态半点没有被唬住的模样:

「哦?所以你的意思,是于本王而言,非要帮你们两方任意一个了?莫非本王不可以两不相帮麽?还是说,你也要如那些酸腐儒生一般,认为中立没有好下场?」

赵都安却微笑道:

「王爷当然可以两不相帮,事实上,八位王爷里大抵也只有您有这个底气。

因为淮水道有太多士族势力存在,这些大族在朝廷里,结成了李党,在地方,更是触手延伸无孔不入,早已成为了大虞朝的一块肉瘤,而您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群士族的制衡……

大虞九道,河间王之于西平,燕山王之于铁关,恒王之于青州,慕王之于云浮,陈王之于滨海,琼王之于岭南……以及靖王之于建成,皆是王府势力大过当地世家大族。

却唯独淮水道特殊,或因淮水乃大虞商贸枢纽,池子足够大,能容下许多鱼相安无事,淮安王府与这些士族彼此遏制,便有了立足的根本。

尤其据我所知,您是八王中私军规模最小的一个。陛下哪怕与诸位王爷有矛盾,最不想动的,也是您。

而哪怕换了旁人做皇帝,也是一样,都需要有个有分量的皇室成员在这里坐镇,正因这特殊的位置,才令淮安王府有了稳坐钓鱼台的底气。」

这一番话侃侃而谈。

说到一半的时候,小郡主眼睛就亮了。

说到最后,大腹便便的「大吃家」也露出些许惊讶的神色。

似没料到赵都安一介武人,竟当真能一口道破其中关键。

淮安王沉默了下,笑了笑:

「本王如今才有些相信,小女说你不一般了。」

赵都安笑笑,没说话。

淮安王淡淡道:

「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就更该知道本王不掺和你们之间那些事的底气。」

「是麽?」赵都安略带一丝调侃地笑道:「王爷这话说的不实诚。」

「哦?」

赵都安轻描淡写地道:

「若在之前,您或许的确沉得住气,但朝廷开市后又不同了。

一旦以朝廷为主的贸易市场运转起来,整个淮水道的财富会朝湖亭聚集,源源不断流入国库,那些成为皇商的商贾与小家族也会乘风而起,而有人起,便有人落。

新政根本上便是将财富从士族集团手中拿回朝廷,如此一来,淮水道那些士族便会衰弱。

而他们衰弱了,淮安王府在这里制衡他们的作用也会降低。

换言之,王爷您的分量便不如以往重要,以您的睿智,必然能看到这一层,又岂会坐以待毙?」

淮安王略微肥胖的脸庞,神色终于认真了起来。

若说方才那一番话,还看不出什麽。

可眼下这番剖析,却是将他的心思剖开来,近乎一览无馀了:

「呵,若真依照你所说的,那本王岂不是该全力阻挠开市?阻挠新政?」

赵都安微笑地摇头,直视对方说道:

「但您拦不住的,因为整套新政最大的利益受益者,并不是当今陛下,而是朝廷,或者更准确来说,是坐在龙椅上的人。

当今陛下坐在那,会全力推动新政,但哪怕换了任何一个人,坐在那里,也一样都会全力推动新政。

寻常人只以为,新政是陛下敛财所设,但有心人会明白,这套东西,就像一只魔盒,一旦打开,便再也关不上了。」

魔盒!

就是潘多拉的魔盒!

亦或者称之为某种意义上的阳谋。

归根结底,如今大虞朝国库空虚,不是女帝要面临的问题,而是「皇帝」要面临的问题。

老皇帝撒手人寰,将大坑留给后人,哪怕不是贞宝继位,太子或者二皇子继位,也一样要解决这件事。

甚至,哪怕八王叛乱,靖王或者哪一位王爷坐上龙椅,他一样要面临这个问题。

而赵都安给出的「新政」解法,就是一整套当下最好的方案。

这意味着,从新政面世那一刻起,就已经再也收不回去了,谁做皇帝都一样。

淮水道这些士族必然衰落,淮安王钳制他们的作用也必然下跌!

「父王……」

徐君陵瞥见父亲垂在桌案下的胖手骤然攥紧!

手背上青筋都在凸起。

显然,赵都安这番话戳到了他最在意的地方!

而赵都安的发言还没有结束,他继续微笑着说道:

「而且,依我看来,推行新政其实已经是对这些士族,乃至对王爷您最柔和,最好的结果了。因为更糟糕的结果是战争。」

「我虽不是读书人,却也读过大虞王朝的史书,六百年国祚啊,期间也并非是一帆风顺,比如三百年前,就爆发过一场席卷各地的匪患。

彼时烽烟四起,各地世族或被土匪灭了,或自身便成了匪……

最终虽还是朝廷获胜,没能改朝换代,但整个疆域却也被战火滚了一遍,战后百废待兴,却反而焕发出生机?」

「为何?便是因为一场厮杀,将原本占据大量财富土地的士族,官员们灭了一片,空出了许多新的位子……

而我看史书时,更注意到有趣的地方,便是那场烽烟中,一些土匪军背后,隐约有当时那一代帝王的影子……

呵呵,我自然是不信的,想必是一些民间野史官恶意中伤……」

赵都安给自己迭了个甲,才继续说道:

「而如今又是三百年过去,整个大虞朝这只池子,已是蛟龙处处,龟鳖遍地,积压的人透不过气……您说,若是此刻再爆发出几支乱军出来,会不会趁机将最为富庶的淮水道也杀一遍?

届时,手中有兵马的倒是不怕,可淮安王府似乎并不是兵强马壮的吧?

到时候,面对土匪的刀剑,钱财又能买几条命呢?

恩,我当然相信,您肯定不会受匪患所扰的,但其馀的士族呢?

他们可未必保得住自己,而这些人没了,我想任谁坐在龙椅上,都不愿意看到淮水道还有山头留下,您说……是吧?」

静!

伴随这一番长篇大论砸出,整个大风楼陷入诡异的安静。

连底下的第四层,都仿佛感应到楼上气氛的突变,而安静下来。

淮安王已经彻底坐不住了,那肥胖的身躯微微前倾,扶着座椅扶手的双手攥得死死的,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郡主徐君陵同样脸色微白,既没想到赵都安竟将话说的这样直接,充斥威胁意味,也似被其描绘的图景所慑。

威胁?

威慑?

没错,赵都安就是在威慑。

继这对父女一开始掌握谈话主动权,赵都安将其打破后。

他一连串的主动出击,已悄然将这场谈话的局势逆转过来。

虽只有一人,却俨然占据了上风!

倒不是赵都安的谈判技巧多高明,而是因为事情本就如此。

看似风光无限,双方都在竭力争取的淮安王,其实本质是最弱的。

也是最令人眼馋的一块肥肉。

淮安王早在先帝在位时,就已经预感到太子登基后,会着手削藩。

而彼时他判断,各地王爷是无力抵抗的。

所以他提早十年,就有意识地减少私军,主抓钱财,控制地盘势力,试图与淮水道士族绑定。

颇有种「养寇自重」的意思。

朝廷中「李党」这些年能成为第一大势力,背后也有淮安王的助攻。

他故意养了这麽一帮士族出来,以确保自己不被登基后的太子打压,从以后的削藩中逃脱。

淮安王想的很好,布局也很深远,他本就没有太大野心,想的也只是延续子孙荣华富贵。

但他运气不好。

没想到,老皇帝驾崩,二皇子简文玩了一手宫廷政变,直接把太子和其馀兄弟砍了。

更没想到,皇宫修行二十年的三皇女执掌太阿剑,诛兄平叛。

到这里也还好,只要局势不变,他依旧可以养寇自重,双方押宝,坐山观虎斗。

但却没料到,赵都安一手新政,直接对其慢放血,并将八王与女帝的矛盾一下变得尖锐起来。

而一旦战争开启,正如赵都安所说,淮安王这块大肥肉谁不眼馋?

哪怕一开始,为了团结各方,没人会对他动手,但等新皇帝登基之后,他又该怎麽办?

他有竞逐皇位的兵马麽?

没有。

他有如慕王丶琼王丶燕山王等人可以退守原籍,以此自保的地形优势麽?

也没有。

所以淮安王看似强大的外表下,是针扎就破的慌张。

赵都安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如此直接地挑明。

「王爷,」

赵都安轻轻叹了口气,主动打破了寂静的氛围,他拿起酒壶,再一次给父女两个斟酒。

这一次,以茶代酒的徐君陵没有阻挡。

赵都安放下酒壶,认真道:

「其实您很清楚,眼下僵持不动的局势,已经是最好的了,而最坏的无疑是兵戎相见。

您若与那几位王爷站在一起,结果会比支持陛下好麽?不会的。您只要支持陛下,哪怕新政的确是慢放血,但终归只是放血,不是杀人。」

赵都安眼神诚挚地说道:

「新政要施行成功,十年才初见成效,二十年或许才有大变化,若能平稳落地,淮水士族不会消失,只是没如今这般强盛罢了。

您依旧有用,陛下又何必动一个有功之臣?淮王府的富贵,子孙几辈子都花不完,又何必太贪心?」

良久。

淮安王的胖手缓缓拿起眼前的酒盅,慢慢将清冽的酒液灌入喉咙。

然后坐在椅子里,闭上了眼睛。

片刻后。

他睁开双眼,重新恢复冷静的眸子略带欣赏地看向赵都安,说道:

「无怪乎你能令正阳先生尊一个师字,口才功夫,的确了得。本王险些被你说动。」

赵都安扬了扬眉毛:「王爷认为我在胡说八道?」

淮安王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自嘲一笑道:

「小子,你比君陵所描述的更不凡,但本王还要教给你一个道理。」

赵都安恭敬道:「洗耳恭听。」

淮安王胖脸上,浮现出慎重严肃的神色:

「没人知道雷雨和艳阳哪一个会先来,未来之事,永远无法纸上谈兵地推论出来,盖因万事万物皆有变数。

而生意场上,想说服人,靠的永远不是一张嘴。」

赵都安若有所思。

淮安王说道:「送客!」

……

下一章零点前更新,双倍期间继续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