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1991我的年代华娱 > 第239章 249【柏林攻略,两票到手】

1991我的年代华娱 第239章 249【柏林攻略,两票到手】

簡繁轉換
作者:汪公子在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6 09:54:12 来源:源1

第239章249【柏林攻略,两票到手】

1月26号。

李艺书带着《中央车站》的主创人员,投资人邱福生还有制片人韩三坪,一同乘坐飞机前往了德国柏林。

当天晚上。

柏林一家大酒店内。

「艺书,你让我准备这些资料做什麽?」

巩丽满脸好奇的看着李艺书在整理济南老火车站的相关资料,不少都是找人提前翻译过的德语版。

「当然是为了加重电影筹码了。」

李艺书笑了笑:「你忘记去年我怎麽跟你说的?这部电影可是迭了不少BUFF的。」

「真的可行?」

巩丽有点狐疑,济南老火车站的确是二十世纪初德国建筑师设计督办建造的,但这跟柏林电影节有什麽关系?

李艺书笑了笑:「当然有,不过就看能不能成功了。」

今年柏林电影节的评委团一共9个人,评委主席杰瑞米·托马斯是英国人,参与过尊龙主演的《末代皇帝》制片工作,在中国待过不少的时间。

相比较那些没来过中国来说,杰瑞米·托马斯这一票争取的机会很大。

剩下的八位评委当中,还有徐碸,她这一票肯定是能搞定的。

说起来徐碸当评委这个消息,李艺书也是在美国的时候才知道的。(1994年真的有徐碸)

当时他很震惊,没想到徐碸会受邀担任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不过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委都是由评委主席选拔,基本全看评委主席的喜好倒也没有多想,反而是欣喜若狂。

因为这代表他拿到金熊奖的概率又增加了。

除此之外,评委团中还有一名李艺书熟悉的美国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这也是徐碸偷偷告诉他的。

毕竟评委团的名单,是要在开幕前十天对外透露的,不能早公布,因为早公布就会给人暗箱操作的空间。

摩根·弗里曼的确是个演技很棒的演员,算是国内很熟悉的一个黑人演员,但身处好莱坞这样的名利场,谁也不是什麽好鸟,李艺书可是知道未来好莱坞那边有爆料这老小子勾搭上了自己的继孙女。

再加上对方还有一些其他黑料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曝光,所以得知消息后,李艺书也开始为拉票做准备。

当然不会是直接给钱那麽简单,因为要是直接给钱的话,指不定以后就有暴露的可能。

思来想去,李艺书渐渐有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以电影项目拉拢对方,增加自己在接下来柏林电影节评委团内部票选中的比重。

而这个电影项目,就是《为奴十二年》!

这个电影在十几年后曾经轰动一时,不是说拍的好,而是这部电影充斥着大量的政治正确,在当时黑命贵的时期,这部电影刚开始上映的时候,首周票房仅仅只有可怜的339万美元。

但是在拿到了奥斯卡九项提名,且最终获得最佳影片丶最佳女配角丶最佳改编剧本这三个大奖后,瞬间在全球爆红,重新上映后,北美票房破亿美元,全球票房更是达到了1.8亿美元。

《为奴十二年》这部电影是根据1853年的一本黑人写的小说改编而来。

而小说在北美其实并不是很出名,也没什麽人想要去拍,不然也不会等到2014年黑命贵时期才会被改编成电影。

现在肯定是没人感兴趣的,但摩根·弗里曼是一名黑人,如果在有人明确表示想要投资的情况下,他肯定会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

所以李艺书直接上找了哥伦比亚的总裁森岛久雄,还特意邀请来了摩根·弗里曼,一同谈论合作这部电影的想法。

李艺书肯定是不会担任这部电影的导演来拍的,一方面他对黑命贵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拉拢摩根·弗里曼。

所以在谈合作的过程中,他就主动把话题转移到了摩根·弗里曼身上,认为只有对方才能够拍好这部讲述黑人悲惨命运的电影,诚恳的邀请对方来担任这部电影的导演。

别看摩根·弗里曼只是一名演员,但没有人能拒绝担任导演的诱惑,更何况要拍的还是一部以黑人为正面题材的电影。

这个电影项目虽然没有正式敲定,但李艺书也是让摩根联系了一名黑人编剧,开始尝试改编小说。

当然,也就是做个样子,具体要不要花钱去拍,就得看摩根·弗里曼上不上道了,他要是在柏林票选自己的话,那李艺书不介意跟森岛久雄一人出资几百万美元,把这部电影给拍出来。

反正李艺书也已经在聊天过程中,「无意」透露出自己接下来要去参加柏林电影节,而且还有徐碸这个内应在评委团内部,但凡摩根不投自己的话,那这电影自然是告吹了。

在如今这个黑人备受打压跟歧视的美国,摩根·弗里曼太清楚这个机会的来之不易了,只要他不是傻子,就一定会投李艺书一票的。

这本身就是举手之劳,毕竟喜欢某部电影是个人主观意识,不然的话欧洲电影节的评审团人数为啥都是单数?

连带评委主席在内一共有9名评委,徐碸跟摩根,这两个应该算是铁票了,评委主席杰瑞米·托马斯算是半张票,剩下的几张票,李艺书把矛头对准了其中两名德国评委。

他让巩丽准备的济南老火车站的资料,就是攻略这两名德国评委的关键,也是掀起德国舆论狂潮的关键。

半个小时后。

李艺书把这份整理好的资料交给了徐碸汤臣影业负责欧洲版权交易的章杰,让他等到柏林电影节正式开幕后,联系柏林各大报纸媒体周刊,刊登这些资料。

同时还让章杰想办法联系上济南老火车站的设计师赫尔曼·菲舍尔的后人。

从历史丶人文丶交流丶中德友好……等多方位去宣传,就是为了加剧电影在柏林的热度,公关那两名德国评委跟柏林电影节的主办方。

中德早在1972年建交了,1992年双方关系逐渐稳定话不说,去年的时候德国还制定了以中国为重点的亚洲战略,可以说现在德国的大部分对外贸易经济都是在跟内地进行的。

李艺书虽然不知道这麽做能不能成,但是最起码不做肯定是不会成的,这几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对国内电影算是青睐有加。

从1988年张一谋靠着《红高粱》拿到金熊奖开始,除了1991年没有人拿奖外,一直到去年1993年,一共6年的时间,就有三座金熊奖,获得金熊奖的概率高达50%。

李艺书这次运作公关之后,他获奖的概率绝对不小,光算评委团的票数,他就已经稳定拿到两票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