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第302章 真情流露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302章 真情流露

簡繁轉換
作者:十万菜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6 09:54:08 来源:源1

第302章真情流露

来了!

孙孝准心头猛地一跳。

他知道,方才的话只是铺垫,这位手段下作,从进城就坑了他们一道的钦差,终于要图穷匕见。

「大人请说,下官知无不言。」黑瘦如铁的绯袍知府眼神认真。

赵都安好奇地抬手,在院中虚空画了一圈:

「既然此地富庶,为何堂堂县衙,却如此朴素?那县令既敢贪,想来也是个奢靡之人。实难想到,衙门如此寒酸。」

孙孝准正色道:

「大奸大恶之徒,擅长伪装罢了,那王楚生作风简朴,向来以清廉示人,如此才隐瞒至今。」

你答的还挺快,打好腹稿了吧……

赵都安盯着他,微微颔首,接受了这个回答。

视线越过金黄秋菊,落在树下那两只肥硕的白鹅上,轻声感慨:

「府台所言有理,真正清贫的衙门,又岂能养出这般肥硕的鹅?

我曾听说,分辨一个人忠奸与否,不要看衣着外表,要看他身旁的人。

君子亲君子,小人亲小人,只却不知,这太仓县衙里,究竟养肥了几只鹅。」

孙孝准没吭声,听出了弦外之音:

「大人的意思是……」

赵都安忽然道:

「孙府台是寒门出身?」

话题转换的太突兀,令孙知府没有半点准备!

他愣了下,才点头,自嘲道:

「寒门二字,却是多少抬举下官了,不过一小门小户罢了。」

寒门也是门……这个说法放在大虞,未必恰当。

六百年国祚,没有改朝换代,已经近乎奇迹。

但这六百年里,王朝里的门阀豪族,却是换了一次又一次。

既有自然衰落,更有大虞皇室有意为之。

一些历史久的寒门,早已破败的如寻常百姓,没了人脉,空有「祖上阔过」的传说。

孙孝准算是极少有的,凭藉政绩爬起来的寒门。

经历算不上传奇,无非是稳扎稳打。

若非说特殊,便是他是少有的,主动选偏远艰苦县城任职的官员。

因吃得了苦,所以才能抓住大世家门阀子弟,瞧不上的位置,做政绩爬上来。

「恩,既是苦过的,那孙府台小时可养过鹅?」赵都安又问。

孙孝准皱眉,如实回答:

「何止小时?我在岭南做县令时,内人在家养了鸡鸭猪狗,连菜都是自家种的。」

好惨一县令……赵都安说道:

「我在京时,相国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他小时牧羊,讲羊群有趣,群羊盲从,所以需要头羊率领。

本官却好奇,你看这鹅群,却没有什麽头鹅之说。

每一只都大差不差,聚在一起,如一片云,外头稍有风吹草动,就如云雾一样飘散,大声聒噪,扇动歪风迷人眼。」

孙孝准起初听得还一头雾水,但渐渐的,眼神变了。

赵都安站在大片灿烂的金菊前。

伸出手,摘下菊花。

视线却越出县衙,望向南方那高耸的火红群山。

近处的黄,远处的红,如黄金与烈火……

赵都安忽然侧头,似笑非笑道:

「但本官想着,鹅群必然还是有一只『头领』的,否则如何生存?它们奔跑时,又是何以判定方向?孙府台以为,那只『头鹅』在何处?」

头鹅在何处?

一声质问。

孙孝准心脏猛地跳了下,垂目说道:

「下官以为,羊群与鹅群不同,前者终归是有力牲畜,后者却为无力禽兽。」

「唔,所以禽兽太弱,就不用头领?」

「既然瞧不见,想必是没有的。」

「不,是有的。」赵都安摇头说道:

「鹅群的头领,就是饲养它的主人,你知道它的主人在何处麽?」

孙孝准额头再次沁出汗水来,沉默了下,硬着头皮摇头:

「下官不知,请大人解惑。」

赵都安深深盯着他,插在菊花中的手掌松开,任凭指缝间的花瓣被风吹起,飘在院子里:

「人养鹅,是为了吃蛋。所以,蛋到了谁手里,谁就是主人。」

「人养鹅,更要防被偷了去,所以,谁拦着本官抓鹅,谁就是主人。」

「孙府台,你说这个理,对吗?」

伴随灵魂三问,孙孝准的头一点点垂下去。

当他问完,这位精明强悍的知府凭空比他多矮了一头。

旁人或听不懂这指桑骂槐的话,但孙孝准如何会听不出?

赵都安在怀疑他?

微服私访是怀疑。

而孙知府作为间接安排人,阻挠外人调查的主官,无疑难以撇清嫌疑。

何况,宋提举的名单中,明确提及孙知府拿过太仓县令的钱。

此刻。

上百骑兵封锁县衙,孙知府孤立无援,赵都安图穷匕见,予以审问。

沉默。

好一阵,孙孝准才缓缓抬起头来,矮下去的身子骨,一节节拔高。

他不再卑躬屈漆,脸上也没了谦卑谄媚,只是平静与赵都安对视,说道:

「赵大人,我上任满打满算,还不到两年。」

赵都安轻声道:

「三年清知府,万两雪花银,两年不短了。」

孙孝准胸膛起伏,似乎竭力压制着胸中情绪,他眼睛一眨不眨:

「赵大人,我当县令那阵,内人不只养过鹅,还养过鱼,起初她养的鱼总死在缸里,我找渔民请教,人家说,是我内人换水太勤了。

养鱼缸里的水,绿了,馊了,臭了,鱼都能活,换一半水,也可。但若一口气换了净水,就真活不成了。」

啧,没想到还是个养鱼佬……

赵都安没有表情:

「死了就换新的鱼进去,这不是要容忍臭水的理由。」

孙孝准突然激动起来:

「可这黑白之间,是有灰的啊赵大人!」

这一刻,这位脾性异于寻常官吏的太仓知府,似厌倦了佛门打机锋一般的交流方式。

他一把捅破窗户纸,盯着赵都安,说道:

「大人!您在京中做官,总该知道,哪怕在天子圣人脚下,眼皮子底下,这官场也乾净不了!

别的不说,就每年冬夏两季,整个大虞各地方的官员,都成车地往京中送什麽?冬送碳敬,夏送冰敬,什麽碳冰?都是孝敬。」

「这谁不知道?您不知道,还是圣人不知道?不也都约定俗成,默许了麽?

为什麽?

我当年在岭南做县令的时候不懂,后来才知道,当地方官的,总有各种法子捞油水,能吃饱。

但京官不行!

京官挤在京城那池子里抢食,一个个胃口又大的吓人,怎麽够?

京官吃不饱,那对地方官考核的时候,就不会留半点情面,地方官怕不怕?怎麽能不怕?」

「莫说官,哪怕是寻常百姓,生病了请个郎中,都要封个红纸包,不为治好,也怕人家不高兴给你往坏了治。」

「这是为了保乌纱帽,不寻座靠山,谁能安心?睡得安稳?

那想往上升官的呢?

更不用说,纯靠政绩,无人在京中给你说话,天子哪里知道你这一号人?」

孙孝准语速加快,一口气说出这许多。

话语可谓是直白至极,半点不做遮掩。

赵都安都怔了下。

倒不是意外这些内容。

而是诧异于,这知府是破罐子破摔?

还是怎麽:

「孙府台,你……」

孙孝准一摆手,打断他:

「赵大人,你先听我说。」

他后退两步,脸上有些自嘲:

「你肯定诧异我为什麽说这些,没那麽复杂,王楚生犯了事,人跑了,眼瞅着是找不回的。

那接下来这口锅谁来背?

肯定是要个有分量的人,才能交差,谁合适?

思来想去,就我最合适。

既是顶头上司,又没大家族做根基。

总归不能让高布政使和刘按察来背吧?既如此,我这个知府怕是也没几天可做,乾脆便说明白些。」

他深深吸了口气,近乎红着眼睛,盯着赵都安,说道:

「赵大人,我知道,你既然敢揭露身份,直接调兵过来,肯定已经掌握了些证据,没错,我的确拿过王楚生的孝敬,可谁没拿过?」

顿了顿,孙孝准突然躬身作揖,语气诚恳真挚:

「赵大人,不能查啊!查下去,真就一发而不可收了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