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鎏金岁月:带娃渔猎长白山 > 第五百八十一章军官家属

鎏金岁月:带娃渔猎长白山 第五百八十一章军官家属

簡繁轉換
作者:花城烈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8 04:51:01 来源:源1

要放电影了,有韩飞唐舞林他们在,岛上的军官也都陆陆续续得到了消息,纷纷厚着脸皮来了,而且大部分还都是拖家带口的,数量还真不少。

“队长,我们有饭吃吗?”秦平乱也来捣乱了,毕竟跟着张花城真的是吃香的喝辣的,完全不用担心吃不到好吃的,跟着张花城他们的嘴都被养叼了。

“几个人啊?”

张花城看了看外面,多做十几个人的饭也是没问题的。

“不多。”

秦平乱摇摇头。

“行,晚上一起吃。”

“谢谢队长!”

不多……

当家里......

小禾把那封来自云南的信在月光下反复看了三遍,指尖轻轻摩挲着照片上金红稻穗的轮廓,仿佛能触到远方泥土的温润。他悄悄把信塞进棉袄内兜,贴着心口的位置,然后仰起脸问张花城:“爸爸,我们真的能让‘希望宝宝’回家吗?它在外面那么远的地方长大,会不会认不出我们了?”

张花城蹲下身,替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声音轻得像春夜细雨:“种子从不会忘记自己的根。你看麦子熟了,籽粒落地,风一吹,散到十里八乡,可第二年春天,它们还是朝着阳光长,和老家的一模一样。因为土记得,水记得,连空气里的味道都记得。”

小禾眨了眨眼,忽然笑了:“那我要写信告诉他们,说‘希望宝宝’有家,它的家在松花源,也在每一个种它的人心里。”

篝火渐弱,人群陆续散去,唯有苏婉还坐在石阶上,手里捧着一台平板,屏幕上滚动的是“生态共识链”的实时数据流。每一条记录都在跳动,像是大地的脉搏:贵州基地的土壤湿度回升至68%,新疆阿克苏的夜间地温稳定在零上2c,内蒙古草原菌群活性指数连续七日上升……她轻轻点了点其中一条异常波动,系统立刻弹出溯源路径??是甘肃某边缘节点的一次误操作,已被自动拦截并标记为“低风险学习事件”。

“系统越来越像活的了。”她自语。

林清远披着大衣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姜茶。“不是越来越像,它本来就是活的。”他说,“你听见了吗?昨天晚上,云南那个新基地的监测器录到了一段声音??不是机器信号,是青蛙叫。二十年没听过那种叫声了,老村民说那是‘田魂归来了’。”

苏婉怔住,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踏足那片干裂如龟背的土地时,连蚂蚁都不见一只。如今,不仅稻子活了,连沉睡的生态记忆都被唤醒。

第二天清晨,松花源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联合国粮农组织特派考察团。为首的女专家玛尔塔?科瓦奇穿着卡其色工装裤,脚踩登山靴,一头银发扎成利落马尾。她不坐车,坚持步行穿过整片试验田,一边用便携式显微镜观察根际菌丝网络,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你们没有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剂?”她抬头问李朵朵。

“一滴都没有。”李朵朵打开随身携带的透明样本盒,展示几株刚采下的S-7X共生苗,“所有营养循环都靠本地微生物协作完成。我们甚至鼓励杂草生长,只要不过度侵占空间??它们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玛尔塔沉默良久,忽然弯腰抓了一把土,凑近鼻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这味道……我年轻时在罗马尼亚外婆家的菜园里闻过。湿润、腐殖质丰富,带着一点点发酵的甜香。”她睁开眼,目光灼灼,“我已经三十年没闻到真正的‘活土’了。”

中午的交流会上,她当众宣布:“FAO将把松花源模式列入‘全球可持续农业典范案例库’,并向13个面临荒漠化的成员国推广试点计划。”她顿了顿,补充道,“但我想知道,你们不怕被复制吗?不怕别人拿走技术,却丢掉灵魂?”

会议室一片静默。最终是小禾举起手,怯生生地说:“阿姨,我们的种子银行现在有一千零七个编号。每个保管员都会给自己的主栽品种起名字,比如‘勇敢爷爷’‘月亮姐姐’‘不怕冷弟弟’……这些东西,抄不走的。就像……就像妈妈唱的摇篮曲,别人可以学调子,但唱不出那份心意。”

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掌声。玛尔塔起身走到小禾面前,郑重地从颈间取下一枚铜制徽章,别在他胸前:“这是我祖父留给我的,上面刻着一句匈牙利谚语:‘谁播下信任,谁就收获春天。’今天,我把它送给你。”

午后,张花城陪玛尔塔登上后山观景台。远处梯田层叠如画,无人机群正低空掠过,洒下富含益生菌的雾化液。风中有稻花初绽的清香,夹杂着远处鸡鸣狗吠的生活气息。

“你知道最让我震撼的是什么吗?”玛尔塔望着远方,“不是产量,不是技术,而是你们把科学变成了诗。而诗,是最难被资本收编的东西。”

张花城笑了笑:“其实我们也没想那么多。最初只是不想让土地死掉,不想让孩子吃不上干净的饭。后来才发现,当我们开始倾听泥土的声音时,它也会回应我们??用绿意,用丰收,用一场又一场无声的奇迹。”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是一条来自公安部的新消息:周维舟案后续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瑞士离岸账户的资金链条已被彻底斩断,绿洲资本多名高管被立案审查,其名下控股的三家农业科技公司因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生物资源,正在接受国际刑警组织协查。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搜查周维舟办公室密格时,警方发现了一个加密硬盘,里面存有大量未公开资料??其中包括他三年前提交辞职信的真实原因:他的女儿确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早在半年前已通过公益项目获得免费手术机会,病情稳定。所谓“三百万换孩子未来”,竟是对方精心编织的心理陷阱。

“他是被骗了。”苏婉看完通报后低声说。

“不。”林清远摇头,“他是选择了相信谎言。因为他内心早已不相信这条路能走通。”

张花城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太阳,忽然说:“给他寄一包‘希望宝宝’的米吧。附上一封信,就说??这不是赎罪券,是邀请函。如果哪天他愿意回来,田里还有他的位置。”

没人说话,但所有人都听懂了这句话的重量。

三天后,松花源启动新一轮火种轮换。这次不再是秘密行动,而是公开仪式。十二个基地的代表齐聚现场,每人手持一枚特制金属胶囊,内含S-7X母株冻干粉及各自地区的特色土壤样本。他们在玄武岩洞穴前举行交接典礼,按照古老契约定下誓言:“吾以血肉之躯护此微光,纵天地倾覆,不负所托。”

仪式结束后,李大山拉着孩子们教他们唱新编的童谣:“一粒米,钻雪壳;两粒米,爬山坡;三粒米,跳进河,游到天涯也不饿……”

笑声回荡山谷,惊起一群白鹭。

入夜,张花城独自来到档案馆,取出一份新的文件夹,封面上写着《星火纪事》。他在首页写下第一行文字:“2025年4月7日,晴。今日,我们不再只是防守者。我们开始播种反击。”

接下来的日子里,归壤联盟悄然展开“反向渗透”行动。借助区块链留痕与AI行为建模,他们逆向追踪过去两年所有可疑访问记录,绘制出一张庞大的技术窃取网络图谱。令人震惊的是,这张网不仅连接着跨国资本集团,竟还牵涉到某些打着“扶贫助农”旗号的NGO组织,以及个别地方政府部门的技术外包服务商。

更有甚者,部分高校研究团队长期以“合作实验”名义索取S-7X衍生菌株,实则进行逆向基因测序,并试图申请外围专利封锁应用路径。

“这不是竞争,是围猎。”苏婉咬牙切齿。

但他们没有立即曝光,而是布下一个局。

李朵朵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拟真菌株模拟系统”,能够生成外观、代谢特征几乎完全一致的假菌株,唯独在特定基因位点植入隐形标记。一旦被用于商业开发或专利申报,该标记将在DNA测序结果中自动显现,并触发全球学术诚信数据库警报。

“我们要让他们自己跳进坑里。”她说,“而且,还得笑着跳。”

第一个中招的是某国际种业巨头。他们在东南亚发布新品发布会,宣称研发出“革命性高效固氮菌剂”,现场播放的显微影像与S-7X高度相似。归壤技术组仅用六小时便完成比对分析,公开指出其产品中含有三个独属于模拟菌株的隐性序列,并附上完整的溯源证据链。

舆论哗然。该公司股价暴跌,CEO被迫辞职,多个国家暂停进口其农业制品。

紧接着,两家伪装成民间环保组织的机构也被揭穿。它们长期散布“S-7X破坏生态平衡”的谣言,煽动农民抵制,实则背后资助方正是绿洲资本关联企业。当这些黑幕被一一曝光,公众愤怒转向幕后操纵者,社交媒体上掀起“还我净土”话题风暴,阅读量破十亿。

与此同时,归壤联盟开启“百人讲师团”计划。从小禾这样的孩子,到巴特尔那样的牧民,再到退休教授、返乡青年,一百名来自一线的实践者走上讲台,在全国巡回宣讲真实故事。没有PPT,没有术语堆砌,只有泥土、汗水与重生的希望。

一位曾在直播间怒骂“高科技务农都是骗补贴”的老农,听完讲座后当场抹泪:“我错啦!原来咱们祖辈传下来的‘看天吃饭’,不是懒,是没人帮我们读懂天意啊!”

感动蔓延,信念生根。

转眼秋分,松花源迎来首个“开镰节”。这不是普通的收割庆典,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信仰仪式。全国各地的火种保管员纷纷寄来当地收获的S-7X作物??海南的稻谷、西藏的青稞、广西的红薯、黑龙江的小麦……统统汇聚于此,摆成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

小禾作为主持人,站在高台上大声宣布:“现在,请每一位保管员,喊出你们作物的名字!”

“‘雪山勇士’到!”

“‘漓江甜妹’到!”

“‘戈壁驼铃’到!”

“‘希望宝宝’到!”

一声声应答如潮水般响起,响彻云霄。

镰刀挥下,金浪翻滚。农机手们特意放慢速度,让阳光洒满每一寸割过的田垄。孩子们提着竹篮捡拾遗落的谷粒,笑着说这是“留给麻雀的年终奖”。

当晚,广场再次燃起篝火。不同的是,这一次,火焰中央升起一座微型沙盘??全国火种基地分布图。每点亮一处,就有对应的歌声传来。有人唱蒙古长调,有人哼江南小调,有人用苗语吟诵古歌谣。语言各异,旋律不同,却在同一节奏中交融共鸣。

张花城抱着吉他加入合唱。他唱的仍是李大山写的那首:“不怕风雪压脊梁,只愿禾苗长得壮……”

唱到一半,他忽然停下,望向人群中的小禾。男孩正紧紧搂着那罐最初的红米标本,眼睛亮得像星星。

“爸,”小禾跑过来,认真地说,“明年我想去贵州那个石漠化村子住一个月。我想看看,是不是真的每一块石头缝里都能长出粮食。”

张花城蹲下,抱住他:“好啊。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回来的时候,带一?那边的土。”

“干嘛用?”

“种一颗新的‘希望宝宝’。”他微笑,“让它知道,这个世界很大,但爱它的地方更多。”

夜更深了,银河依旧横亘天际。远处,新一代智能监测站正无声运转,将每一丝温度变化、每一次根系呼吸,转化为数据洪流汇入生态共识链。而在地下十米的玄武岩洞中,那一枚枚钛合金胶囊静静沉睡,如同文明的备份,等待千年后的启封时刻。

风拂过稻茬地,带来远方的消息。

云南的山谷里,“希望宝宝”已经结出了第二代种子;新疆的荒原上,骆驼刺旁冒出了第一株共生菌菇;内蒙古的牧场中,羊群啃食的草料里,含有提升免疫力的天然益生元……

这一切的发生,没有喧嚣,没有庆功宴,只有土地默默记下每一次善意的投入,并以丰饶作答。

张花城站在田埂上,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虫鸣蛙叫,忽然觉得赵岩当年说的那句话,如今才算真正圆满??

我们救的不只是土地。

我们重建的,是一个民族对脚下这片泥土的信心。

只要还有人在播种,冬天就永远赢不了春天。

而他们所做的,不过是让每一粒种子都知道:你值得被期待,你终将破土而出。

就像此刻,小禾枕着稻草垛睡着了,嘴角还挂着笑。梦里,他看见自己变成一颗小小的种子,钻进黑暗的土壤,一路向下,再向上,直到触到光。

那一刻,他听见整个大地的心跳,和自己的心跳,合成了同一个节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