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新官路商途 > 第七百零一章 我们一起做手机吧(四)

新官路商途 第七百零一章 我们一起做手机吧(四)

簡繁轉換
作者:更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17:47 来源:源1

纳斯达克指数始于九四年的强劲复苏,渐成浪潮,虽然互联网企业赢得最醒目的关注,但通讯电子信息产业仍是不容忽视的核心分支。

以通信网络设备制造及销售为主的朗讯公司,九六年初从世界通讯巨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分拆出来上市,市值达到一百八十亿美元,在当时就已经叫人有些吃惊了,但过去两年时间里获得将近五倍的惊人涨幅,市值超过八百亿美元。

与此同时,欧美日韩等国的移动通信运营以及设备制造企业,这三四年来都赢得投资者的密切关注,涨幅惊人。

香港九三年就着手建设运营第二代移动通讯网络(G**900MHz),而郑家旗下的长和电讯,就在香港掌握一张宝贵的2G运营牌照。

郑家旗下核心控股上市公司,长和实业早年就在英国收购电讯服务公司“Orange”的控股权,作为英国的第三大电讯商,九零年就在英国推出G**移动电话服务。

长和实业还对欧洲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德国曼内斯曼公司持股,是曼内斯曼公司董事会的成员;在荷兰、比利时、以色列等国的电信业都有投资。

以2G运营为主的电讯业,目前已经是长和实业最重要的海外投资,比重甚至已经超过港口地产基建。

郑仲湘能被香港政府及公众寄以厚望,乃至之前创建星视集团,并非单纯郑家钱多。

六月中下旬纳斯达克暴跌,带动全球科技股大幅下跌,香港缺少好的科技股标的,萧良则主要建议华茂、鸿臣以及盈投,都是逢低买入郑家控股的长和实业。

哪怕林杰、周培薇他们对手机以及移动通信行业不熟悉,郑仲湘身边却绝对不会缺专业人士的。

次日中午,郑仲湘就与长和电讯的一名高级副总裁袁可飞,带着两名通信设备专家直接杀到秣陵。

在与林杰、周培薇会合后,郑仲湘又邀请萧良、朱?琳以及朱?电子的高层以及手机项目团队进行接触跟洽谈。

经过为期两天更进一步的探讨,袁可飞与两名通信设备专家对萧良所提方案的专业程度是高度认可的,但也有一些疑虑。

除了他们对内地手机市场的发展空间,预测要比萧良低很多外,朱?电子目前所掌握的手机技术确实不强,研究团队配备也谈不上豪华。

袁可飞及两名通信设备专家,担心这样的研究团队以及秣陵在信息通信领域的研究水平,很难在未来三五年间,就支撑起一家先进手机研发及生产企业的崛起。

萧良也不跟袁可飞等人废话,安排车辆将一行人接到东洲,请他们走进星源时代锂离子电池中试基地、工厂参观。

星源时代已经提前完成十条液锂线的建设,特别是新建的六条液锂线,都是尽可能采用手工作业,顶替代价昂贵的自动化设备。

这不仅令星源时代的制造工厂规模急剧扩大到四百余亩,员工规模也增加到六千余人。

萧良又有意安排郑仲湘、袁可飞、周培薇、林杰等人参观星源时代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就很给人一种星源时代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已经发展成超大型、超先进现代电子工厂的错觉。

校东研发基地目前也已经完成二期建设,占地面积扩大一百五十亩。

主要贴近生产实际的需求,进行各种工程工艺的开发与改良,校东研发基地不仅工作人员年后就突破千人规模,名目繁多的研究工作可视性也强。

在电动自行车技术实验室里,正在开发的锂离子电池自行车,摆在众人眼前的实验室样品是如此的轻巧,跟一辆普通的山地车几乎没有区别,却有着强劲的动力跟长达三十公里的续航。

萧良不谈实验室样车超乎想象的高昂成本,以及锂离子电池编组使用的安全以及电路管理、温度检测、不同路况下电流输出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完善,袁可飞、林杰他们能否认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全球领先的产品?

香港G**手机基本上都得到普及,目前占据香港主流市场的很多日韩手机品牌,就有不少采用星源时代的锂离子电池,也是袁可飞这些人早就知道的事实。

萧良用已经发生的事实告诉郑仲湘,他既然能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利用东洲更为贫瘠的资源,建成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堪称国际一流的锂电池企业,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星视没有能力,利用三五年时间,在秣陵发展一座手机研发、生产企业。

你郑仲湘不可能比我萧良还要差劲吧,是不是?

再说了,除了星源时代的电池外,和永电子与蜗巢科技联合研制的微型电机震动模组,也得到日韩手机厂商的认可,即将在狮山湾新建成的工厂里生产;狮山湾还有一些入驻的电子企业,开始着手充电线、充电器等电子产品配件的生产。

这些都是蜗巢科技联合推动在做的工作,虽然没有局限于手机产品,但也是从更大的方面推动东洲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狮山湾的招商计划里,也将大型电子产品的OEM工厂列入重点工作范畴。

说白了,星视这次不跟朱?电子合作,又或者朱?电子跟蜗巢科技的矛盾得不到缓解,萧良也会在东洲努力推进相关工作,动作可能会要慢许多。

朱?电子这边,不仅有苏安建等人的积极推动,更有秣陵市委书记韩文松的密切关注,因此也不存在实质性的障碍。

等萧良陪同郑仲湘、袁可飞、林杰、周培薇等人从东洲回到秣陵,双方就以最快的速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首先是朱?电子科技产业园更名星视通讯信息科技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星视注资一亿港元,持有51%的股份,鸿臣注资一千万港元,持有5%的股份;朱?电子以现有的产业园资产以及债务注入新的公司,持有剩下44%的股份。

共同成立星视通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专事手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星视初期注入两亿港元,持有60%的股份;鸿臣注入两千万港元,持股6%的股份。

萧良推动鸿臣注入少量的资金,前期主要还是先刷一个存在感。

除了方便朱?琳前期就能更直接的介入手机公司以及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外,更主要还是为两三年之后,整个项目变得乏善可陈、食之无味时,星视倘若想放弃继续投入或退出,鸿臣可以凭借这部分持股,抓住一定的主动权跟优先权。

萧良到时候就算还留在星视董事会里面,没有撤出去,也需要尊重星视董事会的集体决议。

朱?电子的资源实在有限,内部问题也多,将现有的手机项目团队以及朱?电子未来十年在移动通讯电子产品范围内的商标品牌使用权,置入新公司,持有19%的股权就足够了。

朱?电子未来主要通过为新公司代工生产手机获取更大的收益;商标品牌的使用也会收取相应的费用。

给运营团队预留了15%的股份。

这个运营团队,从朱?电子打包装进去的手机研发团队,仅仅是其一部分。

郑仲湘除了推荐袁可飞担任星视通讯电子的总裁外,也考虑从朱?电子招聘更熟悉内地市场的高级管理人员,尽快将团队组建起来。

不过,从朱?电子并入的这些人员,首先要跟朱?电子脱离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团队成员最终能不能拿到股份,还是要看董事会给他们下达的关键任务指标(KPI)完成情况。

九月上旬,大家就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董事会、市委市政府的批准,签署正式的合作协议。

也是受星视通讯信息科技产业园(秣陵)及星视通讯电子相继成立的刺激,九月中旬香港特区政府也对公众正式公布,将由星视信息承揽实施荃湾信息港建设、运营的计划。

星视股价七月底快速反弹到每股六十元之后,八月份则不可避免的陷入剧烈的震荡之中,最低时还一度回落到每股三十元。

不过,受两大利好信息的刺激,香港又实在缺乏真正的科技股标的,星视股价在进入九月之后又重拾涨势,到九月底时上涨到每股九十港元。

爱立信并不希望朱?电子做手机,希望朱?电子能将有限的资源,专注用于合资公司的组装生产,但朱?电子与星视的合作,爱立信还是乐见其成的。

长和实业在海外有如此巨量的电讯投资,爱立信在手机等产品外,更为重要的业务实则是移动通讯网络设备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长和实业实际上一直以来是爱立信的核心客户。

因此,这次爱立信除了没有反对朱?电子跟星视的合作外,还同意与朱?电子的合资公司,将来承担新公司产品的代工生产,甚至还向新公司转让了一部分手机制造专利技术,承诺推动关联的一些手机模组科技公司,入驻产业园。

新的公司在袁可飞的领导下,研发团队第一时间进入科技产业园,除了九月就大张旗鼓的新增基础研究人员外,还连续邀请多位手机开发领域的大佬加盟进来,加快新公司手机产品的研发工作。

不管怎么说,郑家的影响力还不是萧良此时能及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