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CNC苍蓝暮光 > OR8A-EP5:迦乐季(10)

CNC苍蓝暮光 OR8A-EP5:迦乐季(10)

簡繁轉換
作者:最后的河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9 14:48:57 来源:源1

OR8A-EP5:迦乐季(10)

【关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金字塔已取得进展的粗略计算:上述模型同受激辐射进行的光放大有明显区别,加重了逆向工程的嫌疑。设想一个由光学平面终止的部分反射平行镜……】——埃贡·舒勒的笔记,1979年。

……

1984年12月初,趁着对自己较为有利的舆论环境还未消失,包围着东孟加拉地区的孟加拉军开始向达卡发起试探性进攻。虽然孟加拉人在前后持续将近一年的奋战之中逐步占据了优势,达卡及周边地带仍然盘踞着数万巴基斯坦军队,而且这些在镇压孟加拉人的过程中已经和孟加拉士兵成为了仇敌的巴基斯坦士兵们是不可能轻易放下武器的。为孟加拉军出谋划策的德军顾问也提醒自己的盟友,最后阶段的战斗很有可能不是摧古拉朽的总攻而是另一场极为血腥的消耗战。

从10月开始,巴基斯坦军队在意识到了所谓的外国盟友根本不可靠之后便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不再寻求战场上的胜利,转而试图在失败的命运无法逆转的前提下留给未来的胜利者们一个难以处理的烂摊子。成千上万的士兵把全部时间用于摧毁东孟加拉的一切,这些仍然毫无悔改之心的军人发誓要让孟加拉人接手一片常人无法在其中生存的废土。

因此,孟加拉人悲剧性地发现他们和巴基斯坦人的立场发生了逆转。昔日以尽可能地破坏东孟加拉的设施为打击敌人的主要手段的孟加拉军不得不停止了相应的破坏行动,转而在德国人的支持下尝试着恢复控制区内的正常秩序。同时,他们也在警惕着达卡方向的一举一动,谁也无法预料巴基斯坦军队会在最后阶段做出些什么鱼死网破的事情。

忙碌的约阿希姆·汗参与了Z集团的许多会议,孟加拉指挥官们之间的分歧也让最早提出向敌人之中的动摇成员抛出橄榄枝的他举棋不定。以谢里夫·罗易为首的指挥官主张集中兵力突破防线、直捣达卡,摧毁东孟加拉巴基斯坦军队的指挥机关或迫使这些届时肯定不会玉石俱焚的家伙逃跑,那时其余地区负隅顽抗的敌人很快就会放弃抵抗;另一部分指挥官则主张首先攻击吉大港、完全切断达卡敌军的全部撤退路线,以一场绝对的胜利消除巴基斯坦方面报复的可能。

“问题就在这里,埃里希。”约阿希姆·汗望着手头的计划书,把难题抛给了麦克尼尔,“支持主攻达卡的人认为主攻吉大港的后果是剩下的数万敌军会和我们血战到最后一刻,而支持主攻吉大港的人则认为放那几万人逃跑的后果是敌人很可能利用这一部分兵力展开报复……甚至是勾结印度东北地区的叛军来摧毁未来新生的孟加拉人的国家。”

“达卡现在又成为一座鬼城了,长官。”麦克尼尔头也不抬地答道,“……两个计划都有合理性,而且大家都清楚我们没有办法把剩余的数万敌军斩尽杀绝。最终的结果无非是让他们成为俘虏还是以失去了战斗意志的逃兵身份撤出战场。”

“所以你会更倾向于哪一个?”

“吉大港。”麦克尼尔伸出右手食指,向上直指着天花板,“他们已经把东孟加拉破坏得一团糟了,要是让这些人再带着仅剩的那些还未被破坏掉的资源逃跑,我们的盟友将会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得到一片废土——他们甚至无法找到用来确保他们在这片废土上生存的工具。可以这样讲,假设战争在今年或明年上半年结束,最晚到明年的秋季或者冬季,我们就会在东孟加拉见证一场南亚地区最近3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饥荒。”

约阿希姆干巴巴地笑了两声,什么都没说。他对着麦克尼尔比划了一个手势,而后把自己选好的材料收拾在一起,去找拉赫曼上校开会了。

12月2日开始,Z集团的谢里夫·罗易所部(R部队)集中了全部兵力突击达卡西侧的敌军防线,试图再一次渡河并在河东岸建立牢固的桥头堡。有了阴差阳错地起义的巴基斯坦游骑兵们提供的重要情报,Z集团已经在之前的数次进攻之中有效地削弱了疲敝不堪的巴基斯坦军队,此时的总攻只不过是给注定的进程画上了休止符而已。

罗易的先头部队约有700人,主力包括之前在印度的德军军营里接受过训练的老兵还有那些从巴基斯坦军队中叛逃过来的孟加拉人士兵,这些多次在类似的渡河战斗中冲锋陷阵的孟加拉士兵们一马当先、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从防线上最薄弱的地带发起进攻,赶在敌人将防线上的缺口补好之前就抵达了东岸,而后在后续的接应部队的支持下迅速地开始搭建防御阵地。

孟加拉军建立防御阵地的流程同他们所能获得的装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某一支部队拥有从泰伦矿业公司缴获的工程机甲或是夏普敦公司秘密提供的类似产品,则他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搭建起较为稳固的阵地从而避免敌人仅用少量兵力或一些游骑兵就把他们赶回原位。自然,巴基斯坦军队也不会袖手旁观,每当他们确认孟加拉人试图渡河作战时,附近的巴基斯坦军队将摧毁那些树大招风的工程机械看作是行动中的头等大事。

最适合前去把孟加拉人推下河的自然还是游骑兵部队,然而此刻的巴基斯坦游骑兵却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约书亚·米切尔带领他手下的游骑兵叛逃一事给游骑兵造成了致命影响,同时也加深了巴基斯坦军队各部队之间的怀疑。游骑兵的指挥官们指责巴基斯坦军队在收到假消息之后不假思索地对一直保持着忠诚的外国友人和可靠战士痛下杀手,而陆军军官们则声称米切尔等人是早已通敌才会在遭到攻击之后立刻叛逃的。受到了侮辱又普遍在级别上低于陆军指挥官们的游骑兵指挥官们掘地三尺也未能找出米切尔等人通敌的内部证据,他们只得把这当做是陆军在关键时刻的落井下石。

由于游骑兵指挥官们消极备战,结果可想而知。谢里夫·罗易的先头部队在经历了前后5个小时的激战之后成功地在东岸立住了脚,现在他们离达卡外围地带只剩下几十千米的路程了。确认先头部队取得了圆满成功后,罗易命令主力部队配合大部队渡河、把西岸的巴基斯坦军队全部驱赶到另一侧。越战越勇的孟加拉人已经不再是当初只能在巴基斯坦游骑兵的镇压之下惊叫着四散奔逃的游击队员们,如今他们俨然拥有了比敌人更为强大的火力和武器装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们那忠实可靠的德印联军盟友还有时不时地间接充当了搬运工的敌人。

与此同时,位于达卡南部的孟加拉游击队也响应友军的行动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这些游击队员们或许永远无从理解他们的战友给麦克尼尔添了多大的麻烦,他们的眼中只剩下了这场即将结束的战争和可以期待的生活——也许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多亏东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军队已经摧毁了该地区的大量基础设施,孟加拉游击队员们只需要再象征性地朝着吉大港的方向开几枪就能让剩余的敌人陷入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孟加拉人的总攻开始时,达卡的巴基斯坦军队指挥机关除了组织各部队坚决反击之外,还在紧张地联络他们那并不可靠的外国盟友。驻扎在东孟加拉的将军们反复向仍然滞留在达卡的外国机构——尤其是美国的相关机构——询问合众国是否有介入这场战争的意愿,但没有谁愿意在这时候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答复。

“【用越南模式也可以】。”坐镇达卡的卡萨德看着破译出来的内容,哑然失笑,“这种话简直特地为了把美国人劝退而说出口的。”

“伊德里斯,达卡已经彻底陷入了混乱之中。”卡萨德的手下却没有他这么淡定,这些教士在面对不像巴基斯坦人那么虔诚地敬奉教法的孟加拉人时总免不了要腹诽几句。“我们再不采取行动的话,只怕我们就要失去主动权了。”

“达卡的秩序还在,此刻的混乱是某些人故意制造出来的。”老练的阿拉伯王子还没有在这时动手的打算,他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知道有些机遇的背后藏着自己无法承担的风险。“只要那些人还没有真正恐慌得四处乱跑,我们就仍然要保持着冷静。等他们也自乱阵脚之后,再行动也不迟。”

说罢,卡萨德便叫人继续去监视泰伦矿业公司的情况。埃贡·舒勒的试探已经证明阿克图尔斯·蒙斯克来自其他平行世界,麦克尼尔为此而决定必须想办法让蒙斯克吐露出一些同其他平行世界相关的情报——无论以什么手段。然而,既不能让蒙斯克当真有机会逃跑也不能直截了当地把他暗杀掉的卡萨德并不看好麦克尼尔的想法,他的直觉告诉他,之前他们所取得的一些情报或许只是来自于当事人的特殊心态:那些生前可能是某种更为危险的超自然生物的挑战者根本没有把他们当做值得重视的对手来看待。

如今的达卡重新变成了一座鬼城,这话一点都没错。有时候巴基斯坦军队的指挥官们并不能很好地约束其手下士兵在绝望中而诞生出的破坏冲动,这些士兵们会尝试着把视线所及范围内的一切都破坏掉,而且他们大概从未考虑过如此鲁莽的行为会给那些大人物的生活质量带来多么致命的影响。想到这里,卡萨德不由得为仍然下落不明的伯顿感到幸运。那家伙要是坚守到现在的话,可能会面临许多不妙的体验。

但不管怎么说,巴基斯坦军队还没有理由冲着仍然站在他们一侧的外国友人们动手。更重要的是,这些随时可以安全地从东孟加拉撤离的外国人同样是一些巴基斯坦人最后的希望。一旦吉大港失守,被围困在达卡的巴基斯坦人逃离孟加拉人报复的方式就只剩下了跟随着自己的外国朋友们一同逃跑。

至于成为俘虏,那是巴基斯坦军队的士兵们不敢去想象的。有几十万孟加拉人在这场大规模镇压中被杀,有上千万孟加拉人被迫流亡到了邻国,这也加重了印度人对巴基斯坦人的敌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谁愿意认输,谁就要在另一方的报复之中被屠杀殆尽。坚信战败之后会迎来无比凄惨的下场的指挥官和文官们试探性地请求自己的外国友人带着自己一起离开这片已经化为焦土的不祥土地,而他们的外国朋友们只需要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和一个暧昧不清的眼神就能让他们喜极而泣。

在这座所有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前程考虑的城市中,卡萨德和他身边的教士们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冷静。巴基斯坦人可以走,孟加拉人也可以来,甚至哪怕东孟加拉人成为印度的一部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仍然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无非是以哪一种形式罢了。正是由于对已有的规律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有着清醒的认知,卡萨德才会有勇气一直坚守在达卡。孟加拉自由战士的领袖们大可以在同僚面前大谈特谈模仿自己的印度人朋友们那样建立一个世俗化的新国度,然而有些土地只适合种植某几种特殊的作物。

没人可以违背自然规律,卡萨德不能,孟加拉人更不能。

从手下的汇报中断断续续传来的信息似乎证明阿克图尔斯·蒙斯克已经放弃了挣扎,这是卡萨德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的。蒙斯克需要为许多事情负责,例如巴基斯坦军队的负隅顽抗、偶尔出现在战场上的不明身份的游骑兵还有那些神出鬼没的印度东北地区叛军。谁若说不甘寂寞的蒙斯克突然改了性子,卡萨德当然要第一个反驳他——不,也许头一个跳出来发言的应该是伯顿。

彼得·伯顿虽然已经失踪了一段时间,他留下的关系网络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关键事项上没有对卡萨德保密的伯顿把他所掌握的某些重要人物的把柄也一并交给了卡萨德,使得卡萨德得以在伯顿下落不明期间利用这些关系继续搜集同阿克图尔斯·蒙斯克有关的情报。想必那些以为伯顿已死的家伙在被卡萨德敲诈的时候会被吓得神志不清,而卡萨德也并不介意先杀鸡儆猴、把几个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的敌人卖给日薄西山的巴基斯坦军队。

12月4日,斯塔弗罗斯控制下的白袍大斋会信徒们收到了一条来自卡萨德的情报。在通讯内容中,卡萨德声称他在巴基斯坦的可靠盟友获悉泰伦矿业公司最近把一些和孟加拉军有关的重要地点的情报交给了巴基斯坦军队,后者很可能在狗急跳墙之际给孟加拉人造成更大的损失。

“看来让伯顿离开达卡是个错误。”当斯塔弗罗斯把消息辗转告诉麦克尼尔时,后者不得不掩面而叹,“这种模棱两可的消息……卡萨德可能会觉得他自己很幽默,嗯?也许他应该多在巴基斯坦的军队中寻找一些愿意出卖情报的可靠交易对象。”

“伯顿没有尝试着在巴基斯坦军队里寻找更多的【盟友】是为了规避风险。”斯塔弗罗斯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掌握了权力的军人不只是军人,和他们有关的情报会从种种不同的领域泄露出去。”

“唉,这也我一直坚决地反对由军人掌握权力的理由之一。”说到这里,麦克尼尔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他不该在斯塔弗罗斯面前这么说,但希腊人似乎对他的态度没有什么意见,“一个人在一生之中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容易了,被迫肩负更多责任的结果可能是把所有事情都搞砸。”他盯着斯塔弗罗斯那双镇定自若的眼睛,换了一副比较轻松的语气,“不过,到了关键时刻,军人要有站出来给国家和同胞动大手术的决心和勇气。在这一点上,我想您是所有人当中最出色的,斯塔弗罗斯将军。”

孟加拉人的胜利对于麦克尼尔来说已经是注定的,他担心的是战事的最后阶段又节外生枝。因此,在接到了卡萨德的警告之后,他把排查任务交给了肩负情报工作重任的斯塔弗罗斯和卡萨德。同时,他也做好了在对吉大港的进攻开始之后趁火打劫的准备。那些危险的东西必须由他这样的人来保管和销毁,他才能彻底放心下来。

4日晚上,约书亚·米切尔在麦克尼尔前来看望他的时候主动提出要到前线去参战。对此不置可否的麦克尼尔承认自己手下目前缺乏可靠的执行人,但他又语重心长地对米切尔说,孟加拉人是不会允许一群刚叛逃没多久的前敌军这么快投入到战斗中的。

“但我有另一个办法。”看出了米切尔眼神中的失望后,麦克尼尔话锋一转,“孟加拉人可能不会同意让你们重新穿上动力装甲,然而他们必须要在各种事务上尊重德国人的意见。所以,如果你能接受的话,我可以给我的【同事】们写一些含糊不清的报告,以便说服他们把你投入到前线战场之中去为他们夺取一些重要的情报和资源。”

“听起来,德国人的装甲猎兵部队之中也有不小的秘密。”米切尔心领神会,“我能接受,伙计。你只管按照你的说法把和我们相关的情况报告上去,到时候我自己来解释。”

“好。”麦克尼尔点了点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唉,要是你一开始就在我们这边……我早应该做一些预案的。”

麦克尼尔说做就做,他马上着手给约阿希姆·汗还有人在印度的施密特中校写一份报告来说明这些叛逃到孟加拉人一方的巴基斯坦游骑兵们并非是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了内斗牺牲品的无辜者。他必须把握好分寸,若是画蛇添足的话,反而可能导致连同米切尔在内已经转危为安的【义士】们统统遭殃。

就在麦克尼尔为找个合理的借口让米切尔重返战场而苦恼时,因他的指示而开始重新调查巴基斯坦军队动向的卡萨德和斯塔弗罗斯有了新的发现。在白袍大斋会的协助下搜集了物资流动相关数据的卡萨德发现,之前被孟加拉空军压制的巴基斯坦空军最近似乎要开展新的行动。

迪迪埃·博尚接到斯塔弗罗斯的警告时已经是12月5日晚上了,他收下了同伴们通过可以利用的公开渠道发给他的情报,但麦克尼尔的进一步要求实在是他无能为力的。在一个错误的岗位上做出了出人意料的成就的博尚已经惹来了许多不必要的关注,这对于团队的整体行动——尤其是在战事收尾阶段——无疑是个重要的负面影响。

现在他只能指望自己培养出的【学生】们能领会他的意图了。

事实上,孟加拉空军的飞行员们也很想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摧毁东孟加拉的巴基斯坦空军的全部力量。但是,在多次交战中已经落入下风的巴基斯坦空军(尽管他们在规模上仍然超过孟加拉空军)采取避让态度已有很久了,如何找出这些频繁转移阵地的地鼠们也成了在规模上无法四处出击的孟加拉空军所要面临的主要麻烦。

12月6日凌晨,位于北线靠近印度边境地带的孟加拉空军基地突然发现了敌军的踪迹。察觉到情况不妙的孟加拉人当即决定还击,但他们的空中力量在分散后已经无法有效地阻止孤注一掷的敌人。很快,集结起来的巴基斯坦空军迅速地对北线的孟加拉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在爆炸中四散奔逃的孟加拉士兵们因遵照预案迅速疏散并反击而没有蒙受更大的损失。

敌人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们一直向着北方飞行,直到跨过了国境线也没有后退的意图。随后,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位于边境地带的德印联军和他们的孟加拉人盟友目睹了无比灿烂的烟花——他们有幸见证了战争开始以来巴基斯坦空军最成功的一次军事行动。

TBC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