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46章 你图啥?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46章 你图啥?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45 来源:源1

第46章你图啥?(第1/2页)

宋押司是经年老吏了,老吏么,最大的能耐自然便是人头熟,不夸张的说,整个江宁府五个县,不管是官户、富户、形势户,就没有他敲不开的门。

看似权力不大,但他说联合江宁府所有富户豪强联合买田并且对抗朝廷的这个事儿,整个江宁府就他一个人能干,恐怕还真不是在胡吹。

而且这还真是一个很有可能,能保下王小仙性命的办法。

北宋是最怕暴民生乱的朝代了,底层民愤加上本地富户的组织,那是真的能将江南这一小片天给掀了的,再加上他们也不是不给钱,又占住了大义,朝廷对这些地头蛇妥协的可能性确实是很大。

如果王小仙真的想活的话可能就答应了,这些胥吏的能量真的也不好小瞧的。

摇了摇头,王小仙道:“一百五十贯,这个钱也还是太少了,这些田都是朝廷的,也是咱们江宁府的百万百姓的,我想用这些田呢,做点实事儿,当然,我也清楚,你说得很对,时间有限,想要靠卖来处理这些公田,全江宁,所有的富户加一块也不见得能拿得出五十万贯的现钱出来,真卖这个数,他们也许就不买了。”

“所以我想了一个法子,叫做以工代钱,宋押司您是老吏了,此事要做,若是有您的帮忙,足以让我事半功倍,而且您的经验远比我要多,您可以帮我参详参详。”

宋押司:“以工代钱?什么工,又能代多少钱?”

王小仙:“其实最早,我是想通过我们江宁县的羡余,做点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而已,也是机缘巧合,被元府君看上,然后稀里糊涂的,才做下了这么大的事,不过我初心还是不打算改的,您知道菱湖么?宋押司您对菱湖怎么看。”

“菱湖?菱湖就是菱湖,还能怎么看。”

王小仙闻言,却是反而向这宋押司介绍道:“菱湖,也叫后湖,是咱们江宁当地的民间说法,每年可产菱角四万多担,因此得名,不过官方名称是蒋陵湖,也叫练湖,道教称其为真武湖。”

“此湖隶属于上元县,位于江宁城城墙以北不足二里,周长二十二里,但即使是最深处,也仅有一丈多深而已,唐朝时,此湖曾为神策军练兵之所在,南唐时也曾有水师在这里训练,不过本朝之后,却是始终没怎么修,以至于此湖几乎全都被淤泥所淤堵。”

“唐代时,此湖水深两丈八,勾连九条河道,如今,最深不过一丈二,只剩下了三条河道与之相连,正是因此,如今菱湖周边极易洪涝,十年里至少有两年要发水,说白了,湖里泥浆太厚,自然就蓄不住水了。”

“况且水浅必生蚊虫,蚊虫多则必生疟疾,我记得庆历五年时咱们江宁大疫,菱湖沿岸户殒十之三四,没错吧。”

宋押司皱眉:“这和……咱们谈的这个公田,又有什么关系。”

“我打算以工代钱,请咱们江宁附近的豪右,形势户,乃至于无田佃农,一同来出力修缮菱湖,取其湖底之泥,堆于湖西荒滩,先用磊土做一个底宽五米,顶宽两米,高三米左右的一个堤坝,然后咱们再将泥堆上去,让民富用这湖底的泥来跟我换钱,每一缸的湖泥,按一贯钱来算,给票不给钱,再用这些票来兑换我新搞出来的这一千亩的公田,押司以为可行否?”

“而这些淤泥堆在堤坝之上,不但可以疏浚菱湖,减少水涝灾害,用不了多久,这些湖泥本身也能使荒滩变成良田,如果计划顺利的话,一千顷的公田可以分,给真正有需要,也有能力的人,此事自然少不了咱们本地的形势户、豪右、乃至富户来出面牵头,自然也能得田,还治了水患,甚至在完工之后还能重新堆出至少六千亩的新田,作为公田。”

“此法,我已经和元府君,还有王公都商议过了,明日,我们便打算乘小船去菱湖上再考察一番此湖水文,宋押司要不,一起?您觉得我的这个想法如何?可行么?”

那宋押司见鬼一样的望着王小仙,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半天都没有合上。

“你,你,这,这得多大的工程量?此事早有人算过,非得发民夫十万,一年以上的时间方可完工,你,你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用不了那么多,发民两万,四十天足以完工,我已经有了完整的工程计划了。诶?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有人算过?”

宋押司:“治平元年包公在任咱们江宁知府时,曾找来一个叫郏亶的官员,绘《菱湖高程图》,以期治湖,他还通过计算,得到一个‘留湖四成、垦田六成’的预期结果,我想,他的思路应该是跟你差不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章你图啥?(第2/2页)

“哦?竟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后来呢?为何没做?”

宋押司摇头:“包公在江宁,一共只待了半年,包公走后,这人就被上边给调走了。”

“为何调走?”

“他的上官是太常少卿范纯礼,呵呵,范文正公的儿子,你说是为了什么?”

“额……为了什么?我真不太明白。”

“其一,自然是不希望这菱湖修好之后抢了他们家‘范公堤’的风头。”

“其二,自从范工堤之后,凡是我朝水利官员考评,必出于‘范学’,所行工事,更是必依‘范学’,范文正公集上有训,治河当以宽河道为先,郏亶却提出了《吴门水利书》中,‘治湖先治田’的说法,呵呵,这不是在打范文正公,在打范学的脸么,真让他治成了,范学的面子往哪搁?”

王小仙闻言目瞪口呆,一脸的不敢置信:“范,范,范仲淹他们家,居然会干这种事?”

却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来四年前居然就已经有人做了如此完整的治湖之策了,而打断这一计划的,却居然是这么荒谬的理由。

虽然治平元年的时候范仲淹已经死了,但他还是不禁有了一种,滤镜碎了一地的感觉。

当然,这些也都是往事了,王小仙摇了摇头道:“我的治湖手段,肯定和他不同,不过你居然对此事记得这么清楚,想来此事当初你也是意难平吧,那张菱湖高程图是不是在你那呢?你可以给我做个参考。”

“你真能在一个半月之内就将这么大的工程做好,而且只用三万人?”

“嗯,造了两个小玩意,明日湖上泛舟,我可以证明给你看,若是我确实只用三万人便可以做成此事,宋押司以为我的想法本身是否可行,又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呢?”

宋押司神情严肃地道:“此举,其实是一定程度上会损害附近豪右的利益的,我记得庆历八年杭州清淤时,豪族沈氏买通漕吏,在泄洪道路上埋下七具腐尸,谎称其惊动了自家祖坟,煽动宗族械斗,县令本人查案时被人落水逆亡,官人以为,杭州的豪强敢杀县令,咱们江宁的豪强,又敢不敢杀您呢?”

王小仙:“那想来应该也是敢的了。”

“这件事,王小官人可知道?”

王小仙点头:“本来不知道,但现在您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了。”

“王小官人已经往死里得罪了富相,得罪了朝廷,要图自保,非得以咱们本地富户为援不可,万一此举惹了周边豪强不喜,岂不是十死无生?”

“嗯……十死无生,便是十死无生吧。”心里却是愈发的高兴,愈发的觉得自己死定了。

却见那宋押司又道:“就算是只有四十五天,您还有四十五天么?况且就算只需要征发民夫三万,就算本地富户全部配合,至少也得十几天的时间。”

王小仙笑笑道:“我把先期工作都做了,只要这个工程切实开始做了,便是马上就没有我了,难道这么大的工程,还能停不成么?这是给新任知府白送政绩的事情,我相信不管是谁,我可以被弄死,工程总还是会继续做下去的。”

“如此,官人的一番谋划,岂不全是在为那位新任知府在做嫁衣?到时候事成了,岂不全成了他的功劳?将来史书之上,这……这……况且若是这般,朝廷治罪时,这工程尚没有完结,甚至很有可能是刚刚开始,看不到效果,又必然得罪咱们江宁县本地的富户豪强,十死无生,无人可以为你求情。”

王小仙一摆手:“我就是为咱们江南百姓做点实在事情而已,功劳是谁的,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一个待死之人,功劳,名声,都身外之物,无所谓了。”

宋押司一愣:“您,您做此事不图财,不图仕,不畏死,难道,您连名也不图么?那您,您,您图的,到底是什么啊?”

“为人民服务的事儿,我非得图点什么么?嗯……那就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吧。”

一时间,宋押司也是被王小仙给震得哑口无言,良久,却是突然站了起来,噗得朝王小仙跪下重重一拜。

“你这是干什么?”

“非是以押司之身份在拜官人,而是以江宁乡民之身份,叩谢官人,请官人受咱江宁府宋玉一拜。”

“若果能疏浚菱湖,可得千亩良田,消弭水涝灾害,加大我江宁漕运效率,此诚百年之基业也,在下也是江宁府本地人士,若此事当真可为,末吏愿肝脑涂地,以助官人成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