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1991我的年代华娱 > 第8章 008 三月剧组杀青,欧洲三金的

1991我的年代华娱 第8章 008 三月剧组杀青,欧洲三金的

簡繁轉換
作者:汪公子在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6 09:54:12 来源:源1

第8章008【三月剧组杀青,欧洲三金的喜好】

三月桃花似火红,春风一夜满园中。

时间悄然来到了三月中旬。

「咔,杀青了!」

伴随着最后一个镜头拍摄结束,李艺书也是重重的松了口气。

总算是拍完了,接下来花上十天半个月剪辑,期间找人配乐,估摸着四月初就能看到成片了。

快一点的话,月底之前也能搞定。

既然杀青了,那就回家吧,现在国内还没有学香江那边搞什麽杀青宴。

众人收拾收拾,半个小时后,就陆续上了回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大客车。

临上车前,李建拉着李艺书来到了边上,「电影拍是拍完了,后续剪辑的事,你也要上心。等成片出来了,我会邀请厂里面的领导看的,要是还不错的话,安排在我们川蜀地区的电影院上映,应该是没多大问题的。」

李艺书眉毛一挑,摇了摇头,「爸,我不想这麽急着上映,我想先报名参展。」

「报名参展?」

李建眉头一皱:「金鸡?还是百花?你觉得你能获奖?!」

作为行内人士,李建很清楚这些奖可不单单是奖,还是人情世故!

他拍了十几年都没得过什麽大奖,自然不指望儿子能得什麽奖。

「不,我想报名欧洲三大电影节!」

「就伱?」

听见李艺书大言不惭的要去报名欧洲三大电影节,李建忍不住笑道:「不是爸打击你,你太天真了,第一次拍电影就想去报名欧洲三大,学张一谋在欧洲拿奖?」

「爸,我是真觉得有机会获奖的!」

「有没有机会,等你片子出来再说。」

李建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随后转身上了车。

看着父亲上车的背影,李艺书也能理解他老人家的不看好。

毕竟这年头欧洲三大电影节,在如今国内电影人看来,可以说是无上荣誉了。

既然是无上荣誉的奖项,那自然是要颁发给真正有实力的人。

所以在**十年代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探究拍什麽样的电影,才能获得欧洲三大奖。

这就好比你提前知道了某个人的爱好,从而能够更精准的去投其所好一样。

李艺书虽然从未获得以及报名过欧洲三大奖,但是在网际网路时代的时候,结合东西方的获奖影片,通过大数据了解到这三大奖各自的喜好。

柏林电影节喜欢探究人性,聚焦社会阴暗面,关心那些弱者,并从中窥探某种源自民族性丶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刻问题,见证极端环境下人性善恶,极具人文关怀。

坎城金棕榈奖的评选倾向则与柏林金熊奖不一样,它更倾向电影艺术性,在确保影片达到认可的艺术水准后,还要有一定的创新和独特性,简单一点说是走艺术与技术流的。

威尼斯电影节的话,没有金熊奖和金棕榈奖那样有明显指向,评选标准相对灵活一点,大多数获奖影片整体上既满足艺术上的高标准要求,也能满足许多普通大众的喜好,算是雅俗共赏。

针对三大电影节的不同喜好,李艺书这次想报名的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那山那人那狗》不符合柏林对挑战人性的喜好,电影艺术与技术方面又没有达到坎城的要求,也只有威尼斯电影节可以试一试。

能拿奖的概率,五五开吧。

至于电影能不能入围,李艺书觉得差不多是九一开。

因为他知道,**十年代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对国内电影最认可和给奖最多的时代。

1992年张一谋凭藉《秋菊打官司》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巩丽夺得了影后。

同一年,张漫玉演的《阮玲玉》摘得柏林最佳女演员桂冠。

1993年就不得了了,陈恺哥的《霸王别姬》拿到了国内唯一的金棕榈大奖不说,宝岛的侯孝先导演的《戏梦人生》也拿到了坎城评审团大奖。

同年李按靠着《喜宴》拿到了柏林金熊奖,同时内地谢非导演的《香魂女》与之共同举起了这座奖杯。(双黄蛋)

1994年就是夏宇凭藉《阳光灿烂的日子》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丶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影帝!

1992-1994这连续三年的时间,国内电影人先后摘取了威尼斯丶坎城丶柏林三大奖不说,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也都拿到了。

这三年可以说是国内文艺片的黄金时代,涌现了太多的能力出众的大导演。

但能获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因素,那就是这个时期国内电影行业在全面且积极的朝着欧洲电影靠拢。

改革开放后,当时国内电影行业想要走出国门,却面临两个抉择。

第一就是学好莱坞,拍摄商业电影;另一个就是向欧洲靠拢,拍摄文艺片。

或许以几十年后人们的目光来看,那肯定是要以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学习的。

毕竟未来是商业片的时代,文艺片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可要知道在八十年代初期,美苏冷战还在继续对峙着。

1981年苏联举办大军演,足足出动了50万大军,运输机空投坦克,钢铁洪流仿佛只需要一天就能横扫欧洲。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之下,电影人往往会对反战思想丶人文思想丶政治抱负过多的投入。

欧洲三大电影节又以文艺片为主,如此一来,自然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电影人。

可以说如今柏林丶坎城丶威尼斯这三大电影节,是世界上电影最高奖项了。

至于美国的奥斯卡,那不过是北美那帮人自娱自乐的工具,就好比香江的金像奖一样。

真正将奥斯卡在国内炒作起来的,还是后来李按凭藉《卧虎藏龙》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然后票房又全球大卖好几亿美元。

这才让准备朝着商业片领域发展的国内电影人们,开始憧憬起获得奥斯卡奖然后在北美大卖的幻想。

所以在1991年的当下,欧洲三大电影节之所以能够在未来连续多年给国内电影颁发大奖,除了第五代导演们真材实料外,还是在于欧洲三大电影节需要笼络中国这个庞大的文艺片市场。

李艺书也有想要获奖的野心,但至于能不能获奖,得打上一个未知数。

可只要报名了,且拿到了去威尼斯电影节的资格,对于他来说就是赢了。

21岁青年导演首次执导影片就入围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传出去必然轰动全国。

有了名气,还怕后面没机会拍电影?

不仅是名气,同样也能获得利益,欧洲三大奖入围的电影基本上都能卖出去。

光靠国外版权,差不多都能有几百万美元,更不要说《那山那人那狗》这类乡土文艺片,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了,不管是卖版权还是谈分成都能获得巨额的回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