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第170章 为京城镀上一层金箔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170章 为京城镀上一层金箔

簡繁轉換
作者:十万菜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6 09:54:08 来源:源1

第170章为京城镀上一层金箔

夜色渐深,修文馆内,气氛却逐步推入高点。

若说,上午时的讨论,乃是一出群像戏,那今晚这一幕,便成了赵都安的独角戏。

董太师坐在椅中,靠着柔软的锦垫,目光炯炯盯着屏风上出现的字迹。

然而这次,便是他,竟也都有些看不懂了。

「这是什麽意思?」没人吭声,但所有人眼神中,都露出同样的含义。

赵都安写完这四个词,转回身,迎着众人视线,笑道:

「方才,我提出了摊丁入亩,徭役等人头税,皆转为以『白银』结算,这固然省了朝廷许多辛苦,但同时,也有弊端。」

这时,坐席中,那个外貌平庸,擅长财政的郭解元忽然开口:

「银子储备。」

刷——

见众人看向自己,名字颇有几分望子成龙意味的郭解元迟疑道:

「铜比银多的多,以往,各地以铜钱为主要货币,真在外头买卖中,用金银的很少。但若朝廷开了以银为税的例子,那日后……只怕,能用的钱会变少……」

赵都安有些惊讶,这名不起眼的学士,竟反应的这麽快。

虽说,大虞在「经济学」这一块,属于极为落后,所以郭解元的描述并不准确。

但凭藉敏锐的直觉,他捕捉到了这种变化。

「没错,郭学士眼光毒辣。」赵都安赞叹一句。

历史上,张居正改革后,明朝从铜银的双本位,过渡到银本位。

而因为明朝银子储量匮乏,这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想繁荣,必须有足够的钱来流通,但如果作为钱的银子不够……就很尴尬了。

而赵都安在之前,查阅了大虞朝的情况。

惊喜地发现,这个世界的白银储量,要比明朝多很多。

这才令他愈发笃定,选用接下来的策略。

赵都安先简略地,为不熟悉财政的其馀学士,讲述了下银本位会导致的后果,令他们有了个概念。

而后才道:

「据我所知,我大虞朝的白银其实并不少,但郭学士为何说少呢?

只因为,太多的白银,都不作为货币流通,而是被遍及各地的士绅,门阀,商人,乃至官员……囤积了起来。

他们会将白银埋在自家院子的地里,藏在库房里,非不得以,不会拿出来……

就如一群老鼠,藏起来白银,然后日常花销只用铜钱……这才是银少,而铜钱多的真相。」

赵都安侃侃而谈:

「所以,我写下白银二字,想说的,乃是用什麽法子,让这帮人,心甘情愿地将藏在宅子地里的白银拿出来,花出去。

只有花出去,我们才能想办法,把它弄到国库里,若只是藏着,那郭学士担心的事,就会发生。」

这话一出,众人脸上纷纷浮现诧异。

心甘情愿?

让那群人将金银财宝花出去?

这个提议,在他们眼中,如同天方夜谭。

「这根本做不到,」韩粥说道:

「囤积金银财宝,乃至所能囤积的一切,乃是天下人生存之道,唯有囤积,才能抵抗灾年,你说不动刀兵,岂能令人双手奉上?」

王猷,莫昭容等人也点头。

赵都安叹息。

这就是缺乏经济学理论的结果,封建王朝的财富,完全是「零和博弈」,你多抢一分,我就少一分……

所以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囤钱。这种肌肉记忆,渗透骨髓。

但天下人,真的只会囤吗?

赵都安摇头道:

「正午时,我与韩学士交谈,曾指出,他的十策乃是从天下人手中,把钱抢过来。

相信各位也这般想,觉得一枚铜子,不在自己手里,便在别人手里。

所以朝廷需要钱,就只能用各种法子从别人手里抢,但我们换个思路,是否可以有一种方法,让你我同时持有一枚铜子?」

同时持有?

莫愁愣了下,眼神怪异。

心想除了结亲,二人成为夫妻,还能有什麽办法,同时持有?

这家伙,之前说的头头是道,怎麽突然就说起怪话了。

赵都安见众人迷惘,只能说的更明白些:

「方才韩学士说,天下人都喜囤钱,不喜花钱。

我有不同看法。我想问,商人呢?天下商贾,却都是很舍得花钱的,有时,甚至一分不囤,悉数花掉。」

王猷摇头道:

「商人花钱,非是花掉,而是拿来购置商铺,雇佣夥计,乃是为了赚钱……岂可一概论之?」

赵都安看向他,笑道:

「说的没错!商人花钱,是因钱花出去,能赚回来更多。

士绅购土地,也要花钱,但他们花的很痛快,因为土地拿到手里,最后耕种能赚回来更多。」

突然,郭解元一拍桌子,仿佛恍然大悟:

「是了!天下人非是喜囤钱,而是没有钱生钱的门路!所以只能囤在手中。

赵使君的意思,是只要朝廷能让天下士绅,商人,乃至官员,发现有一个地方,花出去一枚铜钱,就能赚回来两枚。

那他们无须任何人逼迫,势必将家财悉数取出,花出去……」

他说着,却又摇了摇头:

「可这种好地方太少了,已有的,如盐铁,也早在朝廷手中了,总不能,为了哄骗那帮士绅商贾,将盐铁生意开放给那些那些人做……」

赵都安惊讶,心想老郭可以啊,这思路延展的很快啊。

不愧是擅长财政的读书人,提到钱字,反应是所有人里最快的。

而随着郭解元的解释,其馀人也明白过来,皱眉看向赵都安。

不知他绕了一大圈,葫芦里究竟卖什麽药。

赵都安却不急不缓,完全掌握了场中节奏,道:

「郭学士所言不错,天下已有的生意,早被瓜分乾净。但谁说,天下的生意只有这些?」

说出这句话时,他心中感慨。

上辈子,他曾研读过一些经济着作,比如熊彼特的创新利润原理,就说经济本身不会发展。

如农业时代,上千年也都没太大变化,财富只在不同人手中不断地流动。

而到了工业时代,生产力攀升,经济才开始发展。很多原本不存在的「财富」,被凭空创造了出来。

所以,大虞朝如今的情况,若遵循「博弈」,让朝廷和天下人抢钱,就会动荡不安。

而若是用「创造财富」的法子,则非但不会激化矛盾,还会因为朝廷坐庄,而将越来越多的人,在利益上,和朝廷绑在一起。

赵都安说道:

「据我所知,大虞通往西域的关口走廊,以往只给兵力镇守时,每年只会花钱,但后来,给了一些商人来往两地,做生意的机会,朝廷从关口抽税,便赚了许多钱。

同理,京师在太祖时,也很破败,但后来,定为都城后,所有权贵都往京城来,便催生出码头千帆竞渡,只收城门入城费,就能支撑皇宫的开销……

敢问,这些例子,可曾动了刀兵?

不曾。

但为何钱财却自行蜂拥而至?主动递到朝廷手中?」

不等众人回答,他便吐字道:

「市场。」

「只要朝廷出手,构建了一个市场,给予一个地方某些特权,将一些重要的衙门搬到这些地方……等等手段。

天下商人便会闻风而动,蜂拥而至,主动为朝廷奔忙,他们赚了许多,但朝廷赚的更多。

而当商人们赚到后,那些底下开设无数商铺的门阀,乃至一些富有的士绅,若力所能及,也都会将囤积的白银丢过来。

因为只有丢过来,才能赚,而若不拿来,便是别人赚。

而别人赚,他们不赚,手中的钱就会不值钱……」

「而只要这个市场的规模够大,或者九道十八府,每一个地方都有这样的市场,那富人的钱,就会都投进来,变成『资产』……

朝廷不用担心,如何让所有人都有钱赚,因为那些商贾会自己想办法,将钱创造出来……」

赵都安说到这里,莫愁眼睛一亮,说道:

「就像最近京城里,天师府售卖的那种便宜的冰?

天师府的术士制造出了冰,便让许多富户来买,从而将那些富户囤起来的钱,拿到了手里,就像那些商贾做的那样。」

「……」赵都安眼神怪异地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制造出众人都渴求的商品,就是一吸引所有人花钱的方式。

只要这些商贾绞尽脑汁,让人们将钱花掉,商贾们也不会囤钱,而是会继续把钱花出去,以获取更多。

这个过程中,会雇佣越来越多的夥计,于是,百姓们也有了赚钱的门路,百姓们有了钱,又会把钱花出去,购买类似冰块这种东西……

如此,就如同一个轮子,朝廷轻轻推了一把,它就会飞快转动起来。

相比于囤钱,所有人都把钱花掉……这样,大虞朝的银子就会变多。

而朝廷则可以不停地抽税……源源不断。

甚至,若朝廷的钱多了,还可开设钱庄,将钱借给那些商贾……」

赵都安越说越快。

所有人脑海中,那一幕图景越来越清晰。

韩粥愣在原地。

这一刻,他又一次脑补出了未来的画面,同样是天下的金银,如潮水汇入京城。

但这次,不再有仇恨的目光,而是无数双兴奋的贪婪的眼睛。

他抬起头,视线越过赵都安,望向他身后屏风上,那「白银」丶「商人」丶「资本」丶「市场」四个词。

馀光发现,学士们陆续起身,站了起来。

因赵都安描绘的未来而心潮澎湃。

末了,赵都安丢下毛笔,口乾舌燥地做出总结:

「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来,哪怕是逆党与八王,也无法阻止天下人逐利之心,而只有朝廷有能力做到这些,旁人无从模仿。

逆党哪怕再心有不甘,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钱流入国库。

而等士绅门阀们也被迫卷入,再实施摊丁入亩,他们再想抵抗,就要顾虑,是否会被朝廷踢出这座市场……

是得罪朝廷,还是讨好朝廷,以获得更多?不难抉择。

如此一来,新政推行,阻力也会减轻。」

赵都安淡淡道:

「如此,这三策并行,若能施行成功,不出十年,国库中的钱财,可给京城镀上一层金箔。」

「此为,黄金三策。」

感谢:枫桥夜泊97打赏100点币,顺顺顺打赏100点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