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大明宫。
李隆基站在寝宫中仰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铅灰色的穹苍中不停落下的雨水,他老脸悲伤对着旁边的高力士说道:「这大雨一直下个不停,你有什麽话不妨直说吧。」
在这一刻,李隆基意识到杨国忠在欺骗自己,他想要从高力士这边听听真话。
高力士望着日渐苍老的李隆基,他伺候皇帝已经几十年,不由自主哀叹道:「陛下您把国家大权尽数交给宰相,致使赏罚无章举足失措,微臣哪里还敢再说什麽。」
这一句话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明白了。
高力士寄希望于李隆基能够幡然醒悟,他认为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
本来高力士认为李隆基只有两个反应。
要麽认为这是逆耳之言,由此便能证明他确实是个昏君。
要麽认为这是忠直之言,由此便能证明他确实是个明君。
没想到李隆基是个既糊涂又清醒的皇帝,他对于高力士的忠言选择沉默。
又或者是李隆基已经无力改变任何事物,只能做一天皇帝享一天乐,让这一切顺其自然,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本意是好的。
时代的局限。
历史的遗留。
无奈的抉择。
暂时的困难。
必要的牺牲。
伟大的探索。
发展的阵痛。
曲折的前进。
后人的智慧。
高力士见到李隆基还在装傻充愣,他刚准备继续进言。
李隆基抢在前面说道:「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高力士乾脆豁出去劝谏道:「陛下,云南屡屡战败丧师,藩镇边将又拥兵太盛,陛下该如何防范他们?微臣担心一旦出现祸乱恐将难以挽救,这又如何谈得上无忧?」
这话一出,李隆基面色不悦怒斥道:「爱卿不必再说,朕自有分寸。」
普天之下能在李隆基面前说真话的人,恐怕只有高力士一人,可他同样也无法唤醒这老皇帝。
高力士负责宫门警备和皇帝近卫,李隆基加封他为右监门卫大将军丶骠骑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真可谓是权倾内外的大宦官,就连太子李亨在他面前都要称呼「二哥」,其他皇孙和公主们称呼他为「高翁」。
虽然高力士是个权倾内外的大宦官,但是他跟历史上那些弄权乱政的宦官比起来,这品质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
高力士常年陪伴在李隆基的身边,关键时刻都是他在帮助皇帝下定决心。
除了在必要时刻向李隆基进几句忠言外,高力士从来不敢揽权干政,因此满朝文武对他非常放心,就连李隆基本人也都始终信任他。
如今杨国忠权倾天下一手遮天,文武百官噤若寒蝉,天底下估计只有高力士胆敢秉公直言。
然而高力士能说真话,李隆基未必能听得进去。
李隆基不愿意再听高力士的忠言,他毫不留情转身离去。
高力士见状也不继续劝谏,他只希望李隆基能够早点醒来。
随着御史们把扶风太守房管抓到御史台控制起来,各地官员再也无人敢上报灾情。
韦见素没收到各地官员的灾情汇报,他还真以为杨国忠有在办事。
果然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河东节度副使杨光翽为了投靠杨国忠,他委派亲信吴象之来到长安送礼。
而这礼物就是韦陟的罪证。
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人立刻召见吴象之。
「吴象之?」
「听说你曾经在韦陟手下为官,正好也是河东人,不知你能告倒韦陟吗?若能办到此事我便提拔你当御史。」
杨国忠非常大方开出条件。
吴象之听闻告倒韦陟就能当上御史,他拍着胸脯保证道:「右相,我手上就有他贪赃枉法的罪证,只要把这罪证交给御史台,那他肯定必死无疑。」
「好!」
杨国忠顿时感到欣喜若狂,他实在没想到这麽容易就能扳倒韦陟,于是对着吴象之说道:「那你就把韦陟的罪证交给我吧!」
「且慢!」
韦见素见状立刻阻止下来。
杨国忠和吴象之两人一脸懵逼。
「吴象之,你先出去下,我有事要跟右相商谈!」
韦见素索性屏退吴象之。
「是!」
吴象之不敢违背韦见素,他老老实实退了出去。
杨国忠脸色不悦质问道:「会微兄,莫非你在同情他韦陟吗?」
「右相你误会我啦!」
韦见素郑重其事解释道:「我当然不是同情韦陟,反之我还要借他之手把吉温一网打尽,说不定还能一鼓作气扳倒安禄山。」
「哦?此话怎讲?」
杨国忠听闻能够扳倒安禄山,他这精神顿时就起来了。
韦见素一脸正色说道:「右相,这告发韦陟贪赃枉法不能由你去做,而是应该交给吴象之,让他本人亲自前往御史台送上罪证,这样才能做到引蛇出洞。」
「请问如何引蛇出洞?」
杨国忠锲而不舍追问道。
韦见素只能继续解释道:「右相,你不妨好好想一想,这吴象之曾经是韦陟手底下的官员,若他跑到御史台告状,那麽韦陟会采取什麽行动?」
「这还能有什麽行动,无非就是找人帮忙。」
杨国忠理所当然说道。
「对!」
韦见素直接图穷匕见说道:「请问这韦陟会找什麽人呢?在御史台中又有何人能够帮他?」
「吉温!」
杨国忠瞪大眼睛瞬间反应过来,他兴奋得低声说道:「会微兄,你真不愧是我的左膀右臂啊,我怎麽就没想到这一层呢。」
「吉温作为御史中丞,而他又是酷吏出身,正好还跟韦陟关系密切,这两个人肯定会勾结在一起贪赃枉法,真是老天爷在助我一臂之力啊!」
「只要我能抓到吉温和韦陟的罪证,就能拔出萝卜带出泥,顺带把安禄山给拖下水来,到时候他同样也是百口莫辩。」
这些全部都在韦见素的算计之中,他可不是吃乾饭的人。
除此之外,韦见素还准备藉此扩大事态,直接把安禄山在河东军的亲信将领一网打尽,帮助杨光翽掌握住河东军,让他死心塌地站在大唐朝廷这边。
韦见素为了拉拢杨光翽弃暗投明,他不惜以河东节度使作为诱饵,这才顺利拿到韦陟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