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鎏金岁月:带娃渔猎长白山 > 第六百二十章隐秘区域

鎏金岁月:带娃渔猎长白山 第六百二十章隐秘区域

簡繁轉換
作者:花城烈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8 04:51:01 来源:源1

张花城带着东西离开了。

结果大棕熊把盖子压住了,他锤了两下,大棕熊才挪开身子,懒洋洋地看了他一眼。

“你还挺坏,故意的吧,这边都挖成坑了你还挤进来?”

张花城拍了拍它。

大棕熊露出一个人性化的笑脸,这一瞬间张花城感受到了它眼睛的不一样,蛇瞳!和一般的熊完全不一样。

“几年前你是不是吃了一条蛇?被炸死的蛇。”

张花城心中一动,坐在了它的对面。

果然大棕熊点点头,没有一点交流上的麻烦,甚至还低吼着,比画了一......

狗蛋写完回信,窗外的日头已经爬上屋檐。阳光斜斜地切过议事厅的玻璃,落在那枚铜质监督徽章上,折射出一圈淡淡的光晕。他把信纸折好,塞进印有村标图案的信封里,又在封口处按了个红手印??这是孩子们提议的“承诺印记”,象征着每一封寄出的信都承载着长白山村民共同的声音。

下午两点,邮局小张骑着电动车来取件。他一边扫码登记一边笑着说:“这都第十七封了,全国各地都有人给你们写信。昨天新疆一个小学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班开始搞‘班级议事会’,还照着咱们的评审标准打分呢。”

狗蛋接过签收单,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这些信不是写给他的,是写给一种可能性的。一种让人相信:哪怕是最偏远的小渔村,也能成为改变的起点。

那天傍晚,陈露从县城回来,带了一台新设备??便携式水质检测仪。这是省科协配发的第一批实验器材之一。“少年社会治理实验室”正式挂牌的日子定在元宵节,届时会有记者、专家和教育系统的领导前来参观。村里为此忙得热火朝天:明月组织学生排练情景剧《我们的议事日》,讲述一次真实的路灯提案过程;老李头带着几个退休渔民翻修展厅墙面,挂上了十年来的监督成果展板;连一向沉默寡言的孟姨也主动请缨,负责接待组的茶水供应。

“你别小看这一杯姜茶。”她叼着烟说,“暖的是身子,也是人心。”

元宵节清晨,雪后初晴。创客空间门前挂起红灯笼,孩子们穿着统一的蓝色马甲,在门口列队迎宾。张浩举着自制的导览牌,上面写着“欢迎来到未来治理的第一现场”。林朵朵则站在入口处发放手绘地图,每一处公共设施旁都标注了编号和最近一次检查记录。

参观团一行三十余人抵达时,正赶上一场模拟听证会。会议室里,十名青少年代表围坐圆桌,对面是三位由老师扮演的“项目负责人”。议题是《是否应在近海养殖区试点生态浮岛》。一名初中女生站起来陈述:“根据我们连续两周的采样数据,该区域溶解氧含量下降18%,氮磷超标。如果不干预,三年内可能出现赤潮。”她话音刚落,后排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低声对身旁人说:“这哪像是小学生?简直像环保局的专家。”

会议结束后,带队的教育部官员久久未走。他在留言簿上写下:“今天我看到了中国基层民主最生动的模样??不是口号,而是测量、对比、质疑与协作。”

活动结束当晚,村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并非因为出了问题,而是接到通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组计划下周进村拍摄专题片,主题为《谁在守护村庄?》。

“他们会拍什么?”有人问。

“真实。”陈露答,“拍我们怎么开会,怎么吵架,怎么为一笔五百块的维修费争执半小时,又怎么最终达成共识。”

狗蛋补充道:“也要拍孩子们熬夜做数据分析的样子,拍老李头拄拐杖去查排水沟的背影,拍孟姨在凌晨三点接起应急电话时沙哑的声音。”

明月点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看见,规则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而是每天踩在脚下的路。”

拍摄如期而至。摄制组没有摆拍,而是采取全程跟拍的方式。镜头记录下无数细微却有力的瞬间:

-狗蛋和两个高中生蹲在码头边,用pH试纸检测海水酸碱度,风把他们的头发吹得凌乱;

-一位独居老人颤巍巍地在意见箱投下纸条:“希望冬天能多一趟班车”;

-小学操场上,三十个孩子围成圈玩“政策角色扮演”游戏,有人演固执的村长,有人演焦急的母亲,争论要不要关闭污染小作坊;

-深夜,会议室灯火通明,管委会就污水处理厂选址进行票决,九票赞成,八票反对,一票弃权??最终决定延期表决,要求补充环评报告。

最打动导演的是一个雨夜。当天原定举行青少年监督岗交接仪式,因暴雨推迟。可当摄制组准备收工时,却发现议事厅亮着灯。推门进去,只见二十多个孩子挤在屋里,浑身湿透,却仍在整理本月监督台账。

“为什么不回家?”导演问。

一个扎辫子的女孩抬起头:“今天是我们任期最后一天。如果今晚不交报告,下一届就没法按时启动巡查。”

镜头缓缓扫过那些被雨水浸湿的笔记本,纸页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但每一行数据都清晰可辨。

节目播出那晚,全村聚集在礼堂观看直播。当电视画面出现林朵朵踮脚张贴路灯检测结果公告时,人群中响起轻轻的啜泣声。老李头抹了把脸,嘟囔了一句:“这丫头,比我当年写入党申请书还认真。”

节目结尾,主持人站在观测平台前说道:“在这里,权力不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掌控,而是一套人人可参与、可验证、可修正的日常实践。它不靠charisma(魅力)维系,而靠consistency(持续性)生长。”

三天后,狗蛋收到一条短信,来自晓东姐。

>“我在西藏出差,看了节目重播。那一刻,我觉得十年前的选择,值了。你们不仅守住了初心,还把它变成了种子。替我向所有人问好,尤其是那个总爱追问‘为什么’的孩子。”

狗蛋抬头望向教室方向。此时正是午休时间,一群小学生正围着新安装的电子屏讨论数据。那是“空气质量监测联网系统”的终端,由张浩团队设计,现已接入全县环保平台。

他忽然想起去年夏天的一件事。那时台风季刚过,村里清理废墟,发现一堆被冲毁的旧档案。其中一本残破的账册引起注意: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笔巨额扶贫资金流向不明,经手人早已调离或退休。这件事本可不了了之,但在儿童监督组的坚持下,管委会重启调查。他们联合镇审计办调取原始票据,走访知情村民,历时两个月还原真相。最终虽未能追回款项,但推动建立了村级财务终身追溯机制,并将此案编入《警示案例集》,作为每年新任干部培训的第一课。

当时有媒体问狗蛋:“你们不怕得罪人吗?”

他说:“怕。但我们更怕沉默变成习惯。”

如今,这套追溯机制已被写入全省村务公开条例。而在长白山,新的监督议题不断涌现:

-有学生提出《关于规范民宿油烟排放的建议》,引发全镇餐饮业整改;

-几个留守儿童组建“亲情联络监督小组”,定期检查视频通话设备运行情况;

-甚至有一位自闭症少年,在姐姐帮助下提交了《感官友好型公共空间改造方案》,建议在图书馆增设隔音角和触觉引导路径,竟获得年度“最具包容性提案奖”。

春天来得比往年早。冰层断裂的声音在夜里传来,像大地苏醒的骨骼作响。狗蛋带着新一届监督岗成员巡视海岸线,无人机升空拍摄融冰图像,同步上传至云端数据库。突然,赵工打来电话:“县里决定采纳你们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作为今年捕捞配额分配依据。”

这意味着,过去凭关系、靠人脉的分配方式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种群密度、繁殖周期、环境承载力的科学测算。

“会不会有人反对?”狗蛋问。

“当然有。”赵工苦笑,“老周家昨天来找我,说他们船大油耗高,应该多给额度。我说规矩是大家定的,不能例外。他摔门走了。”

狗蛋沉默片刻,说:“安排一场听证会吧,请他们当面陈述理由,也让其他渔民评议。只要程序公正,结果才能服众。”

挂掉电话,他蹲下身,捡起一块被潮水推上岸的塑料碎片。上面印着陌生的文字,显然是远洋漂来的垃圾。他把它放进背包??这是下个月“海洋微塑料追踪计划”的样本之一。

回到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份文件:《全龄化治理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国家层面的试点工作即将启动,长白山被列为首批十个标杆村之一。方案明确提出:

-建立“代际协商委员会”,确保重大决策听取儿童与老年人双重意见;

-推行“能力认证制度”,村民可通过学习考核获得不同层级的监督权限;

-设立“治理创新基金”,支持民间自发组织的社会实验。

狗蛋翻开附录,看到一句话赫然在目:

>“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不是技术升级,而是人的觉醒。”

那天夜里,他又梦见了晓东姐。梦里她站在一片麦田中央,风吹动她的衣角。她说:“别怕走得慢,只要方向没错,每一步都在前进。”

醒来时天还未亮。他起身走到窗前,看见远处观测平台上,值班的学生正举起望远镜观察候鸟迁徙路线。晨星低垂,海面泛着银灰的光。新的一天开始了。

几天后,村里迎来一批特殊访客??来自贵州山区的十位乡村教师。他们是通过教育局组织的“影子计划”前来驻点学习的。每位老师对接一名本地导师,全程参与议事、监督、执行全过程。

其中一位姓杨的女老师,在日记中写道:

>“我以为乡村振兴靠的是钱和项目,来了才发现,核心是‘信任’二字。这里的村民相信规则,相信彼此,更相信下一代。这种信任不是喊出来的,是在一次次开会、投票、纠错中一点点buildup的。我想带回的,不只是经验,而是一种信念:普通人也可以做大事。”

临行前,她特意找到狗蛋,递上一本手工装订的册子。里面全是她记录的流程图:如何发起提案、怎样组织听证、评审标准细则……末尾附了一句话:

>“等我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让我班上的孩子成立‘班级监督委员会’。”

狗蛋郑重接过,回赠了一枚监督徽章。小小的铜牌上刻着一棵树,树根深入土壤,枝叶伸向天空。

转眼到了五月,首届“全国青少年社会治理论坛”在省城举行。长白山派出五名代表参会,最小的仅十岁。他们的发言题为《我们不是未来的主人,而是现在的参与者》。

台上,林朵朵平静地说:“有人觉得小孩不懂事。可我们知道,当路灯坏了没人修时,黑暗是真的;当海水变脏鱼虾减少时,损失也是真的。我们也许算不准数字,但看得清事实。而事实,不该因为年龄被打折扣。”

全场静默数秒,随即掌声雷动。

论坛闭幕式上,主办方宣布成立“少年治理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涵盖二十个省份的六十八所学校。联盟章程第一条写道:

>“每个未成年人都应被视为具有公共责任感的行动主体,其意见须在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务中得到实质性回应。”

消息传回村里,正值夏收前夕。村民们在晒谷场上举行了一场非正式庆祝。没有舞台,没有主持,大家围坐一圈,轮流讲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轮到孟姨时,她掐灭烟头,难得正经地说:“我这辈子见过太多运动、口号、一阵风似的改革。可这次不一样。它不动声色,却把根扎进了土里。我现在去镇上买菜,摊主听说我是长白山的,都会多给一把葱。不是因为我厉害,是因为这个村子,有了名声,更有信誉。”

夜深了,篝火再次燃起。这一次,火焰映照的不再是迷茫与困顿,而是坚定与希望。狗蛋望着跳跃的火光,忽然明白了一件事:他们所做的,从来不是对抗某种体制,而是重建一种生活方式??在那里,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发光,无论强弱,不论早晚。

第二天清晨,一封信静静躺在村委会信箱里。信封上没有署名,只画了一幅稚嫩的画:一群人手拉着手,站在高高的堤坝上,身后是村庄,前方是大海。画纸背面写着一行字:

>“我也想成为你们那样的人。”

狗蛋将信贴在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旁边加了一行新通知:

>**“监督岗招募进行中: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加入。”**

阳光洒下来,照亮了整条街巷。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停下脚步,盯着那封信看了很久,然后转身跑向学校。他的身影越来越快,仿佛要去追赶某个正在到来的明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