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74章 要宰就宰士大夫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74章 要宰就宰士大夫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45 来源:源1

第74章要宰就宰士大夫(第1/2页)

眼见那陆佃败退下来,一时间,书院中近半的学子都露出了失落,憋屈,难受,以及愤懑之色。

这些人都和陆佃是差不多的,有学识而少见识,本来就是照着圣贤书鹦鹉学舌的,与人辩论,也是以圣人之言为底气。

如今这圣人之言居然被王小仙所驳斥,一句不合时宜就否认了他们的无数努力,虽然看似是占了上风,噎得他们和陆佃一样全都是无话可说,但心里却显然是不服的,更多的还是一种“竖子不足与谋”的感觉。

甚至已经有人在小声地嘀咕:“明经到底是明经,不学圣人之言,还满口胡话妄语。”

只是他王小仙在江宁的地位特殊,这些人也是不好当面这般与他分说罢了。

良久,却是龚原主动打破了沉默道:“介白兄此言虽然桀骜狂妄,但也确实是有几分道理,然而老师主张,青苗之法可以因地制宜,收取两成左右的利息,为何在你眼里还是不行呢?您所说的两倍利息,乃至于十倍利息,又是利从何来呢?”

王小仙闻言笑道:“龚通判可知,下属在反对上司新政策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么?”

“是什么?”

“就是严格执行上司的命令,乃至于加倍执行上司的命令,就比如,这青苗法。”

这青苗法毕竟是上过高中历史课本的,可谓是大名鼎鼎,也是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亦或者称是熙宁变法中,最有名,也争议性最大的一条变法了。

“官府借给百姓钱粮过荒,明年时收取两成到三成不等的利息,至少初衷是毫无疑问的良政,因为豪强和形势户放贷普遍都是四成,五成以上”

“然而若只是将这青苗法当做一条财政之法,那就想得太简单了,在王公的设计初衷里,青苗法其实也是抑制土地兼并,甚至一定程度上属于社会再分配的手段。”

“我可以确定,这青苗法在实施的过程之中,一定会产生强制摊牌,乃至于层层加码的情况,本来说好的三成利,结果收起来就是三成五,四成,本来人家不缺钱粮,但是官府顶着指标的压力一定会强行找人摊派。”

龚原闻言笑着站起,就要反驳,却听王小仙道: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就是青苗法实施的最大阻力了,不过我却认为,这也没什么不可,就算明知道有摊派,这件事也依然可以搞,甚至强行摊派青苗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穷人借钱,是需要富人担保的,而且不保还不行,这个担保是强制的,到时候穷人还不上,官府会去找同乡的富人去要,这其实不就相当于是把富人的钱,分给了穷人了么?而富人得到的却只是穷人的欠条而已,如此,岂不也算是贫富相济么?”

一时,书院众人面面相觑,竟是都被王小仙给震住了。

别看他们学的是新学,但是对青苗法的研究大多都还只是在理论上,纸堆里,除了龚原之外又都是一些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政务经验,能想得到强行摊派,已经是殊为不易,却是还真没人想到均贫富这个问题上。

要知道均贫富这个事儿,在封建社会本身也不是什么正确的思想啊,凭什么要让富户用自己的钱去补贴穷人呢?

最关键的是,他们这些能够拜师王安石的人,尽管都还没有考试,但实际上却是也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士大夫阶级的。

割富人的肉去补贴穷人,这岂不就是要割他们的肉么?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均贫富这个概念被王小仙这么一提,这些人自然本能的反应就是错的,再说儒家本来就讲规矩讲安分,任何事实上的由官府主导的均贫富行为,本质上也确实都是对儒家思想的背叛。

在古代社会,安贫乐道是个好词儿,甚至说到底儒学的目的,教化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这世上的每个人都尽可能的安贫乐道么?

“荒谬!实在是荒谬,青苗法首要在于便民,在于抑制土地兼并,乃是善政,就算是收取利息,那也是为了缓解财政紧张,是为了富国强兵,何来的什么贫富相济之歪理?荒谬,实在是太荒谬了。”

王小仙闻言干脆俩手一摊:“行吧,你们说王公没这个意思,那就没这个意思吧,反正他有没有这个意思,这青苗法最后也一定会被摊派,贫户借贷,也一定需要富户担保,富户担保,就一定会造成富户破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4章要宰就宰士大夫(第2/2页)

龚原:“所以变法之要,首在用人,只要用人得当,吏治清明,纵有摊派,也不过是小节,定与大局无碍!”

王小仙闻言皱眉:“龚师兄,我记得你好像是七八年前的进士吧,不是已经当了七八年的官了么?怎么还这么天真呢?”

“你……”

正说着,却是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老成的声音道:“因为他是一甲的进士,所以自打中榜之后,一直是在翰林院,国子监等清贵衙门做事,他这是刚外放,缺少地方上真正的经验。”

众人回头,发现正是一身黑衣的王安石,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了门口,也不知道他听了多少。

“王公。”王小仙拱手道。

“老师。”众人纷纷行礼。

“免了。”

王安石示意众人不必拘礼,而后还是笑着道:“有时候一甲的进士反而没那么容易出名臣,原因就在于此,清贵固然是清贵了,但是基层经验却是往往不足,就算有朝一日官拜宰执,搞不好却还是会有不接地气,不理解真正基层的问题,这一点上,却是反而不如那些四甲五甲,乃至你们这些明经的了。”

“不过介白,我刚刚听你的意思,你似乎是认可用这青苗法来行这贫富相济之事的?若是你连贫富相济都可以容忍和接受,又为什么认为此法会不可行呢?”

王小仙反问:“王公您拜相实行新法已经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所以你试行这青苗法,真的是有贫富相济的意思么?”

“呵呵呵,你猜?”

王小仙闻言笑着摇了摇头:“不猜,你承不承认自己心里清楚就是了,然而即便是如此,我还是反对,因为我一向认为,劫富济贫,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劫谁的富,济谁的贫呢?到底多有钱,才算是富户,又应该被劫呢?”

“说得直白一点,绝大多数的地方官府,能力是不够的,你让他们去劫真正的大豪右,大形势户,他们是没那个本事的,所以很有可能,最终这所谓的劫富,劫得都是中产之家,小康之家,而让真正的豪富逃过一劫。”

“我们可以做一个推演,县衙拿着指标去摊派,让无数的小地主给贫户作保,贫户还不上,小地主就会被官府追索得家破人亡,小地主的地,自然也就成了公田,如此,倒也没什么,国家现在陷入了困难,总要有人哭的,总要有人去苦一苦百姓的。

小地主去哭,已经是最理想的结果了,自古以来能够颠覆天下的,要么就是士林门阀,大姓豪右,要么就是赤贫黔首,从来没听说过商人,书生,小地主这种中产能成事的,所以这些人本来就是天底下最好欺负的人,这个道理,旁人不认,我却是认的。”

“然而且不说南北有别,你这青苗法在南方实行以下则还罢了,因为长江以南确实是有大量的小地主可以盘剥,北方执行,是一定要生乱的。就说这田吧,小地主破产之后他们的田亩充公一定会做公田,可是朝廷要如何处理这些公田呢?”

“我知道,你一定有着十分完善的规则,可是您看啊,仅仅是咱们一个江宁府,富绍庭就能侵吞一千多倾的公田,放眼整个天下,又该有多少呢?公田,到底是公家的田,还是会和前朝一样,落入豪右的口袋呢?”

“杀一批中产,赈济百姓,孝敬朝廷,这是眼下应对朝政危机的解决之道,看就怕杀了这些中产,这些真正的民脂民膏中,只会有少部分落入朝廷之手,更少的部分喂给底层赤贫聊以果腹,怕就怕其中的大头,落入无数个富绍庭这样的人手里,那,王公你就真的是咱们大宋的罪人了。”

“王公,我的意思不是说您劫富济贫的事情做得不对,而是说你劫掠中产之家不对,要劫,您得劫大的,您得劫官户的,劫士大夫,劫豪右劫形势户的富,赈济最底层的百姓。”

“治理天下,难道不应该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最终使天下人人小康,才是真正的治世么?劫掠小康之家去济贫户,只会让豪右之户扩张无度,最终导致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导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时候,大宋就真的要亡了。”

“所以,您的青苗法还是不好,这是一条在中产身上开刀的法,宰杀中产是救不了大宋的,要宰,咱们就得宰士大夫才行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