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第26章韦见素拜相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6章韦见素拜相

簡繁轉換
作者:逍遥七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9 14:57:29 来源:源1

李隆基罢黜掉左相陈希烈以后,他要求杨国忠举荐一人作为宰相。

杨国忠好不容易把左相陈希烈排挤掉,他自然不允许别人跟自己分享权力,于是希望找个容易控制的人,而这个人就是文部侍郎韦见素。

文部侍郎韦见素是个不错的人选,他至少没有心思跟杨国忠争权夺势,反而一直在帮助杨国忠打击安禄山。

本来杨国忠苦于没有理由举荐韦见素,没想到李隆基主动给他送来枕头。

李隆基为了报答韦见素当年在相王府的恩情,旋即任命他为武部尚书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丶知门下省事。

杨国忠成功帮助韦见素登上宰相之位,他们两人共同执掌朝政。

这条消息很快传遍天下。

范阳郡,蓟县。

安禄山在节度使府接到这条消息,他气得暴跳如雷怒骂道:「这杨国忠到底是给陛下灌了什麽**汤,竟然能把韦见素推到宰相之位,这天底下谁不知道他们两人是一夥的啊!」

严庄丶高尚丶阿史那承庆三人看着安禄山在无能狂怒,这事情发展确实比想像中还要糟糕。

本来安禄山还以为自己能够入朝拜相,再不济也是吉温和韦陟接替陈希烈的所有官职,不曾想到李隆基反而委任韦见素为宰相。

严庄则是苦口婆心劝谏道:「节帅,我早就跟您说过啦,陛下早已不是那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天下大权完全掌握在杨国忠的手上,接下来他肯定会集中精力对付您。」

事到如今,安禄山这才发现自己实在小觑杨国忠,他愤愤不平怒骂道:「杨国忠,你这奸贼丶恶贼丶逆贼,老子明明跟你无冤无仇,你就非要把我往绝路上逼是不是!」

安禄山猛然发现到自己这路越走越窄,他再这样下去真的必死无疑。

「承庆,你估摸着本帅举兵有几分胜算?」

安禄山脸色铁青问道。

阿史那承庆从军事角度看待问题,他自信满满说道:「只要节帅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大军从太原府出发南下,河东道沿途郡县必然无人胆敢阻拦。」

「河东太守韦陟正好又是节帅的人,蒲关和蒲板桥连打都不用打,关中门户洞开,大军便能直接入关。」

「若是派遣精锐骑兵作为先锋部队,不出十天便能抵达长安城下,届时节帅完全可以挟天子以令群臣。」

阿史那承庆分析得非常有道理,很多人不知道在天宝十三载的时候,安禄山的军事优势究竟有多麽大,他完全能效仿董卓行事。

安禄山开始发现这长安城好像比契丹还容易打,他也没想到阿史那承庆真有作战计划。

严庄丶高尚丶阿史那承庆三人都在等着安禄山表态。

结果安禄山事到临头又不敢采取行动,他故意找藉口推辞道:「陛下封我为王,赐我三镇兵权,待我如子,我真不能背叛他。」

「更何况这北方契丹还尚未平定,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也不会坐视不管,河西丶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更会出兵勤王,到时候我们又该怎麽办呢?」

阿史那承庆倒是也有办法应对,他自信满满说道:「只要节帅抢在他们前面进入长安,这天下大势便在您的掌握之中,届时以皇帝陛下的名义发布旨意,我就不信安思顺和哥舒翰真敢硬来。」

「要是安思顺和哥舒翰真敢带兵直闯关中,那麽节帅大可跟他们打上一场,战而捷必得天下,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对此安禄山确实有些心动,可他还是不敢采取行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跟他一起干,于是继续找藉口推辞道:「现在这局势还不明朗,你们先退下吧,这件事情容我好好想想。」

严庄丶高尚丶阿史那承庆三人无可奈何离开节度使府。

他们私下聚集在一起唉声叹气。

严庄一脸痛心疾首说道:「节帅真是老糊涂啦,他明明有机会改变一切,就算效仿高祖皇帝改朝换代那也绝非难事,我就搞不懂他为何非要瞻前顾后?」

高尚同样捶胸顿足说道:「咱们三人给节帅出这谋反主意,而他却没胆子采取行动,像他这样优柔寡断的人岂能自保?这次不亡那也难逃下次。」

阿史那承庆见到他们两人对安禄山产生不满之意,他旋即跟着帮腔说道:「可惜咱们三人一腔抱负,满腹韬略,只能用来给这庸主看家护院。」

「他明明有这麽好的机会却不珍惜,我就不信满朝文武没人看出这些隐患。而他只要一声令下,三镇兵马南下入关,这天下大势不就尽在掌握了吗?」

严庄丶高尚丶阿史那承庆三人作为安禄山的三大谋士,他们拼命蛊惑安禄山起兵造反,无非就是想要个从龙之功。

可是安禄山明显不太情愿走上造反这条道路,他认为情况还没恶劣到这种地步。

不到万不得已,自己绝对不能起兵造反。

阿史那承庆作为安禄山的三大谋士之一,他非常清楚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实在少见。

一旦大唐朝廷反应过来,安禄山再也没有机会速战速决,正所谓战机稍纵即逝。

有人肯定会好奇天宝十三载安禄山的军事优势有这麽大吗?

答案在于安禄山还是名副其实的河东节度使,他通过高秀岩和张通儒控制住河东军。

其中高秀岩发挥着极大作用,他曾经在王忠嗣举荐之下出任河东藩镇的都虞侯,执掌军纪,在河东军中深耕多年。

为此安禄山把高秀岩请来担任河东节度留后,但又不让他在太原城任职,于是让他以云中太守的身份兼任大同军使以及云中守捉使。

由于高秀岩实际上没有在太原城任职,所以他这河东节度留后反而有名无实,仅仅只是掌握河东军的两支军队。

张通儒这个留后判官反而变得有实无名,他坐镇在太原城中知留后事,还得到河东节度副使杨光翽的大力支持。

当年吉温调离河东军的时候,安禄山为了拉拢天兵军使杨光翽,故而举荐他为河东节度副使。

现在杨光翽同样也是站在安禄山的阵营,但他很快就会改旗易帜投靠到杨国忠的门下,究其原因在于他也想要转正成为河东节度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