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新官路商途 > 第七百四十一章 控制权转移

新官路商途 第七百四十一章 控制权转移

簡繁轉換
作者:更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07 22:58: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和永电子创始人李启昌患癌,年后就飞往美国接受治疗,其婿何宏泰需要接管整个和永电子集团,没有可能将和永电子旗下**T表面贴装工厂单独拿出来组建新的集团,与萧良携手一起专注于计算机、通讯电子以及消费电子OEM(代工)领域的发展。

为此,萧良就和永电子向蜗巢新科技以及盈投控股,以增发新股的形式转让控制权一事,与代表李启昌的何宏泰、李琳夫妇以及其他董事展开谈判。

萧良肯定不想将精力跟资源浪费在其原有的中低端微型电机业务上,希望在接手和永电子的控制权之后,就出售相关业务或直接予以关停,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和永电子现有的人力与资源,发展以手机组装代工为主的OEM业务。

何宏泰的理念跟萧良非常投契,但这么一来,就不再简单局限于溢价增发转移控制权,有可能导致的权益变动了,更涉及和永电子原有上下游供应链的彻底重塑。

而这一块又涉及很多董事股东更深层次、更复杂的利益关联。

一些董事股东,原本在和永电子的上游或下游,就有很多投资或实体业务。

这倒不是吃里扒外,而是这些年来董事股东就是通过这种密切的投资及实体业务合作与相互参股,与李启昌家族形成紧密的利益结合体。

现在萧良想从和永电子这单一环节,就将原有的利益结合体彻底拆散掉,谈判难度自然是大增;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些董事股权所期待的溢价,却是要比萧良的报价高出那么一丢丢。

这次转移控制权,萧良同时还希望李启昌家族保留的股份,能直接倾斜到何宏泰、李琳夫妇名下,以便将何宏泰的个人利益与新公司的成长彻底捆绑在一起。

这原本也没有什么。

何宏泰入赘李家这些年,为和永电子的发展尽心尽力,做了很大的贡献,却一直都没有机会获得个人的股份,李启昌原本就想着找机构弥补一二。

问题是李启昌除了李琳这个女儿外,这些年在外面还生养了一个儿子。

李启昌病情其实已经相当严重了,他担心自己这次赴美治疗失败,就将外室跟儿子纳入遗嘱名单,还使之参与增发新股、转移控制权的谈判。

萧良这次想将李启昌家族的股份,更多转化为何宏泰、李琳夫妇的持股,自然是遭到李启昌外室的强烈反对。

在这一点上,萧良也不可能轻易退让。

整个和永电子他更看重可以说是何宏泰个人;他更不可能让李启昌家族的内部矛盾,带入新的上市公司里来。

直到三四月份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诱发香港科技股大幅下挫,谈判僵局才得以化解。

虽然和永电子年后一直停牌,但这段时间与和永电子基本面差不多的多家电子上市公司,股票都纷纷遭到投资者的抛售,股价重挫。

和永电子总股本四亿股,年初停牌时每股约五港元,萧良最初计划给予40%的溢价,也就是每股七港元承接增发的新股;同时还承诺以同样的现金价格,承接对和永电子未来发展丧失信心的股东及董事手里的老股,以便大家和平分手。

萧良一开始这个报价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涉及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40%的溢价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到四月底,基本面相关的上市电子公司,股价都纷纷暴跌30%、40%,跟互联网概念沾边的公司,股价更是暴跌60%、70%,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形势的严峻。

萧良这时候还维持原有报价,就显出优势跟诚意来了。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哪怕和永电子的股价同期仅仅下折30%,萧良保持每股七港元的新股增发价、老股收购价不变,都相当于给予了100%的溢价。

因此在四月底,和永电子董事会率先通过萧良提出的相关方案,同意蜗巢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计划以二十八亿港元,承接原股东老股、增发新股总计四亿股,成为和永电子新的控股股东;盈投控股出资以十四亿港元,承接增发的两亿股新股。

李启昌家族原先持有和永电子一亿四千万股,这次计划向萧良出售六千万老股,以获取四亿两千万港元的现金;其他董事、股东总计将向萧良出售一亿四千万股老股。

李启昌家族这些年来,除了对和永电子持股外,还在地产、证券等方面有很大的投资,受金融风暴的冲击亏损严重,现在需要套取一些现金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维持家庭成员的高品质生活;同时李启昌外室也将获得高达两亿港元的现金,放弃对李启昌家族其他财产的索取权。

李启昌家族将在更名为鸿盈科技的新上市公司里保留八千万股老股,将直接放到何宏泰、李琳夫妇名下。

除此之外,鸿盈科技这次还将额外增发三千万股新股,授予这次受邀加盟以及留任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核心工程师团队。

和永电子目前的**T表面贴装工厂仅有两千名员工,在何宏泰的配合下,年后就率先往手机组装代工业务转移??萧良未来的目标,不是将现有的**T业务扩大十倍,发展到两万名员工规模,而是计划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代工业务发展到二十万名以上的员工规模。

这仅仅依靠何宏泰及原和永电子的管理团队及工程师队伍,是远远不够的。

何宏泰管理能力、技术水平都很强,萧良要对他给予足够的信任,同时又要在鸿盈科技发展过程当中,坚持内地工程师、管理队伍发展优先的原则,那给何宏泰配备的核心助手,就不能随便安排一两名嫡系过去打杂。

这样的话,让何宏泰感觉这么一个人,是过去监视他的,还是用来牵制他的?

在宿云山能源发展过程中发展关键作用,展现足够强能力的张殷彪,这两年多时间离开宿云山能源单干,变得越发成熟。

同时在绿鸿科技发展过程当中,张殷彪跟何宏泰也有诸多接触,较为熟悉,也就成为萧良心目中,加盟鸿盈科技、负责产能扩张以及坚持内地工程师、管理队伍发展优先原则的第一人选。

当然了,为了弥补中断创业可能产生的损失,萧良计划直接动用七百多万管理层新股,收购绿鸿科技的生产及研发资源。

鸿盈科技前期以发展手机代工业务为主,但利用已掌握的先进电动自行车技术,为一些日韩品牌代工生产高端电动自行车,直接杀进日韩欧美市场,跟鸿盈科技的发展方向也不冲突,同时也不用担心会跟国内的电动自行车厂商产生竞争,以致影响到他们所掌握的上游技术,往全行业持续扩散、深度渗透的进程。

除了吸并绿鸿科技发展高端电动自行车代工业务,以及已经进行转型的手机代工业务外,和永电子在东洲的永磁无刷电机工厂以及微型电机联合实验室,不仅会保留下来,还将持续发扬壮大。

除了电动自动车产业对永磁无刷电机的强劲需求外,除了震动模组几乎是所有手机的必配模组外,更关键还是精密制造、工业自动化以及未来的智能生产、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电机都是绕不开的关键技术之一。

蜗巢科技与和永电子好不容易在永磁无刷电机、伺服电机、高功率电机等领域已经下了两年功夫,下一步甚至考虑进入谐波传动减速器等领域的研发,怎么可能半途而废?

除开微型电机相关的业务,包括星源时代正积极拓展的电子产品所用线束、充电器、连接器以及电源控制等业务,后续都将陆续转入鸿盈科技发扬壮大,一点点的将鸿盈的版图扩大起来。

星源时代未来则将主要集中锂离子电池、无菌纸盒及相关精密装备、生产线的生产制造。

“这一次除了收购老股,通过增发新股,鸿盈科技大约能获得二十八亿港元的资金,用来全速发展手机代工等业务?”

听萧良交过底,张殷彪震惊而好奇的问道,

“星源时代这两三年都持续亏损,产能扩张却如此的迅速,员工都快要有两万人,这次全球科技股行情,你到底捞到多少钱?徐琛他都不肯跟我说实话,这小子没良心的哩。”

“不是我不肯说实话,你觉得我有机会见到萧总,会给自己找不痛快,问他在香港赚到多少钱吗?”徐琛在张殷彪之后接任宿云山能源总经理一职,这次也陪同过来找张殷彪,笑道。

“我现在对钱真是没有什么感觉了,多点少点,对我来说都只是一个数字,”萧良挠了挠脑袋,说道,“宿云生物的股份分两批出售给鸿臣,在那个往后从香港证券市场套出的资金,大概有两百亿吧。”

“我能说句脏话吗?”张殷彪拍着脑门问道,“你害我差点咬到舌头知不知道?”

“你别看我在香港股市捞得多,但砸出去更多啊。星源时代、蜗巢科技累计砸进去一百六十亿了,这次又要往鸿盈科技砸进去三十亿,”萧良说道,“我目前在香港就剩不到四十亿的资金储备??鸿盈科技大规模扩张前期也不可能有什么盈利,需要持续不断通过增发新股或发债获取资金支持,我这点资金,支撑不了几轮的……”

目前有好几家台资电子厂在计算机代工领域已经站稳了脚,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了,比如后世赫赫有名的富士康。

这些台资OEM厂商转型发展手机代工业务,有着天然的优势。

当然,鸿盈科技依托星源时代的锂电业务,争夺手机代工业务,也不是没有一点优势,但前期规模小,很难有大的盈利,自身资金积累慢,也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这时候鸿盈科技要不断扩大产能、发展工程师及管理团队,还要坚持相当比例的研发投入,打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跟流水线,就需要源源不断补充新的发展资金。

而前期鸿盈科技很难获得投资机构的信任,萧良就得承担更多的增发或借债责任。

他此时在香港预留四十亿港元的资金储备,看着很多,还真未必能支撑两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