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第434章 陛下容禀,臣有一计(大章)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434章 陛下容禀,臣有一计(大章)

簡繁轉換
作者:十万菜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6 09:54:08 来源:源1

第434章陛下容禀,臣有一计(大章)

你怎麽知道,我是「行走世间的神明」……西域的「圣僧」也这麽和我说的,这是什麽本世界特产的夸人方式麽……赵都安见贞宝并未动怒,心弦骤然松缓,于心底用吐槽缓解尴尬。

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

分明方才「剑拔弩张」的君臣,当周围没了外人的注视,只剩下彼此,气氛突然变得怪异起来。

「咳咳,」终归是赵都安先行打破沉默,他解释道:

「恳请陛下准许臣讲述奉城之行,假死欺君的缘由。」

是了,自己是来兴师问罪的……徐贞观被提醒,神色有点绷不住。

强自维持着帝王的人设,乾脆在赵都安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脸庞上眼神清亮地盯着他,一副我看你怎麽狡辩的架势。

赵都安讪讪一笑,略一沉吟,也从房间角落拽了一把椅子过来,试探地坐在了书桌对面。

做这个动作时,他始终瞄着贞宝的表情,见其只是挑了挑小眉毛,默认了他逾越规矩的动作,赵都安嘴角缓缓上扬,开始于心中组织语言。

「启禀陛下,此事还要从臣一行人抵达滨海道说起……」

赵都安的叙述很仔细,很慢,从在奉城被栾知府带人包围,暴露身份讲起。

力争不遗漏任何细节。

栾成提前送来的奏摺中,虽也记叙了大概,但十分简要,这会伴随赵都安这个亲历者的讲述,故事的细节才充盈,栩栩如生起来。

徐贞观安静地听故事,类似的君臣汇报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但每一次,眼前的家伙都能带给她新鲜感与惊喜。

当听到栾成被误导,带官差抓捕赵都安时,女帝摇头,感叹栾知府虽是能臣,但终归智谋逊色庄孝成许多。

得知赵都安号令兵马,踏平紫霄道观,遭遇卢正醇抵抗,将其逮捕时,她眉眼中尽是怒意,冷哼怒斥「贼道」辜负先帝之恩。

在听到赵都安以「斩首」为陷阱,展开与庄孝成的虚虚实实的博弈对抗,并最终利用早先安插的间谍,取信庄孝成,从而获得了总坛位置时。

徐贞观饶是已知晓了结果,依旧眸子一亮,险些赞叹出来。

这等智谋较量,棋手之间隔空的对弈,的确精彩,尤其再想到,发挥关键作用的芸夕乃是赵都安去年老早前,就保留下来的。

顿时有种布局伏脉千里的意味了……

「莫非,你在去年被庄孝成险些杀死时,就已经心中有了谋划?否则何以对那个女逆贼如此看重?」徐贞观好奇询问。

赵都安心头警铃大作,毫无犹豫,一脸正气:

「陛下明鉴!彼时臣的确是考虑到芸夕此贼乃庄孝成带在身边的弟子,或可策反,才将其单独关押。」

笑话!

若是让贞宝误会成他对芸夕有别的想法,就麻烦了。

女帝眼神狐疑地看着正气凛然的赵某人,装出姑且信你的表情:

「如此说来,这个芸夕的确有大功,朕赏罚分明,其虽曾为逆党,但既洗心革面,亲手擒贼,朕可以特赦其罪。」

赵都安一愣,心中一暖。

赦免芸夕的决定,女帝完全可以等出去后,对芸夕说,以展现皇恩浩荡。

如今私下给他说,便是要将这个「情分」送给他。

由此可见,女帝的确没有吃醋的意思,不过想也知道,堂堂一国之君,史书上都要留下辉煌篇章的女子帝王,又岂会将一个女囚放在心上?

这点自信都没有,还做什麽君王。

「陛下宽仁,贼女必感恩戴德。」赵都安真心实意道,旋即才不急不缓,将庄孝成引爆阵法,崩塌山峰。

关键时刻,自己再次求助裴念奴予以救援,并为了掩藏行踪,制造假死的经过说了出来。

听完这最后一节,饶是女帝方才心中就隐隐有了猜测,她心头仍旧腾起一股惊喜,如石头坠入心海,荡开一圈圈涟漪。

徐贞观身体下意识前倾,眼眸晶亮:「庄孝成……当真被你生擒活捉?」

赵都安微笑道:「千真万确。」

饶是帝王心术,她仍难以遏制露出喜色,若非顾忌不雅,她甚至有大笑的冲动。

生擒活捉!

逆党匪首,令整个朝廷头疼无比,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馀孽,竟当真被他抓回来了。

且正如彼时与李彦辅当众约定的一般,只用了三个月。

其中绝大多数时间,还都浪费在往返路途中。

若是旁人如此说,她必要怀疑,但若是缔造了无数奇迹的赵都安,惊喜之馀,恍惚间竟有种「理应如此」的心态。

理应如此……自己何时对他有了这般近乎看待「神明」的信心?

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过往太多次胜利给她心中缔造的印象,仿佛任何难题,旁人做不到的事,只要眼前人出手,就会风轻云淡般地予以解决。

且回过味来仔细思量过程,又不得不叹服获胜绝非偶然,近乎必然。

「此贼……在何处?」徐贞观走了会神,收束思绪,暂且压下男女间的情绪。

「正在府上,臣这就将他带来?」

「好。」

赵都安起身出门,过了一阵,房门再次被推开,他单手拎着一个大箱子上的拉环,迈步进了书房。

在女帝古怪的眼神中,将镶嵌铆钉的大箱子掀开,露出了蜷缩在里头,浑身被捆绑,额头贴着「沉眠符籙」的庄太傅。

赵都安将庄孝成从箱子里拎出来,丢在地上,随手撕扯下额头的黄纸符,冷笑道:

「到地方了。醒醒吧,庄孝成,你且睁眼看看眼前的是谁?」

庄孝成睫毛颤动,缓缓撑开眼皮,透出茫然之色。

形容憔悴的老儒先打量了下周遭环境,努力坐起来,才看清了书桌后端坐,威严俯瞰他的白衣女帝。

「三殿下……」

庄孝成瞳孔收窄,内心震动,苍老的面皮上显出片刻的惊慌失措。

不过许是回京途中,已经做了太多次预演,在短暂慌乱后,他很快镇定了下来,苦涩一笑:

「好久不见,当年才学不逊于众皇子的三殿下,终已大不同了。」

徐贞观视线从房门外收回来,先看了赵都安一眼,才将视线落在跪坐于地毯上,比记忆中苍老了许多的昔日老臣。

或是说,老师更为恰当。

「太傅」之责,负责教授一众皇子,庄孝成曾与董玄皆为三皇女的授业恩师,只是彼时的庄孝成,明面上更偏爱太子,私下里则与二殿下徐简文交集日渐密切。

对于曾经的三皇女,虽亦感慨其才学不差,但因其女子之身,从未太过用心。

尤其徐贞观后来年岁渐大,先帝屡次试图将她外嫁,但徐贞观坚决不肯,并依照祖训规矩中,凡皇室子弟,若修行有成可不娶不嫁的规矩,始终独身,导致与先帝关系不睦后,庄孝成愈发疏远了她。

却想不到,后来演变为如今的仇敌。

「太傅却是苍老了许多。」徐贞观没有大发雷霆,而是眼神复杂地感慨。

庄孝成自嘲一笑:

「在江湖劳心劳力,终不如昔日在宫中教书清闲。」

徐贞观讽刺道:

「太傅所劳心的,便是整日如何与朕作对,如何编造历史,向朕身上泼脏水,粉饰徐简文谋反之恶行,蛊惑人心麽?行如此不仁之事,的确堪称劳心劳力。」

庄孝成沉默。

房间中一时陷入安静,就在赵都安忍不住想开口时,庄孝成终于叹息一声,说道:「成王败寇,陛下若觉得骂几句老朽,可出心头委屈,老朽受着便是。」

赵都安气笑了,他冷笑道:

「骂几句……怎麽,你以为骂几句就抵得过匡扶社对虞国江山社稷为害的罪?还是说,你至今还觉得自己是对的?

呵,我是武人出身,读书不多,更不是你们儒门的学子,却也知道儒门圣人可不曾教导后学谋朝篡位。更不会将利欲薰心,谋求更高的权势,伪装成什麽高风亮节的『大义』!」

庄孝成闭上眼睛,平静说道: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老臣血脉三年前已悉数断绝,在世上无非孤魂野鬼,陛下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一副彻底的「成王败寇,任凭处置」的态度。

徐贞观见他如此,突然索然无味,摆了摆手。

时隔三年的见面,没有什麽惊心动魄,只有泾渭分明的立场,与不死不休的决绝。

赵都安将黄纸符「啪」地又贴了上去,庄孝成重新进入「封印」状态,给他丢进了箱子里。

做完这一切,他看向望着书架沉默不语的贞宝,试探道:

「陛下,此贼,要不要丢去诏狱严刑拷打?」

徐贞观沉默良久,才压下心头翻涌的复杂心绪,轻轻叹了口气:「你已经有想法了对吧?」

赵都安「恩」了声,道:

「臣以为,以庄孝成此贼心智坚韧,恐难以刑讯出什麽,大概只能等其死后,尝试以术法窥探,不过以这条老狗的狡猾,只怕早有了准备……

所以,臣以为,此贼最大的作用,便在于其首领的身份,而非其他。

最好能在京中造势,按照律法,将此人当众处死,以威慑天下……不过,更重要的,还是用他的死这个契机,来尝试扭转此贼长期污蔑,编造的关于玄门政变的谣言。」

玄门政变有两个故事版本。

其一,是官方版本,也是相对接近真相的,即徐简文谋逆,三皇女平叛的故事。

其中部分细节虽也有粉饰,但大体真实。

其二,是匡扶社散播的野史,即叛乱的乃是徐贞观,二皇子简文才是阻拦被杀的那个……主打一个胡编乱造。

只是在匡扶社不遗馀力地抹黑下,后一个版本流传更广,这也是京城以外,女帝政权合法性遭受质疑的重要原因。

「你想如何澄清真相?」女帝好奇询问。

赵都安摇头道:

「澄清没有用处,陛下应知谣言猛于虎。历数古今,凡谣言皆传播甚广,而辟谣却无人问津,何以解?

臣以为,其中最关键点在于,谣言更符合百姓的期望,只有百姓愿意相信的谣言,才能传播开。

反之,若百姓不愿相信的谣言,哪怕再散播,也效力不大。

匡扶社抹黑能成,无非是民间许多人看不惯陛下以女子之身称帝,更不愿相信,陛下才是勤王救驾的那个,因此,辟谣澄清只怕用处不大。」

徐贞观若有所思:「那你想如何?」

「以毒攻毒,」赵都安笑道:

「百姓其实同样不喜欢朝堂上的腐儒,民间本就对这群官老爷厌恶。

所以,我们只需在明正典刑,斩首此贼的时候,给出足够的,他做过的涉及私生活的肮脏丑事。

比如让芸夕控诉庄孝成对她这个女徒弟图谋不轨之类的……她肯定愿意。

恩,最好等栾知府押解的那些逆党进京后,予以策反,让这些人站出来揭发丶控诉,庄孝成不是想青史留名,要名声麽?那就让他名声扫地,彻底沦为千古之耻!

如此,其私事丑闻必广为传播,只要庄孝成代表的匡扶社更脏,更丑恶,更不可信,其抹黑陛下的说辞不攻自破。」

女帝听愣了,看向他的眼神变得怪异起来:

「朕突然有点相信民间说你阴险狡诈的传言了。」

这手段,多少有点毒辣了。

文人最在意的就是名声,而赵都安乾脆就是要让庄孝成名声扫地。

尤其是抹黑其私生活这点……朝堂上的大臣们未必想不到,但没人会公开提出这种建议,会显得自己太阴损。

但赵都安敢提,反正他的名声早烂到家了……

「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人是你抓的,他当初也险些杀死你,你来处置他朕也放心。」徐贞观觉得,这麽脏的事自己不能插手了,果断丢锅。

赵都安说道:

「臣还有个想法,希望陛下这几日,先帮臣隐瞒还活着的消息,也不要暴露庄孝成的存在,一切等栾知府的队伍抵京再说,而在此期间,陛下可以尝试打压『李党』。」

徐贞观愣了下:「打压李党?」

赵都安笑容灿烂:

「臣回家后,与姨娘攀谈,得知前些日子,李彦辅当众询问臣的近况,除夕时也是他跳出来,这笔帐也该算一算。若臣没猜错,因臣的『死讯』,李党上下这段日子必是弹冠相庆。

这时候,陛下若以泄愤为由,找茬打压李党,李彦辅大概率是不会反抗的,且整个李党内部也不会抗争……

谁也不愿意得罪盛怒下,失去理智的陛下……何况,他们也会觉得,用损失些许利益,换臣一条命,是可以接受的。」

徐贞观张了张嘴,对这家伙的「睚眦必报」和「阴损」有了更深的认知,她幽幽道:

「你不会在筹划假死的时候,就已经准备这麽干了吧?」

「怎麽会?臣也是不久前想到的。」赵都安理直气壮。

徐贞观眼神狐疑,姑且信他:

「……也好,朕就按你所说试一试。」

赵都安满意颔首:「臣还有一件事……」

「……」徐贞观眼神这次真的变化,连续两个「毒计」让她有点应激,实在怕这家伙又提出什麽缺德手段。

赵都安却正色道:「臣是觉得不对劲,陛下,你觉得庄孝成此人智谋如何?」

「自然不俗。」

「那就对了,臣回京路上一直在想,庄孝成既然提早就有了与臣同归于尽的计划,那以他的才智,必然也会提早安排,自己身死后,匡扶社的运转问题。」

赵都安语气认真:

「奉城一战,逆党损失惨重,但终归还有不少馀孽盘踞。

庄孝成只怕早已寻好了『接班人』,在他死后,继续执掌社团,并且,他宁以身死为代价来杀臣,也意味着,他认为接班人足以弥补他的死亡带来的损失。」

徐贞观一愣,陷入思索。

经他提醒,女帝也意识到了这个盲点。

赵都安问道:「陛下认为,匡扶社中,谁可能接班?」

徐贞观思忖片刻,摇头道:

「匡扶社中,名望足够,且能力足够执掌的,几乎没有第二个。

齐遇春和任坤都无法胜任,至于简文的遗孀,文王妃性子软弱,朕那二皇兄留下的小世子,又太年幼,只作为旗帜存在。」

赵都安说道:「所以,没人可以接班?」

「不,你说得对,庄孝成不可能留下一个烂摊子,必然选好了接班人。」女帝站起身,在书房中踱步,思索片刻道:

「但朕的确想不到人选,除非整个匡扶社丧失独立性,归附八王中的某一位王爷。但这又不像庄孝成的性格……可除此之外,还能有谁呢?除非徐简文复活,否则匡扶社难逃分崩离析下场……」

赵都安愣了下,脑海中突兀掠过一抹灵光,惊讶看向贞宝:

「简文复活……陛下觉得有这种可能?」

徐贞观也愣了下,她哭笑不得:「朕只是打个比方。」

然而赵都安却抓住了脑海内的灵感,拧紧眉头,摇头道:

「不!不是比方……我在想,若庄孝成真的已经彻底归附了某位王爷,大概率是靖王或慕王……不重要。

重点是,倘若他真归附了,那刺杀我这件事,就不该只有匡扶社独自来做,庄孝成肯定会以社团为筹码,向某位王爷换取强者支持。

那样一来,有了王爷的帮助,他就没必要非和我同归于尽了……」

「所以,他大概率没有卖身。那有没有可能,简文真的活了?或者说,当初就没死?」

赵都安说出了这个有些惊悚的猜测,虽然离谱,但当排除了一切可能性,从逻辑推导上,这的确是最「合理」的结论。

女帝也怔了怔,说道:

「朕当初亲眼目睹简文死于乱军中,尸体也仔细检验过……」

突然,她想到了什麽,猛地闭上了嘴巴。

赵都安目光灼灼盯着她,道:

「蛊惑道人!那个国师!我记得,当初国师也是死在了政变中,也留下了尸体,但事实证明,他没有真的死去!而是还活着!

当日在宫中的,只是他的一具『替身』!而蛊惑道人乃是简文的门客,参与了政变!」

徐贞观张了张嘴:

「你是说,蛊惑妖道也用秘法,帮简文逃脱必死的命运?当日进宫发起政变的,并非简文的『全部』?

不……你这个猜测毫无根据,蛊惑妖道能做到死而复生,乃是其主修的神明缘故,极为罕见……」

赵都安打断她的话:

「是啊,正因为罕见,所以陛下能保证,他没法帮助别人也制造一具『分身』麽?简文当日政变,是否也会想着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何况,陛下难道不觉得,庄孝成聚集起馀孽太顺利了麽?究竟是什麽给了他底气,始终带领一群江湖人,和朝廷斗争?

只是因为不甘心?若真的不甘心,又为何肯与臣同归于尽?这岂非自相矛盾?」

徐贞观被他一顿抢白,突然哑口无言!

脑海中也不由有些乱。

她并不是没怀疑过简文是否真的死透了,只是皇宫中简文的尸体反覆查过,并非伪装。

而且,三年里简文也从未露过面。

不过……

若真是蛊惑国师所为,那这「三年的失踪」也能解释了……蛊惑道人同样消失了近三年。

因为分身的制造需要撕裂一半的神魂。

分身死去,馀下的半条命会陷入长期的虚弱,连蛊惑妖道都藏起来养伤了两年。

那简文藏起来养伤,将庄孝成摆在明面上,岂非也说得通?

「朕……朕……需要回去重新仔细查阅当初的卷宗,寻找蛛丝马迹。」

女帝沉默片刻,眼神锋锐:

「倘若简文当真做此安排,不会没有半点痕迹留下。」

当年的政变,牵扯的人太多。

政变后,女帝登基,也杀了太多参与篡位的人,留下了无数的口供,卷宗,资料。

想要重新抽丝剥茧去查,是个大工程,但哪怕她觉得再荒诞,也必须去做。

「臣也只是斗胆乱猜,并没有任何根据,况且也的确匪夷所思。」

赵都安见她模样,安慰道。

徐贞观看了他一眼,察觉出他心思,忽然淡然一笑,屋内仿佛亮了起来:

「朕可用不着你担心,莫说简文已死,哪怕退一万步,他还活着,又能如何?他这罪人敢站出来麽?他手中又有多少筹码?

他当初兵多将广,朕都能只身平乱,如今他只有一群馀孽,又有何惧?」

赵都安愣了下,确认贞宝的确是这样想的,自嘲一笑:「是臣大惊小怪了。」

两人这麽多敌人,困难都解决了,再多个苟且偷生的简文,又算的了什麽?

相视一笑。

书房内的紧绷氛围荡然无存。

说完了正经事,二人相视无言,气氛变得有点暧昧起来。

两个多月没见面,这会赵都安难免有点不舍,徐贞观也没主动让他出去。

有心思主动撩一下,说点甜言蜜语,但赵都安看了眼箱子里躺着的老狗,又觉得别扭。

「你过来。」忽然,徐贞观轻声道。

「啊?」赵都安茫然,有些呆。

徐贞观看着方才毒计百出的小禁军露出蠢呼呼的呆萌模样,不禁莞尔一笑。

她倒是大大方方,招呼他过来,随手将桌上那坨「肖像画」丢掉,重新铺开白纸,亲自磨墨,故作严肃地说道:

「你这画技太过恶劣,朕今日心情好,便亲自教你作画,你学不学?」

国画?

那得学啊,国画得学!

赵都安仿佛被侯总附体,鬼使神差地就凑了过去,有点手足无措:「怎麽弄。」

徐贞观看了他人高马大的身材一眼,估摸着没办法模仿学堂先生教幼童学画的姿势,索性颠倒过来,道:

「你站在朕背后,等下握笔,朕带你画一次。」

「哦……」

赵都安走到女帝身后,见她轻盈地坐了下来,开始熟稔地调试墨水,娴熟地从笔架上选择画笔,吸满了墨后,坐在圈椅中的徐贞观白皙的皓腕抬起,滑落一截衣袖。

如白玉雕成的玉手以标准的姿势持握纤细的毛笔,悬在宣纸上,说道:

「握笔。」

「哦……哦哦……」

赵都安有些局促地调整姿势,站在女帝身后,微微躬身,俯下身躯,这个姿势就仿佛将她环抱着。

鼻尖能嗅到她身上传来的熟悉的香草味,赵都安的侧脸缓缓贴近女帝鹅颈。

他注意到,伴随他的靠近,贞宝白皙的脖颈上一层细细的绒毛立起,伴随他的呼吸,轻轻摇曳。

脖颈肉眼可见地开始泛红,但并未躲避,更像一种默认。

赵都安胆子越来越大,姿势更加亲昵了几分,只恨俩人中间有一张圈椅隔着……他右手绕过女帝的肩膀,朝毛笔握去,一双眼睛贼溜溜循着衣襟往下看。

旋即失望地发现衣襟紧实的根本没有什麽缝隙,只能瞥见裸露的鹅颈上,隐约藏在衣襟中的项炼上的一枚碧翠的水滴玉石。

握笔的右手,则突然触及一片柔软冰凉。

「……」

「……」

「你往哪握呢?握笔!不是握手!」

「哦……哦哦……」

慌忙地松开覆着小手的大手,握住了笔杆的上端。

女帝无奈地叹了口气,乾脆掰开赵都安的手,帮他调整了握笔的姿势,然后……

纤长的小手,包裹住了握笔的大手。

宣纸上,滴落第一滴墨渍。

——

七千字章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