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12章 王小仙的驭下之术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12章 王小仙的驭下之术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45 来源:源1

第12章王小仙的驭下之术(第1/2页)

翌日清晨,王小仙背着一大壶的茶水,与王小虎合力,两个人费劲巴拉地抬着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樟木箱子,一同上了县衙点卯。

“官人,您这是抬了什么东西来了差上啊?”

几名他手下的胥吏税吏之流和他也已经混的熟了,知道王小仙这官人对自己人还算随和,好奇之下,纷纷主动地问道。

王小仙也没卖关子,直接将箱子打了开来,露出里面黄澄澄的满箱铜钱。

“昨日那徐家缴税之时迟滞阻挠,多罚了他十匹丝绸,在市集上卖了这些钱,一共是三十五贯钱,我就不拿了,给你们分了吧,晚上拿点钱,买点肉食荤腥回家,也和婆娘好好吃上一顿。”

众人见这居然是分给他们的钱,自是纷纷上前取用,欢喜不已,看王小仙的眼神也是愈发的热切了起来。

“王官人,王小官人,您二位喝茶。”

立刻,就有那殷勤懂事之人,取了早就备好的茶水给他倒上。

王小仙喝了一口之后却是微微一愣:“我们家的茶?”

“小官人家的茶汤,又好喝又方便,还便于携带,咱们现在都是买了一大壶,带到衙门里来喝。”

王小仙:“这样,那是我思虑不周了,咱们衙内也有烧水,明日,我去取一些制好了散的茶叶回来,咱们就在衙内冲泡便好,自己家的东西,就不收你们钱了。”

众胥吏一听喝茶不要钱,一个个的却是愈发的高兴了起来,都忍不住咧嘴笑,几个相熟悉的还隐晦地对了一下眼神。

【这位王小官人虽然刚正清廉,但却也是很懂事的么。】

事实上王小仙正式下来为官虽然不久,但是几日的功夫,也足以让下边这些人的了解了他的秉性,知道他不畏强权,公正清廉。

老实说他们这些做胥吏的并不喜欢这样的上司,再加上他年纪又轻,这些胥吏也怕他是个什么都不懂,只有满腔热血的一个理想主义者,甚至有些胆子大,资历老,人头熟的,已经打算联手做局,给这位小官人一点教训尝尝,让他认识认识这个社会的险恶了。

不成想他居然,也还是挺懂事的么。

却见王小仙坐在椅子上,让王小虎也在一旁歇息了,笑着道:“我朝胥吏,虽然仁宗皇帝慈悲宽厚,开始给你们发放‘食钱’,但一般也就每月三五百文而已,这点钱,够干什么的呢?

据我所知,这江宁城内,酒楼里的店小二,日俸也有一百文左右呢,咱们这些为朝廷办差,辛苦做事的,一月所得银钱,不过相当于酒楼里的店小二三五天的劳作所得,若是指着这点俸禄过活,那不是老鸹窝里掏蛋,穷到底了么?”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道理,北宋社会,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古代封建社会,都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廉政,就大宋这些底层公务员每个月300-500文的工资,都还是宋仁宗仁厚心慈,给加上去没多久的。

同时期开封周边的樵夫,砍半天柴进城去卖,卖完再歇半天,可以得80文钱。

指望底层胥吏廉政清明,家里吃什么喝什么呢?

顺便说一句,月薪300-500文的标准,是根据兵卒的军饷定的,也就是说在大宋当兵,军饷就是300-500文,差不多相当于开封城大酒楼里店小二两到三天的日薪。

王小仙只是想表现出一副刚直的样子来作死,但是过分刚直,若是连下属都笼络不住,这些个胥吏都是在这干了多少年的了,一部分是科举不第的读书人,一部分则本来就是这江宁想的豪强大户出身,若是联合起来整他,那他还当个屁的官,又如何还能为国而死呢?

到时候挤兑得你什么事都干不成,成了个纯纯的大废物,谁还会冒着风险刺杀他这个朝廷命官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章王小仙的驭下之术(第2/2页)

要做一个刚直到求死的好官,欺上可以,却是万万不可欺下的。

“这个钱你们一会儿分了,日后再有敢抗拒税款不交的,便多收两成的罚金,这钱,就分给你们了。”

“我也知道,你们的俸禄不够花。正好今日所有人都在,我把我的规矩说一说,我这人自认为官也算清正,也知你们靠俸禄都无法养家糊口,虽然我可以做主给你们分一些羡余,但我也知道你们必取偏门,然而偏门手段在我看来,亦有灰,黑之别。”

“所谓黑者,篡改税籍,帮大户隐瞒田产织机,将富户之田,移花接木到贫户的身上,亦或者干脆给普通三等中户定个二等上户,将上田在鱼鳞册上登记为下田,甚至荒地。”

“亦或者是私设关卡,勒索沿途过路商旅,这些黑的手段,以前有过的,你把鱼鳞册给我改回来,私设的关卡给我撤了,我既往不咎,以后如果有的被我查到,必与你不肯罢休,豁出性命不要,也定要尔等好看!”

所谓公生明,廉生威,王小仙虽只是上任不久,却是已然在下属面前有了威名,一时竟还真将这些税吏给震慑住了,纷纷低下了头,不敢看他。

“不过这所谓灰者么……我想了一下,大致有三种手段,也既是秤头火耗、包揽代纳、截留挪用,嗯,应该没有别的了吧?”

“秤头火耗自不必说,夏税收不收钱都需要折色,多折出来的钱,你们自己分了就是

其次是包揽代纳,有些富户,大户,懒得来固定的地点缴税,各位辛苦一点,亲自上门收取,赚他一点‘脚夫’之财,实属应该,

就这一两日,我的意思是咱们不妨商议一个章程出来,这脚夫钱具体怎么收,咱们弄个表,明码标价的都给他们写出来。”

“这两项,秋税时候是比较容易收得到钱的,夏税能收到的也不多,这夏税的大头,就是截留挪用了,也既是利用时间差,趁着这些税款尚未上缴的部分,暂时挪用,一般用来短期借贷,以获取利息。”

“我说一下啊,朝廷规定,县税需要在30日内将收到的税款送到府衙,咱们江宁县本就是江宁府的府衙,县即是府,这就剩了30日的时间,从府衙运到两浙路转运使司,需要20日,

若是咱们和府衙胥吏勾连,至少可以再多出十日来,借口筹办舟车,可以再拖延十日,再加上收税本身又都会提前收一点,这笔钱在咱们手里放着,有差不多至少3-4个月的时间用来放贷生息。

若是切实需要拖延,还可以借口税船遭遇风浪,返港维修,这一招,虽不太可能常用,但一旦用了,再拖延两到三个月,问题不大。”(历史上两浙路把这个借口一连用了十七次,将上边当傻子耍)

“咱们江宁县的夏税,每年差不多是一万贯左右的钱,一万四千匹左右的绢,一万两左右的丝绵,盐茶不定,也不归咱们管,全都折算成钱的话,大概有个七八万贯的样子。”

“也就是说,咱们这些人每年都有大概七八万贯的钱,拥有最少三个月,最长大半年的时间,可以周转生息,这个钱,本来就是你们该拿的。”

“其实我建议你们呀,没必要非得拿这个钱去借贷,不超过半年的借贷,风险太大了,什么人会借这个钱呀?遇到那走投无路,拿这钱救命的,他半年后能还上这个钱么?还不上,你不把人逼死,能行么?丧尽天良啊,更何况逼债伤人性命,一旦上边查下来,你们要如何是好?”

一年长一些的税吏问道:“那官人您……可有其他良策?”

王小仙笑着一指那桌上茶水,道:“你们觉得我家这特制的泡茶茶水如何?若是用这笔钱咱们购置茶苗,以我家中秘法炮制,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咱们加个价,翻个倍,能全部卖得出去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