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第458章 不见硝烟的战争(七千字大章)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458章 不见硝烟的战争(七千字大章)

簡繁轉換
作者:十万菜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15 10:26:41 来源:源1

第458章不见硝烟的战争(七千字大章)

这一日,建宁府内「热闹非凡」,赵都安主持下的,这场针对沈家的围剿计划刚刚拉开序幕,就令无数人侧目。

城内消息灵通的大人物们,迅速地探知事情的经过。

在得知昨夜赵使君与宁总督皆遭遇刺杀后,尽皆愕然,旋即升起疑惑,猜测这起「刺杀」是真实存在,还是「赵阎王」自导自演。

在许多人眼中,沈家虽根基触角极深,但不该有刺杀二丶三品大员的胆气。

然而很快的,刺杀的真伪变得不重要起来,因为伴随漕兵查封商铺后,沈家也开始了反击。

没有预想中的,沈家屈服,主动去漕运衙门请罪谈和的桥段发生。

接下来几日,建宁府内大小官署的官员们,皆惊愕发现,自己的政令开始受阻了。

是的,政令受阻!

朝廷在建宁府内,设置了大大小小的衙门,有如漕运丶府衙这等大官署,也有涉及各方面的小官署。

而归根结底,朝廷的法令细化到末端,是要由无数的吏员,去落实到地方百姓头上。

而几乎是一夜之间,这个系统便瘫痪了大半。

「沈家决定反击了。」

漕运衙门。

宁则臣的「办公室」内。

赵都安负手而立,站在博古架旁,桌上是密密麻麻的,由温师爷递送来的公文。

这些公文皆来自各大小官署衙门,涉及方方面面。

赵都安脸上没有丝毫意外的神色:

「与我预想的相同。沈家果然决定反击,并且用了世家大族最擅长的手段。

这些宗族,不会选择正面与我们冲突,因为他们手里没有兵,也没有律法的解释权,最重要的是,没有合法性。

所以倘若与朝廷硬拼,几个沈家迭起来,也会化为飞灰。」

宁总督坐在宽大的桌旁,看向他,说道:

「但沈家经营这片地域太多年,触手遍及每一块土地,每一条巷子,论及武力,朝廷占优,但论及对地方的渗透和掌控,却是这群本地人占优。

他们只要递出话去,就可以让许许多多的本地人不配合官府……不,根本不用这麽复杂,因为底层的吏员,许多本就是沈家的狗。」

赵都安叹息道:

「是啊,官比吏的流品高,但只靠官如何做事?当各级衙门的吏员们阳奉阴违,朝廷的政令就会受阻,难以推进。」

宁总督苦涩一笑:

「我之前就深感此事艰难,所以才屡次上求委派新官,但如今看来,之前这群大族根本没有用全力,当他们全力运作,我们这些官员,竟沦落成了架空的下场。」

你才想明白?还是之前不愿相信?

历朝历代,朝廷拉拢士绅宗族为了什麽?

倘若皇家掌控力足够强,哪里有世家的事……

赵都安心中嘀咕,却并不沮丧。

他迈步走到桌旁,俯瞰桌上平铺的「地图」。

上头密密麻麻,用红丶蓝两色的墨水,圈定了许多区域,就仿佛两军交战。

彼此没有明面上的冲突,但朝廷在针对沈家产业的同时,沈家也令朝廷这台机器日渐瘫痪。

「看来我低估这个时代的世家大族了。」赵都安低声道。

「什麽?」宁总督没听清,然后他就看到,赵都安提笔铺纸,开始写信:「使君,你这是要做什麽?」

「拉拢更多的人,参与这场盛宴。」赵都安一边书写,头也不抬解释道:

「总督,你信不信,此刻沈家肯定已开始拉拢其他家族,甚至许以利益,试图聚集更多的盟友,给朝廷使绊子?」

「陛下封禅在即,你猜,倘若陛下抵达时,发现各大官署机构一片混乱,朝廷发令几乎瘫痪,会如何?」

宁总督脸色微变,恍然道:

「使君的意思是,沈家的谋划,就是要拖?将这种对抗,持续地拖下去,他们在赌,你我拖不起。」

赵都安点头,飞快说道:

「如今,我们与沈家,就如同在打一场不见硝烟的消耗战,就看谁先支撑不住。

若是正常计算,肯定是我们先撑不住,因为我们哪怕断了沈家所有的商铺,商队,以其家族底蕴,存储的银钱,就足够坐吃山空很久……

而我们却没法长久地让官署瘫痪下去……」

「不过,他们漏算了我。呵,若是总督你一人,肯定撑不住。但我可以。」

说话间,赵都安已经飞快写完了第一封寄给本地军府的信,并掏出一枚印章,呵了口气,于信纸上盖了个猩红的印戳!

他微笑看向宁则臣,说道:

「陛下给了我封禅使者的位置,准许我可用封禅的名义,协调整个江南朝廷所有机构,哪怕是看似不合理的命令,只要冠以『封禅』的理由,就可以予以推动。」

宁总督福至心灵,恍然大悟道:

「所以,你要写信给其他的官署衙门,要他们一起下手,分割沈家的产业?」

「聪明!」赵都安微笑道:

「沈家底蕴深厚,产业遍及建成道丶乃至淮水道。同样的,沈家的族人也很多,每个人族人都有自己的算盘和利益。」

宁总督激动地站起来,接口道:

「所以,我们只要联合更多的人,一起瓜分,围杀,那些被动了利益的沈家族人,就会反过来,给沈老太君施加压力,而这种大家族,人心凝聚最重要,一旦人心散了,就是垮塌的时候!

沈家的确不怕和我们打银钱上的消耗战,但会害怕我们打心理战!

而老太君既要拉拢盟友,维持持续对朝廷的阻碍,又要不断拿出利益,弥补底下族人们的损失……她也撑不住多久!」

赵都安笑着起草第二封信,这是写给坐镇湖亭的「冯举」的:

「别忘了,我们的盟友还不只有官署衙门,还有新政养出来的那一批皇商,大小的家族。

湖亭主持新政的冯郎中与我有旧,我一封信过去,他就可以调集那批皇商加入围猎。」

赵都安又取出第三封信,乾脆写给了淮安王!

淮安王这个骑墙派,在湖亭开市时,呈现出倒向朝廷的倾向,赵都安这次乾脆也邀请一下。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他第四封信,写给了滨海道知府栾成,要求很简单,只有一个:吞了沈家在滨海道的积累。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赵都安一口气,写了厚厚一迭的信函,不过考虑到与沈家的这场消耗战,必须在女帝封禅前结束。

又考虑到这时代通信距离,所以他联络的,都是附近的「盟友」。

不知不觉间,赵都安的人脉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京城那一隅之地,而是辐射至九道十八府。

末了,他召唤供奉宋进喜进来,吩咐道:

「派人将这些信送出去,武功殿的供奉跑一趟吧。我需要足够快,以及安全,避免被人截断。」

「是。」宋进喜点头,接过信函,犹豫了下问道:

「大人,用不用我们分散出去,保护下咱们这边的官员?若是那些刺客调转目标,袭击底下的官员……」

宁总督却摇头道:「不会!这种坏规矩的事,无论是沈家还是靖王府都不会做。」

他语气笃定。

逻辑很简单,若是靖王扭头去杀底下的官员,那赵都安也可以派手下去猎杀靖王府的人……

而考虑到赵都安手下五位世间境,一大群皇族供奉和梨花堂精锐……真要双方不守规矩暗杀起来。

双方都会输的很惨,而且毫无意义。

「宁总督说的对,刺杀也许还会有,但主要还是针对我与宁总督,所以这段日子,我也住进总督府,」

赵都安想了想,忽然心中一动,笑道:

「不过,虽然没必要互相刺杀,但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防守。

我敢赌,靖王府的密谍肯定在暗中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这样,我们可以故意丢出一些诱饵,引来王府密谍来抢,然后你们再将其反杀……

可以让城中影卫配合你们,提供情报。

呵,我在京中,就屡次见识王府密谍的手段,这次索性试一试成色。」

宋进喜一听露出笑容,应声退出房间。

武功殿的大内高手们常年困于宫中,好不容易集体外出一趟,一路上都憋坏了,如今猎杀下王府密谍,正好解闷。

……

……

两方彻底开战了!

这是建宁府内大小人物逐步认清的一个事实。

从沈家与总督府开始明里暗里掰手腕开始。

这群当日曾经参与「景园」夜宴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开始打赌,猜测谁会率先停手丶屈服。

以及,会持续多久。

起初,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对抗最多数日就会发生转机。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推移,这场不见硝烟的厮杀,非但没有「停火」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更令人们尤为注意的是,在这场以漕运衙门为首的地方官场,与本朝地方第一大族争斗的戏码中,本该出面予以调停的靖王府,却沉默的近乎不存在。

开战第十日。

民间案件乱象频发,一日就有数十起,各个县衙焦头烂额。

建宁府城知府扛不住,前往漕运衙门央求停战,被赵都安客气地「请」了出来。

开战第二十日。

从建成丶淮水丶滨海三道快马加鞭,传回的信函,陆续送到沈家大宅中。

当日,沈家召开家族会议,大半族人列席,无人知晓发生了什麽,只知道结束后,沈家断腕,主动抛弃了外地的产业,全力收缩。

开战一个月整。

本季漕运粮收取遭遇阻碍,赵都安深夜入牢狱,与被囚禁于此的贺小楼谈了谈。

次日,贺小楼与赵都安身旁二十名强者消失,仅仅两日,大运河中就多了超过五十具尸体。

漕运船只准时启航,未受影响。

……

开战第四十九日。

阴雨,从天亮开始,建宁府上空便飘落下细细的雨丝。

气氛已近乎战场上中军大帐的漕运衙门内,赵都安搬出一张青竹椅坐在双扇门敞开的书房外。

于遮风避雨的屋檐下闭目养神。

「大人,影卫送来的密信!」

小秘书钱可柔脚步轻盈地从前院奔来,靴子踩在湿漉漉的地板上,溅起的雨水打湿了裤脚。

赵都安撑开眼皮,抬手接过密信,拆开抽出一张薄薄的信纸,扫了一遍后,嘴角上扬,面露喜色:

「陛下的龙船已过了淮水,再过几日,就能抵达建宁府了。」

钱可柔惊喜道:「陛下要来了吗?」

旋即,她又表情苦涩:「可咱们这边,现在这状况……」

连续四十九日鏖战,虽不见硝烟,可单单帐面上朝廷因机构瘫痪导致的损失,与累积的事务,就足以令建宁府上下全部官员罢免一次。

而局势似乎仍未有改观,双方依旧死死对峙着,沈家大有耗到女帝驾临为止的架势。

一旦女帝驾临,情况依旧,必然会影响封禅事宜。

这等大罪,赵都安或可不在意,凭藉女帝宠幸硬抗下来,但以宁则臣为首的,一系列建宁府,乃至整个建成道的地方官员集团,却扛不住。

换言之,哪怕赵都安还不松口,宁总督把命豁出去,其馀地方官员为了不被波及,也会开始「造反」了。

「不要慌,可柔,你相信我吗?」赵都安微笑。

小秘书小鸡啄米点头:「我自然相信大人。」

赵都安笑了笑:

「若我判断不错,沈家已经撑不住了,就在这几日,沈老太君必须做出选择。」

钱可柔眨眨眼:「因为昨天那封密信?」

昨日,城中影卫于夜晚送来密信,但除了赵都安外,旁人并不知内容。

赵都安笑而不语,钱可柔猜的没错,根据密信,昨夜沈家大宅中发生了「逼宫」事件。

扛不住损失与压力的沈家人,在赵都安暗中联络,收买的几名沈家子弟的鼓动和联合下,逼宫老太君。

虽最后被压制下来,但外人眼中强大的沈家一族,内里却早已在巨大压力下,行将崩溃。

见赵都安不说,钱可柔聪明地也没追问,而是随口道:

「对了,方才宋供奉又送来两颗密谍头颅。按照您的吩咐,照例送去般若菩萨的院子了,菩萨有点不高兴,要您过去一趟。」

「知道了。」赵都安撇撇嘴。

这段日子,除开明面上的战火,暗地里,武功殿的供奉们用尽各种手段,钓鱼反杀靖王府密谍。

令赵都安颇为感慨,什麽叫降维打击啊……相比于诏衙的锦衣,皇宫大内的供奉们配合影卫,简直是无往不利。

打起密谍来,砍瓜切菜一般……不过想想,皇室为了养出大内供奉这支区区几十人的队伍,砸了多少资源,也就不意外了。

赵都安叹了口气,随手拿起门边的油纸伞,撑伞走去了另外一个单独的小院。

甫一进入,只见小院内一方池塘内,一片片碧色的荷叶覆盖水面,有青蛙游鱼藏在荷叶下「避雨」。

般若菩萨静静站在池塘边缘的方形石柱旁,身上没有半点被打湿的痕迹,仿佛丝丝雨水,到她身周就会被无形力量推开。

她望着圈圈涟漪的水面,缓缓扭回头来,咬牙切齿道:

「赵大人,能否不再往贫尼这里送死人头了?」

赵都安笑吟吟道:「菩萨不是答应过本官,可为死者超度?」

般若菩萨一身轻纱,黑发流泻,半透明的眼珠幽幽盯着他:

「若早知如此,贫尼不如提早就去寺庙去,何必留在这里帮你?」

赵都安翻了个白眼,嗤笑道:

「菩萨还当我不知?你之所以不走,除了馋我身子,不还是答应了陛下保护本官?直到陛下驾临?

告诉你个好消息,陛下的龙船不日即将抵达建宁府,菩萨再撑几日,就自由了,可自行离去。」

般若菩萨幽怨地咬了咬唇瓣,做十八岁少女娇憨姿态:

「大人何故如此狠心?你知晓贫尼对你当日辩经之恩,是感念的,陛下不说,为还此恩,也会帮你。」

呵……帮我?是为了不影响你的禅心修行吧?

佛门讲求因果,我在辩经上帮了你,你得了好处,若不报偿,以后少不了怎麽还这个「果」……明明是自私,非说爱我……赵都安鄙夷道:

「行了,说吧,找我来做什麽?」

般若菩萨抬手,指了指雨中的小院庭院。

那里,赫然是由一颗颗人头堆积而成的一个「人头塔」,每一颗,都来自于一名密谍。

此刻,人头塔最上头,两颗新鲜的头颅闭着双目,死的极为安详。

这些人头被送来时,几乎都死不瞑目,但经过般若超度,便会转为安详模样。

「贫尼方才『超度』这二位施主,从其头颅残馀记忆中,看到了一点有价值的消息。」

般若菩萨表情异常认真:

「贫尼『看』到,靖王最近暗中派他们陆续接了一些人进入建宁府。」

赵都安扬眉:「什麽人?」

般若菩萨摇头道:

「其中一些人,疑似术士,但都藏头遮面,鬼鬼祟祟。唯一露出容貌的,倒不是术士,而是武夫。你认识的一名武夫。」

我认识的?熟人?赵都安好奇道:「谁?」

「青山武仙魁首徒,断水流。」

……

……

作为王爷住处,靖王府不同于将家族大宅放在城外的沈家,整座王府就建在府城内,一处地段极好的空地上。

此刻,王府深处,一座堆满了从各地买来的奇石假山的花园内。

宽衣大袖,鬓角微白,气质尊贵儒雅的靖王坐在一座六角亭中,面前是一根长长的青竹鱼竿。

鱼竿末端微微下坠,一条细细的鱼线沉入亭子正下方的池塘内。

他的身旁,摆放着一只竹篓,竹篓的后侧,是一套石桌石凳。

此刻,矮而壮硕,脸庞略方,鼻头极大,披着件黑袍的断水流正坐在桌旁,一手抓着一根羊腿,一手抓着酒壶。

大快朵颐。

桌上摆满了吃食,断水流大嘴撕咬下大块香浓的羊肉,咀嚼吞咽,形貌粗鲁,与文雅的靖王形成鲜明对比。

咽下羊肉,又拎起酒壶,仰头将壶嘴往嘴里塞,等倒不出一滴酒液来,便随手一丢。

「砰!」

银质的精美酒壶飞出六角亭,坠入池水,惊动了一池的金色鲤鱼。

「断先生,你惊了本王的鱼。」靖王皱了皱眉,语气无奈地提醒道。

断水流嘿嘿一笑,用袖子抹去嘴上的油花,笑道:

「王爷要鱼,我只需一掌,便助你捞起池中所有,如何?」

靖王摇头道:「青山武道,本王是敬佩的,断先生的掌法,对付游鱼岂非大材小用?」

断水流自嘲道:「王爷莫要吹捧了,我上次在湖亭,对付个赵都安,不也失手了?」

「欸,断先生昔日与海供奉鏖战,那赵都安能逃脱,也非断先生之失。」靖王摆手道。

断水流感慨道:

「那海春霖分明早已年迈,该死的年纪了,气血衰败,却还有那等武力,不愧是昔年巅峰时,代替虞国皇室,来我青山赴约之人。输给他,倒也不丢人!」

顿了顿,道:

「好了,吃也吃了,喝也喝了,王爷召我前来,所为何事?总不会,又要我去杀那姓赵的吧?呵呵,此子竟能击败肖染,倒是令我颇为意外。」

赵都安……

听到这个名字,靖王面色阴沉了几分,脑海里浮现出,这几日手下密谍连番折损的情报。

他露出笑容:

「那赵都安此番出行,身边高手众多,本王也没兴趣再与他争斗。倒是再过几日,本王那侄女就该入建宁,赴洛山封禅了。」

断水流抬起眉毛,不发一语。

靖王微笑道:「本王前些日子,托断先生回青山,给武山主送的那封信,不知武山主看后,如何说?」

他口中的「山主」,自是「青山之主」,亦是江湖人口中「青城城主」,武道当世第一人,天人武夫武仙魁。

断水流沉默了下,道:「家师看了,随手将信撕碎了,什麽都没说。」

「什麽都没说?」靖王追问。

断水流不悦道:

「我骗王爷作甚?家师的确未发一语。倒是……当日睡得比往常早了些。」

靖王若有所思,这时候,亭子外头,世子徐景隆快步走过来:

「父亲,沈家老太君求见!」

靖王一怔,蓄着精致胡须的嘴角微微翘起:

「请她进来。」

……

……

当拄着龙头拐杖,一身纯黑丧服,鬓发根根银白的老太君在婢女红姑娘撑起的油纸伞护持下,走过王府的青石路,抵达待客厅时。

只见靖王父子,已在此等候。

「哈哈,老太君今日怎麽来了?倒是稀客,这般风雨天气,快快进来,免得吹了凉风。」

靖王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亲自起身出门迎接,世子徐景隆乖巧跟在后头。

「老身见过王爷。」沈老太君驻足,缓缓垂首行礼。

不过一月余不见,这位原本面色红润,精神头不俗的老妇人却已是憔悴了许多。

沟壑纵横的脸上,每一道皱纹中,都藏着心力交瘁的疲倦。

「老太君不必多礼。」

靖王故作不悦,亲自搀扶这位身上有着诰命夫人头衔的老妇人进了待客厅。

等下人奉上茶点,靖王又关切地询问了下沈家二公子下葬事宜,得知棺椁已经入土为安,不由面色戚戚然,安慰了几句莫要太过哀伤之类的场面话。

除此之外,对近日来赵都安与沈家的搏杀,只字不提。

仿佛对外界的风雨,全然不曾知晓。

老太君坐在乌黑的檀木椅中,沉默片刻,开门见山道:

「靖王爷,老身今日冒昧前来,只问一句。当日世子殿下在我沈家灵堂说过的话,是否还作数?」

我说啥来着?哦,对了,说王府的大门随时为沈家打开……徐景隆愣了下,才反应过来,露出微笑:「自然作数。」

老太君没搭理他,继续盯着靖王。

徐景隆:「……」

靖王徐闻竭力压制笑容:「自然作数。」

老太君点了点头,这位掌舵江南第一豪门的老妇人深深吸了口气,仿佛终于下定决心,她那双因连日失眠,而浑浊的灰色眸子盯着徐闻,说道:

「沈家需要王府的帮助。」

靖王大喜,压不住嘴角:「好说,好说……老太君需要什麽?」

一身丧服的老妇人平静说道:

「老身不贪图旁的,只要那赵都安给我孙儿陪葬。」

旁边的世子徐景隆皱眉道:「杀死令孙的是那供奉宋进喜……」

老太君冷哼道:

「一区区听命行事的太监,有什麽分量?老身只要那赵都安的命!之后,沈家必将唯王爷马首是瞻。」

世子不悦道:「你不要太……」

靖王抬手打断他,仿佛早有所料般点头道:

「可以。」

这下,不光是徐景隆,连老太君都愣了下,怀疑地看向徐闻,觉得答应的太乾脆了。

徐景隆则开动脑筋,心想莫非父王请了断先生来府上,就有这层意思?

是了,湖亭刺杀未能成功,但这次可是在自家大本营,成功率自然不同。

「不知王爷准备如何动手?那赵都安身旁高手众多,只怕……」老太君迟疑问道。

靖王微微一笑,竟是早有准备一般,伸手入怀,取出一个信封。

旋即,从信封中倒出一缕乌黑的头发。

……

会客厅外。

一名王府侍女意外地抬起头,看向雨中走来的陆燕儿:「王妃殿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