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第321章 女帝的棋局(二合一)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321章 女帝的棋局(二合一)

簡繁轉換
作者:十万菜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6 09:54:08 来源:源1

第321章女帝的棋局(二合一)

徐贞观想做一个明君吗?

这是毫无疑问的,哪怕不从本心的视角看待,仅从实际出发,她也必须获得这样的一个形象。

赵都安前世,翻看历史,发现唐朝李世民就很有趣,这位帝王终其一生,都想做一个世人眼中的好皇帝,理由麽,无非还是「得国不正」四个字。

就如发动战争时,也要先「师出有名」,如此才站得稳。

徐贞观想要坐稳女帝的位置,就需要解决那些抨击。

「得国不正」……是匡扶社始终在散布的说辞,流传甚广,关于她杀兄父夺权的故事,自然是编造的谣言。

但哪怕撕开这个谣言,她身为女子,未经先帝与太子的诏书,却登基做了罕见的女帝,这在天下人眼中,就已是「不正」二字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

所以,徐贞观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她在面对许多掣肘时,才没有选择依仗皇权,或者修为肆意行事,而是有些憋屈的自缚手脚,一切都按照「规矩」来。

很有趣,作为天下间最有资格不讲规矩的人,女帝反而是最在意「规矩」的。

然而,就在今晚,某些人却破坏了这个规矩,迫使女帝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

「我其实很意外。」

车厢内,赵都安目光凝视着桌上那一只烛台灯罩,轻声说:

「陛下竟当真派你过来了。」

莫愁静静看着他,仿佛明白了什麽:

「所以,你是担心陛下做不出这个决定,或者不想陛下做出抉择,而选择出手?

只要高廉死了,那这起争斗,就还是南方士族输了,你暗中出手,便解了陛下的燃眉之急。

可你想到没有,外人会怎麽想?南方士族丶李党那些官员会怎麽想?他们不会分辨出,是谁动的手,只会认为是陛下动的手。」

赵都安神色坦然,安静地与她对视,微笑道:

「但总比要你动手来的好,很多事,做了,或没错,终归是不一样的。」

「哪怕外人分不清?辨不明?」莫愁反驳。

赵都安淡淡道:

「时间久了,真相总会浮出水面。起码我来做,哪怕陛下暂时被误解,但将时间拉长,总有澄清的那天,可若真是陛下做的,就洗不白了。」

莫愁沉默。

这一刻,她有些恍惚失神:「所以,你今晚所作所为,就是为了保住陛下一个明君的清名?」

赵都安微笑道:「不然呢?」

莫愁静静看了他好一阵,摇头道:「我不信,你肯定还有别的心思。」

她表情忽然古怪起来:「你总不会是为民除害吧?」

赵都安仿佛被踩中尾巴的猫,炸毛了,瞪着眼睛:「你不要污蔑坏人!本官像是那种为正义出头的愚蠢侠客吗?」

不要污蔑坏人……

「……」莫愁一时间,被一口老槽卡在喉咙里,愣是说不出话来。

所以,公平正义对你而言,是什麽很肮脏可耻的事情吗?

哦,是了,你这种人渣奸贼的话……确实……

为民除害这四个字,压根就不该跟你的名字连起来。

恩,跑过来刻意挑破话题,是想炫耀功劳,表现自己为陛下分忧的功绩,最终目的还是向陛下献媚,馋身子……勉强说的通……莫愁点点头,自觉找到了赵某人今晚行为的合理解释。

但总还是觉得,这家伙有点言不由衷……

「这件事你不该参与进来的,」莫愁吐了口气,语气生硬地说道:

「陛下之前与你说过,给高廉定罪的事,不用你关心。」

赵都安贱兮兮笑道:「没事,能者多劳嘛。」

莫愁气的脑仁疼,抬手按在面前的小桌上,仿佛以这个动作加大威严:

「陛下这是在保护你,不想你太早卷入更复杂的漩涡,你懂不懂?!」

赵都安眨巴了下无辜的大眼睛,尽显纯真:「此话怎讲?」

莫愁没好气道:

「你真以为,陛下只有你可用?查案全靠你?事实上,太仓府一案,陛下早就探查出背后,是靖王府的影子。那个呈送举报信,后又失踪的宋提举,你以为是谁的人?」

赵都安皱起眉头,稍微严肃了几分:「你是说,他是靖王的手下?」

莫愁点了点头,叹气道:

「根据陛下如今掌握的线索,那个宋提举,很大概率在发出举报信后,就被靖王府密谍接应,逃去了建成道。他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检举,掀起这层风浪,目的就是将火烧到李彦辅,以及南方士族身上。」

怪不得,那个宋提举留下的罪证那麽丰富,我之前就疑惑,一个小小提举怎麽神不知鬼不觉调查的……若是靖王府的手笔,就说得通了……

赵都安脸色凝重起来:「继续说!」

他脑海中,已经猜出个七七八八,但还需要大冰坨子证实。

莫愁见他已经参与搅合了进来,便也索性不瞒了,说道:

「你搞出的新政,第一步就是在淮水边界开市,接着就是摊丁入亩……消息传出,南方那些百年世家最为关注。

一来,朝廷搞财政要赚他们的钱。

二来,那些大族手中的田亩也最多,这本就引得人心浮动。

而八王更不愿意朝廷将新政顺利推行下去,势必会出手阻拦。

因此,靖王很可能布下一个局,就是利用宋提举这枚棋子,引爆『太仓银矿』这颗雷,从而挑起陛下与李党,朝廷与南方士族的矛盾。」

「这是个阳谋,因为陛下哪怕起疑,也难以对此不管不问,何况新政的推行势必与士族利益碰撞,这件事避不开,也躲不掉。

何况彼时陛下尚不知晓此事与靖王有关,故而,才派你过去,一是查案;二是杀鸡儆猴,整顿吏治;第三,便是敲打南方士族。」

「而高廉进京后,也的确引来李党的反抗……近日进京的人里,尤其以建成沈家的二爷最为关键。」

赵都安插话道:「沈家?高廉岳父那一支大族?」

他差高廉的时候,了解过这块。

莫愁点头,说道:

「据影卫暗查,沈家人极有可能,已经投靠了靖王府,此次进京,表面上看是正常游说,但实际上,接触的人却以李党京官为主。

而今晚王楚生的猝死,从行事风格判断,也不像李彦辅会做出的事。」

赵都安目光骤然锋锐:

「你是说,灭口王楚生的,可能是这个沈家二爷?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挑起陛下和李彦辅的矛盾?」

此刻,伴随几条关键线索补全,他脑海里整个证据链清晰起来:

为了阻挠新政的推动,靖王试图挑动女帝和「李党」的矛盾。

引爆太仓银矿只是第一步,而唆使沈家二爷出手杀人,是第二步。

……灭口之事一出,所有人都会怀疑李彦辅,而李彦辅又与江南士族牢牢绑定,无法割席,如此一来,暴怒的女帝自然会进一步打压「李党」……

李彦辅若继续秉持原本策略,龟缩势力,抛弃部分成员来换取整个李党的存续,就势必导致底下人离心离德……

而为了保住「党魁」的位置,与女帝开战,这又会导致刚刚稳定下来的朝局再次动荡……新政的推行就会受阻……

同时,沈家藉助「游说」的机会,堂而皇之接触「李党」其馀的京官,很难说没有替靖王抛出「橄榄枝」,暗暗拉拢的意思……

赵都安脑海中思绪起伏,轻轻吸了口气。

只觉从赶赴太仓府开始,便笼罩眼前的迷雾,骤然散开。

「这麽说,哪怕我没有抓住王楚生,可能靖王府也会想办法,将他送到我手上……」

「回京的那场截杀,也大概率不是奔着高丶王二人来的,而是奔着我来的……我这个钦差若死了,再嫁祸给高廉或李彦辅……就可以进一步挑动陛下和李党的矛盾……毕竟,最有动机截杀我的,除了匡扶社,就是卷入银矿案的李党了……」

赵都安轻声自语,自打穿越以来,第一次有了一丝悚然的感觉。

一环扣一环,原来银矿案只是个引子。

真正的战场从始至终,都在京城。

若京城和靖王府之间,存在一个以疆域勾画的天地棋盘。

赵都安就是女帝推出,过河吃掉敌方一个马的车。

而这枚蹩脚马,又是靖王故意送出去的,蹩马脚的卒子,就是王楚生。

莫愁轻轻叹了口气,无奈道:

「所以,你知道陛下为何不想你卷进来了吧?这种层次的争斗,你眼下的位置,还不够上牌桌。」

赵都安罕见地没有怼回去,而是神色古怪道:

「说起来,贞……陛下不会早就预料到,王楚生会被灭口吧?」

若贞宝在他回京汇报时,就已洞悉了这场博弈真正的对手,那真的会对王楚生没有足够的保护吗?

还是说,在放任这一切?

毕竟,倘若王楚生不死,那麽按照当下的局势,李彦辅竭力操作,最多也就是将案子延长,争取让高廉暂时不死,再谋求后续的转机。

而博弈到最后,无非是处死高廉,女帝再一次敲打一遍李党而已。

归根结底,无非是与扳倒裴楷之类似,对李党的常规削弱。

而若放任沈二爷杀人,再出手杀死高廉。

一来,这场争斗仍会是女帝获胜,这个大前提不会改变。

朝廷的威严,和对地方官的震慑目的依旧能达到。

二来,虽表面看上去,是靖王的阴谋得逞了,但靖王得逞的前提,是女帝被激怒,严惩李彦辅,甚至因为这次灭口事件,对整个李党,以及背后的南方士族展开雷霆般的报复!

换句话说,靖王是在努力挑衅,试图让女帝上头。

只要女帝红温上头,不再维持「明君」的人设,开始以强权摧毁李党。

那靖王的目的就达到了。

但……

「如果贞宝不上当呢?」

赵都安心中突然升起这个念头。

「若贞宝不上当,不以雷霆手段对李党下手,而是拉拢分化呢?以李彦辅的智慧,肯定能意识到自己被沈家,被靖王摆了一道,或许他已经做好了正面与贞宝开战的准备……

但只要贞宝不上头,选择将雷霆怒火收起,或倾泻在沈家身上,而不追求其他人……如此一来,既可以稳住李彦辅,又能完成一次对李党内部的分化,从而对其予以削弱……」

赵都安越想,脑子越清明。

他突然想到,之前与老司监的那场对话。

孙莲英曾对他说,贞宝正在利用「新政开市」,拉拢分化大虞朝的士族。

老太监这句话,赵都安当时只听了一耳朵,没太上心,如今回想起来,岂非正是某种暗示?

靖王在棋盘上落子,试图诱骗女帝动怒,打击李党。

李党越被打击,就会越团结,再配合沈二爷的拉拢,很可能逐步倒向靖王。

而女帝则佯装不知,故意入局,等到时机成熟,只要一个反手,就能反过来分裂李党。

「恩……这步棋并不完美,因为归根结底,也只是暂时稳住了李彦辅,而没法让其归心,而且,这种分裂的态势,会进一步逼迫局势变得紧张……但,天底下又哪里有完美的棋?」

赵都安不知不觉间,闭上了眼睛。

大脑中诸多念头起伏,仿佛「看」到了这一以大地为棋盘,百官为棋子的局。

「嘶……我好像,有点低估贞宝了啊。」赵都安有些牙疼地想着。

「赵大人?」车厢内,莫愁见他长久不语,似乎在走神,终于忍不住轻轻呼唤。

「哦,抱歉,想到了一些事。」赵都安微笑道:「我们说到哪里了?」

「……」莫愁无语道:「你问我,王楚生的死……」

「啊哈哈,我就随口一说,想想也不可能。」赵都安打断她,主动掐断了这个话题。

今晚,他们已经聊了太多。

至于他的猜测有几分真,几分假,已经不需要对女官的回答。

只要看接下来这件事如何收尾,就知道了。

赵都安知道,今晚的京城,很多人都无法安眠。

「那我就不耽误你回宫复命了?」赵都安笑着问。

「……」莫愁叹了口气。

赵都安笑呵呵跃出马车,走了两步,忽然又回头补了句:「对了,别忘替我给陛下请安哈?」

说完,不等大冰坨子生气,他脚底抹油一溜烟,朝诏衙方向奔去。

莫愁脑壳疼地揉了揉额头,吩咐道:「回宫。」

……

……

相国府。

「父亲,父亲!」

李彦辅刚躺下没多久,想要打个盹睡一阵,以应对明日的麻烦。

寻常人遭遇这种事,必要失眠,但一生中经历无数风雨的相国却有本领,强迫自己入睡。

然而睡了没一会,就听到门外传来不肖子的声音。

李彦辅惊醒,右眼皮止不住地跳动,他破天荒地没有斥责儿子的举动,而是主动起身,穿着松垮垮的睡衣往门外走。

「有何变故?」老人拉开门,第一句话直入正题。

李应龙衣袍上沾着夜晚的露水,脸色难看至极,近乎颤抖地说:「高廉死了。」

李彦辅呼吸一紧。

他双手扶着门扇,盯着儿子:「怎麽死的?」

「说是猝死,一样的没有任何伤,除了手指被咬破了,盘膝坐在监牢里就死了,面前地上还用他自己的血写着认罪书。」

李应龙飞快描述自己获得的情报:

「他死前,没有任何动静,是莫昭容发现的,她带着一队人从宫里出来,到了刑部大牢,点名要单独提审高廉,进去出来总共没一会,人就死了。

那边的人说,是莫昭容进去的时候,人已经死了,但怎麽可能?分明王楚生死的时候,还有人去看过,高廉当时一点事都没有。」

李应龙也是急了,一口气说完,他面皮抽动着道:

「父亲!是陛下动手了啊!定是陛下派莫昭容去杀的人啊,甚至都不加以掩饰!」

装都不装!

都不背人了!我们杀人都知道背着人呐!

小阁老被今夜连续两条人命,吓得后背凉飕飕的。

李彦辅沉默不语,脸上充斥着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神情。

他眼神中莫名泛起一丝嘲弄,沈家……呵呵,偏安一隅的一个士族罢了,何曾见过真正的腥风血雨?真以为傍上「八王」,就有胆子在京城横行了?

这群南方的鼠辈,只知女帝是女子,却何曾亲眼见过玄门政变那一日的景象?

「备车。」李彦辅叹了口气,平静说道:「叫下人服侍我穿衣,我要入宫觐见。」

事已至此,他知道,该来的躲不掉。

终归是要面对的。

「父亲,这麽晚了,陛下也该歇息了吧,不如明日……」

「我要你去备车!」

李应龙被斥责的吓得一哆嗦,忙不迭去安排了,这个自以为见惯了朝堂风雨的侍郎,此刻才意识到自己的稚嫩。

起码在涉及李党存亡,李家兴衰的危难时,他的肩膀,远不如衰老的父亲能抗。

……

皇宫,灯火通明。

徐贞观坐在御书房内,闭目养神,静静等待。

直到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她才睁开明亮的眸子。

「陛下,我回来了。」莫愁恭敬地行了一礼,这才越过门槛,走入房间。

徐贞观「恩」了声,笑问道:「如何?」

「高廉已死了,也留下了认罪书,已安排人,明日对外就说是畏罪自杀。」莫愁说道。

「很好,」徐贞观神色平淡,素白的脸蛋在灯光中,如一尊镀金的佛,「还有事?」

莫愁垂着头,深吸口气,道:

「但不是奴婢处死的他,奴婢抵达前一刻,有人就替陛下办好了。」

徐贞观明显愣了下,显出真切的意外。

好在,莫愁没有让她等太久,便吐出赵都安的名字。

并完完整整,将自己离开监牢后,如何与赵都安见面,又在车厢中说了哪些话,都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

这件事瞒不住,其他的侍卫都看在眼里。

当然,更重要是,莫愁能以婢女之身,辅助女帝处理国事,最核心的一条,便是她从不对女帝有所隐瞒,更遑论欺骗。

哪怕作为「情敌」,她心中一万个不愿意替赵都安请功,但她还是没有隐瞒。

莫愁到现在还清楚记得,自己当初在三皇女宫中,曾向孙莲英学习请教,彼时,老太监没有说任何高深莫测的话语,只是教了她再朴素简单不过的一句道理:

「我们做奴婢的,只要一心一意为主子好,不欺不瞒,便是本分。」

莫愁将这句话写在袖子里,没事就看一看,按照这条心得行事至今。

没有做过任何钻营,却成了六尚女官之首,没有对权势有一丝半点的贪慕,却成了替女帝行走的「莫大姑娘」。

「赵都安?」女帝愣住了,神色异常复杂,良久,却只是问了句:「所以,他最后让你替他给朕请安?」

「是。」莫愁老实点头。

徐贞观哭笑不得,说不清什麽心情地道:「你倒也实诚,什麽都复述过来了,若他向朕说些不三不四的话,你也要转述麽?」

往日脑子灵光的莫愁,一下有点听不懂女帝的意思了,表情愣了愣,陷入纠结:「这……」

好在,她没纠结太久,就听到门外又有人来报:「相国李彦辅求见。」

房间中,笑吟吟的徐贞观收敛轻松神色,抿了抿红唇:

「宣。」

……

夜色极深。

李彦辅踏入午门,行走在黑暗的广场上时,整个人因寒冷,而裹紧了绯色官袍。

记忆中,他已经很久没有在如此深夜入宫觐见。

最早是老皇帝晚年不理朝政,只将内阁事物丢给他处置,再者,便是太子一同餐箱。

那时候起,深夜进宫的机会就少了。

等女帝登基这三年,李党不断被打压,女帝扶持清流党制衡他,有事也是召集皇党,或清流党的人入宫。

「呜呜——」

秋夜的冷风卷过袍管,李彦辅踏过广场,被引到一间偏殿。

他已经做好了被愤怒的女帝晾在这里,一直睁眼捱到天明都准备。

记得先帝有一次动怒,就是将他晾在一边等了足足三个时辰,那还是冬天,大雪纷飞。

李彦辅杵在覆雪的宫城里等到近乎倒下,身上的风骨痛,就是那时落下的。

他本以为,今夜也要遭这一遭,好让陛下消消气。

然而令他意外至极的是,当领路太监引着他来到偏殿时,只见大虞女帝正站在屋檐下,静静等待。

徐贞观露出温和笑容:「相国年迈,岂可劳碌,快快入座饮汤。」

李彦辅一怔,突然意识到,眼前的三皇女,与过世的先帝大不一样。

感谢张秀标的五百币丶李世朴二百币打赏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