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第76章李隆基大逃亡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76章李隆基大逃亡

簡繁轉換
作者:逍遥七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9 14:57:29 来源:源1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

崔乾佑和安守忠两人带兵进驻潼关。

姜天骄在此整顿兵马扩充军队,他在灵宝之战中俘虏到九万唐军,而这里面就有五万唐军来自河西和陇右两大藩镇,以及河陇十三部落的番兵。

由于火拔归仁等唐军降将投诚归附,所以姜天骄非常轻松把这五万唐军收入麾下,使得他在潼关兵力高达八万大军。

崔乾佑和安守忠两人瓜分掉另外四万唐军,他们从中筛选出精兵猛卒一万多人,余者沦为奴隶通通送到东京洛阳进行变卖。

随着姜天骄初步整顿完毕以后,他跟安守忠开始向长安城发起进攻。

本来崔乾佑也想跟着一起进军长安,然而潼关必须留有大将镇守,他只能把这机会留给姜天骄和安守忠。

就在姜天骄和安守忠率兵向长安进军途中。

这天凌晨,李隆基迎来这辈子最黑暗的时刻,他连夜带着杨贵妃等人秘密逃出长安。

这支逃亡队伍在陈玄礼所率禁军的护卫下,从延秋门出太极宫匆忙向西而逃,只有住在太极宫内的皇家眷属才有幸跟着他逃出生天,其馀妃嫔丶公主丶皇子丶皇孙等全被抛弃。

杨国忠在路过左藏国库的时候,他吩咐逃亡将士能拿多少拿多少,随后正欲放火将其烧掉。

「杨卿,这火还是别放了吧!」

李隆基满脸哀伤阻止下来。

杨国忠一脸疑惑说道:「陛下,可若不烧掉国库,这些东西都会白白便宜给叛军。」

李隆基泪流满面解释道:「朕在位治国四十四年,无恩德以加百姓。而今兵灾即将来临,如果贼人来了得不到它,必然会大肆劫掠百姓。还不如把国库送给他们,免得让长安百姓跟着受苦。」

「好吧!」

杨国忠只能放弃焚烧国库。

李隆基等人出长安西门后,很快便走过西渭桥。

杨国忠为了避免叛军尾随追杀,他在逃亡队伍过桥以后,随即下令放火焚烧掉西渭桥。

李隆基突然见到西渭桥烧起大火,他随即对着杨国忠痛斥道:「杨卿,官员和百姓都在避贼求生,你又何必断绝他们生路?」

「高将军,麻烦你去处理下吧!」

李隆基吩咐高力士带人回去扑火,让他把火灭掉再回头追赶队伍。

原本李隆基已经忘记大唐百姓很多年,可他在这最后一刻还是良心发现。

这天早上长安城人心惶惶。

大部分恪尽职守的文武百官仍然坚持上朝,直到宫门打开后,才从宫女和宦官口中得知皇帝陛下早已跑路。

李隆基逃亡前留下诏书,他委任崔光远为京兆尹丶西京留守丶京畿道采访使。

由于李隆基秘密出逃,所以长安到处发生骚乱。

有人放火焚烧左藏大盈库,企图去抢运财宝,以至于还有人骑着驴子闯入宫殿。

崔光远连忙招募官员代理府丶县职务,守卫宫殿,以雷霆手段杀死一大批人这才平息骚乱,同时派人去跟姜天骄请降。

正好崔光远也是出自博陵崔氏,他跟崔乾佑属于同一宗族。

边令诚听闻叛军正在大举逼近长安,他拿着一大串宫禁重地的钥匙跑去寻找姜天骄。

皇帝陛下可以抛弃臣子私自跑路。

那就别怪臣子择木而栖另择明主。

姜天骄得知李隆基已经开始跑路,他立刻带着一万骑兵直奔长安。

李隆基为了避免叛军追杀上来,他过了西渭桥后继续向西进发,以宦官王洛卿为前导,告谕沿途郡县准备饭菜进行接待。

这支逃亡队伍从凌晨到中午总算抵达咸阳县的望贤宫。

大部分人饥肠辘辘本以为有饭菜可吃,没想到咸阳县的官吏早就跑得无影无踪,就连负责前导的宦官王洛卿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

李隆基见此情形痛哭流涕:「看到我大唐真是气数已尽了吗?」

「陛下,咸阳官吏只是为了躲避兵灾而去,请您千万不要多想啊!」

杨国忠跟在李隆基身边安慰道。

李隆基只能命令宦官们在咸阳街头张贴皇帝驾临的告示,希望当地百姓能够出面接待。

结果告示贴得满大街都是,响应号召的人却一个都没有,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没人愿意出来接待李隆基这个昏君。

眼看着所有人的午饭都还没着落,李隆基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杨国忠见此情形也顾不得什麽面子,他亲自拿着钱财挨家挨户去购买粮食,希望能让李隆基先行充饥。

或许是杨国忠主动放下身段挨家挨户去买粮食,一部分善良百姓不忍心见到天子挨饿,于是挑来很多米饭丶烧饼丶大豆。

对于咸阳父老这般雪中送炭,李隆基自然是大为感动,这就代表着百姓还没完全抛弃他,随即命令高力士拿钱酬谢。

在这些咸阳父老中,年纪最大的郭从谨见到天子这般憔悴落魄,他忍不住跟着伤心落泪,于是走到李隆基面前进言道:「陛下,安禄山包藏祸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没人揭发他的阴谋,可您为什麽就是不相信啊?」

「当初不是没人告发安禄山,可您却把举报之人诛杀,这才导致祸乱的发生,以致陛下不得不流亡到此。」

「自古明君务求天下忠良,而使自己耳聪目明,其缘由正是在此。」

「我还记得宋璟当宰相时,他经常屡屡犯颜直谏,天下赖以太平。可是后来朝中大臣再也不敢说真话,只知阿谀取容讨陛下欢心,因此宫阙之外陛下一无所知。」

「那些远离宫阙的臣民早知会有今日,但由于宫禁森严不能面见陛下,臣民区区效忠之心无法上达。要不是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我又怎能亲睹陛下之面而一诉衷肠呢!」

这话一出,李隆基顿时悲从中来,他也不禁掩面而泣,怨恨自己快要把大唐江山葬送得一乾二净。

李隆基听完咸阳父老郭从谨的肺腑之言,他愧悔难当只能老实承认:「此朕之不明,悔无所及!朕甚愧之!」

在咸阳父老的众目睽睽之下,李隆基公开承认错误,他也希望能够得到谅解。

李隆基打发郭从谨离开后,他把饭食分给随从官吏先吃,再让禁军将士分散到各个村落去找吃的,自己挨到最后才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