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鎏金岁月:带娃渔猎长白山 > 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一次放电影的张家堂

鎏金岁月:带娃渔猎长白山 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一次放电影的张家堂

簡繁轉換
作者:花城烈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8 04:51:01 来源:源1

但比起其他的男性特种兵,差距还是有的,毕竟男女体质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队长,我们也知道,但我们不想出去了,现在岛上很好,出去以后又能如何呢,岛上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我们也喜欢这里的生活,喜欢这里的气氛,而且我们能在一起也很开心的。”

白杨是真的不打算出去了。

“唐悦呢?孟小琦也是这样想的吗?”张花城倒是很欢迎,五十个名额,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特种兵部队会有五十个人缩减。

这些人培养好了可是非常厉害的......

小禾的呼吸在稻草垛上起伏,像一株初生的嫩苗随风轻颤。张花城轻轻替他盖上薄毯,指尖掠过孩子额前微汗的发丝,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的脚步声。他抬头望去,是林清远披着夜露走来,手里攥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脸色凝重得如同压了乌云。

“怎么了?”张花城低声问,怕惊醒熟睡的小禾。

林清远蹲下身,将纸递过去:“生态链后台捕捉到一组异常数据流??连续七十二小时,有外部IP试图破解‘星火纪事’加密层。不是普通黑客,手法很专业,带着明显的定向渗透特征。”他顿了顿,“来源地显示为东南亚某离岸服务器集群,但跳转路径最终指向国内三家注册在‘绿色未来基金会’名下的技术公司。”

张花城眉头一拧:“又是他们?”

“不止。”林清远声音更低,“我们反向追踪时发现,这些公司在过去一年里,以‘农业公益援助’名义向十二个火种基地申请过实地调研许可。其中五个已经获批,人员进出了档案馆、菌种培育室,甚至接触过S-7X母株样本登记簿。”

空气骤然冷了几分。篝火噼啪一声炸响,火星四溅。

“也就是说,有人正借着合法外衣,系统性地收集我们的核心资料?”张花城缓缓合上文件,目光沉如深潭,“而且这次不再藏着掖着,直接动手破解数据库……他们是急了。”

“或者,”林清远接道,“觉得我们不会再反击。”

张花城冷笑一声:“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活土’不仅养得出好庄稼,也埋得下雷。”

第二天清晨,松花源没有按惯例开启田间劳作。所有人被召集至地下指挥中心??那是一处由废弃防空洞改造而成的数据枢纽,墙上挂满了各地生态节点的实时监控画面。苏婉早已守在主控台前,双眼布满血丝,却亮得惊人。

“我已经锁定了三组可疑行为模式。”她调出全息投影,一条条红线从地图上的不同城市延伸而出,最终汇聚成一张蛛网般的结构图,“这不仅仅是技术窃取,他们在构建一个替代性的‘伪共识链’,试图用伪造的菌群数据和虚假生长记录,混淆国际社会对S-7X真实效能的认知。”

李朵朵站在一旁,听得浑身发紧:“他们是想造一个‘假松花源’?”

“不止。”苏婉咬牙,“一旦这个伪链获得某些第三方认证机构背书,就能反过来指控我们造假、垄断、排外。到时候,别说推广,连现有的合作基地都可能被迫断联。”

会议室陷入死寂。窗外秋阳正好,可屋内却仿佛结了一层霜。

半晌,张花城开口:“那就陪他们演一场戏。”

众人抬眼。

他走到屏幕前,手指划过那张庞大的渗透网络:“既然他们想要数据,我们就给他们看‘真实’的数据??足够真,真到能骗过AI分析;又足够毒,毒到只要敢用,就会自爆。”

苏婉眼睛一亮:“你是说……启用‘拟真菌株模拟系统’的升级版?”

“没错。”张花城嘴角扬起一丝锋利的弧度,“但这次不只放菌株,还要搭上一整套‘成长日记’??土壤检测报告、无人机巡田影像、农民访谈视频、儿童画作日记……全部嵌入隐形水印与逻辑陷阱。让他们以为拿到了宝藏,结果每打开一层,就暴露一分。”

李大山拍案而起:“我来负责内容!让孩子们继续写‘希望宝宝’的成长故事,我就说是要寄给联合国小朋友看的交流信。”

“我也能帮忙。”小禾不知何时醒了,揉着眼睛站在门口,小脸认真,“我可以画一幅‘希望宝宝去旅行’的连环画,画它在贵州石头缝里喝水,在西藏雪地里睡觉……都是真的事!”

张花城心头一热,蹲下抱住他:“好儿子,你画的每一笔,都是在种一颗新的种子。”

计划迅速启动。归壤联盟内部代号“春泥行动”正式上线。七十二小时内,十二个火种基地同步释放出一批“开放共享资料包”,宣称是为了响应FAO倡导的知识普惠政策。资料内容详实生动,包含数百小时田间记录、上千份微生物检测报告,甚至还有一部由村民自拍的纪录片《泥土会说话》。

不出所料,仅仅三天后,境外多个农业科技论坛开始流传这些材料的“深度解读帖”。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媒体高调宣布:“中国神秘农业项目真相曝光!所谓‘生态奇迹’实为夸大宣传,部分关键数据存在明显人为修饰痕迹。”

舆论瞬间两极分化。支持者怒斥其颠倒黑白,怀疑派则纷纷转发质疑。而就在争论最激烈之时,瑞士某独立科研机构发布了一份逆向验证报告??他们尝试复现松花源公布的S-7X共生条件,却发现无论如何调配菌种比例,都无法激活固氮反应。

“问题出在这里。”报告附图指出,在原始资料包中一段看似普通的根际扫描图像里,隐藏着三个非自然存在的基因序列标记,且与已知任何生物都不匹配。

全球哗然。

苏婉在直播发布会上淡然回应:“那些数据确实来自我们,但我们从未声称它是真实的S-7X菌株。它叫‘梦种一号’,是我们专门为测试信息传播诚信度而设计的虚拟模型。凡是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并宣称成果者,皆视为自动承认学术欺诈。”

更致命的是,随着调查深入,多家参与炒作的机构被曝出与绿洲资本残余势力存在资金关联。国际农科联会当即宣布暂停其成员资格,并启动伦理审查程序。

这一役,不费一兵一卒,却让对手彻底颜面扫地。

风波渐息之际,松花源迎来一位意外访客??周维舟。

他独自一人坐着长途大巴抵达镇口,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背着一个旧帆布包。当他在村道上踟蹰前行时,几个孩子认出了他,叽叽喳喳围上来:“你是电视里那个叔叔吗?你还偷过我们的种子?”

周维舟僵在原地,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出话。

还是小禾跑过来,牵起他的手:“爸爸说你不是坏人,只是迷路了。现在你可以回家了。”

一句话,让他双膝一软,几乎跪倒。

张花城在田埂上见到了他。两人对视良久,谁都没有先开口。最后是周维舟沙哑着嗓子说:“我……带来了瑞士银行的全额退款凭证。还有,绿洲资本亚洲区所有非法协议的副本。我能做的,只有这些。”

张花城接过文件,轻轻放在一边:“你知道吗?我们给你寄的那包米,你没回信。但我们收到了你女儿画的一幅画??一棵稻子长在心脏旁边,写着‘谢谢哥哥给我饭吃’。”

周维舟猛然抬头,眼中泛起水光。

“这不是赎罪。”张花城望着远处金黄的稻浪,“这是救赎。如果你愿意,可以留下来。我们缺一个懂国际规则的人,帮我们守住这条通往世界的桥。”

周维舟颤抖着点头。

冬月初三,第一场雪悄然落下。

松花源启动“归藏计划”??将最新一代S-7X改良种质资源封存于玄武岩洞深处,同时在全球十二个极端气候区建立“镜像备份站”。每一个站点都由当地原住民社群自主管理,配有独立能源系统与离线数据库,确保即便文明崩塌,火种仍存。

小禾作为最小的见证人,亲手将一粒红米放入特制水晶胶囊。他在标签上写下:“致一千年后的人类:当你打开这颗种子,请记得,它曾穿越谎言、贪婪与遗忘,只为告诉你??土地从未放弃我们。”

仪式结束后,张花城收到一条来自贵州的消息:石漠化村庄的孩子们用捡来的碎石拼出了一块巨大的“希望田”,中间种下了第一批试栽苗。照片里,一个小女孩举着牌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小禾哥哥,等你来看我喂蚯蚓。”

他笑着把手机递给小禾,男孩立刻欢呼起来,转身就要收拾背包。

“才下完雪,路不好走。”张花城拦住他。

“可你说过,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小禾仰着脸,眼睛亮晶晶的,“而且,我要带一罐那里的土回来,种新的‘希望宝宝’!”

张花城看着他倔强的模样,忽然觉得肩上的重量轻了些,心却更满了。

翌日清晨,父子俩踏上了南行的列车。车窗外,银白大地缓缓退去,而远方群山之间,已有新绿隐约萌动。

与此同时,内蒙古草原上的巴特尔组织牧民建起了第一座“移动生态教室”,用骆驼驮着太阳能板和微型培养箱巡游荒漠边缘;广西山区的老农自发成立了“红薯合作社”,把S-7X嫁接技术教给每一个愿意学的年轻人;新疆阿克苏的维吾尔族妇女们编了一首新歌谣:“从前棉花怕盐碱,如今菌丝穿沙线,政府送技不送钱,自家地里开春天。”

归壤联盟的足迹,如根系般悄然蔓延。

而在无人知晓的角落,生态共识链底层再次发生微妙变化。某日凌晨两点十七分,系统自动记录到一次跨洋数据请求??来自非洲萨赫勒地带的一位青年科学家,通过开源平台下载了全套S-7X应用指南。三天后,他在个人博客上传了一段视频:贫瘠红土中,几株矮小的高粱正泛出健康的绿意。配文只有一句:

“你们说春天会来,我就信了。现在,它真的来了。”

苏婉看到这段视频时正在喝咖啡,手一抖,褐色液体洒在键盘上。她没擦,只是怔怔地看着屏幕,眼泪无声滑落。

林清远走过来,轻轻揽住她的肩:“你看,信任一旦播下,就不需要我们再浇水了。它自己会长。”

新年除夕夜,松花源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守岁宴”。没有山珍海味,全是各地火种基地寄来的S-7X作物做成的食物??云南红米饭、西藏青稞酒、海南椰香米糕、东北黑土地小米粥……每一道菜都贴着标签,写着产地、保管员姓名和作物昵称。

小禾举着一杯米酿果汁站起来:“我想念一句新编的祝词??愿天下无荒田,愿人间有粮心,愿每一粒种子都知道,它不是商品,而是承诺。”

全场静默片刻,随即掌声雷动。

张花城望着窗外漫天烟花,忽然想起赵岩最后一次来信中的字句:“你说我们要做点小事,可我觉得,你们正在改写历史。”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所谓“鎏金岁月”,并非指财富或荣耀,而是无数平凡人在黑暗中执火前行时,那点不肯熄灭的信念之光。

年后立春,第一批“百人讲师团”学员完成培训,奔赴全国各地。他们的课程没有教材,只有一双沾满泥土的鞋、一本写满笔记的手册,和一颗愿意倾听土地的心。

而在遥远的北极圈附近,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发来正式函件:经多方评估,决定增设“中国民间生态复兴专柜”,首批收藏十种由归壤联盟提交的非转基因地方品种,其中包括编号S-7X的原始菌合体样本。

函件末尾写道:“你们证明了,真正的可持续,不在实验室的无菌舱里,而在人类与自然重新学会彼此信任的地方。”

春雷乍响那天,小禾带着贵州带回的红土,郑重埋进自家后院的小试验田。七日后,第一株嫩芽破土而出,在晨光中微微摇曳,像一只伸向天空的小手。

张花城蹲在一旁,轻声说:“你看,它认得家。”

小禾笑了:“因为它心里装着整个中国的地图啊。”

风过处,万木萌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