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1991我的年代华娱 > 第407章 418 老老实实的陈凯哥,新

1991我的年代华娱 第407章 418 老老实实的陈凯哥,新

簡繁轉換
作者:汪公子在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03 10:13:23 来源:源1

「好!出去吧!」

李艺书拍了拍华仔的肩膀,1:1仿制的古代盔甲,发出了沉闷的声响。

「好的总导。」

华仔点点头,转身走出了帐篷。

李艺书带人跟着出去,此时帐篷外,「曹军」已经准备就绪,几十名虎豹骑,还有数百名士兵都已经就位了。

李艺书来到监控器边,便开始检查起了现场的布局。

华仔也迈着大步,快速走到了一匹人造马边,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翻身上马。

不是他不想自己上,主要是这身盔甲太重,足足三十多斤,加上这匹1:1仿制的人造白马,足足高1.85米,比华仔本人都要高,没有人拿来一个小台阶,他根本上不去啊!

按照《三国演义》记载,赵云的马叫照夜玉狮子,是传说中的名马,外形纯白如雪,混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从头到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据说能日行千里。

汉代八尺,相当于1.8-1.9米。

李艺书朝着华仔方向大喊了一声:「准备好了没有?」

华仔手握一杆两米左右的长枪,大喊道:「准备好了总导。」

「行。」李艺书看向身边执导马戏的李骏导演,「李导,华仔那边准备好了。」

闻言,李骏点点头,便拿出对讲机喊道:「各部门就位,先拍第一镜!」

一瞬间,十几个士兵围了上去,赵飞跟几名摄影师,全都扛着摄影机,站在不同的角度,准备拍摄近景。

「开始!」

随着李骏导演的一声令下,摄影师们纷纷开机拍摄,华仔深吸一口气,握紧长枪大喊,周围的士兵们,口中大喊:「杀!」

便一窝蜂的冲上前,拿着手上的长兵器,开始刺向华仔。

因为是坐在马上,人高马大,手上长枪又是骑兵武器,要比寻常的长枪兵的长枪要长,他一番快速的刺出,便迅速解决了几个士兵。

之后镜头对准了被刺中喉咙开始咕噜咕噜冒血的曹军士兵。

表达这场血战的残酷。

七进七出的戏,目前来说是最难拍的一场戏了,主要的是繁琐,需要拍拍停停。

这跟之前的赤壁大战不同,赤壁大战虽然也是近景远景切换着拍,但只需要表达出战争残酷,曹刘孙三军交战即可,没有武将大规模冲杀的戏份。

可赵云的七进七出就不一样了,既要表现出被大军团团包围的压迫感,也要表达出赵云赵子龙纵横沙场,在百万曹军之中杀他个七进七出的英雄形象。

所以要想拍好,就必须得反覆的拍拍停停。

场上,华仔在刺死几个围攻上来的士兵后,下面就有人拽着白马开始前进,华仔一边抖动身体,做出骑马的动作,一边面色狰狞的拿着长枪左突右刺。

李骏眉头一皱,大喊一声:「咔!」

听到这话,现场瞬间喊杀声安静下来。

他大步走到华仔身边,看着骑木马的华仔:「华仔,你的表情不太对,现在的你不仅仅是要杀出重围的坚毅,更多的是想尽快逃离,因为你胸前裹的是主公刘备唯一的骨血,在杀人的时候,你还要多一点四处张望的动作。」

华仔点点头:「我明白了李导,给我几分钟时间,我酝酿一下。」

「嗯,你先酝酿。」

李骏指点完了华仔,随后又回头跟李艺书还有武指袁和平交流。

三国赤壁这部电影,上下两部,最精彩的打斗戏份,全都围绕在赵云一个人的身上。

其他的人,诸如刘备军的关羽丶张飞,孙权军的周泰丶甘宁等人,大都是冲杀的画面。

唯独赵云不一样,他的七进七出,是《三国赤壁》上部结尾最精彩的大戏!

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这场戏拍的不如意,让观众没有那种欲罢不能,恨不得马上看下部的冲动,那对第二部上映会造成巨大打击的。

为此,李艺书不仅从香江请来了知名的武术指导袁和平,还把洪金保的洪家班也给喊来,让他们的人来扮演士兵,突出赵云七进七出的风采。

时间一点点流逝。

从上午一直拍到了下午。

这场戏才算是告一段落,不过接下来万军之中冲杀的戏份,又是一个麻烦事。

晚上。

剧组围炉夜话。

李艺书道:「华仔,明天你跟阿龙一起,先排练一遍。」

「好的总导。」华仔点了点头。

「阿龙,你明天也跟华仔一样,换上盔甲,到时候可能要你进行替身。」李艺书看向了邹照龙,这位是洪家班的成员,因为身形跟华仔相当,特意借过来用一用。

邹照龙笑了笑:「没问题总导,我就等着这一天了。」

李艺书看向了李骏:「李导,有没有什麽要说的?」

李骏道:「接下来的戏,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小心,拍马戏没那麽简单,别看大家现在骑的马很温和,但毕竟是兽类,喜怒无常,之前在内蒙拍一场戏,演张辽的黄海兵,就是因为马突然尥蹶子,整个人一时没注意被掀翻,摔断了胳膊……」

拍马戏是最难的,特别是战争的马戏就更难了,不是专业的骑手,一群演员哪怕训练再好,等到拍戏的时候,一旦遇到突发状况,都会有点手忙脚乱。

众人听着李骏导演的剧组安全,纷纷点头赞同。

这段时间拍戏,就有不少群演军人受伤,人工湖拍水战戏的时候,更是有一个不怎麽精通水性的士兵,掉进水里面后,不小心胳膊被船撞了一下,整个人脱力差点淹死。

幸好边上有人及时拉上来,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李艺书认同道:「李导说的没错,拍戏安全第一,一定要万分小心,大不了重来,不要因为一时意气受伤,那样反而耽搁剧组拍摄。」

说完了剧组安全,众人又开始讨论起了明天的戏份。

剧本交流持续了大半个小时。

李艺书这才让大家回去休息养精蓄锐,好准备明天拍赵云在曹军之中七进七出的戏,到时候就不止现场这两百多名曹军士兵,而是两三千人了。

这边李艺书前脚刚回帐篷,后脚韩三坪就从横店影视城那边赶来,直接掀开帐篷走了进来。

看到韩三坪来了,李艺书诧异道:「三叔,你怎麽来了?沈导那边出问题了?」

韩三坪如今是在横店影视城里面,跟沈好放等人拍攻打新野之战。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荆州时是驻扎在樊城,而非新野的,一直到曹操抵达了新野,刘备才得知了情况,第一时间弃樊城而逃。

但李艺书拍的是《三国演义》,自然是要拍一点火烧新野的戏码,来突显出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与神机妙算。

韩三坪摇摇头:「没出问题,沈导他们拍的挺好,我来是因为陈凯哥的事情。」

「陈凯哥?」李艺书眉毛一挑:「他又整什麽么蛾子了?」

「么蛾子倒是没整,就是资金不够了。」

「资金不够了?」

李艺书眉头紧锁:「三百万他就这麽花完了?」

当初为了重新补拍《刺秦》这部电影,李艺书准备了200万美元,后来重新找了个制片,又让编剧重新编写剧本,核算出大致预算在800万人民币就能补拍完成。

这800万,主要是演员片酬,群演工资,伙食费,还有摄影设备租金丶场地费等等开支。

预估补拍的时间大概在20-30分钟左右,之所以补拍这麽长,不单单是多点战争戏,主要还是给陈凯哥擦屁股。

他拍的无用镜头太多了。

花里花哨的,外国人根本看不懂。

无错版本在读!首发本小说。

他们不会去了解秦朝历史,更不会了解七国之间的恩怨。

所以李艺书就删掉了不少戏份,又添加了不少新的剧情,把一个复杂的刺秦故事,给改成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要一统天下,对手国家派出杀手来刺杀他,没能成功,从而让秦始皇统一天下,成为了史上第一个皇帝。

没有太多的阴谋诡计,更没有莎士比亚的腔调,就是一个很典型古代战争题材的影片。

因为只有这样,外国人才能看懂。

韩三坪道:「花完了,不过我跟方制片聊了聊,倒不是陈凯哥故意花完的,主要还是那边拍戏进展很快,让你赶紧拨下一笔款过去,白天给你打电话打不通,我正好没事就跑一趟。」

「可能是手机没电了吧,等会儿我充个电,就打给公司那边,让他们拨款。」

李艺书听韩三坪这麽说,倒也没讲什麽,监制跟制片都是公司安排的人,不担心陈凯哥假公济私乱花钱。

「华仔的戏拍的如何?」

「今天先拍了一点,效果还是很不错,明天就会加大力度拍摄,估计十天半个月就能拍完。」

「要这麽久?」

「主要还是难拍,得表现出赵云的风采,毕竟是上部电影的结尾大戏,不拍的热血沸腾一点,怎麽吸引观众看下部?」

闻言,韩三坪道:「那后面的大战,是不是要等明年拍了?」

李艺书点了点头:「嗯,等明年春暖花开之际,才会拍摄大战。」

韩三坪问道:「等明年那场戏拍完,应该就差不多可以进行后期制作了吧?」

「嗯,明年那场戏拍完,就差不多可以进行前期剪辑了。」

李艺书感叹道:「说起来时间还挺赶的,97年初就要上映,所以最好明年中旬就得粗剪好,十月份之前搞定。」

《三国赤壁》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以曹操东征乌桓丶之后发兵南下,夺取荆州,击败刘备,赵云七进七出,刘备等人顺利撤退为节点。

而下部就是以诸葛亮舌战群儒,孙刘联军,赤壁大战跟岸上的万军大战为主,之后便是关羽义释曹操为结束。

赤壁大战的戏已经大致拍完了,后面等看素材的时候,才考虑是否要补拍一些镜头。

现在拍的是一些岸上的戏份,主要是以赵云七进七出为主。

至于攻打新野,火烧博望坡等等,这些场景电影中只会简单表现一下,可现实中还是要拍一拍才行。

明年春天,拍的是火烧赤壁之后,曹军岸上部队惊慌失措,被孙刘联军逐一击破,那场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会汇聚最多的士兵。

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看,火烧赤壁之后,曹军就败了,曹操就跑去华容道了,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三国志也记载此战中,曹军被烧死者很多,但大部分的曹军都是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死。

火烧的不仅是曹军的战船水寨,还包括他们的粮仓。

所以消灭了曹操的水军过后,孙刘两方联合数万兵马上岸,与曹操剩下的缺衣少粮的兵马决一死战,这才是关键所在。

而这场戏,也是突显出孙刘猛将的关键一场戏,也是动用人数最多的一场戏,足足高达5万多人。

吴语森的赤壁,大场面其实是有的,刨除掉酷似黑帮内斗的桥段,有些镜头光从视觉效果上来看,其实还是蛮不错的。

可就是太傻了一点。

居然踏马的还用回光阵,把盾牌反面打磨的比玻璃还亮眼,利用阳光折射,闪瞎曹军骑兵跟马的眼睛,真是让人笑死。

所以李艺书对待这场戏是非常看重的,负责的导演沈好放跟杨光元导演,更是查遍了古代军阵的书籍,又找来历史专家,来多次推演与模拟,最终敲定了一场数万人之间的大战阵法。

时间一晃,来到了1996年1月5号。

赵云这场戏,原本规划的是拍十天半个月,但最后硬生生的拍了二十天,直接跨过了十二月份。

之所以拍这麽久,还是因为李艺书精益求精,这场戏毕竟承上启下,要是拍的不够精彩,还真没办法吸引到更多观众去看下部。

期间,蒋琴琴丶于飞鸿丶陈虹也都来剧组探班,就连远在香江的李佳欣跟蓝洁英,也是在拍完戏后,跑来探班看望。

李艺书时间管理学的不错,倒是没有出什麽岔子。

步入一月份,横店这边,天已经很冷了。

有不少人感冒,考虑到长达大半年的拍摄,李艺书也是让剧组放假三天,让大家好好休息休息。

《刺秦》那边已经基本拍完了,李艺书看了重拍的粗剪镜头。

有一说一,陈凯哥的拍摄功底还是有的,加上又是按照剧本去拍,沈好放丶谢进等导演,偶尔还会去剧组指点拍摄战争戏,这近三十分钟的剧情,一大半的战争戏,拍的还是挺对味的。

其中最精彩的,可能就是上万秦军抵达城外,高呼「大风」的镜头了。

这场戏,李艺书借鉴了后来的《英雄》。

陈凯哥的审美功底是有的,也拍出了他想要的感觉。

本来李艺书还想着请《刺秦》剧组的人,办一个杀青宴什麽的,可谁知道拍完以后,陈凯哥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了。

韩三坪说是他的新片拉到投资,急着回去攒剧组,可实际上是陈凯哥不想见到李艺书,更不想承认对方改的剧情,比他更有趣。

对此李艺书也不在意,反正工具人用完了,接下来就等《三国赤壁》在海外上映,只要在欧美跟东南亚国家票房不俗,那就反手推《刺秦》。

到时候不管是上映还是直接卖版权,都一定能让李艺书大赚一笔。(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